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报》与《生活》周刊究竟有何异同?”“何以我们于原有周刊之外又想办日报?”这两个问题,记者在上期本刊曾经有过切实的说明。《生活日报》既是本社应热心读者的建议而发起筹办的事业,当然乐观厥成,所以对于这类的疑问,特撮举其较为重大的略加解释,免为进行中的障碍。最近又有几位爱护本刊异常深切的朋友提出两个疑问。一是:本社何不增加大量股本以充实本刊自身,而却另招股本以办日报?还有一个疑问是:记者分心于办日报,不要影响本刊自身的充实与进步吗?他们提出这些问题,都是出于希望本刊进步的诚意,记者当先表示其诚恳的感谢,不过愚意对于这两个问题却有相当的答复。
本刊自记者滥竿以来的五年间,赖诸同事的努力和社会的赞助,深自愧其成绩之无几,但仅对
本刊自身的前后情形略作比较,固无时不在奋勉之中,试举其荤荤大者:最初每年收入仅一千五六百圆,支出相仿;现在一样的紧缩,一样的处处力求经济,每年收入已近十五万圆,支出约十四万余圆,余数作第二年事业的最初流动金。最初同事人数二三人;现在工作一样的忙,已增至三十人以上。最初办事处租金每月四十圆左右;现在一样的拥挤,每月增至三百圆以上(印刷所尚不在内)。每日信件,最初收二三十封,发一二十封;现在最多时收的在千封以上,发的在五百封以上。从前自顾不暇,现在对于自己所主持的社会事业,亦屡竭其绵薄,仅就为马占山捐款刊布名单一事而言,贴去纸费印刷费即在二千圆以上(正在整理及印刷中的各项捐款的征信录尚不在内)。此外附属事业,如书报代办部,编行丛书等等,亦惟力是视,未敢懈怠。惟本刊常在努力求进之中,仍须遵守向来全恃自己收入所得以作发展费用的办法;依逐渐增加的收入,作逐渐向前的发展,用不着倏然另招大量股本。所谓“用不着”者,亦有其相当的理由:(一)本刊内容注重求精而不贪多的办法,篇幅方面既不想作突然的大量增加,所以无需大量资本的增加;(二)如另招股本以扩充内容或增加设备,则本刊因成本增加,价格势必随之俱增,否则股本为虚掷,无以对股东,但本刊是一般民众的读物,不愿多增价格,重其负担;(三)本刊篇幅诚然尚可略增,尤其是影写版的优美画报,但须由本刊自身的经济力量担负起来,始不至加重读者的负担。如本刊六周年纪念所加的画报,贴去近二千圆的费用,价格丝毫未增,即其一例。所以本刊诚时时在努力增加设备,充实本刊自身,但须用自身的经济力量做去,不必也不宜另招大量股本。
第二个问题所需要的答复比较的简单。记者现在和从前虽一样的一天忙到晚,但本刊发展到这个地步,势非分工不可,所以营业方面有营业部主任主持,总务方面有总务部主任主持,其他各同事亦均各有专责,即编辑方面,近来亦得翼公先生加入帮忙,本刊同事既逐渐较前充实,在日报方面又有干部共同努力,经理部编辑部撰述部都有负责的同志分工合作,记者略分一部分心力加入《生活日报》干部主持一切,不过承蒙读者付托之重,把本刊的精神和信用灌输过去,对于本刊自身的充实与进步可以不致发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