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1288800000013

第13章 被当做间谍,玄奘偷渡玉门关(2)

被凉州最高军政长官当面勒令返京,绝非儿戏。玄奘遇到了西行路上的第一道难关:如果遵命回京,西天取经的誓愿就要落空,很可能因此而抱憾终生;若要私自西行,一旦被发现,将要面临官方追捕的危险!在这人烟稀少的河西走廊,一个外来之人很难逃脱。一旦被抓,不但会受到判刑坐牢的严厉惩罚,还会因此而身败名裂。

两难之中的玄奘没有动摇退却,他的性格使得他不会与李大亮直接对抗,而是选择了暂时的妥协,长久的坚持:玄奘减少了讲经的频率,很少在凉州大街上公开露面,还到凉州城外的白灵寺住了四天,好像是要在附近游玩一番,然后回京一样。但私下,他悄悄做着准备,等待时机潜出凉州边关。

玄奘的心思如何能瞒得住见多识广的慧威老和尚?他被玄奘精妙的佛学见地与高尚的僧格打动,更被这个不畏牺牲、孤身求法的年轻僧人的恒志所感动,所以他决定帮助玄奘,以成人之美。他悄悄派了两个徒弟,慧琳与道整,让他们护送人生地不熟的玄奘去边境。

或许是眼下凉州正处在紧张的备战状态,军务太过繁忙,或许是看到玄奘还算老实听话,凉州都督李大亮渐渐放松了对玄奘的监管。玄奘在慧威老和尚的掩护下,终于找到了潜出凉州的机会。

十月上旬的一个深夜,玄奘他们三人在慧威老和尚的引导下,从乡村小路绕过关卡,走出凉州城。在城西一道小桥上,玄奘拦住慧威老和尚,不让他老人家再往前送了:“大师,夜深了,您留步吧。”

都是出家人,不需要婆婆妈妈的。慧威老和尚说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那我就看着你上路吧。玄奘,等你取经回来路过凉州,若是老衲尚在人间,我们再把臂畅谈!”

玄奘使劲点点头,眼中的热泪夺眶而出。他与慧琳、道整走了老远,回头望去,慧威老和尚依然站立在桥头,默默目送着他们渐渐远去。泪水再次模糊了玄奘的视线……

私自出境,当然是一件严重犯法的事情。玄奘可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万一被官兵发现、抓回,必将会连累慧威老和尚。因而,他们三人白天不敢公然就道,只能风餐露宿,昼伏夜行。最光明、最伟大的事业,竟然不得不以这种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形式进行。人有病,天知否?

行行复行行,不一日,他们穿甘州(今甘肃张掖),过肃州(今甘肃酒泉),到达瓜州(今甘肃安西)。瓜州是当时唐朝最西边的一座边境城镇,西南连通敦煌,西北紧邻玉门关,南枕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北带一望无际的苍茫大漠。瓜州刺史独孤达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一向敬重佛法。而且,独孤达与慧威老和尚相熟,看过慧琳与道整呈给他的信之后,知道玄奘是名扬长安的高僧,对他极其恭敬。

其实,独孤达心中明镜似的,知道玄奘没有过所。但同时他也很清楚,玄奘西行是为了求法,只会有益于社稷而绝对不会损害国家利益。所以,他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留难于他。

玄奘在瓜州阿育王寺挂单住下,道整早就想到莫高窟朝圣,所以住了一个晚上就去了敦煌。慧琳很想跟随玄奘继续走下去,但玄奘见他年纪尚小,身体又很单薄,怕他行不得远路,就打发他回了凉州。

第三日,玄奘到州府拜会刺史独孤达。寒暄之后,玄奘向他打听前往西域的路线。镇守瓜州多年的独孤达,不但掌握着大量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而且对其自然、地理、交通也了如指掌。他把西行的路线向玄奘作了详细介绍。

古来,从瓜州前往西域,有南北两条道路。“其实,南北二道也就是围绕着大戈壁、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北缘行进。”独孤达道,“眼下,南道比较艰险,不大好走。而北道相对安全一些,故而商旅队伍大多走北道。”

玄奘说:“哦,既然如此,那我也走北道吧。”

独孤达却摇摇头:“不管是南道、北道,对你都不合适。”

玄奘大惑不解:“为什么商人走得,我却走不得?”

“西域各国,都特别欢迎商旅。因为他们的穿梭往来,沟通有无,调剂余缺,给沿途各国带来丰厚的财富与税收。而你是个佛教僧人,必须要考虑沿途各国的政治情况与民众信仰。现在,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都被强大的西突厥所征服,而突厥信仰的是拜火教。试想,你一个佛教僧人,若无西突厥王庭的特许,如何能在民情复杂的西域各国安全、顺利地穿行?”

闻听此言,玄奘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太知道不同信仰之间的隔膜了!虽然佛教教义倡导包容、和平,佛教将杀生列为最严厉的戒条,连虫蚁都不许伤害,所以佛教徒能与其他所有人和平共处。但是,像拜火教之类的宗教排他性非常强,鼓励武力征服,杀害其他教派的信徒不但无罪,而且有“护教”功德!

想到危机四伏的险境,玄奘虽然也感到胆怯,甚至惊恐得直冒冷汗,但他没有退缩,最后还是说:“尽管危险重重,但我宁死也要去天竺,为了求取真经,哪怕死在途中,我也不会感到遗憾。”

独孤达一笑:“我知道您为了信仰不怕死,但要死得其所。若是在半路上被那些愚昧无知的拜火教徒烧死,那就太没价值了。”

“可是,想要到西天去,必须经过那些地方。”

独孤达胸有成竹地说道:“弟子有一计策,包你能在整个西域畅通无阻。”

玄奘赶紧合十说道:“请独孤使君不吝赐教。”

独孤达不慌不忙地说道:“你若能得到西突厥叶护可汗的信赖,请他下一道诏书,不但能在他的势力范围之内得到安全,而且还可以得到物资保障。这样你就能顺利到达天竺了。”

玄奘开心地笑了。不过,他的笑容马上又凝固了,忧心忡忡地说:“我听说突厥王庭总是游移不定,就连中原大军的突然袭击,十有其九也会落空。我单人匹马,如何能在天苍苍、野茫茫、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找到叶护可汗呢?”

独孤达放低声音,悄悄说道:“据我所知,春季之时,叶护可汗一般都在素叶城一带游猎,盛夏会到千泉避暑。”

“好,那我就去素叶城。古人云,欲速则不达。到素叶城虽然要绕一个很大的弯,多走几千里路,但有可能得到叶护可汗的庇护,顺利往来于西域各国。”

然而,事情并不像玄奘预想得那样简单——他首先要想法子走出玉门关!

在阿育王寺,玄奘打听清楚了,瓜州向北五十多里有一条葫芦河。河流湍急,水深莫测,没有舟船摆渡。河上唯一的桥梁虽可通行,但桥南端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边关——玉门关。玉门关有重兵有把守,严格盘查每一个过往行人。这是通往西域的咽喉,没有过所,绝对不让通过!

古来,玉门关就是一座让人又爱又恨、感慨万千、反复咏叹的地理坐标。它是汉地与西域的分界线,是文明与荒蛮的分水岭,是故土与番邦的心灵极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对于关外那个广袤的未知世界,所有人都会感到莫名的恐惧。

跨出玉门关,往往象征着一去不复返,因为前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从这里向西北有五座烽火台,每座烽火台间相距百里,中间绝无水草,沿路只有每一座烽火台下有水源。但台上都驻有守军,一方面警戒外敌入侵,另一方面拦截那些私自出关偷渡之人。五烽之外,便是八百里莫贺延碛,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更没有水草,人马难以通行。戈壁中大风一起,蔽天遮日,沙石如雨,行旅往往会被活埋在沙雨之下。大漠里的天气更是变化莫测,白天烈日当空,热风似火,能将人烤干;而夜间磷火闪闪,寒风如刀,可把人活活冻死。途中除了流沙,只能看见一堆堆的白骨,他们都是试图穿越大戈壁而丧生的人……只有穿过莫贺延碛,才能到达伊吾国(今新疆哈密)。

玄奘明白,单凭两眼一抹黑的自己很难偷渡出玉门关,更无法绕过五座烽火台,何况还有那八百里大戈壁。他必须有经验丰富的同伴,才有可能到达伊吾。

玄奘很想与那些商队同行。他们多次往来于瓜州与伊吾,不会迷路,而且有庞大的驼队,能携带大量饮水。然而,因他没有过所,商队们死活不肯带他。这些精明的商人不想招惹官府,那可是能倾家荡产的大麻烦。无奈,玄奘又想到了花钱雇佣向导。金钱当然很有吸引力,可是若是没了命,再多的银子也没了用——没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玄奘偷渡边关。

一来二去,玄奘在瓜州耽误了将近一个月,除了买了一匹白色的西凉马,做了一些物资准备外,一直没有找到同行者或向导。这时,凉州都督李大亮已经得到探报,说玄奘没有返回长安,而是悄悄去了瓜州,准备偷越边境西行!于是,他马上派了一名军士骑着快马飞驰瓜州,专门送来一份加急公文,捉拿玄奘!

那天午后,刺史独孤达没有在府衙,接收公文的是州吏李昌。他打开公文,上面赫然写着:“有僧玄奘,欲私渡出境,着所在州县,严加捉捕。若知情不报或私下藏匿,与犯同罪!”

“僧人?玄奘?”李昌忽然想起,前些日子从内地来了一个僧人,一直在瓜州滞留,似乎是在寻机偷渡玉门关!捕捉逃犯,将人犯绳之以法,本来就是州吏分内之事,不必刺史的下令。李昌拿起公文,挎上腰刀,匆匆赶到阿育王寺,找到了玄奘。

李昌不动声色地问:“法师从什么地方来?要到哪里去?法号可叫玄奘?”

玄奘见到一身公差打扮的李昌,心里就发了毛,他支支吾吾地说道:“贫僧……贫僧是从凉州清应寺来……”

出家人不习惯打妄语,所以玄奘吭哧了半天,也没说出一句囫囵话。李昌依然一脸的木然,将手中的公文递给了他。玄奘看到凉州都督李大亮亲自签发的公文,吓得浑身哆嗦,差点瘫倒在地。大冬天的,他额头居然冒出了细细密密的一层汗水。“这个,嗯,这个……”

见此情形,李昌心中明白:眼前这个僧人,就是被通令缉拿的玄奘。他吐了一口气,徐徐说道:“法师不必隐瞒,尽可实话实说。”

至此,玄奘知道自己已经露馅了,索性开诚布公地说道:“实不相瞒,我就是玄奘。不过贫僧之所以要偷渡出境,并非走私贩私,更不是突厥的细作。我是要到天竺求法取经。早在从长安出发之前,贫僧就已经发誓,宁可西行而死,也不后退。而今既然已经被官府发现,无话可说。我宁可坐牢,也不返回长安!”

说完,坦坦荡荡的玄奘反而变得无所畏惧,他挺直腰杆,丝毫不为将要面临的牢狱之灾而担忧。这时,李昌反而笑了,笑得很开心、很亲切,笑得玄奘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李昌面对玄奘双手合十,深深鞠躬,然后说道:“法师能为法忘躯,不惜身命,可以说是感天动地。我也信佛拜佛,所以一接到公文就赶到了这里,没有让任何人看过。”

玄奘说:“独孤使君也是好人。他很支持贫僧西游天竺。”

李昌说:“刺史大人毕竟因职责所在,一旦见到了公文,反而就不能再维护您了。因而,不能让他知道,就算出了什么事也由我一人承担,不连累他。”说着,他当着玄奘的面将公文撕碎,扔进火盆烧了个一干二净。

玄奘知道,公职人员隐匿、销毁公文是重罪。李昌为了保护自己而烧毁上司的公文,可以说是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没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万万做不到。面对这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玄奘不知道如何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唯有深深鞠躬,心中西行的意志更加坚定。

临走,李昌嘱咐道:“法师,凉州都督府已经发出了这样的公文,您在瓜州就不能久留了。请尽快成行,以免节外生枝。”

送走李昌,天已经黑了。玄奘坐卧不宁,万分焦虑,在寮房内来回踱步。毫无疑问,他必须马上离开瓜州。可是,一个月来他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没有找到同伴或向导。孤身一人贸然犯险,无疑是找死!半天之内,他如何能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呢?

玄奘愁肠百结却又无计可施。于是,他来到天王殿,在弥勒菩萨像前虔诚礼拜,祈求菩萨加持,能得一人引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