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发了回国的状态后,上周就有个老同学约我出来吃饭。
说起来,这小伙伴当年跟我玩得相当不错,无话不谈的那种。我还记得他那时候就超爱看书,成绩也好,而且他就坐我后面,上课我俩经常偷偷交流各种刚看来的话题,聊得不亦乐乎。然而我需要扭头朝后面说话,由此可怜地被拎出来罚站的,总是我。
不过,这次我俩见面,离上一次同学聚会竟然过去了十年。
我已经是在海外漂了八年的人,这位老同学呢,也早已娶妻生子。
原本,我还对这次见面有很大憧憬的。他当年也算是博学多才的一位,因此我期待多年后的交流,还能碰撞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万万没想到,席间无论我聊些什么海外见闻、尖端科技,甚至是过去他最爱的地缘政治,都激发不了他太多的兴趣,反倒是一部无聊的古装剧引起了他的共鸣。
他剩下的话题,全都围绕着你一年赚多少,有没有交过外国女友,以及其他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我颇有些不解,当年那个视野开阔的青年,怎么就变成如今这副模样?
后来我终于憋不住问他:“你现在还看书吗?”
他像见到外星人一样看我:“你在逗我吗?”
我觉得有点儿莫名:“你那会儿不是很爱看书嘛?”
他说:“早不看了。哪还有那个精力?现在连手机上都坚持看不了五分钟。”
是的,十多年过去,现在的他早已是个每天朝九晚五,回家带孩子陪老婆的都市男人典范。唯一空下的那么些时间,也都交给肥皂剧和足疗店了。
用他的话来说,这叫衣食无忧,得过且过地混日子,又或者,用两个字就足以形容:稳定。
在我看来,这叫一眼差不多看到尽头的人生。一个人再无提升自己的需求,也便失去了继续上升的空间。老婆孩子热炕头固然珍贵,但长久地处于庸常琐碎中难免磨灭一个人的斗志。
曾经有人看了我的知乎答案后问我,为什么你懂那么多?
这么说,我其实是有些惭愧的,很多方面,我至多算是知道,知道和懂之间,隔了一千个伏案专研泡实验室的夜晚。
但我也清楚,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便下决心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
春秋时期,有位著名的盲人音乐家师旷。博学多才的他尤其精通音律和琴术,辨音力极强,后来甚至坐到了晋国大夫之位。
在一次和晋平公的对话中,后者无意中感慨道:“我今年都七十岁了,想要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却反问道:“既然已经晚了,为何不将灯烛点燃呢?”
晋平公不悦道:“你这是调戏主公的行为啊。”
师旷淡定地回答:“我本就是个瞎子,哪里有调戏主公的心?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夺目;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暮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点上烛火照明。虽然光芒飘忽,但有了那么点儿微弱的烛火,也比两眼一抹黑要强吧?”
晋平公大喜过望:“所言真是极妙!”
连古代的君王,都知道终身学习的好处,在如今这个知识信息快速更迭的时期,抱着那么点儿人生经验就停步不前,难免沦为被时代淘汰的人。
在很多人抱怨什么阶级固化,上升通道已关闭之前,能不能先反思一下,自己有多久没看过一本完整的书了?一天有多少时间拿来充实自己,又有多少时间只是盲目地重复劳动?
权力制造出知识,反过来,掌握知识也可以获得权力。这一点,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早已有所阐述。放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终身追求知识,才是通往相对自由的途径。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以我自己为例。我曾经在一家著名国企工作了若干年,每天的日子大概就像那位老同学一样,朝九晚五,每天做着差不多的事情,活得像一台机器。
下班回家后,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读书什么的,就泡在游戏里直到深夜,再迎来周而复始的第二天。周六周日那么点儿时间,也全部交给酒肉朋友的社交去了。
这样浑浑噩噩过了几年,在这几年中,我一直处于一个痛苦的反思状态:这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我获得了什么,我又能通过它达到什么高度?最重要的是,我快乐吗?
那时我还很年轻,我真的不想自己的一辈子就这样搭进去。
当然了,在那样的环境中也有人混得如鱼得水,但喝酒赔笑这些,我又着实不擅长。
于是,我毅然放弃了那份在别人眼中非常稳定优厚的工作,选择了一条提升自己的道路:出国读研。
对于一个工作多年的大龄理工男而言,出国留学也是有很高门槛的。我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学习英语上,终于把自己的英语恶补到了通过托福GRE的水平。
再之后,海外的经历和更高层次的充电,丰富了我的人生不说,更开阔了我的视野,回首再看看过去那些每日依旧的同事们,我庆幸自己过得比他们自由,也庆幸自己还保留了一股继续向上的冲劲。
正是这股冲劲,让我一直坚持读书看书做笔记,同时云游世界列国扩大自己的见闻。
我的前老板说过这样一句话:知识的获取,永远都是人生的增益。
这一点,我也深以为然。越是在信息高度迭代的时代,知识的重新获得就越有意义。它就好比一把会不断进化的武器,但需要你不停地解锁,拿着最新版本的你,就能轻松干掉拿着旧版本的其他人。
在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这么做的意义,显然是不言自明的。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知识会帮助你,更接近时代的风口。
我有个认识十年的朋友,过去一直是做石油原料生意的,因为家里有关系,因此前些年过得那叫一个滋润。然而自从2014年年末油价暴跌之后,这个朋友就再也没办法像过去那样接单了。那段时间,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个人和时代大势比起来,实在是风雨飘摇中的一片树叶。后来,甚至听说他去看了半年心理医生。
没想到今年再见到他,照样过得很快活。再一打听,原来他现在已经彻底离开了石油贸易行业,跟一个牛人学了一年半服装制版之后,居然成立了自己的男士外套工作室。
在我看来,这就是知识和学习让人更自由的很好范例。
当你获取了知识,就可以大大减轻环境对你的束缚,一个行业衰落了,大可以在另一个行业崛起。
再想想当年的下岗年代,有多少人从此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学习互联网知识,开网店做电商赚得盆满钵满?
或许有人会说,我要终身学习做什么?有那时间我不如多做点儿社交,搞好人际关系比学习重要多了。
的确,有时遇到贵人相助,比自己提升要快得多。
但是有两点你们有没有想过:一是贵人为什么要帮助你?归根结底还是你对他有用,说白了还是需要你有自己的知识,才能够帮助到他。
另外一点,自己学到的知识,永远都是自己的,谁也拿不走。而社会关系这些,终究是不稳定的,当你失去了在这个圈子中立足的资本之后,那些关系也会迅速将你抛弃。
最后,我还是得承认一点,只要是学习,终究还是会相当痛苦的。
我相信很多人,从学校毕业之后,就再也无法承受这份痛苦和煎熬,才选择躺下无所事事地娱乐,选择庸庸碌碌地过完余生。
但是请相信我,和这份痛苦比起来,长期学习带来的整体提升,会给你更多的快乐。
陈景润说:“活到老,学到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生总是学无止境的,终身学习,必然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