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大家坐了个面包车到天安门去。纪念堂前已排了几百米长的队伍,他们只好跟在后面排着。九点过,馆里开始放人进去,队伍倒还走得快,不一会儿,他们这一行人就来到了主席的灵柩前。
徐秀珍见为人民辛劳了一辈子的主席,红光满面地躺在水晶石棺里,身上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看上去是那么安详。没等走到遗体跟前,徐秀珍的泪水就流了出来,她忙用手去擦,可是怎么也擦不干,怎么也止不住。她就这样眼泪哗哗地从水晶棺前走过去了,看都没看清楚。
大家出门后,只顾揩眼泪,没注意身后的徐秀珍,等反应过来她已不见了,急得大伙儿围着纪念堂分头去找。向从军从纪念堂的南面转到北面,见她又在长长的参观队伍后面排着,便转身去给家里人说了声,也和她一起排队。
这次徐秀珍早早地把眼泪擦干,离毛主席遗体还有几步远的时候,就全神贯注地把目光集中到了主席的面容上。她要把毛主席的相貌牢牢地装在脑子里,永远记在心上,回去好给乡亲们说。这两分钟的时间中,她连眼皮都没眨一下,目光从斜面到正面,再由正面到回头看的所有时间里,她都努力地去记住主席的模样。直到出了纪念堂大门,她才再一次擦去激动的泪水,和大家一起往天安门走去。
到了天安门广场中央,向从军让全家人和徐秀珍一起照了个集体相做留念。老两口还与徐秀珍单独合了影,并给徐秀珍照了张以天安门为背景的单人照。向从军的儿女们也和徐秀珍合了影。
照完相,大家便说说笑笑地进了故宫。刚进武门,管理员就给他们介绍说:“这是过去皇帝杀大臣的地方。平常戏里唱的,推出午门斩首,就是指这个地方。”
到了太和殿,向从军对徐秀珍介绍说:“这就是过去皇帝召集群臣商议军机大事的屋子,那是皇帝坐的金銮宝座。”
徐秀珍随着向从军的指点,见到的是一把镶金嵌玉的椅子,上面雕刻着密密麻麻的图案。这张椅子和向从军家里的单人沙发一样大,只不过做工复杂,比一般的椅子豪华气派些罢了。她不懂,也看不出多少特别不同的地方。
从太和殿出来,见宫里所有的门窗都是镀了金的,特别是屋顶上一个个圆球,全是金做的,在阳光下闪着黄色的亮光,徐秀珍便说道:“这么大的院子要用掉多少金子,这些皇帝佬儿也太奢侈了,得多少老百姓去给他们淘这些金子。”
“这点算啥,过一会儿你到了珍宝馆,看见皇帝和妃子们玩的、戴的、用的那些东西,那才叫奢侈呢!”任素群接上来说。
珍宝馆内果然是琳琅满目,处处都是奇珍异品,每一件全是稀罕之物,据说价值连城。徐秀珍也不知道这些物品贵重在哪里,凭什么能值那么多钱,她也没注意去听解说员的介绍,只顾去饱她的眼福。沿着存放这些物品的玻璃柜往前看着,最后来到了摆放印章的柜台前,解说员介绍说:“这颗最大的玉印,就是传国玉玺,是用春秋战国时赵国人在山里采到的那块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一朝朝地传到清朝皇帝手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这颗印曾摔在地上,打碎了一个角,后来用黄金补上,金镶玉印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解说员又指着一对两米长的象牙说,“这是泰国进贡的。这么长的象牙,世上是很少见的。”
参观完珍宝馆他们一行人又参观了钟表馆。里面存放着各式各样、功能各异的西方传教士送给清朝皇帝的钟表。这些钟表会用各种方式和音乐报时,大家看了也觉得有趣。
故宫的最后面是御花园,供皇帝和嫔妃们游玩。他们转了一圈,里面是奇花异草、树木、假山楼阁。
这一看三个多小时过去了,已是午后两点多,向从军忙领着大家从后门出去,来到王府井大街,上北京烤鸭店吃午饭。他要招待徐秀珍尝一尝北京的名菜,一家人便在二楼的单间要了两只全鸭和其他的北京特色菜品。
高素芬从来没吃过北京烤鸭,不知桌上放的面皮、葱丝、黄瓜条、甜面酱是干什么用的。等公公拿起一张熟面皮,夹了各种东西卷好交给徐秀珍后,才知道了北京烤鸭的吃法。她也照样弄了一块吃起来,味道真的不错,薄薄的连皮带肉削成小片的金黄色烤鸭又脆又香,难怪会全国闻名呢。
徐秀珍从来没玩过这样的格,也没吃过这样好的东西,心想一定很贵的,于是便问:“这得花多少钱呀?这么贵的东西,尝一点就对了,让我这老婆子给糟蹋了可惜,快把盘里的拿去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