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29)
14866000000042

第42章 几句刺耳的话

有一个星期日下午,我偶到四川路一家专售各种西方杂志的书店里去看看,刚在那里俯首翻开一本杂志瞧着的当儿,忽然听见有一个人(下称某甲)对别一个人(下称某乙)说道:“好久不见,一向在那里?”好久不见的朋友,偶在一家书店里碰着,本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所以我并不注意,仍俯着首看我的杂志,但接下去听见某乙也轻轻的答了一句“好久不见”之后,却忽然放开喉咙很响亮的说道:“我到America(英文也是照说者嘴里所说的记下,下同)去了四年。”我幸而略为懂得一点儿英文,知道他是去过美国的,这似乎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因为他忽然放开喉咙很响亮的用了劲儿说出,倒引起我抬起头来向他自头至脚全身瞧了一下,才看见他果然穿了一套西装,眼睛上带了一副克洛克眼镜,臂上还夹着几本厚厚的洋书,可惜体格矮小,所以神气还不能十足。我这样斜着眼侧视一下,仍俯着首看我的杂志,不过耳朵比前特别留神些,但听见某甲问道:“你近在那里恭喜?”某乙答道:“我在一个university里当professor,又兼任一个high school 的功课,并且自己办了一种paper。”我才知道他是一位大学教授,兼任中学教员,同时也许还是一位什么大主笔先生。这不过是自叙他的职业,虽则不免带些吹法螺的口气,而且在公共地方背自己的履历似乎还宜稍为轻声一些,倒也没有什么十分可以刺耳的地方。对方的某甲听了当然说些“能者多劳”的话,恭维他几句。他听完了几句恭维的话之后,接下去说道:“我到过了America,不久想再到Europe去一趟……”诚然,国外游历大可增广眼界,扩充心胸,尤其是这位用足劲儿声明到过“America”的仁兄(这个英文字是记者向他借用的),我更赞成他多出去看看。但接连又听见他几句妙论,觉得他还是不要出外瞎跑的好!他对某甲说道:“到America去比到Europe难得多,因为英文说得差一点儿,immigration officer(按即移民吏,由移民局派出查验入口客人的),便多方留难。”这几句话本也未尝没有一部分是事实,但他的要旨却在下面几句,他继续昂然的说道:“我去便不要紧,因为我说的pronunciation(按即语音)和美国人一色一样,immigration officer看见我就当作美国人,所以一点儿不会留难的。”我听了深深觉得他有两个很不可及的特长:第一是他的一张嘴吹得很能令人肉麻,第二是他何幸生得一副这样厚的面皮!有了这样的大学教授用这种的好精神浸润到一般大学生,中国的大学教育前途当然是更可以庆幸的了!

我们的本领尽管好,事功尽管大,自己嘴里一有了一言半语自夸的话,便一文不值,便和这位大学教授做了同志。最好还是不要响,尽力埋头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