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是周恩来总理告别这个世界的地方。坐在北京医院的病房里,见到曹禺先生和他的夫人李玉茹女士,我不由想起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想起他们与曹禺先生交往的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据说,曹禺先生与京剧著名演员李玉茹结婚时,邓颖超同志特地挑选了一套精致的茶具作为贺礼,同时还将一张她青年时代演《新闻记者》的剧照,送给这对新婚夫妇,留作纪念。
茶具与照片,依然被曹禺李玉茹夫妇珍藏着,那是友谊的证物呵!
其实,曹禺先生早在一九三八年便与周恩来邓颖超相识。一次邓颖超看了中国旅行剧团演出的《雷雨》,那复杂而突出的典型性格、紧张而又错落有致的故事情节,戏剧化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地、真实地再现了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爱情、血缘、阶级关系,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和卑劣的灵魂,以及成功地塑造了繁漪、周朴园等人物的鲜明形象,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她,她便拉了周恩来一起去看。以后,曹禺有了新作,只要有机会,她和周恩来都要一起去看。
新中国给了曹禺先生新的机遇,他与周恩来、邓颖超接触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有一次,周恩来、邓颖超又像往日一样,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看上演的话剧,休息时邓颖超对曹禺说:“恩来工作很累,他又不肯休息。你找几位文艺界的朋友来我家和他聊聊,让他放松一下,休息一下。”不多久,曹禺约了几个演员,一同去周总理家作客。
家里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周恩来非常高兴,拿出一瓶法国名酒,说是拿破仑送给约瑟芬的酒,斯大林又送了他,他现在拿出来和文艺界的朋友分享。
席间,周总理在谈笑风生中,还趁机了解了文艺界的许多情况。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在经过十多年的沉默之后,曹禺发表了他的五幕历史剧《王昭君》,这部在历史题材方面作了新的开拓的历史剧,是先生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的指示创作的,也是粉碎“四人帮”后先生献给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力作。这部历史剧,同历代文人笔下的昭君不同,对已有的传统观念作了大胆的否定,它体现了作家自己的思想见解和审美观念。毫无疑问,写出这样一个王昭君需要艺术家的胆识和勇气。
说起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同志,曹禺先生显得有些激动,我怕先生沉浸记忆触动往事,忙岔开话题,先生像是按抑自己的情绪,喝了口茶,又给我讲起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一封信。
那还是一九九〇年十月,为表彰曹禺先生在戏剧与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文化部艺术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十四个单位举办“庆祝曹禺先生诞辰八十周年暨从事戏剧活动六十五周年”的纪念活动,先生收到邓颖超同志的贺信。当时,先生捧着贺信,激动不已。他说:“那热情的鼓励和深切的期待,是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啊!”
后来,我在一篇题为《英灵祭》的文章里读到了那封信,信曰:
亲爱的老战友,尊敬的曹禺同志:今天是你从事戏剧活动六十五周年,我向你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不仅是你的光荣,也是文艺界、戏剧界的光荣。
你从青年时起,就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剧作家。几十年来,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用你的心血和勤奋的艺术劳动,写出了时代的人物,给我和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创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这说明了它具有革命性、人民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是中国文化的珍宝。
我们相识了几十年。相识是由你的创作为桥梁的。我第一次看你的《日出》,就吸引了我。抗战初期,凡是你的剧本演出,只要有空我就去看戏,我是你的忠实观众。几十年的事,还记忆犹新。我在青少年时期同已故的恩来同志,就热爱戏剧并有小小的尝试,这是我们俩共同的爱好。虽然,我现在已经老了,但对戏剧还是热爱和关心的,现在不能观看演出深表遗憾。在祝贺你的艺术成就之际,也祝愿戏剧界能有更好的创作为人民服务。最后祝你健康长寿。邓颖超。一九九〇年十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