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守望潞盐
13875900000004

第4章 逃亡的价值

女人们心烦了想诉说;男人们呢,心烦了就想出去逛逛。

这天,蒲坂(学者王雪樵先生指出,“重耳居蒲”,韦昭注蒲为本文所说之蒲坂,杜预则注为蒲子城,在今临汾市隰县、蒲县一带。在此且存疑。)城里有个男人心烦,不是今天才烦,来到蒲坂一个多月了,天天烦。所以,他极想出城走走,走得越远越好。于是,他传来手下几位心腹人物狐偃、贾陀、赵衰、先轸四人共同商量。

这个人日后相当了不起,其功业声望几乎可与当年以蒲坂为都城的舜帝爷相埒。不过这会儿不行,别看他贵为晋国当今国君的二公子,而立之年刚过,就成了蒲坂城的新主人,但百事不顺,正在走背字,看不出有什么前途。故而心情糟透了。

他的名字叫重耳,将来威震诸侯、称霸中原的晋文公是也。

他对四个亲信说:蒲津渡口看黄河,黄河滩里看落日,就再没个去处?舜帝爷居然在此守了几十年,老人家可真耐寂寞。你们说说,这河东还有什么好地方?

狐偃有预知未来的异秉,说:大约一千三百年后,东边一点应该有个普救寺、莺莺塔,再过不到两千年后西边一点应该有个永乐宫,都是4A级旅游景点。

重耳说:废话!我们现在上哪儿去?

赵衰说:听说百里外有个盐池,舜帝爷在那儿弹过《南风歌》。

重耳说:行。走。

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用不完的是精力,说走就走。

重耳的父亲是晋献公,名叫诡诸,排下来是晋国的第十八代国君,正在当政。要说此公也挺有作为,开疆拓土,20年间吞并了近20个小国家,将晋国扩大到包括现在的晋南全部,河南省三门峡市一部分,陕西省华县一带,还有晋中介休市的大部分,开创了有晋以来的第二个兴盛局面。但在处理家庭内部问题时,这位老兄却乱了套。开头就不好,他娶了父亲武公的小妾齐姜做夫人,生长男申生,立为太子;又生一女,嫁给秦国的穆公做夫人。接着又娶大戎的狐姬,生下二公子重耳。再娶小戎一女,生下三公子夷吾。到此为止也就罢了,不料此公越老越有劲,从临潼娶回一个年轻美貌的骊姬,正式立为夫人。不久,老生子奚齐出世。于是,来事了!骊姬有个地下情人叫优施,说不定奚齐就是他俩的产品,这就千方百计地想将奚齐扶上太子宝座,而废掉申生。他们不好出面弄事,就收买了宠臣梁五和东关嬖五代做,第一步是先将太子申生孤立起来,具体说,就是将重耳和夷吾打发走,离开京城故绛越远越好,留下申生一个人就好收拾了。这个阴谋朝野上下都看得明白,可就是献公老人家不明白,你想每天晚上骊姬那温软的枕头风吹着,年纪又大了,能不迷迷糊糊的?于是,骊姬说啥就是啥,说咋办就咋办。比如,骊姬说重耳和夷吾都大了,老窝在京城有啥好处,这不是耽误孩子前程吗?叫他们出去一人治理一个地方,上山下乡,培养接班人要紧呀。献公说还是你关心娃们,我真没想到这事,你说让他们上哪儿去?骊姬说这事我不好具体管,你叫“二五”去办没错。这梁五和嬖五一办,就把重耳发配到黄河边的蒲坂,把夷吾发配到二屈,把太子申生立马就孤立起来了。再比如,今年要祭宗庙、行烝礼时,骊姬又说了,大王,按说这事应该由您亲自主持,可我心疼您呀,这么大年纪多辛苦,不如让奚齐代劳吧。献公说,如今就你一个人知道心疼我。可不去总得有个说法呀。骊姬说,看您昨天晚上累成啥样了,就说龙体欠安不就得了。奚齐出面代祭的事是个信号,预示着废申生立奚齐的动作加快了。所有的人都替申生捏着一把汗。就在这时,东山皋落氏(在今垣曲一带)作乱。骊姬马上对献公说:这事您大可不必亲自出马,给太子一个立功树威的机会吧,他要是再树不起威望,怎么继承您的天下呢?献公忙说还是你想得远,留心国事难得呀。于是派申生率军讨伐。他的副帅罕夷等人实在可怜太子,劝他说这是借刀杀人之计,不能上当呀,你还是逃走吧,有什么后果我们顶着。申生不听劝告,说听天由命吧。没想到打了胜仗,优施和“二五”的借刀杀人计没能奏效。清明节到了,申生照例要去曲沃给母亲齐姜上坟。回来后照例将祭肉奉献给父亲一块。骊姬顿时计上心来,叫“二五”把祭肉暗藏六日,再下上剧毒,这才交出。献公用这块祭肉祭地,地上马上起来一座坟;叫来一条狗,狗吃了立马死去;再叫身边的侍臣试吃,同样立时倒毙。不由大惊。骊姬赶快说:这可是太子亲自献来的东西,谁也没敢动过。献公怒吼道:把他给我抓起来!不过有人及时通风,申生连夜逃到曲沃去了。盛怒之下的献公只好把申生的老师杜原款杀掉解气。申生听说老师无故冤死,伤心落泪。大家劝他说现在不是哭的时侯,应该先行逃命再作打算。申生哭着说:保命事小,落下不孝之名事大;再说能逃到哪儿去?你们退下,我再想想。不料他却趁机上吊自杀了。太子已死,骊姬还不罢手,进一步煽动献公说:据国安局可靠情报,这次的主谋之人并非申生,而是重耳和夷吾,尤其是重耳,这小子早就图谋不轨了。献公此时已然完全气昏了头,发疯似地吼叫说:都给我抓回来!都给我杀了!其实,不等献公发话,优施和“二五”早就带兵出发了。这场动乱,史称“骊姬之乱”。

不过,这一切发生的时侯,数百里之外的重耳还一无所知,正与几位亲信在盐池边游玩呢。且说重耳一行来在盐池边卧云岗上,但见荒草萋萋,野鸟乱飞,何处觅得虞舜弹琴处?一片兴叹声起。重耳说:想想吧,舜帝爷之后是禹王爷,再历经夏、商、周,又多少年过去了?一千三百多年哪!就说我晋国,从周成王“桐叶封弟”至父王执政,也历经十八代三百多年了。真是世态沧桑,人事如烟,天意谁能料得?触动自己心事,有些伤感起来。贾陀最是乖巧,说:主公,你看,岁月虽易逝,可百里盐池难老,这可是兴邦立国的大本钱呀。一句话提醒大家都向面前的盐池望去,但见巍巍然中条山下,百里盐湖银光耀眼,四下处潞盐山积,正有千百盐工在发力干活,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烟火图。于是大家情绪为之一振,发一声喊,向着盐滩奔去。

重耳问狐偃:你能预知过去未来。这盐池从何而来?

狐偃说:神牛造盐池。神牛本是天上客,把玉皇大帝盐库里的盐都给吃光了。玉皇大帝怒极,说这些盐都是供人间老百姓吃的,现在怎么办?好了,你去给人间造盐吧,就将神牛贬到人间来受苦。神牛的过错也得不到老百姓的原谅,哪里也不让它落脚。最后来到中条山下,实在累得不行,说卧下歇息一会吧。这一歇不要紧,再也起不来了,胖大的身躯从此化为百里盐湖。

赵衰说:不对,是一只天上的麒麟造的。麒麟撒的一泡尿就变成了盐湖。

这时只听背后有人大声说:都不对!是我们盐神爷造的。

大家回头一看,是个挑着空盐担的老盐工。

重耳问:谁是盐神爷?

老盐工说:还能是谁?蚩尤爷呀!

重耳问:他咋造的?

老盐工说:这盐都是蚩尤爷的血!

重耳还要细问,狐偃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袖,岔开话题说:老人家,你是蚩尤村的吧?

老盐工不满地哼了一声说:如今叫从善村,糟蹋人!

说话间来到盐池边。重耳以口尝盐,又咸又苦又涩,急忙吐出。老盐工解释说:这是天然晒得的盐,不是人工煎煮的散盐(即海盐),难免杂质多些,所以自古以来叫它苦盐。重耳问为什么发苦?老盐工就说不上来了。可惜狐偃的异秉还是功力不深,也看不出两千五百多年以后的事,不然他就会知道天然潞盐之所以发苦,是因为卤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钠(即芒硝)和硫酸镁的缘故。但老盐工对潞盐的产量和销路却十分知情,所讲事实叫重耳心头为之一震,不由得脱口说道:先祖们何以远离这聚宝盆,跑去故绛建都呢?

一直没有开口的先轸说:可能当时没看出潞盐之暴利吧。

重耳说:重武轻文,只知扩土开疆,不知有《南风歌》乎?吾若天佑成事,必将百倍开发河东潞盐!从此,在重耳年轻火热的心房里,便存下了潞盐情结。后来他能成为称雄中原的诸侯盟主,与其开发利用潞盐之利大有关系。不过这是后话了。

就在他们畅游畅谈之际,有人火急来报说:大事不好,大祸临头!

听说优施和“二五”的缉捕大军已经过了鸣条岗,距蒲坂不足一日路程,全城一片惊慌。好在重耳为首的领导班子临危未乱,而且大家众志成城,愿意据城一战,死保主公无虞。但重耳思忖良久,决断地说:弃城,出走!大家感到非常意外,主公从来没有在困境绝境中退缩过呀,现在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凭所部军队和万余民众守城一战,胜负还在未定之际,为什么要轻言弃城呢?这不是要逃亡吗?再说能向何处逃亡?一点没有心理准备啊。但重耳主意已定,咬紧牙关说:天无绝人之路。撤!这一撤,竟踏上了长达十九年的漫漫逃亡之路。

再说晋国都城之内,事态大有发展。骊姬一党听说重耳逃亡,夷吾也城破出走,一桩天大的心事总算放下。此时,献公也百事焦虑,加之酒色伤身,不久也死掉了。骊姬和优施不免弹冠相庆,一来可以从地下转入地上,公开欢娱;二来推太子上台已然水到渠成。于是由奚齐的老师荀息出头,说先帝有遗嘱在此,遂让奚齐继位。不料,献公一死,反对派也无所顾忌,由中大夫里克为首组织起强大的反攻力量,居然很快将屁股还没有坐稳的奚齐杀掉了。荀息这边也不示弱,又凶猛反扑,再立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为君。这回里克们可就不客气了,不但再杀掉卓子,连骊姬也生生用鞭子抽死了,又硬逼着荀息自杀身亡。这才彻底平息了“骊姬之乱”。

晋国从此就安宁了吗?否!大乱还在后头。

国中不能一日无君吧?立新君吧,可立谁呢?上层立马分成阵营鲜明、势不两立的两大派:以里克和丕郑为首的一派,极力主张立重耳;以吕甥和谷阝芮为首的一派,则力挺夷吾。而且两派说干就干,立马分别派人去迎接二公子归国。

其时,重耳经蒲津渡过黄河,先到河南,再折陕西,最后跑到陕北绥德、延川一带,在舅舅家暂时安顿下来。重耳眼光远大,最会审时度势,他认为此时绝非回国为君之良机,遂对国内派来接他的人好言致意,婉言谢绝,并许诺一定返国为君。夷吾的态度正好相反:他早就想回国继位了,有人来接,正是瞌睡时送来枕头,何乐而不为呢。但他深知自己的才能和威望远远不行,如果没有外援的话,回国也没有好结果。于是他把主意打在秦穆公的身上。秦穆公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他的一个姐夫,也许会帮忙。不过心里还是没底,便花大价钱走动他儿子絷的门路,他知道这位小表侄是特别认钱的人,同时给姐夫开出的交换条件是:事成之日,割让河东五城给秦国。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还将亲生儿子圉作为人质押在秦国,又低三下四地向秦穆公求婚,请人家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在国内,他则不惜用大片最好的土地贿赂对立派首领里克和丕郑,求他们务必接纳自己为君。真是火到猪头烂。这事还真成了,秦穆公答应派精锐军队陪他入晋继位,是为晋惠公。后世有史家质疑,英武如秦穆公者,明知重耳贤于夷吾,何以会干出此等蠢事?这不有失晋国女婿兼姐夫之道吗?其实这正是秦穆公聪明之处,世上哪有永远的朋友和永远的敌人?为了利益父子兄弟尚且反目成仇,遑论什么女婿老丈人、姐夫小舅子!让一个未来的强大对手回国执政,那不是自找倒霉吗?傻子才会这么干。这也表过不提。

再说新君晋惠公。看看他前面的作派,就知道此人品性如何。你说他上台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竟然是派刺客披暗去暗杀自己的患难兄弟重耳!多亏重耳命不该绝,被披暗砍掉一只衣袖,居然死里逃生。接下来又干了些什么?一是自食其言,答应给里克和丕郑的贿田全部赖账,且一不作二不休,要以连弑二君之罪处死他俩。里克长叹有眼无珠,晚节不保,有负晋国,羞忿得拔剑自刎。丕郑正出使秦国,幸免于难,但不久仍被捕获,残害致死;其子丕豹侥幸脱逃秦国。二是将河东五城违约不割,也不是干脆不给,只是拖着说等一等,等一等,气得姐夫秦穆公干急没办法。三是一件玩弄别人感情的事:申生死后,留下一位年轻善良的遗孀贾君,孤苦伶仃地十分可怜。惠公在秦国求援时,听申生妹妹也就是自己的同父异母姐姐穆公夫人嘱托说,你以后要照顾一下这个可怜的未亡人。惠公当时拍着胸脯保证说:姐姐,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回去就娶她为妾怎么样?说得姐姐挺放心的。可如今早把这事昧了,心想我身为堂堂一国之君,什么样的好女人弄不到手,非得收留这个破烂吗?最缺德的还是下面这件事。

晋惠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了旱灾,导致人心不稳,社会动荡,政权动摇。惠公急疯了,硬着头皮腆着脸又去求姐夫救命。你想秦穆公那一肚子无名火正旺,能答应吗?大夫百里奚是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有良知的好人,他耐心地劝解秦穆公说,救灾是救晋国老百姓,大功德之举。再从政治层面看,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秦国能不在晋国和其它各国老百姓心中得分吗?得人心者得天下呀主公!秦穆公这才改变主意,派出大型运粮船队,由渭水东下入黄河,再入汾水溯流而上,千里转运,将大批救济粮运抵晋都故绛,史称“泛舟之役”。

事情真是碰巧了,第二年秦国遭了大旱,比晋国那灾情还严重。于是秦国向晋国求援。这个晋惠公你说坏不坏,拒不救援不说,还幸灾乐祸,大说风凉话。大夫庆郑规劝说:主公!事情不能这样做。一还一报,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受害最烈的是秦国老百姓,救人一命,胜造七极浮屠,这是积德行善之事;再说秦晋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败,唇齿相依,万勿交恶,何况有姻亲之好,要从大局出发啊!怎奈良言逆耳,惠公根本不理这个碴儿,硬是见死不救。秦穆公和全国人民叫晋惠公这么一逼,反而逼出一种自强自救的勇气,逼出一种不推倒晋惠公这个大坏蛋不结的杀气。仅仅过了一年多,秦穆公亲率大军跨河东征,连下三城,挥师北上,指名要灭晋惠公。晋惠公只得出战。几经较量,最后韩原决战,晋惠公战败被俘,当了丢人现眼的俘虏。秦穆公看在儿子絷的说情上,总算没有杀掉他;但逼他兑现诺言。到了这一刻,还有什么话说?晋惠公只有割地请罪,换回一条活命。晋国从此一蹶不振,直到重耳重整山河。

且说重耳逃住陕北舅舅家已经12年了,在这里倒是相当安全,就是地域偏僻,远离全国政治中心,消息闭塞,缺乏人际间的交流,这对一位政治家来说相当不利,再不思摆脱,大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赵衰特别为重耳操心,因为他俩分别娶了季隗和叔隗俩姐妹,是很亲密的连襟关系,不关心重耳的前途就等于不关心自己的前途。这天,他又跑来找重耳,想再认真说说挪挪地方的事;以前找了好多次,重耳总是不上心,老在翻一本什么书,都快翻烂了,还在一个劲地翻呀翻的。问他是什么书,不答,只说等我把它看透了再告诉你。现在,他还在翻腾这本书。赵衰一把夺过来,说:你到底在看什么呀。却是一本《管子》。重耳哈哈一笑说,我总算看透了。来,我给你讲讲它,咱们日后想富国强兵,它可要派上大用场了。

《管子》这本书,后来有人考证说并非齐相管子所作,而是后人托名于他的著作。不管怎么样,这本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名著风靡一时,为历代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道。它一共有24卷,今存76篇(据说原有86篇),内容广泛,包含有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历数、舆地、农业、经济等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中国古代典籍中阐述经济问题较多的著作,在生产、分配、交易、消费和财政等方面均有所论述。

这本书也许真不是管子所写,但齐相管子却是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别的不论,单就他提出的“官山海”、“正盐”的盐政理论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赵衰问:什么叫“官山海”、“正盐”?

重耳说:简单点说,“官山海”就是将盐业资源收归国有,统一管理。“正盐”就是实行盐业专卖,国家要征税。《管子》上讲,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哪个国家,人人都要吃盐,天天都要吃盐,要消耗多少盐呀?所以盐是最大的商品;而齐国占有大量的盐业资源,这又是多大的商机?国家经营,国家收税,还怕国库没有钱吗?这真是个好主意!

赵衰说:利再大是人家齐国的事,咱们现在逃亡在外,命还保不住,想这些事有什么用?

重耳说:你马上去告诉他们,咱们明天就离开这儿。

赵衰说:上哪儿去?

重耳说:上齐国呀,你咋这么笨?快去!

重耳带着几个心腹人物目标明确地直奔齐国。路经卫国,卫文公对这位落难公子不予接待。重耳心想,真是狗眼看人低,等着瞧吧。走到一个叫五鹿邑的地方,实在饿得走不动了,只好向当地人乞讨,不料人家把一块土放在碗里叫他们吃。气得难受,但自我解嘲说,土者,国土也,好兆头。不过大家最担心的还是齐桓公的态度,他要像卫文公那样势利怎么办?重耳笑了笑说你们担心这个是不是?那我给你们讲讲齐桓公和管仲的一段故事。如今桓公为国君,管仲为相,二人非常相得。但你们可知道,从前他们是死对头?原来当初管仲辅佐的是桓公兄弟纠;桓公名叫小白,辅佐他的是鲍叔牙。那时他们一起蒙难,逃亡在外,纠逃在鲁国,小白逃在莒国。后来形势转好,两人抢着回去做国君。为了阻止小白先行返国,管仲曾用箭射杀小白。小白何等机灵,借机立刻装死倒下。对方满以为他真死了,就放慢了回国的速度。结果,小白反而先回到国内继位,这就是齐桓公。他不能忘记那一箭之仇,继位后率军攻鲁,要求将管仲交给他,他要将他剁成肉酱才心甘。这时,鲍叔牙劝他说不妥,你不能杀他,你还得重用他,因为他对你太重要了。如果你只想治理齐国,也许有我也就行了;如果你想成就一番辉煌霸业,那没有管仲绝对不行!桓公一听,立马决定请管仲回国就任首相。你们看此人气度大不大?我们与他无怨无仇,正在难中,远道来投,他能不接受我们吗?大家这才有些放心。

果然不出重耳所料,齐桓公与卫文公大为不同,他首先为重耳一行的到来举行了盛大欢迎仪式,其规格亚赛国君礼遇。下榻在国宾馆,当晚即举行国宴招待,齐桓公亲自出面,管仲以下主要高官都来作陪。席间齐桓公说:久闻晋国公子重耳大名,无缘相见甚为遗憾,今日真是老天爷作美,让我们能在这里相见,三生有幸啊!重耳公子目前的处境我清楚,这不算什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现在您来到齐国,是看得起我们齐国。您就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吧,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以后就让管仲先生多关照您,有什么话您都可以跟他讲,有什么要求都可以跟他提,就跟对我说话是一样的。另外,还有一件事,想征求您的意见:我有个本家女儿,长相才情都没说的,多年不嫁的原因说来您也许不信,就是非您不嫁,是您的追星族呀!这事请您认真考虑一下,倒是不必仓促作答。

事情好得出人意料,好得先轸首先起了怀疑,咋对咱这样好呢,不会有什么阴谋?狐偃即刻批评:你胡说什么呀,哪有什么阴谋,真正的大国君主风范,放心吧您呐!重耳也相信齐桓公是真的,对让管仲先生出面联络更是大喜过望,求之不得,只是怎么也没有想到齐桓公会以宗女妻之,这好不好呢?赵衰说:主公这绝对好,这位公主要有妹妹就更好了,我再高攀做一做连襟多美。说得大家都笑了。贾陀说:先盖上十八层被子做梦去吧!重耳说:好了,别瞎扯了,我说个正经事。路上我说过多次了,我们为何奔齐?就是冲着齐国这一对明君贤相而来,看他们如何治国抚民平天下,是如何富国强兵的,尤其那个“官山海”、“正盐”的盐政理论及其一整套政策,是我们考察的重中之重。都给我听好了,谁不给我上心谁小心我收拾他!还有,记住,对管仲先生要以老师相称,不能有丝毫怠慢,我们能否学到真东西可就完全仰仗此人了!

很快,重耳与齐桓公的本家女儿结了婚。那女儿果然标致非凡,且对重耳爱敬有加,小日子过得美。大家也就安心在齐国留下了。别的不说,单说一个盐字。管仲听完重耳的要求,捻须一笑说:果然重耳君厉害,这是未雨绸缪呀。这事好办。不过,听我讲盐以前,你们最好能下去跑一遍,看看海盐是怎么回事,跟潞盐区别在哪儿相同处又在哪儿,好吗?重耳说:谨受教。

前文提过,海盐以聚沙氏为神,煮海制盐,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它的历史比潞盐长吗?已成当代一道学术争讼题。重耳数人在管仲所派盐官的带领下,沿海边一路行走,开始了数月之久的艰苦考察。灶丁煮盐的灶地由国家统一拨给,不允典卖。煮盐所需卤水由淋灰刮土而得。所谓淋卤,就是灶丁每到秋季割草煮盐时将灰收藏,来年春季摊灰于亭场,铺平压实,待盐花浸入,以海水淋之成卤;所谓刮土,就是春季先将灶地咸土铲起晒干,集中淋卤,咸土铺于席上,四周要隆起,海水灌淋,灶旁有卤坑,深浅各一,浅者尺许,深者七八尺,淋卤先入浅坑,再入深坑;淋灰、刮土所得卤水,怎么样检测其浓度呢?用石莲子或者鸡蛋投入卤中,沉而下者淡,浮而立于卤面者半淡,浮而横侧于卤面者乃咸,达到这个浓度就可以入锅煮盐了。用什么煮盐呢?那工具叫牢盘,也叫盘铁、牢盆等名堂。最早是用竹片编制,内外用贝灰做成的泥涂好;后来有铁制的,口径五尺左右,是用一寸多厚的铁板拼成,接口处用石灰填塞。煮盐时,将卤水先入温锅进行预热,再渐次加入牢盘;灶门设七八眼或十二三眼不等,以芦苇、蓬蒿等为燃料;卤水随干随添,直至锅满。每煮一昼夜,称作“一火伏”,一夜大约可煮六锅,每锅成盐百斤左右。这活儿又脏又累,烟薰火燎,一个个灶丁蓬头垢面,破衣烂衫,形同乞丐一般。

上面说的是成盐过程,是最后的工序;前面还有好多工序呢。第一道工序叫纳潮。就是将海水引入盐田,关键是要将高浓度的海水引进来,这就要看你懂不懂潮汐了。半日潮潮型,昼夜两潮,农历每月十三至二十之间,潮汐增大,二十一至二十七减小,二十八至下月初五增大,初六至十二又减小。如果风由海面吹来,潮位高;风由大陆吹来则潮位低。每年一到七月潮位逐渐升高,最高是八月潮;从九月以后又开始下降。还有,春分到秋分白天潮水大,秋分到春分夜间潮水大……学问大了去啦。就这还没说到纳潮呢,怎么纳?各个滩上有纳潮沟,沟头设挡水坝,涨潮时开坝放水,让潮水进入纳潮沟,平潮打坝截流,就得两人相对立,手里抓着绳系柳斗,打沟里潮水入汪子。春初开冻,海面冰雪融化,淡水多,若汪子不需要水,尽量不纳或少纳,需要时潮满后再纳水。产盐旺季,蒸发力强,海水浓度提高,就得拉潮头,纳潮水尾,尽量多纳海水,满足所需。雨季淡水浮在海面,等潮涨满时就得扬水,做好排淡和卤水回收工作。冬季结冰,冰下海水浓度高,不论潮头、潮尾和潮水大小,都得及时扬水。接下来第二道工序是制卤,更复杂了,什么滩外制卤,滩内制卤,春季制卤,雨季制卤;第三道工序结晶,什么灌池,活碴,除混,分段结晶,越冬晒盐……等到把盐制成了,还有存储、集运、销售等等一系列问题,说起来更是有头无尾。

别说现在听烦了,当时重耳手下那几位跑得更烦,心说主公呀,就算将来咱们能回国能掌权能开发潞盐,可也用不着这么操心海盐呀,将来能用上多少呀,虽说都是盐,潞盐跟海盐还是差多了。心里怨是心里怨,但一看主公也跟自己一样跑一样累,谁也不敢明说。直到有一天重耳将他们四人分成两组,一组去收集天气谚语,一组去收集自然灾害情况,大约又得跑上个把月,这可把几个人逗急了,连襟赵衰挑了个头说:主公,俗话讲十里不同雨,百里不同风。咱要人家齐国这些个天气谚语干什么?咱那儿有的是。还有这天灾……刚说到这儿就不敢说了,因为他看见重耳的脸色不对劲。先轸悄悄拉拉他的衣角说:走吧,干活。你知道主公心里只装个晋国?他俩一走,狐偃和贾陀也知趣地跟着走了。

长话短说。重耳们在齐国考察呀学习呀生活呀,一晃五年就过去了。根据晋国国内的情况,他们认为回国的时机成熟了。于是,他们离开齐国,经曹国、宋国、楚国,最后到了秦国打住,做一些回国前的准备。重耳的姐夫秦穆公还在位,此时也表示全力支持他返回晋国。不久,晋惠公死,儿子圉继位。但重耳已到秦国的消息传来,人们把希望都转到那儿去了。晋国大夫栾枝等人首先暗中赴秦面见重耳,通报国内情况,请求尽快返国。看来时机的确来了,于是穆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返国。此时重耳已经62岁,在外逃亡19年后回到祖国,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一点也没有忘记自己这位贤公子。重耳为此十分感动、激动,他决心要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热情,好好为晋国老百姓做事。不乐意和害怕重耳回来的只有吕甥、谷阝芮等少数人,他们狗急跳墙,阴谋放火烧死重耳,结果事败被杀。刚继位没几天的怀公逃到高梁,也被追杀身亡。公元前636年,重耳正式就任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逃亡是人生苦难,此时却化为生命财富,19年辗转八国,备受艰辛,但增长了阅历和才干,使其大器晚成,大有作为。他弃怨安众,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兵制,特别在经济方面强调“施惠百姓”,实行“裂土分民”,大胆进行经济制度改革,不用说,将河东潞盐的开发和管理提到相当重要的程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没有当初海盐之苦学,怎有今日潞盐之大用。更何况,文公对潞盐的期望,决不仅在治理晋国一国,而在争霸中原,一展平生抱负也。

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此。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发生内乱,国力削弱,霸主地位顿时失却。宋襄公有点想称霸的打算,但几次努力都未能成功,气势也就慢慢没有了。秦国正在崛起,但地理位置有些偏僻,实力还不好抵达中原地区。楚国倒是有些实力,但一直被中原诸侯视作“荆蛮”,在舆论和人心上大大吃亏,不足以号令天下。在这种时代条件下,晋国在文公的经营下脱颖而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称霸中原的历史机遇就在眼前。恰在此时,周王室发生甘昭公之乱,周天子襄王逃亡到郑国,向秦、晋两国求援。晋文公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抢先出兵赴周难,一举俘杀甘昭公,迎周襄王回京。周襄王立赏文公“畿内八邑”。此举震动各诸侯,文公威信如日中天。紧接着,楚、宋失和,强楚发雄兵急攻宋国。宋国告急。晋文公立即接受宋国的求援,挥师南下,与楚军决战于城濮,大获全胜,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城濮之战。周天子亲自迎接胜利之师于践土,赐文公为侯伯,并多有赏赐;郑文公因为亲楚而跑来当面谢罪;齐昭公、鲁僖公、蔡庄公、卫成公弟叔武和莒子,宋成公就更不用说了,都跑来向晋文公致贺。于是,共盟于践土,拥立晋文公为新的中原霸主。从此以后,晋国的霸主地位延续了150多年之久。

称霸来自于实力。晋国在文公主政下实力空前增加,其中“潞盐之利”功不可没!文公死前有一桩心愿,就是将晋国国都南迁以靠近盐池。但是,他死后历经襄公、灵公、成公三代,都因故未能实现他的遗愿。到了晋景公时代,迁都之事被提上议事日程。大多数重臣都同意迁到盐池边上,“必居郇、瑕之地(今靠近盐池的临猗县境),沃饶而近硏,国利君乐,不可失也。”但权重位高的新中军统帅、仆大夫韩献子却不知哪根筋抽的,力主迁都新田(今侯马市境)。晋景公居然最后听了他的话。从开发潞盐之利的角度看,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