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从成语典故看《易经》生存智慧
14276200000006

第6章 当你觉得前途渺茫时

易理应用

从“自知之明”到“坚守正道”

本期两个成语说的都是一个人在前途渺茫之时的状态。不同的是,一个是告诉人要有“自知之明”,常觉察到自己所“无知”的东西,才能时时去学习和思考,自身的能力渐渐地增加,自然前途就慢慢开朗了;一个是告诉人要“坚守正道”,也就是说要有忍耐力,等待时机厚积薄发。

怎么做到在前途渺茫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呢?

1.坦然承认自己的“无知”。如果有人说我们无知,我们通常都会辩解、掩饰。其实,这在真正的智者看来则是更加的无知。其实天底下哪有全知全能的人呢?我们成人真的应该向小孩子学习。他们认为自己无知,所以不断学习,每天都在进步。时时承认自己的无知,我们便也能像小孩子那样不断取得进步。

2.努力学习增加自身修养的知识。世间知识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升自己生命层次、心灵境界的知识,这类知识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的内心世界,不能在人前显示,当然不会给我们带来名利,属于“道”的部分。一类是增加自己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技艺水平和谋生手段的知识,这类知识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的外部世界,能够在人前显现,能够给我们带来名利,属于“术”的部分。分清两种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现今社会风气有些浮躁,很多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为赚取名利和保住名利而奋斗奔忙。好多人不屑于学习和增加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知识,不屑于读一读古圣先贤留下的经典著作,忘记了检视自己的内心。我们已经不认识我们自己很久了。让我们记住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3.遇到磨难,反身修德。几乎所有人在生命历程中都会遇到不利的外部环境,于是感叹“时运不济”。好好想想,真是这样吗?那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天时,有的人获得了成功呢?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天生雄健的翅膀飞了上去;人们在金字塔顶端还找到了另外一种动物的痕迹—蜗牛。蜗牛从低到高一点一点往上爬,爬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掉下来,只能重新再来。蜗牛要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可能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两年。没有人生下来就是雄鹰,现实中就有很多蜗牛式的人物,他们不是靠天赋的才智,而是靠坚毅的品质、高尚的品行取得了成功。

一、蒙昧无知

1.卦图

2.卦名通解

“蒙昧无知”是大家熟悉的成语。蒙昧和无知是一个意思,都是指处于蒙蔽状态,没有足够的知识,不大明白事理。这个成语出自《晋书·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往上追溯,蒙昧一词源于周易中一个卦:“蒙”卦。“蒙”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卦,在第三卦“屯”卦之后。“屯”卦讲的是开天辟地后万物初生的艰难状态。接下来的“蒙”卦讲的是万物初成的稚嫩状态,就人事而论,属于小孩子阶段,蒙童阶段。所以蒙卦讲的是教育问题,如何启蒙的问题。

从卦象看,“蒙”卦上三爻为艮卦,代表高山;下三爻为坎卦,代表沟渠、江河。上卦高山为阳气,向上运动;下卦河水为阴气,向下流淌。从易学观点看,正是阴阳不和、上下不通之象。远有高山,近临大河,是前行遇阻、困顿蒙蔽之象。

但遇阻也好,蒙蔽也罢,并不是没有办法。以蒙卦为例,换个角度看,虽有高山阻挡,但水可流动,流动则有路可寻,水又代表智慧,智者从水中会受启发,最终会找到办法,所以又为启蒙之象。蒙卦的卦辞说:“蒙卦是亨通的,蒙童学习要主动,还要善于思考,如果不思考,拿一个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教老师是不礼貌的,不会得到老师的回答。”

3.经典案例:苏格拉底自认“无知”

在古希腊,有个举世闻名的哲学家,叫苏格拉底。相传他曾被人们誉为最富有智慧的人。为此,他的一个弟子专门跑到女预言家皮提亚那里,问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富有智慧。皮提亚说:“没有”。但苏格拉底本人却自认“无知”。这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苏格拉底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预言家对他评价如此之高。于是,他就去考察那些自信在某一领域很有智慧的人。不久,他就发现他本人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超过他们的:那就是他不为自己的“无知”所蒙蔽,承认自己对自我的认识还很无知,还需要不断认识自我。

最终,他明白了女预言家对他的高度评价之中的真正含义,那就是,能认识自己的人是最有智慧的。从此开始,苏格拉底致力于一种辩驳术。他常到大街上,见到什么人,就与他对话,通过这种方式,使对方觉悟自己的无知,认识到自己的有限。

从苏格拉底开始,“认识自我”成为哲学探索的一种方向,并且也成为哲学活动的目的所在,更成为后人理解生活、描绘理想、寻找幸福源泉和选择人生之路的航标。

4.易理启示

我们总以为,无知是小孩子才有的状态,如果哪个人被称为无知的人,他一定会非常气恼。但是反思,你不承认自己“无知”,那么你成功了吗?你的前途一片光明吗?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正是靠这种自知之明,苏格拉底成了古代西方最智慧的人,最有名的哲学家。是他把希腊哲学向外认识世界的老传统,转向了向内认识人的自身,使人们努力对生活有一种批判的反省,使人的心灵从不经省察而贸然接受他人意见的糊涂状态中解放出来。正是靠这种自知之明,苏格拉底成为古代西方最懂得教学的人,最负盛名的教育大师。

二、时乖运蹇

1.卦图

2.卦名通解

“时乖运蹇(jiǎn)”这个成语相对生疏。时即时机、天时;乖即背离,引申为不顺利;运即时运、运气;蹇原意为一足偏废,引申为不顺利。总论就是命运不佳,生不逢时的意思。原文出自元代作家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早是抱闲怨,时乖运蹇。又添这害相思,月值年灾。”

再溯源而上,这个成语源自周易的“蹇”卦。从卦象看,“蹇”卦上三爻为坎卦,代表大河、深沟;下三爻为艮卦,代表高山。出门就是高山,高山前面还有深沟、大河。出行之难可想而知。这正如跛者出门,举步维艰。坎卦为水,自然也代表冬天的雪,坎卦在高山之上,正如高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这个图景充满了寒冷的气息,令人望而却步。这是“蹇”卦的本意。但如果把这个图景绝对化,就不是周易了。从好的一面看,我们当然也可以把这个卦象想象成高山流水,坎在山上,也可以看成从山上流下的瀑布和清泉。蹇卦的卦辞说,“往西南方有利,往东北方不利,有利于大人物出现,坚守正道就会有好结果”。

3.经典案例:韩信曾受“胯下之辱”

韩信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出身贫贱,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建立军功之前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什么财产,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大家熟知的故事就是他还曾受过“胯下之辱”。

公元前209年,全国各地反对秦朝统治的农民起义爆发了,他参加了项梁率领的义军队伍,项梁战死后,他又转而跟随项羽。后因久久不得志,又离开项羽投奔刘邦。名将得遇明主,好像机会来了。但刘邦只安排他做了一个管押运粮草的小官。刘邦的谋士萧何了解韩信,极力推荐,但刘邦仍不肯重用。

一天,心灰意冷的韩信悄悄离开刘邦的军队,投奔别的起义军。萧何得到他离开的消息后,赶忙骑马去追韩信。刘邦得到消息,以为是二人逃跑了。过了两天,萧何和韩信回来了,刘邦又惊又喜,责问萧何是怎么回事。萧何说:“韩信是难得的奇才。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您就再也找不到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刘邦说:“那就让他在你手下作个将领吧”。萧何说:“让他做一般的将领,他未必肯留下来。”刘邦说:“那就让他作一个军事统帅吧。”从此,韩信由一名运粮官变成了一位将军。

4.易理启示

韩信青少年时期出身贫寒,没有社会背景、没有出头的机会,前途可谓相当渺茫。但他胸怀鸿鹄之志,当他面对纨绔子弟的羞辱时,能够忍气吞声,不图一时之快,接受“胯下之辱”。当时在场的人都认为他是胆小、懦弱之辈。韩信看到当时社会正处于改朝换代之际,于是专心研究兵法,练习武艺,相信会有自己的出头之日。

青少年时期经历的一系列挫折并没有摧垮韩信的意志,也没有使他放弃心中的理想。一路走来饱受挫折的他,反而增加了强大的耐挫力。昔日的挫折反而成了韩信后来成功的巨大财富。一旦机遇来临,韩信便一发而不可收。终于立下赫赫战功,成就了自己的英名和汉朝建国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