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怀人九章
11383100000004

第4章

曹禺先生谈兴正浓,也许是我的贸然来访,给他平静的生活荡起了些许涟漪,也许是那篇《我是潜江人》勾起他几多往事的回忆,先生将我递给他的《公共时报》摊在沙发上,问道:“这是我们潜江办的报纸吗?”依然乡音乡韵。

“是的,刚创刊不久,就办得很有特色,仿佛一只报春鸟,报告潜江的春消息。”

先生听我这么一说,又拿起《公共时报》,当他的目光掠过“热烈庆祝湖北省园林青酒厂建厂四十周年”的通栏标题后,又注目着《潜江人士谈搞活企业》的文章,边看边问:“你去过我们潜江吧,能不能谈谈家乡的近况?”

“我常去潜江。”于是,我绘声绘色地描述那竖琴一样竖立在江汉平原上的井架,那血一样从地下流出的滚滚石油,那探明储量惊人的盐矿以及由此而正在积极规划的化工城,那穿过潜江腹地的宜黄高速公路,那处处林带纵横的平原绿海,那饮誉三楚的园林青酒厂,那正在日新月异崛起的潜江新城,末了,我还详细介绍了曹禺纪念馆。

“乡亲们的厚爱,令我不安,只可惜我一介书生,不能为家乡建设做点什么。”

听先生这么一说,我眼睛一亮,指着《公共时报》上的一幅图片说:“曹老,这不是您给家乡的题字么?”

“园林春光,家乡美酿”八个大字,俊秀隽美。

曹禺先生见我指着他的题字,微微地笑了,那笑像是在说,这也能算对乡亲们厚爱的酬答么?

先生呵,且不说您的《雷雨》的问世,不仅宣告了一个戏剧家的诞生,也宣告了一个戏剧新时期的开始,从此,中国有了足以同世界优秀剧作家媲美的话剧作品;单说您的声名,就是潜江的一笔巨大财富,就是提高潜江知名度最具效应的广告。

我把这个意思说与先生听。先生连连摆手。

不觉间,窗外的阳光暗了下来,我知道打扰先生太久了,忙从文件包里拿出一张照片,请先生过目。

“你是从哪里找来的?”先生问我。

“上午我去了一趟新华社,从他们的图片资料室里找来的。”

“新华社还有我的照片?”

“有呵,您各个时期的照片都有,我翻印的这张好像是六十年代的,只是没有您老的近照,这才求助您老。”

“住在医院里,我也帮不了你的忙呵,要不,你到人民艺术剧院找苏德新同志,他正在编辑一部画册,有我的近照。”

正欲起身告辞,先生朝我招了招手:“来,我们合一张影,不就有近照了嘛!”说着,先生大声笑了起来。

我将照相机递给李玉茹女士,这才坐在沙发上和曹禺先生坐在一起,就像一条奔腾的小河,朝向一条宽阔奔涌的大江,带着喜悦和欢欣。

告别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先生执意要送我出房门,当他缓步将我送到楼梯口时,紧握着我的手说:“你还年轻,没有什么比年轻更好的东西了。我们老啰,不能再干什么了,你们年轻,要趁年轻时多学点东西,多写出点东西。”

我默默地点了点头,只感到他那只握着我的手似要抓住流逝的时间,又像是在说他多么不想和不习惯衰老呵!

急步走下楼梯,回头一看,先生仍站在楼梯口,用目光注视着我,我忙朝先生挥了挥手,口里喊着“再见——”而心里却在默默地祝愿:

祝愿曹禺先生健康长寿!

一个诗人和他的歌

也许是因为诗的缘故,我曾在几个场合,在北京在武汉见过光年先生,不过,那时我坐在台下,或者站在远处,用景仰的目光注视着他;而此刻,我就坐在光年先生家里,和先生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