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卦,由下艮上离组成,卦形作“”,象征“行旅”。上卦“离”为火,下卦“艮”为山:山上燃烧着火,火势流行不止,喻示“行旅”情状。全卦展示羁旅居外的不同处境,揭明正确的处旅之道。
旅:小亨。旅贞吉。
译文旅卦象征行旅:小有亨通,行旅之时坚守正道可获吉祥。
解读《序卦传》中说:“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超过了极限,情况就向相反方面转化。旅卦讲的就是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的人如何处事的问题。行旅之人应该相信,自己虽失其居,但并不是就走进了不可自拔的困境,只要努力,还是可以小获亨通的。羁旅之人,旅居之外,寄人篱下,只能求小通以存其身,无法求大通以干大事,故只是“小亨”而已。虽然行旅在外,四处流浪,也不宜行邪妄为,只有坚守正道、谨慎而行才可能获得吉祥。所以卦辞特别劝勉说“旅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彖传》说:行旅,可以小获亨通,谦柔之人在外居位适中而且能够顺从阳刚者的意愿,安静守正而又依附于光明,所以说小获亨通,且行旅能坚守正道,必获吉祥。行旅时的意义是多么重大啊。
解读旅卦《彖传》没有解释卦名,只是逐句解释卦辞,阐发旅卦大义。而且主要是举出六五这一爻来说明的。六五以阴柔之质居于外卦,处于中位,上承刚爻上九,此爻象说明流浪在外的行旅之人居位适中,而且能够顺从于阳刚。就卦体而言,旅卦艮下离上,艮为止,离为明,以此说明羁旅之人应该安静以守,而又要向上附丽光明。天下之事都当各适其宜,而行旅的处境是极难把握的,其意义也是最不容易知晓的,把握得好,一个人可因旅而兴,把握得不好则会因旅而亡。行旅之道,也是人生之道,人生也会有无可奈何、遭受挫折的时候。越是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中,就越要守持正道,绝不向恶势力低头,永不磨灭的是对光明前途的坚强信念。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译文《象传》说:本卦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艮,艮为山。山上有火,洞照幽隐,这是旅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明察刑狱,慎重判决,既不敢滥施刑罚,也不敢延宕滞留。
解读旅卦下为艮,上为离,艮为山,离为火,所以卦象才是“山上有火”。山在下静止不动,火在上四处蔓延,到处流动,因此取火在山上流动之象来象征行旅。君子观察山上有火之象,悟知火在高山之上,明无不照,则处理案件时要明察秋毫,慎用刑罚;同时观火行不居之象,悟知不能因为慎用刑罚就将案子长期拖置不判。既能“明慎”,又能“不留狱”,才是“刑狱”之正道。《象传》的“刑狱”之理是对卦辞“行旅”之义的衍申。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译文初六:行旅初始,行为猥琐卑贱,这是自我招取灾患。
《象传》说:行旅初始,行为猥琐卑贱,说明初六志意穷窘,因而自取灾患。
解读初六以阴柔之才处于旅卦之始,以阴居阳,本失其位,是寄居在外,远离家室的旅人之象;而阴柔之质,没有刚强振作的意志,故性格柔弱,目光短浅。初六处于行旅之困境,想干的完全是身边的一些粗贱的琐事,看到的也都是眼前小利,这样做不要说于国于民不刑,就是对于自己也会造成一种灾祸,因为斤斤计较小事,会使人讨厌,招致忌恨,祸患当然也就随之而至。爻辞“旅琐琐,斯其所,取灾”,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初六虽然有九四的刚阳相应,但是正像孟子说的那样:“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初六的行为卑琐和咎由自取的灾祸,都是由于其人穷志短,胸无大志造成的。所以《象传》说:“旅琐琐,志穷灾也。”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译文六二:行旅在外,有适当的客舍可居,身上带着钱财,还得到童仆的照顾,宜于坚守正道。
《象传》说:得到童仆的照顾,宜于坚持正道,说明六二最终不会有什么过错。
解读六二以阴居阴,位得其正,而又居中,有柔顺中正之德。从《彖传》中我们已经知道,行旅之时有柔顺中正之德,是会有好处的。一个人客羁在外,能够有合适可居的客舍,有足够的钱财,又有童仆的真诚照顾与帮助,六二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人们旅居于异地他乡,能免于灾害,没有什么过失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吉祥。而且爻辞还于无事之时防有事,特意劝勉六二要“贞”,时刻不忘坚持正道。人心不足蛇吞象。羁旅之时,一旦房子、钱财、童仆这些都得到了,往往会得寸进尺,失却正道,刻意追求名利,甚至存邪恶野心,这必然会遭到他人的反对、嫉妒、怀疑和算计,从而自取其害。不过我还有一点不明确,爻辞举出了“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三个方面,《象传》为什么只言及后者?房子、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是常有的事,但是人在举目无亲的旅困中若能得到一位忠实的童仆,那对孤旅之心将是多么大的慰藉。而且有了人,“旅即次,怀其资”也容易做到,所以《象传》特别指出:“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译文九三:行旅之时被大火烧掉了住处,丧失了童仆的照顾,失去了正道,结局必然相当危险。
《象传》说:行旅之时被大火烧毁了住处,说明九三也因此而受到伤害。旅居在外却将童仆也看作陌生的行路人,既如此,按照常理,当然要失掉童仆。
解读《易经》最讲中道,旅卦尤其贵中。六二柔顺得中,谦以待下,而九三居上失中,过于阳刚,中道既失,九三结局危厉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所以爻辞说明九三在行旅中虽然有居住之所,但不久就被一把大火烧了,原来还有童仆来帮助他,这下也丧失了。人在行旅之时,本来亲近之人就已稀少,只有童仆不离左右,如今九三把童仆都看作陌生的人,当然会失去童仆的真诚帮助与无私照顾。既失行旅持中之道,又丧他人之助,这样的人只有自己去品尝失败的滋味了。对于九三这样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的人,这种结局合乎情理,多行不义必自毙,天理昭然。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译文九四:行旅之时暂得居住之处,得到锋利的斧子来斫除居住之处的荆棘,但是我的心中还是不大畅快。
《象传》说:行旅之时只是暂得居住之处,说明九四还未有适当的居位。得到锋利的斧头来斫除居处的荆棘,说明九四心中还是不甚畅快。
解读九四凭阳刚之才居阴柔之位,可见他是一个怀才不遇、失位羁旅的人,不过看起来他的命运要比九三好。九四阳刚居柔,处在上体之下,而且与初六形成正应,用柔能下,刚柔相济,所以其命运比九三要好些,能在行旅之时暂得安身之所,但此处不是平坦之地,还需要自己斫除遍地的荆棘,这说明九四窘迫的流浪生活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九四虽然得到利斧,可以砍掉所居之地的荆棘,暂时安处,但心中并不畅快。对于怀才有大志的人来说,实现自己一生的远大志向,那才是平生最快之事,一时的小恩小惠、小名小利,根本就不算回事。也只有实现自己的志向,才算是实现了人的自我价值。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译文六五:射取野鸡,虽然费去一支箭,但终将会获得美誉与爵命。
《象传》说:终将获得美誉与爵命,说明六五的地位与声望很高。
解读六五以柔居刚,处于中位,身在离明卦体,这说明六五具有光明正大而又柔顺中和的美德,而这种美德在行旅之时是最为适宜的,也最合处旅之道。虽然六五光明柔顺,得乎中道,但终究是行旅在外,总会有所缺失。爻辞以“射雉”与“矢亡”为喻说明这个问题。六五千万不能因小失大,虽然暂时失去了一些东西,最终还是会得到崇高的声誉与尊贵的爵位。“吃小亏赚大便宜”这句俗语虽说俗了些,但其中所包含的处事的道理,不能说没有一点积极意义。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译文上九:鸟窝被焚烧,行旅之人先是喜笑颜开,后是号咷大哭。在易国荒远之处丢失了牛,有凶险。
《象传》说:作为行旅之人却尊高自处,依理必然会有鸟窝被焚的灾祸。“在易国荒远之地丢失了牛”,说明上九在外遭祸却没有人能够知道。
解读上九以阳刚处高亢之位,自以为无比高大而沾沾自喜,却没有想到至为刚亢而易摔折,犹如起火的山林里的鸟窝,危在旦夕却兀自不知,最终被一场大火烧毁,只有号啕痛苦的份了。故爻辞说:“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爻辞以焚巢为喻,说明行旅之人应以谦下柔和得中为佳,尊高自处,骄横不羁,自然会导致焚巢之灾,正如《象传》所言:“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与大壮卦的“丧羊于易”都是记述殷之祖先王亥之事的。这是爻辞的又一个设喻。在异国他乡放牧走失了牛,预示着一场大灾难即将到来。事实上,王亥正是被易国之君绵臣杀害而夺其牛的。上九遇难于遥远的异域,无人知晓,也无人去援救,生未见人,死不见尸,可悲可叹。《象传》说“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正是对此发出的慨叹。其实,“行旅”不仅仅指出门在外,人的一生,乃至万事万物,无不借天地以行旅,因此,细细体会旅卦所揭示的“行旅”之理,对人生是不无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