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1431700000060

第60章 民族先驱(1)

陈胜:中国历史揭竿起义第一人

陈胜(?—前208年),又名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人氏,中国历史上首揭义旗的农民革命先驱,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著名领袖。

陈胜自幼家境贫寒,“少时尝与人佣耕”。但他素有大志,不甘忍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逐渐产生了改变现实、摆脱贫困的思想。一次劳动时,他辍耕垄上,怅恨而长叹曰: “苟富贵,勿相忘。”和他一起干活的穷伙伴们觉得好笑,便应声问道:“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意思是说如此受人剥削,哪有什么富贵呢?陈胜叹息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表明了他年轻时怀有非凡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即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用阴谋手段杀死其兄扶苏,夺得了帝位,史称秦二世。胡亥上台后,虽无乃父始皇帝的才略,可他的残忍暴虐却超过了他的老子。他一面大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一面滥施酷刑峻法,横征暴敛,极尽残暴奢侈之能事。弄得秦王朝刑徒遍地,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全国如同布满了久晒的干柴,只要有个火星,就可以燃起燎原大火。

这年7月,为防守边疆,秦二世大规模征兵,在河南各县征了900个壮丁,陈胜和吴广两人被指定为队长。他们在秦朝派来的尉官司的监视下,一路晓行夜宿,准备奔赴长城边的渔阳(今北京密云县)去守卫边防。但是当走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时,却遭到了大雨,道路泥泞,无法行走。这场雨一直下了20多天,耽误了壮丁队伍的行程。从宿县到密云,迢迢三千里,在规定的期限内,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了。当时秦朝法令规定,去守边的兵士,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报到,如果超过期限,不管什么理由,一律杀头。面对这种处境,陈胜和吴广商量,决定起义,从死亡中杀出一条活路。在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揭竿而起,于是以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威武壮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陈胜起义后,响者云集,起义军立即攻下了大泽乡,占领了蕲县(今安徽宿州南)等县城,由起义初期的900人扩展到数万人。接着又攻克了陈州,在陈州成立了以陈胜为首的政权,国号“张楚”。在陈胜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起兵响应。起义军遍及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江西等省,农民军声势大振。

“张楚”政权成立后,陈胜即派出八路大军进攻关中、关东和淮南等地。陈胜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 、陈馀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吴广率领起义军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击秦。周文的队伍在进军咸阳途中,不断扩大,到达函谷关时,已有兵车千辆,战士几十万,起义军进抵距咸阳百来里的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秦二世令少府章邯把修建骊山墓的数十万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起义军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陈胜滋长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听陈胜节制,甚至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如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全军覆灭。

章邯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陈县猛扑。陈胜应战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陈胜部将吕臣率领苍头军,随即两度收复陈县,并处死庄贾。

陈胜、吴广相继牺牲,使农民起义遭受暂时的挫折,但各地起义军仍继续进行斗争。以项羽、刘邦等人为首领的起义军,经多次重大战役,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军队进抵灞上,秦王子婴奉皇帝符玺投降,秦王朝灭亡。

陈胜以大无罪的气概,在强秦的暴政压迫下揭竿而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反抗的旗帜。他的不畏强暴、心胸博大的反抗精神,激励了无数后人,他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的实践者。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感念陈胜“首事”亡秦之功,将他与王侯同列,专作《陈涉世家》以记载他的生平事迹。

名人名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苟富贵,莫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

洪秀全(1814-1864年)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太平天国的创立者。

洪秀全生于广东一个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他一些古籍。

洪秀全青年时热衷功名,希望通过科学考试进入仕途,以此光宗耀祖,可是他连续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受此打击后,他重病一场,一度昏迷。据说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但是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他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回到家中,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受到启发,从此改信基督教,开始向人们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 1844年与冯云山一起转至广西一带传教,信徒日益增多。1845年至1846年间,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与冯云山共同制订了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1849年,洪秀全与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结为异姓兄弟。1850年9月初,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会众立即到金田团营编伍,达两万人。同年11月太平军在蓉村江木桥伏击清军成功。1851年1月1月11日,在洪秀全生日那天,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揭竿而起,正式宣布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同年秋季,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洪秀全在永安封杨秀清为东、萧朝贵为西、冯云山为南、韦昌辉为北、石达开为翼王,其他四王皆归东王杨秀清节制。

1852年4月,太平军自永安突围,进入湖南省。太平军路经全州时,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伤重死亡。8月,萧朝贵、石达开率军攻打长沙,萧朝贵战死,太平军进攻长沙失利,撤围北上。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人数激增至50万,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将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组织太平军展开北伐及西征。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最终在1855年全军覆没。西征军的进展比较顺利,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军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翼王石达开大破湘军,收复武昌。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的围困,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定都天京后,军政大事由诸王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很少过问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为“万岁”。1856年9月,韦昌辉伙同秦日纲领兵突袭东王府,杀死了杨秀清及其家人,东王部属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也惨杀害,史称“天京事变”。 翼王石达开得知消息后,抵达天京,责备韦昌辉滥杀,韦昌辉又杀尽翼王府中家属,石达开连夜逃出城外,在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洪秀全为平众怒,不得不处死韦昌辉和秦日纲等人。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是太平天国走向衰落的标志。此后清军开始大举进迫天京,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等青年将领的支撑下,太平军在数年间阻止了清军的很多攻势。洪秀全为了笼络人心及分散诸王权力,开始滥封王位,封王者竟达2000多人。大封诸王,分散了太平军的指挥权,削弱了太平军的战斗力。1861年12月间,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中国为条件,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朝,遭到洪秀全的拒绝。1862年,陈玉成被清军杀害后,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天京附近据点逐一陷落。李秀成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转战中原,反被洪秀全斥责。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于天京(清方记载称自杀),清军在城陷后将他的遗体毁掉,守城太平军全部遇害。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农民运动。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洪秀全表现了他杰出的号召和领导能力。他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国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下,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

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单纯杀富济贫的农民起义不同,有自己独特的改造社会的思想和政策,并颁布了一系列革命纲领。太平天国前期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1859年,洪秀全颁布了其族弟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国的重要政纲,说明洪秀全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与洪秀全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曾对人说过自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孙中山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借以激发民气,推翻清廷。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因此大家就以“洪秀全”呼之。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1902年,他鼓励留日学生刘成禺搜集资料,写出一本太平天国史来,1904年成书,定名为《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先生为之作序,交由日本东京祖国杂志社出版,作者署名为汉公。在孙先生的倡导之下,革命党人借太平天国史事宣传反清,一时蔚然成风。

名人名言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要彼此有交谊,互通真理及知识,而各以礼相接。

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彼此之间,既无差别之处,焉有主从之分。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古来事业由人做。

李自成:推翻明王朝的一代闯王

李自成(1606—1645后),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时称为“闯王”。

李自成童年时给地主牧羊,少年时喜好枪马棍棒。父亲死后,他去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他杀死债主艾诏,于崇祯二年(1629年)投奔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总兵杨肇基帐下当一名士兵,不久便被参将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同年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率众加入农民军首领闯王高迎祥部队,因为勇猛而有识略,受到高迎祥的常识,并与高迎祥的女儿高桂英结为夫妻。崇祯八年(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等十三家七十二营明末起义军首领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张献忠与李自成不合,分军向东发展。1636年,高迎祥进攻西安时兵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李自成被推为“闯王”,率领起义军继续征战于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崇祯十年(1637年),明朝大臣杨嗣昌会兵1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企图将起义军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收到了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隐伏。

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义,李自成趁机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进入河南,开仓赈济饥民,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深受百姓欢迎,当时有民谣称赞道:“迎闯王,不纳粮。”李自成军队迅速发展到数万。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1月),李自成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5月,张献忠攻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纷纷投降,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十九日清晨,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接李自成起义军进城,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明朝灭亡。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起义军进城之初,秩序尚好,但是后来出现了抢掠民众的现象。李自成占领北京后,盘踞关外的清兵企图南下吞并天下。当时明将领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吴三桂对局势处于观望之中。由于李自成的心腹将领刘宗敏掳掠了吴三桂的妻子陈圆圆为妾,使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倒戈投降清军。4月21日,李自成亲自领兵10万前往山海关征伐吴三桂,战至次日,吴三桂渐渐不支。由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出兵,李自成战败,主将刘宗敏受伤。26日李自成逃到京城,部队仅剩3万余人。29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7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又丢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又投降南明或清朝,李自成疑心日盛,竟然妄杀了忠心耿耿、年轻有为的将领李岩,致使人心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