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卦,上下皆由“震”组成,卦形作“”,象征“雷动”。卦象拟取巨雷迭连轰响,即是喻示“雷动”之义。全卦揭示事物由于受震动而恐惧谨慎,可以获得亨通的道理。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译文震卦象征震动:亨通。震雷打来时万民惶恐畏惧。而本来戒慎惕惧的人却能够临震自若,言笑和适,如同主持宗庙祭祀的祭主在震雷响动惊闻百里之时,并没有失落手中的祭器和祭酒。
解读震卦说明,对我们来说,震动的到来是祸还是福是个未知数,因为一方面它能使人恐惧,从而谨慎行事,避开灾祸;另一方面它使人惶惶不可终日,因忧惧而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灾祸的发生。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不丧匕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禝,以为祭主也。
译文《彖传》说:震动,可致亨通。震雷打来时万民惶恐畏惧,说明这种恐惧戒慎定能导致福泽。临震而能镇定自若,谈笑和适,说明恐惧戒慎之后行为就能遵循法则而不失常态。震雷响动惊闻百里,这说明无论远近都因之而震惊恐惧。此时即使君主出门在外,作为人君继承人的长子也能够留守宗庙社稷,成为宗庙祭祀的主持人。
解读“震来虩虩,恐致福也”,是说人遇危难之事而生恐惧之心,然而也因此而使人反躬修己,审慎为之,如此则必因恐惧而反致福泽。“笑言哑哑,后有则也”,是说由于恐惧而知谨守法则,然后致福而欢笑。“惊远而惧迩”是解释卦辞“震惊百里”的,就是说遇震惊百里之雷,无论远近,都势必会恐惧。最后三句的意思是说,在方圆百里皆惊惧的炸雷声中,君主的长子若能有“不丧匕鬯”的修养和气度,那么在君主外出之时,就可以留守宗庙社稷,悠然自如地处理政事,主持祭祀典礼了。总的说来,《彖传》是围绕“震,亨”来立论的,阐述了由震致亨的道理。重点是说身当重任的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修养,要能够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只有这样,才可以担负起国家或历史的重任,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于既倒,从而扭转乾坤。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译文《象传》说:本卦上下卦都为震,震为雷。可见巨雷连击,是震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戒惧恐惧,修省其身。
解读震卦是震下震上,由两震相重叠而成,而震的喻象为雷,上下皆雷,故说是洊雷。《象传》中阐发的意旨与卦辞震而后亨的意思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也是君子自身应该具备的素养。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后笑哑哑,后有则也。
译文初九: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后来听到雷声,仍谈笑如常,吉利。
《象传》说:雷声传来,吓得浑身发抖,是因为相信敬畏重大的天象可以免罪得福。后来听到雷声仍能谈笑如常,是说后来对这类事情有了些经验。
解读卦辞说的是两种人:一种是平日松懈自己,没有恐惧的人,当震雷炸响时却恐惧不已,无所适从;一种是平日不敢自宁,谨慎戒惧的人,当震雷炸响时反倒镇定若素,谈笑风生。而初九的爻辞,说的是第一种人,是希望这种人由于对震雷的恐惧而能修己省过,从此不敢自宁,谨慎戒惧,做到这一点就能如同第二种人,当危难到来之时能够镇定若素,谈笑风生,获得吉祥。卦辞的“震来虩虩”与“笑言哑哑”是并列关系,说了两种人,“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只是补充说明“笑言哑哑”的,也是说的第二种人。而爻辞的“震来虩虩”与“笑言哑哑”是承接关系,说的是一种人前后的发展。“震来虩虩”与“笑言哑哑”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一般的大众即第一类人听到雷声震动之后才知戒惧自己,修身自省,然而犹未晚也,仍可达到“笑言哑哑”获得吉祥的境界。平日戒慎自惧,做事不掉以轻心,当危难来临之时,则能镇定自若,这种涵养应该初时就有。如果等到出了什么大事,才想起要恐惧修身,省察己过,这是不可能办到的。所以作者才把体现震卦卦义的爻辞全部系诸初九。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译文六二:震雷打来,有危险,大失货贝,应当飘然远去,登上高高的九陵之上,不要追寻,过七天后定会失而复得。
《象传》说:震雷打来,有危险,说明六二凌乘阳刚之上。
解读《周易》中向来讨厌阴凌驾于阳之上,恐怕六二的处境很不利。六二以阴居阴,居中得正,本应该大吉大利,但初九是刚阳卦主,六二乘其上,这意味着六二以臣下凌乘君主,以下级凌乘上级,故前途危险。只是六二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以心中具有一种恐惧感。爻辞说“震来厉”,这个“厉”不是外在的危险,而是指内心认识到有危险而产生的恐惧。好在六二有中德,能够恰当地处理好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六二也正是这样去做的。他“跻于九陵”,即升到高高的九陵之上,意思是说六二飘然远去,不去追逐丢失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快还会失而复得的。爻辞的“七日得”,不可拘泥于字面来理解,这里的“七日”意谓时间相隔很短。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译文六三:雷震之时惶惶不安,此时如果能因雷动而警惧前行,将不会有什么过失。
《象传》说:震动之时惶惶不安,说明此时六三居位不当。
解读六三以阴柔之质居于阳刚之位,不中不正,想到自己居位不当,故而整日忧惧不安。所以《象传》说:“震苏苏,位不当也。”不过六三无乘刚之咎使他有了自救之路。他怀着惊惧之心谨慎前行,终日修身省己,终于免除了灾患。王弼在《周易注》中也这样说:“不当其位,位非其处,故惧苏苏也;而无乘刚之逆,故可以慎行而无眚也。”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译文九四:震动之时因惊慌失措而陷入泥泞之中。
《象传》说:震动之时因惊慌失措而陷入泥泞之中,这说明九四的刚阳之德没有施展出来发扬光大。
解读这是因为初九是以一阳动于二阴之下,得震之本象,所以初九的爻辞得以与卦辞之旨相合,获得吉祥当在情理之中。而九四却以阳刚之躯居阴柔之位,失去了它应具有的刚健之道,况且陷于四阴之中,向前行进不妥,向后自守也难通,所以九四的爻辞与卦辞完全相悖。九四的才能为环境所削弱,可见纵使是阳刚君子也要选择适当的环境和处位才是。九四因处境不好而痛失刚健之道,又陷入阴柔小人的包围之中。所以空有冲天志气,也无法得到施展,其本来具有的刚阳之德更是无法得到发扬光大,如李元霸撂锤打天,自碎天灵,项羽进入十面埋伏,四面是敌,它们是多么令人痛心的悲剧!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译文六五:震动之时无论往来上下,都会有危险。只要能够慎守中道自然就可以万无一失,可以长久地保持祭祀宗庙社稷的权力。
《象传》说:震动之时无论往来上下,都会有危险,说明六五应当心存恐惧,谨慎前行。行动上处理任何事情都能够慎守中道,这样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解读从爻位来看,六五以阴居阳,是为失位,而且处震之时,下不得六二之应,乘九四之刚,上则遇阴得敌,往来都有危险,故爻辞说:“震往来,厉。”一是六五能坚持心存危惧,谨慎前行,一是能慎守中道,有中和之德。故当危厉来临时,能够万无一失,还能长保祭祀之权,即爻辞所说的“亿无丧,有事”。其实这两个方面,《象传》已经指出了,一是“危行也”,一是“其事在中”。由于能够“震来虩虩”,所以才能“笑言哑哑”。“亿无丧”;由于能够“不丧匕鬯”,所以才能“守宗庙社稷”而“有事”。六五的经验值得借鉴,面对危难,既要小心谨慎,又要积极进取,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译文上六:震动之时,因恐惧过甚,而寸步难行,视瞻彷徨,心神不定,此时行动必有凶险。震动时如果尚未震及自身而仅及于邻居时,就预先予以戒备,也就不会有什么咎害。谋求阴阳婚配也将会导致议论纷纷。
《象传》说:震动之时,因恐惧过甚而寸步难行,说明上六未能获得中和之道。虽然凶险,却又能不招致咎害,这说明上六能见邻居所遭灾祸而有所恐惧,有所戒备。
解读上六面对震动之雷,极为恐惧,以至于两腿筛糠,不能前行半步,左顾右盼,进退彷徨,而心神不定,所以爻辞说“震索索,视矍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前进,不顾现实,必定凶险无疑。爻辞说“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上六如果能在震动尚未震及其身而仅仅降临到邻居身上时,提前予以戒备,自然就可以免除灾祸,不会招致什么咎害。上六以阴柔之质居震卦之极,势必会困难重重,凶险环生,所以上六才会这般地寸步难移,当然不适宜有何动作。“婚媾有言”中的“婚媾”说的是阴阳相合,处在震卦之极,这种阴阳相合的行动肯定不适宜,故导致言语争执而议论纷纷。“婚媾有言”就是“征凶”之意,告诫不宜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