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一听赵志明指责自己不是共产党的书记,不关心群众死活,更恼羞成怒地认为他没有把自己这个书记放在眼里,大扫了他的威信和面子。他下狠心这次非整治赵志明不可,便宣布要在全大队群众会上批斗他。
杨永国见会议无法再开下去,不能让赵志清和赵志明继续跟周健对着干。杨永国知道周健这个人虚荣心、报复心是很强的,谁得罪了他,准没好结果。他便建议党员会就开到这里,研究下面的工作。
周健也想趁机下杨永国搭起的这个台阶。虽碍于面子,他没有明确表示同意,但从他脸上的表情看,他是求之不得有人出来收场。
张明山更想尽快结束这种尴尬局面。他没和周健交换意见,便宣布党员散会,杨永国留下研究忆苦大会的开法和商量诉苦对象问题。
党员走后,会议接着开。杨永国提了好几个名字,最后决定让陈长生在会上重点忆诉。他当过农会会长,又是第一任合作社社长兼大队党支部书记,有点口才和政策水平,说得出来。诉苦会还要收集些物品进行新旧社会对比展览。参加大会的社员按生产队统一组织入场。会场就在门口的院坝里。为了营造气氛,还指定专人领呼口号。
与此同时,一队院门口晒坝上聚集了不少社员。他们听说今天周书记要处理赵志清和赵志明两人,都愤愤不平。
肖兰英对身边的黄有新说:“我们大伙儿去找周书记,给大队长和队长两人求下情。他总得听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吧!大家不能看着不管,人家为了我们才被追查的责任。不能受益的是大家,担罪过就是他俩。那我们就太没良心了,以后谁还出来为大家办事。不能让办事的人感到寒心。”
黄有新听完肖兰英的话,两只手抱着膀子耸耸肩说:“这回祸是闯大了。周书记来就是调查大队问题的。你我这些平头百姓去找他们说情,顶个屁用。还保得出来?我看去也是白搭。”
“还没去怎么就知道不行?”
肖兰英见黄有新对自己的提议一点儿信心和热情都没有,只想躲开不管,生怕祸事沾惹上自己,很是生气。
“不信你就去试试。”黄有新说完想回家去。
“你别走。”肖兰英用手拦住要溜的黄有新,“你家在分稻子时咋不这样。你还算男人不?连这点骨气都没有。事情一来,还不如我们这些婆娘,干脆撒泡尿淹死算了。”肖兰英毫不客气地数落着他,一边又对在场的人号召说:“走,大伙儿跟我找周书记去。这些年大队长一心为大家办事,一点儿也没顾及自己,这会儿不帮他什么时候帮。”
对肖兰英说的这些,大家心中都有数,都很感激赵志清。大家跟着肖兰英往前院开会的地点拥去。黄有新往回走了两步,也不好意思再往家走,便跟在众人的后面,随着大流朝前面去了。
在一队社员愤愤不平的同时,三队也发生着同样的事情。人们听说赵志清、赵志明已被周健革了职,留在工作组写检查、交代问题,都非常气愤。
赵志军、杨永志、张二虎从生产队出来,就决定动员社员一起去找周健评理。一时间,喊叫的声音立即在队上各个院子响起来,马上便聚集了百多人朝大队部办公室拥去。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斗志昂扬、激愤过。老头儿、老太婆、背小孩的妇女、小伙子和八九岁的小学生都来了。连七十多岁的五保户唐成玉老汉听说后,拄着拐杖跑来并着急地说:“这是啥时候,我摸也要摸去,找姓周的说说。赵志清、赵志明让大家吃饱肚子错在哪里。”
小伙子们见他夺棍捣棒,走得那样急,忙上去搀着。一路上人们的心都不平静。
赵志军走在队伍里,见人们这种斗志高昂的劲头,也很激动。望着自己带出来的这支长长的队伍、一簇簇兴奋的人群、一个个奔走着去抗争的人们,他仿佛觉得这不是百多号人的队伍,而是一支几亿多农民的队伍。在这条路上走着的人当中,不光是全队的农民,有全乡、全县、全省、全国的农民。他们脚下走着的这条路,就是几亿农民要走的路。全国的农村都跟他们一样,这会儿在为党即将开辟的这条道路而战斗。这是一股要求改革的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是什么力量也挡不住的。那些想阻挡时代车轮前进的人,都会被它压得粉碎。想到这儿,他的劲头更足、两条腿迈得更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大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