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超值金版)
1419800000055

第55章 竞争谋略:为什么不可独霸行业(1)

如果我要到达对岸,我要确信我的能力不是仅可划到对岸,而是肯定有能力划回来。

——李嘉诚

游泳哲学

如果我要到达对岸,我要确信我的能力不是仅可划到对岸,而是肯定有能力划回来。

在谈到企业的商业竞争时,李嘉诚说:“作为一个庞大企业集团的领导人,你一定要在企业内部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未攻之前,一定先要守,每一个政策的实施之前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当我着手进攻的时候,我要确信,有超过百分之百的能力。换句话说,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才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为了继续说明这个道理,李嘉诚举了一个“游泳”的例子。他说:

“这个道理就像游泳一样简单。我的泳术很普通,划船也很普通。如果我要到达对岸,我要确信我的能力不是仅可划到对岸,而是肯定有能力划回来。等于我游泳去对面沙滩,我不会想着游到对面沙滩休息,我要预备自己游到对面沙滩,立即再游回来也有余力,我才开始游过去。在事先,我会常常训练自己,例如记录钟点和里数,充分了解自己才去做。”

为了保证绝对的成功,李嘉诚通常会作出十分细致的安排。

李嘉诚这样形容自己的管理哲学:

“中国古老的生意人有句话,‘未购先想卖’,这就是我的想法。当我购入一件东西,会作最坏的打算,这是我在99%的交易前的事情,只有1%的时间,是想会赚多少钱。

“因为这时候来说,多大的实力也是假的。打个比方,你的风帆高扬,而风帆几倍于正常比例时,即使那艘船不算太小,当风向不定的时候,随时可以覆舟。”

李嘉诚这种“游泳哲学”同样也可以用在地产和股市上。李嘉诚在回答记者请教其房地产的经营心得时说:

“我不会因为今日楼市好景,立刻买下很多地皮,从一购一卖之间牟取利润;我会看全局,例如供楼的情况,市民的收入和支出,以至世界经济前景,因为香港经济会受到世界各地的影响,也受国内政治气候的影响。所以在决定一件大事之前,我很审慎,会跟一切有关的人士商量,但到我决定一个方针之后,就不再变更。”

“我会贯彻一个决定,我在差不多99.9%的工程上做到这一点。譬如以过去数以百计的地盘而论,更改的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我不会今日想建写字楼,明日想建酒店,后天又想改为住宅发展,因为我在考虑的期间,已经着手仔细研究过,一旦决定了,就按计划发展,除非有很特别的情况发生。我知道香港有的人把几万尺一个地盘,可以计划更改几次,十几年后才完成,有些人喜欢这样做,但我负担不起。”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李嘉诚总结道:

“所以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会问自己,如5分钟后宣布十号风球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如何才能赢

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得多一点。

现代人个个都在感叹每天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做这个,没有时间做那个,那么日理万机的超人又是如何安排他的时间的呢?

李嘉诚坦言:

“我每天清早不到6点就起床了,运动一个半小时,打高尔夫球,晚上睡觉前是铁定的看书时间,白天精神是很好的,精神来自兴趣,你对工作有兴趣就不会累。最累的时候是开会,一个发言者讲了第一分钟,你已经知道他要讲的内容,可是那个人讲了10分钟,你就会感到很疲倦,因为无聊和无奈,有时候我要带花旗参去提神,中午我是不睡午觉的,太倦了,会喝点咖啡。两年前我试过上网,但是上网太花费时间了,一上就是两个小时,以后就比较少上了,我现在用电脑主要是看公司的资料。”

李嘉诚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有如此评价:

“我今天的生活水平和几十年前相比是降低了,年轻时候也曾经想过买点好的东西,但是不久就想通了,只是强调方便,我的穿着可能比一般人还要差一点。我只求心灵满足,很开心。我相信一个人的地位高低,要依行为而定,你自己想通了,脑海里自会别有天地,能超越权势和卑微。”

作为香港人中成功的典范,李嘉诚这样述说他的成功之道:

“今天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得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途赛,虽然是跑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快一点,便是赢。”

在这个被李嘉诚比喻为赛跑的商业竞争过程中,时间永远是最可宝贵的,用李嘉诚的话说,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

竞争≠斗争

竞争不等于斗争。

商业竞争遇到对手是难免的,但选择对手却与一个企业家所具有的战略眼光有密切关系。

一般的企业家总是以自己势均力敌的敌人为对手,而李嘉诚则以比自己更强的敌人作为对手,因为这样才能使他具有蓬勃斗智和战斗的信心。想当年,李嘉诚在房地产投资时,以号称不败的置地公司作为竞争的对手,结果一举战胜对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商业竞争的对手也可以是朋友,可以是能够精诚合作的朋友。例如1986年8月,《每周财经动向》总编林鸿筹先生在《与李嘉诚谈成功之道》一文中谈及:

“最近有人向李氏提问:‘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在与强劲的对手竞赛时才可创下骄人的成绩。环顾今日香港商界,似乎只有包玉刚爵士一位匹配做阁下强劲的对手,您可有以包先生为对手的想法吗?’

“一般人很自然会认为李氏是以包氏为竞争的对手,因为他们有相同的社会地位,在过去又有极类似的活动,例如李氏从英资手中收购和黄、港灯,包氏则收购九龙仓、会德丰;两人先后出任汇丰银行的副主席;两人又同时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委员;李氏捐赠汕头大学,包氏捐赠宁波大学等。

“但李氏答复这问题时,只说他朝着个人订下的目标向前一步一步推进,从来没有居心与任何人比拼。”

在多个场合,李嘉诚还是这样说:

“我与包先生有真诚愉快的合作。”

“竞争不等于斗争。”

如何寻找市场空白

如果我们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一样,那顾客为什么要买我们的?

在商场竞争过程中,经营同一种产品的人,就好像在跑道上与你竞争的对手。对手越多,你超越他们的困难性就越大。作为企业家的李嘉诚,十分懂得寻找市场空白的重要性。

当时,塑胶花风靡世界,在香港市场也是如此。李嘉诚分析,塑胶花实际上是植物花的翻板。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种植并喜爱的花卉不尽相同。目前香港和国际市场生产的样品太意大利化了,并不适合香港和国际大众消费者的喜好。因此,他根据时代的要求以及对消费者的调查结果,设计出全新的款式,而且要求自己的企业不必拘泥植物花卉的原有模式,要敢于创新。

当李嘉诚从国外考察回来时,随机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临行前,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些家花店了解销售情况。他发现绣球最畅销,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做样品。

李嘉诚回到长江塑胶厂,他不动声色,只是把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他的办公室,把带来的样品展示给大家。众人为这样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塑胶花拍案叫绝。

李嘉诚宣布,长江塑胶厂将以塑料花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产品的竞争,其实又是人才的竞争。李嘉诚四处寻访,重酬聘请塑胶人才。李嘉诚把样品交他们研究,要求他们着眼于三处:一是配方调色,二是成型组合,三是款式品种。

李嘉诚明察秋毫,他认为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本来批量生产的塑胶花,成本也并不高。价格一高,问津者必少。其他厂家再一拥而上,长江厂的市场地位就难得稳定。

“如果我们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一样,那顾客为什么要买我们的?”

李嘉诚提出,在经营策略上倒不如在人无我有、独家推出的极短的第一时间,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掀起新的消费热潮。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这样,即使效颦者风涌,长江厂也早已站稳了脚跟。长江厂的塑胶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

事实果真如此,李嘉诚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

很快,塑胶花风行香港和东南亚。老一辈港人记忆犹新,几乎在数周之间,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摆满了长江厂出品的塑胶花。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写字楼,甚至汽车驾驶室,都能看到塑胶花的倩影。而李嘉诚由于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就这样,李嘉诚在香港洞烛先机,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同时,由于李嘉诚不按物以稀为贵的一般道理卖高价,而是着眼于占领市场份额,因而一举成功。

事不过三是什么意思

大前年赚了,前年赚了,去年也赚了,如果今年还能赚到那就好了。可是这个世界没有那么顺利的事。

经营理念是一切企业经营的根本。李嘉诚认为,正确的经营理念是经商成功的一半,经商必须有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使命感。公司的经营观念和方针如果明确,经营者和管理监督者就能基于这些观念与方针、达到有效率的领导,员工也遵守这种观念和方针,判断是非,人才自然容易培养。而相反没有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针,就会使公司的方针缺乏一贯性、连续性和统一性,使经商过程被情势或热情所左右,当然既不容易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也容易导致公司的经营混乱。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懂得利用经营理念进行创新和发展的道理,他们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对过去的老办法加以革新,用崭新的观念领导公司继续前进。

老办法经营事不过三,是企业经营的常规,好的商人在经营中总有成功的经验和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获得成功的本钱。但是我们常常发现好事情接连出现了三次以后,就会有失败跟随而来。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因为人的本性往往是连续胜利三次以后,就会自大起来,做事也就不专心谨慎了,如此就变成自以为是,我行我素,该做的事情不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反倒做了。所以经商时不可因顺利而冒进。在经商中越是成功越要注意。

李嘉诚对于李氏企业的经营也是本着这样一种态度进行的,他总是透过参股控股来获得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而在这种控股过程中,总是在权衡了对方与自我实力的基础上,以尽量少的投资来获得尽量大的收入。可以说,李嘉诚的一生,投资中从未出过重大的失败,而这正是他稳妥经营战略的体现。

李嘉诚特别指出,作为企业在生意顺利的时候,如果连续扩张后要切忌加大投入。按照他的说法,“事不过三”,如果有三年的好景气,一般人往往会拼命地扩大经营,以致造成投资战线过长,摊子铺得过大,往往在后来经营中埋下经营的危机。正如李嘉诚说:大前年赚了,前年赚了,去年也赚了,如果今年还能赚到那就好了。可是这个世界没有那么顺利的事。赚了三年以后,第四年是不是还会赚呢?所以经商时应该有赚了三年就退回一年份的想法才好。如果有了这个决心,现在就不用惊慌;就算还出一年份,还会剩下二年份。有了这种想法,就不会有苦恼,因此也就不会慌张,因为不慌张,所以能轻松地处理事物,这时候也会出现智慧,说不定在第四年还会有赚钱的事。

应该说,李嘉诚的这个观点是符合现代经济中有关波动的规律的。

多问一个为什么的好处

一个人能否成功,有时要看他对事物的感受能力。

若无其事在街上漫步,无心人往往什么也感受不到,而有心人呢?如果是经常寻找新事业发展契机的经营者,他对其事物和现象就会有所印象。他会有目的、意识的将其作为“情报”来接受。

作为一个企业主应多想想“为什么”。“为什么呢?”这样的疑问,正是一个经营者最必要的感受方法。有关“为什么”的思考是探究、摸清事物最本质的出发点。

只对眼前的事物照原样接受,是不能看穿其本质的。比如,到咖啡店喝咖啡,觉得很好喝。没有“为什么”思维的人,感觉仅此而已。有“为什么”思维的人,就会认真探究那种咖啡好喝的原因。他要确认这种咖啡是用什么煮的,他要探究咖啡豆的种类和搅拌方法。如果有机会,他还会直接询问老板调配咖啡的秘诀。当然,如果进一步探究的话,他还会想方设法弄明白其他自己想知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