书城文学根河之恋
10436000000006

第6章 莲由心生

夏日渐远,但莲香犹存,仿佛传递着某种声音,轻轻的,与人耳语。莲从来不事铺张,总是悄然开放,淡定地摇曳,从容地结果,苏东坡一语道尽:“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红香一点清风,莲的芳香其实不论季节,皆因莲由心生。

这个夏天,因为不时想起东莞的观音山,而心中莲花盛开。

一座山因观音而得名,是自然的启示,也是人的觉悟。观音山在东莞樟木头,方圆数十里,虽然离现代化的城市相邻,却是远离尘埃,独有自在风景,吸引着或近或远的人。

未去观音山之前,先到过几次东莞,在人们的传说里,这个以加工业吸引了无数打工者的城市年轻而又浮躁,想象中是喧哗,杂乱的。但踏进这座城市之后却有些意外,见到的是宽敞明亮的街道,空气中散发着花香,小孩子在绿荫下奔跑,老人神色悠闲。

当然,东莞就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街上行走更多的是二十来岁的姑娘小伙,脸上写着朴实、稚气和憧憬,都说普通话,又都带着家乡的方言。他们从乡村山寨走到这里,被城市的风拂去了身上的乡土,一个个衣着时尚简约,已然有了城市人的种种味道。

城市打扮了无数来自乡村的青年,这些青年又以他们的汗水打扮了一座座迅速崛起的城市——中国大地上,在许多年里,就是这样变化着。

在东莞,有一道年轻人上下班的风景,这座城市被人叫做世界工厂。你看,在通往厂房与车间的大道上,人流滚滚,波涛汹涌,他们迈着肌肉饱满的长腿,甩着胳膊,掀起一股逼人的气浪,那是热血在身体里的流动,薄薄的皮肤下滚烫的河。一时间,似乎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那些高山、大河边,村落里的年轻人都涌到这里来了。

我知道,在他们中间有一个人终于有了一双筷子。他开始在这座城市的边缘,付不起房租,让自己饿了三天,然后去一个工地搬砖。到吃饭的时候,别人都有饭碗和勺子,但他没有,他还没有钱买,于是他背过人躲到工棚里,用自己的牙刷柄狼吞虎咽地扒下了那碗饭。

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他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他握实了自己的饭碗以及筷子和勺,还买了房,哪怕有点小,但已足够他和妻儿安放一个家,他俨然已是东莞人了。

我还知道,有一个人初踏进这南方城市时,不知道路该怎么走,连问路都张不开口,又退回车站候车室,在长凳上蜷了一夜。后来他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他从小就爱读书,背包里除了一件换洗的体恤就是几本翻烂了的书,终于有一位老板发现了他的文笔,让他做了自己的助理。他干得很卖力,换来衣食无忧,有了一份体面的生活,但他最爱的却是扫下的落叶拢在一堆点燃的烟味,他说那有些像老家的炊烟,大山里烧惯了柴禾,枯枝败叶入灶,出来的就是这种味道。

这些人,都在那汹涌的大道上,走路带着弹跳的鼓点,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样子。他们这一代,从乡村人变为了城市人,把乡愁说给儿女听。而他们的孩子从幼儿园里出来,吵着要吃冰激凌,虽然劝说不如好好吃饭,土豆红薯多香啊,但小孩子不听这一套,他们的味蕾已是城市的味蕾。

跟年轻人一样年轻的城市。东莞就是刚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它常常遭遇诟病,众所周知,有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总在发生,这是一座荷尔蒙旺盛的城市,跟它的年龄有关。然而,它并不是都在机器轰鸣的包围之中,也不是每一处都藏匿着红灯,那些红是它的伤口。你仍然可以从街道旁的青翠感觉出它的优雅,树丛中,不时会响起鸟儿的啼鸣,甚至还能见到小小的它一翅掠过,落在草坪上低头觅食,可爱的小嘴东一下西一下,见了人也不惊慌,只是飞起来,不高不低地站在枝头,与人平视。

而且,东莞还有一座观音山。

距离城市那么近,深圳、广州、东莞,都在它的周围,这山好像就是为了今天而生的,亿万年前到现在,它一直被称作南天圣地,百粤秘境,在现代化的工业、科技形成一片片水泥森林的旁边,它兀自生长和繁衍着桫椤、银杉、榕树等近千种野生植物,还有与之相伴的金猫、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等三百余种野生动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就像鸟儿与人的对视一样,观音山与现代化的城市遥遥相对,近年来,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它。

走进它,是因为观音坐莲,莲由心生。

相传此山为观世音菩萨初入中土时的停留之地,山顶自唐代以来建有古寺,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并有幻化三十六法身之说,千年香火不断。

观音在西方极乐世界里引渡众生,在尘世中专司教化、救苦救难,早期形象为男性,但自西域传到中国之后,渐渐化为身披白衣手捧甘露的女性,深得中国人喜爱,凝聚了人们的衷情期待。因地域的不同有水月观音、白衣观音、鱼篮观音、南海观音、观音老母的称谓;或手提鱼篮,或怀抱婴儿、端坐莲台,从古至今化为佛门及乡土经典,而所谓佛在心中,最美的观音就在人的心里。

人们常常叹息,在现代化带来目不暇接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却时时惶惑于精神的匮乏。传统文化不断消失,或被解构,贪婪诱惑如一个个深藏的陷井,吞噬着人们的良心。人生脚步匆匆,追赶金钱和利益,却放弃了平常的幸福和内心的修为,待到终了如一梦,方知皆是过眼烟云。所谓人心不古,忠义不再英雄,善良不再美德,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不是你不在我身边,而是我们面对面,心却相隔遥远,远到不可探测的天边。

这并非某一个人的感受,而是当代人的无奈,太多的疲惫,纠结烦恼,紧张焦虑,以至身心交瘁,茫然无措,不知幸福在哪里,栖息之地在哪里。

于是便去观音山。

曾经的荒山,在一些寻找心灵出路的人执着追求之下,得以维护,保持了灵性,这是自然的启示,也是人的觉悟。在山的静谧之处,有风吹过,飘诵着佛的声音:“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即智慧,波罗为彼岸,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然之中感悟人生,朝着梦想的彼岸。

从都市来到观音山的丛林里,是要行走的,抛却身外之物,去聆听天地之间的无数细语:有风声,有雨的嘀嗒,有鸟儿清晨的第一声婉转,有树叶沙沙的对话,有小蛇的滑动,有竹节向上的奔拔。还有水,无穷变化的水,哗哗的,潺潺的,叮叮当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无论白天黑夜,你会感到在那端坐莲台的观世音慈祥目光里,宇宙间所有的生命,高山流水,花草树木,飞鸟虫兽,都有生命的形态和理由,在目前看来,唯有蓝色的地球能为生命提供存活的空间,所有的生灵何不相互怜惜,相互依存?

因此为舍弃,为感恩,为奉献,为天下人祈福,为度一切苦厄,莲花入心,朵朵盛开。如此一路,纠结已如沙砾留在走过的道上,解开身上的枷锁,才知枷锁原本即不存在,只是心中有它便有,心中无便会通体轻松,回到本真。

如果说东莞是一个务实的鲜活的年轻城市,那么与它相近的观音山则应是一座空灵的慈悲的山,二者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