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他确信听见的声响是真的,他狂喜得紧张到了极点,好像自己的心已滚进肖秀秀的胸腔里。她还没走到床时,他已经将身子往里移了移。当她上床时,柳入江早已伸出双手把她紧紧地搂在怀中。接连几夜,他们都在这样的销魂中度过。
肖秀秀在家住了些日子,柳茹辛带信来说,学校派她去深圳演出,让肖兰英娘儿俩快些进城,好带上她们去深圳采购布料。这确实是个大好机会,娘儿俩收拾好东西来到了省城。第二天一早,她们就和柳茹辛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为了这次演出,柳茹辛她们学院包了一节车厢。
肖秀秀还是第一次出远门,不好意思跟大家谈话,老是好奇地看着窗外的景色。一到大站,大家都在站台上活动身子和买东西,肖秀秀却不下车,帮大家看行李。直到火车过了郑州,她才和大伙儿慢慢混熟了。车厢里的全是柳茹辛的同学,他们见肖秀秀长得如此漂亮,都愿意跟她接近,找些话来和她谈。可是她只对别人笑笑,腼腆地转过头去看窗外的风景。这群人都是搞文艺的,性格非常开朗,模样也长得俊俏,肖兰英母女俩夹在他们中间,有些不知情的同学还以为她们是这次的特邀演员。
通过一天的接触,肖兰英母女俩给人一种乡下人特有的单纯、善良、能干的印象。在柳茹辛对面坐的男同学对肖秀秀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好几次都想跟她攀谈,但没能如愿。他便从肖兰英入手,问起了农村的情况。一旁坐的同学半开玩笑地说:”专家,你又选中了目标,开始迂回进攻战术了吧?“由于他们说话含蓄,肖兰英没听懂他们说话的意思,继续与这个同学谈起乡里改革的事。肖兰英毕竟当了多年的妇女主任,年纪也比这群学生大,便给大家介绍起了农村改革的形势和当前的好日子。
这些同学大都当过知青,对自己人生长河中刚经过的那段艰难、曲折的河道还记忆犹新,这阵听了肖兰英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两年的情况,大家心里都喜滋滋的。他们切实地感受到农村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不再是他们过去印象中的那种状况。全国农村几亿人正在创造自己的生活,谱写着历史的新篇章。改革开放给每个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就看你如何去把握、去奋斗、去努力实现。所以农村中一大批急于改变自己处境和贫困状况的农民,成了改革开放的急先锋,他们正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去冲刺、去拼搏、去奋斗。他们思想中顾忌的东西最少,又特别能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创业。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比城里人生活得更好、更风光。
当肖兰英说到1979年3月,回水坨村两个队八十四户人因穷怕了,悄悄在农村实行包干到户的经过和所遇到的巨大阻力时,大家都对他们的改革精神肃然起敬,为他们所取得的成果而感到高兴。在说到赵志清为大家坐牢这段情景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同时也为他的这种执着追求、一心改变农村面貌的决心所感动,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柳茹辛是事件的经历者和参与者,所以肖兰英让她来介绍这段经过。她说得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和戏剧性。
看见大家把他们当成英雄般来看待,肖兰英心里充满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在讲到村里的改革自始至终都得到向忠民专员的坚决支持和指导,以及如何把赵志清从牢里救出来时,周围立即响起了一阵掌声,大家为有向忠民专员这样的好领导而喝彩。同学们从这里看到了改革的前途和中国今后的希望,相信党会带领全国人民将这场改革进行到底。目前,改革已在各个领域展开,一些同学已感到了自己身上担负的时代责任。如何去抓住机遇,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谱写出生命的光辉篇章,是同学们所向往的事。
最后,当肖兰英说到农民承包土地后那种高兴劲儿,在田坝中跳锅庄庆祝胜利的情景,大家又一齐分享了他们的欢乐。
肖兰英还告诉同学们这次她们母女到深圳就是为今后能回村里办个服装生产、销售公司,把现在经营的双秀服装加工店逐步扩大,到一定规模后再升级成公司。大家听她讲完做大企业的办法后,原本觉得她很土,这阵全被她的经营能力、经营理念征服了,为自己不如一个农民而感到羞愧。就连带队的老师也觉察到改革已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大家对她已是刮目相看,从没打上眼到变为尊敬,亲热地喊她肖大姐。
火车已进入岭南山脉,大概有些累了,疲惫地放慢速度,吃力地往前跑着。有时它还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这时干脆停在站上懒得走了。当车站的值班员给它加足水,填饱了肚子,火车才又叫着,拉着身后的车厢往目的地进发。火车下午一点十分到达广州站,人们熙熙攘攘地拥挤着,循着指示牌往前走,又是过地道,又是走天桥,好不容易才到了检票口。
刚出站时,肖秀秀连东南西北都辨不清,她就像一只刚出蛋壳的小鸡,看着一切东西都感到稀奇。她迷迷糊糊地跟着同学们,生怕走丢了,紧紧地牵住柳茹辛的手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