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败的教育,可能是贯穿所有人一生的。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一直被灌输着各种关于失败的道理,“失败乃成功之母”“胜不骄败不馁”之类的名言可能每个人都谙熟于心。然而如今的我常常想,我们之所以会如此强调这一点,恰恰在于越长大我们越会发现,失败有多么可怕。
换言之,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失败所意味着的代价,可能是成倍增长的。年少时我们的失败,无非一次考试考砸了,一次随堂小测验没有满分,甚至仅仅是一个手工模型没有做成功。
而成年人的失败,就远不止于此了。
一次重要的考试失败,可能意味着出国的计划要推迟至少半年,可能意味着某个职称评定泡汤了;一次工作上的任务完成失败,轻则遭到上司的斥责,重则直接失去饭碗……
相比少年时代的无足轻重,成年时期的失败,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都完全不为过。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各种事务是相互关联的,生活就如同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序主体,每一个细节的成功与否都影响到其他环节: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失误会导致工作的不顺利,工作的不顺利会造成作息的不规律,作息紊乱又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长期亚健康的状态更是会导致失误变得更加频繁……
这如同恶性循环一般的经历,恰恰构成了很多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此时的我们,再也不像幼年时有着父母的遮蔽和保护,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必须亲自为自己犯下的每一个错误承担责任。
越长大,失败所要付出的代价越大,所以我们会更加畏惧失败,变得谨小慎微,唯恐自己一个不小心,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据我所知,这种对失败的担忧,是导致很多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一大原因。
曾经找我咨询过的同学小超,就长期被这样的负面情绪所笼罩。小超自称以前不太懂事,读书的时候一直不刻苦,后来勉强读了个大专,毕业之后留在家乡的小县城里做销售。他凑合过日子也还行,但是要说有什么上升通道,就很难了。
这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令小超觉得很受触动,对他造成的影响也很大。
2015年左右,小超在参加同学会时,发现以前念大专时的好几个同学都在一线城市做事,而且都混出了名堂,其中一个还是当年跟他一起相处挺久的哥们,那哥们毕业后去参加了编程培训,之后改行做了程序员,后来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前端,如今已经做到管理层的位置了。小超好奇地问了问人家的收入,月薪竟然是他的近十倍……
用小超的原话说,知道这些老同学的现状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让他明白自己再也无法像过去一样活了,就连后来他们朋友圈的一举一动,都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他。
那天之后,小超就一直想要离开自己生活了许多年的小县城,去外面闯一闯。为此,他还请了几天假,特意买了张火车票去北京,去了解那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态。他还问了那几个同学,转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应该避免哪些雷区。
后来,小超还来问过我从一窍不通到转行学编程的可行性,我当时说其实只要你先入了门,后面边干边学,就算没有基础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那时我真的以为,小超可能会借鉴他同学的例子,去一线城市做个码农,再慢慢寻找扎根的机会,过上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我完全没有料到的是,一年之后再遇到小超,发现他还是待在家乡,只不过换了份工作,换汤不换药,仍然做着很没前途的工作。
于是我问他,为什么兜兜转转了一圈,最后还是选择留在这里?他说,其实当时产生去大城市闯荡的想法之后,每一天他都过得不踏实,不安心。归根结底,他害怕这个决定对他生活的改变太大,他担心失败,一旦失败了,他很难再心安理得地回到家乡。
而且他还给我算了一笔账,一旦做出决定,他首先就需要花费很大的一笔钱:上培训课要花钱,在大城市租房子要花钱,找工作也没那么容易,衣食住行这些生活成本更是这里的几倍。这些钱能不能拿出来?或者说敢不敢拿出来,这可是自己这些年来工作的积蓄,本来是要攒着在县城买房的,如果没有闯出点儿名堂,这些钱都会血本无归。
听到他的这些话,说实话我很能理解,这和我当初选择留学时的心态如出一辙。那时的我也在盘算一笔账,出国留学要花费多少,生活成本有多高;如果奖学金没申请到,最后又没能留下来,或者没能学到什么东西,我是不是就白搭了这么多钱?何况对于刚工作没几年的我而言,当时很大一部分还需要家里的支持,这真的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但是和小超不同的是,我在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最后还是选择了去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你问我那时怕不怕失败?显然我也害怕,也担心,夜里都睡不好。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因为害怕失败就选择逃避,选择走一条相对轻松的路,我很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自然,我无权评价小超的选择,但我能看出他仍然在犹豫和彷徨。显然他也知道,这样的决定会让他永远无法像那几个朋友那样,过上自己打拼出来的人生。
往大了说,或许无数像他这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该如何选择的年轻人,都曾经面对着同样的处境:想往前进一步,各种失败的可能会吓得他畏缩不前,甚至退回原来的地方;想留在原地,又觉得不甘心,不想就这样平淡地过一辈子。
往小处说,在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某个小到甚至不起眼的片段,因为担心失败,就草草选择放弃。就好比我去菜市场买肉,回家发现缺了点儿斤两,我有很大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维权失败——收不回被宰的那些钱,而选择放弃维权,就当吃了个闷亏。
正如前文所说,任何畏惧失败的想法,都是人之常情。在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否成功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假意地安慰自己:万一失败了,我会失去多少多少东西,甚至可能一无所有……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珍惜眼前这简单而平凡的生活。
但是有一个事实是:很多后来非常成功的人,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中,都曾经遭遇过巨大的失败,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失败击溃,在功成名就之际,他们反而认为这些失败是最重要的一课。
在我看来,虽然我们不谈什么“失败乃成功之母”之类的大道理,虽然失败本身会带来巨大的代价,但是如若在经历痛苦的失败后,仍然能重新振作起来,便得到了宝贵的经验。一帆风顺的人,是永远得不到这样的经验的,唯有失败这位老师,才能教好这一课。
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就是这样的例子,她出道时因为外貌不佳,被各种电视台拒绝,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工作,又被上司批评主持的风格太过于情绪化,不懂得照顾观众的感受,于是没干多久就惨遭解雇了。
换作其他人,可能这样的失败只会让人知难而退,选择去走其他的路。但奥普拉却坦然面对这一切,这些令人沮丧的经历,令她成了一个坚强的女人,也从中了解到各种人性,这些都有助于她后来的成功。
这就好比一支球队,如果一直打那些很轻松的比赛,轻易就能战胜对手,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忘却失败的滋味,这时候一旦遭遇强大的对手,陷入了困境中,他们就会很难找到逆袭获胜的机会。因为他们太顺利了,太缺乏从失败中崛起的经验了。
所以小超惧怕失败,宁愿过着没有什么波澜的平静生活,就如同一支永远只会欺负“鱼腩”的球队,他缺乏真正考验所带来的历练,也缺乏面对失败的准备。这样的人生看似平静而稳定,但是一旦遭遇什么大的困境,就可能是致命的。
所以面对可能的失败,我们应该在战略上蔑视它,不要过于担心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拿出全部的勇气,拼尽全力去挑战它。只有这样,才不会在自己年老时,为自己那碌碌无为的人生而后悔。
无论实现一个小目标,还是追寻人生的梦想,想要逃避失败,显然是毫无可能的。在不害怕犯错的同时,去做最好的准备;我相信,凡是有这样的心态和行动的人,一定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