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1471600000067

第67章 散文名句——绚烂多姿(4)

【译文】大丈夫必须兼顾匡济国家和百姓,怎能只求个人的快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张载《近思录拾遗》)

【译文】要让自然界听人的使唤,要使老百姓的命运有依托,要继承前人的宏伟独到的学术,要使国家长治久安。

立志不存乎忧世,虽仁无益也。(出自叶适《题周子实所录》)

【译文】人的志向中如果缺乏忧念国家前途,虽然所做的事是以仁爱为怀的,也对国家没什么裨益。

辞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后为工。(出自孙樵《与友人论文书》)

【译文】写文章一定要言辞高妙,语出不俗,这样才能称得上新奇;文章的思想主旨一定要深远辽广,这样才能称得上工巧。

身莫不恶死,而未尝有不死;国莫不恶亡,而未尝有不亡。(出自李觏《庆历民言·开讳》)

【译文】人没有不憎恨死亡的,但没有人能够不死;国家没有不憎恨灭亡的,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永远不灭亡。说明人之生老病死和国家的兴亡盛衰都是不可避免的。

闻死而愠,则医不敢斥其疾;言亡而怒,则臣不敢争其失。(出自李觏《庆历民言·开讳》)

【译文】听到死亡就发怒,那么医生也不敢告诉他疾病的所在;听到国亡就发火,那么大臣也不敢指出君主的过失。说明上层不能讳言过失,否则就会阻塞言路。

不以尧舜之心为君者,具君也;不以伊尹、周公之心为臣者,具臣也。(出自皮日休《鹿门隐书》)

【译文】做君主,没有像尧舜那样的心境,就不是称职的君主;做臣子,没有像伊尹、周公那样的心境,就不是称职的臣子。

明清散文

受到唐宋散文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明清散文基本上规唐仿宋,但复古中不断孕育着新变。当然,由于时代社会的变迁,伴随着封建专制尤其是文字狱的推演,明清散文亦各具特色。其中晚明小品文及顾炎武等“学人之文”和近代康梁“新文体”都在文学史上留有不同凡响的篇章。

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人未己合,不可急求之合。(出自薛瑄《薛子论道·中篇》)

【译文】别人还没有了解你的时候,不要急着让人了解你;别人还不能与你相处融洽时,不要急着与其相处。

珠藏泽自媚,玉幅山含辉,此涵养之重要。(出自薛瑄《薛子论道·中篇》)

【译文】蕴藏珍珠的水泽自然美好,蕴藏宝玉的山隐含着光采。说明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

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出自薛瑄《薛子论道·中篇》)

【译文】不要趁着高兴就多说话,不要趁着快乐就轻率地做事。

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出自薛瑄《薛子论道·中篇》)

【译文】一闪而过的错误念头立即抑止;一有悖于事理的行为立即改掉。

师之所以为师,言必出于道,行必由于道,教必本于道。(出自薛瑄《送孔节文分教徐州序》)

【译文】老师之所以能为人师表,是他的言谈必然出自道德,他的行为必定符合道德,他的授教一定依据道德。

为学无别法,只是知一字,行一字,知一句,行一句,便有益。(出自薛瑄《薛文清》)

【译文】学习没有什么别的方法,只要是能够知道一点,就做一点,知道一些,就做一些,就会有所裨益。

有一时之暇,即一时可学也;有一日之暇,即一日可学也。(出自薛瑄《论取友为学答周秉忠书》)

【译文】有一时的闲暇,就可以用这一时的闲暇来学习;有一天的闲暇,就可以用这一天的闲暇来学习。

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出自庄元臣《叔苴子内篇》)

【译文】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是因为他所企求的是牺牲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长存;病倒他一个人,而使万人痊愈;烦劳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快乐;辛苦他一个人,而让万人得以安逸。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出自王豫《蕉窗日记》)

【译文】不可以轻易对人讲一个字,不可以轻易对人许诺一句话,不可以轻易对人施与一个笑容。

利一而害百,君子不趋其利;害一而利百,君子不辞其害。(出自陈确《葬书·深葬说下》)

【译文】对一个人有利,而使百人蒙受损害,君子不会求取这样的利益;对一个人有损害,但却对百人都有益处,君子不会推托。

知过之谓智,改过之谓勇。(出自陈确《别集·瞽言》)

【译文】认识错误可谓聪明,改正错误堪称勇敢。

知而不改,谓之自欺。(出自陈确《坐箴》)

【译文】知道错误而不改正,可说是自己欺骗自己。

所谓愚不肖,只是自是;所谓贤人君子,只是不自是。(出自陈确《辰下杂言·闻过》)

【译文】所说的愚笨和不贤德之人,不过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所说的贤德之人和仁人君子,不过是因为他们不自以为是。

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出自陈确集《别集·瞽言》)

【译文】最具智慧的人一定不会自以为智慧,最愚笨的人也一定不会自以为愚笨。

当局虽工,而蔽于求胜之心;旁观虽拙,而灼于虚公之见。(出自陈确集《别集·瞽言》)

【译文】下棋的人虽技艺高超,但却因为求胜之心而易受蒙蔽;旁观的人虽技艺拙劣,但因为其无所牵挂和偏私,反倒常有真知灼见。

水本至清,以泥沙溷之则不清;镜本至明,以尘垢蔽之则不明。(出自张居正《送起居馆讲大宝箴记事》)

【译文】水原本是极为清澈的,但混入了泥沙,就浑浊不清了;镜子原本是极为明亮的,但沾上了尘土就不再明亮了。

大丈夫既以身许国家,许知己,惟鞠躬尽瘁而已,他复何言。(出自张居正《答上师徐存斋》)

【译文】大丈夫既然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知己,就只有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而已,还有什么别的可说呢。

车之不前也,马不力也,不策马而策车何益?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议人而议法何益。(出自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

【译文】车子不往前走,是因为马没有尽力,不抽打马而抽打车有什么用呢?法令不能好好执行,是因为人不得力,不找人的问题而找法令的问题有什么用呢?

成功非难,处成功尤难。(出自张居正《答中丞孙槐溪》)

【译文】一个人要成功并不难,难的是处身于成功当中。

天下之事,以为无足虑,则必有大可虑者。(出自张居正《与操·宋阳山》)

【译文】世界上人们以为不值得思虑的事,往往是大可操心的。

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出自张居正《赠毕石庵先生宰朝邑叙》)

【译文】临事肃敬畏惧就会用心思考,思考就会通晓一切,临事肃敬畏惧就会小心谨慎,谨慎就不会失败。

牛骥以并驾而俱疲,工拙以混吹而莫辨。(出自张居正《陈六事疏》)

【译文】牛和骏马共拉一辆车,结果都被拖疲了;善吹的和不善吹的乐工一起吹奏,就无法分辨优劣。用来比喻不分能力高低一同使用,就看不出其才能高下。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出自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译文】树根稳固,花果必然茂盛;源流深远,波澜才会壮观。比喻道德、学问的功夫深厚,才能有所作为。

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出自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译文】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才多俗美,更数十年犹得收其实用者,其教使之然也。(出自张岳《草堂学则》)

【译文】人才之众多,风俗之淳美,再经历十年仍能受益,这都是教育带来的结果。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出自魏源《默觚下·治篇》)

【译文】教导别人,就是要使其长处得以发扬,使其短处得以遏制。

不幸福,斯无祸;不患得,斯无失;不求荣,斯无辱;不干誉,斯无毁。(出自魏源《默觚下·治篇》)

【译文】不追求福运,就不会有灾祸;不计较所得,就不会有失去;不追求荣耀,就不会遭到辱没;不企冀美名,就不会遭到诋毁。

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多而学易成。(出自魏源《默觚下·治篇》)

【译文】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脑子就会聪明起来;有学识的朋友多了,做学问也就容易了。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出自魏源《默觚下·治篇七》)

【译文】不了解人的缺点,不了解人的优点,不了解人优点中的缺点,不了解人缺点中的优点,就不可以随便用人,不可以随便教人。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出自魏源《默觚·学篇》)

【译文】有志之士珍惜每一年的光阴;贤德之人,珍惜每一天的光阴;而圣人则会珍惜每一寸的光阴。

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出自魏源《默觚·学篇》)

【译文】夏天到了最热的时候,就不会再生出热,而只能生出寒冷;冬天到了最冷的时候,也不会再生出寒冷,而只能生出酷热。比喻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向其对立面发展。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出自朱舜水《劝兴》)

【译文】尊重教育、鼓励办学,是国家建设的根本;挖掘贤士、培养人才,是治理政务的首要。

学者用功,须是渐进而不已,日计不足,岁计则有余。(出自朱舜水《题安秋觉逐日功课自实策》)

【译文】钻研学问应该循序渐进,从不间断。每天积累一点,虽然不算多,但若能长年累月地坚持,知识自然就会丰富起来了。

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也。(出自朱舜水《送林道荣之东武序》)

【译文】不担心读了书没有用,只怕不肯读书。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出自朱舜水《答奥村庸礼问》)

【译文】种了什么样的庄稼,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用来比喻有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

师非道也,道非师不帱;师非学也,学非师不约。(出自何心隐《师说》)

【译文】老师不等于真理,但是没有老师,就无法让真理广为人知;老师不等于学问,但是没有老师,就不能让学问简约明朗。

可以语上而不语之,是抑其所可至;不可语上而语之,是强其所未能,皆非圣人因材之教也。(出自孙应鳌《四书近语》)

【译文】可以教授他高深的知识而不教授,就抑制了他能达到的水平;不能教授他高深的知识却教授了,是强其所难。这两种做法都不符合圣人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即教,教即学,互相资矣。(出自王肯堂《交友》)

【译文】学就是教,教就是学,二者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

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出自顾炎武《与人书》)

【译文】君子对学问的追求,直到死才肯结束。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出自顾炎武《与人书》)

【译文】人们的学习,如果不能每天进步,那么就会每天都退步。

圣人是肯做工夫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圣人。(出自颜元《习斋先生言行录齐家》)

【译文】智能高的人是勤奋肯干的庸人,而那些无所作为的庸人则是不肯用功的圣人。说明只要肯用功,即便是庸人也能为圣人,如果不肯用功,就是圣人也会变成庸人。

圣贤之书不是教人专学作文字求取富贵,乃是教天下万世做人的方法。(出自高攀龙《读书法示揭阳诸友》)

【译文】圣贤之书并不是只教人们写文章以求取荣华富贵,而是要教给天下人世世代代做人的方法。

学者有二病:积学未厚而用之遽,养德未足而谈有余。(出自崔铣《松窗寤言》)

【译文】学习的人常有两种毛病:一个是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厚就急于应用,一个是品德修行还不够完善就妄加谈论。说明学习和修行都不能急躁。

学者贵好学,尤贵知学。(出自吕坤《问学》)

【译文】对于学习的人,可贵的是他能爱好学习,但更为可贵的是能够知道怎样学习。

道理书尽读,事务书多读,文章书少读,闲杂书休读,邪妄书焚之可也。(出自吕坤《问学》)

【译文】揭示事物道理的书全都要读,阐述处理事务方法的书要多读,说明文章章法词句的书尽量少读,只用来消遣的书不要去读,而那些宣讲歪门邪道的书烧了就行了。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出自吕坤《呻吟语·力行》)

【译文】贫穷并没有什么可羞耻的,让人羞耻的是贫穷而又没有志气。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出自吕坤《呻吟语》)

【译文】见不得人的事不要作,伤害人的心不能有,有利于国家的事就是要奉献生命也不回避。

宁直见伐,无为曲全。宁渴而死,不饮盗泉。(出自王廷陈《矫志篇》)

【译文】宁可正直不阿而丧生,也不愿阿谀奉承而苟活;宁可无水干渴而死掉,也不饮盗泉之水而求生。

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出自郑板桥《随猎诗草·花间堂草跋》)

【译文】只知道自己埋头苦读,而不知道请教别人,即使读再多的书,也不过是个愚蠢的人罢了。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出自郑板桥《题画》)

【译文】不经过艰苦的奋斗,就想快速取得收效,只会落得年轻时候浮夸,年老时候窘困罢了。

学而思则学因思而益精,思而学则思因学而有据。(出自孙应鳌《四书近语》)

【译文】学习当中同时要注意多加思考,这样,学习就会因为有了思考而更加精熟;思考当中同时也应注意学习,这样,思考就会因为有了学习而更加有根据。

诗质要如铜墙铁壁,气要如天风海涛。(出自刘熙载《艺概·诗概》)

【译文】诗的内容质地要像铜墙铁壁般厚实,而诗的气势要像天风海涛一样磅礴。

句工只在一字之间。(出自钱秉镫《田间文集·陈官仪诗说》)

【译文】一个字就能决定句子的精妙与否。

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出自沈德潜《说诗晬语》)

【译文】有了最远大的抱负,最渊博的知识,才能写出第一流的诗文。

广识未必皆当,而思之自得者真;泛讲未必吻合,而习之纯熟者妙。(出自王廷相《慎言·潜心篇》)

【译文】博览群书不一定都得当,只有善于思考,自己才有所体会;空泛地讲说不一定都能合乎事理,只有通过实践并能熟练地掌握才算是高妙。

学博而后可约,事历而后知要。(出自王廷相《慎言·见闻篇》)

【译文】学识渊博了,然后才能得到其要领;事情经历得多了,然后才能知道其重要。

学不足以修己治人,则为无用之学。(出自方苞《年谱序》)

【译文】如果所学的知识不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能够服务于社会,就是没有用处的学问。

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出自鹿善继《四书说约》)

【译文】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意思上,更重要的是要从中体会出处世的道理。

临事贵守,当机贵断,兆谋贵密。(出自申涵煜《省心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