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七日(记者按: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布尔塞维克革命发生于俄国旧历十月廿五日,即新历十一月七日,故称为十月革命。)是苏联十月革命的纪念日,我们正在为民族解放与世界正义而艰苦奋斗的中国同胞,对于最同情于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友邦,愿致其最崇高而热烈的祝贺与敬礼。我们同时深切地感觉到这不仅是苏联的一个极重要极有意义的纪念日,也是全世界的一个极重要极有意义的纪念日,因为苏联革命的成功是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大众的灯塔,是世界人类光明前途的号声。我们从中国民族革命的立场看去,在这方面至少可以指出两点:一点是苏联十月革命对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还有一点是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宝贵经验对我中国当前英勇抗战的关系。
请先说第一点。苏联十月革命对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只要看中国民族革命伟大导师孙中山先生在他的《民族主义》和重要谈话中,屡次用非常热烈和同情的口吻,提到俄国的革命。中山先生在《民族主义》里说:“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在俄国革命发生后,尚在艰苦挣扎中,当时帝国主义国家的报纸对于列宁个人和俄国革命,都尽其诽谤诬蔑嘲笑的能事,但是中山先生在当时就有他的独到的远见,他一再提起:“世界列强所以诋毁列宁的原因,是因为他敢说世界多数的民族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为少数的民族二万万五千万人所压迫。列宁不但是说出这种话,并且还提倡被压迫的民族去自决,为世界上被压迫的人打不平。列强之所以攻击列宁,是要消灭人类中的先知先觉,为他们自己求安全。”
当列宁逝世的噩耗传到的时候(一九二四年,即民国十三年),中山先生马上致电哀悼,并在演说中称赞俄国革命的“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并称赞列宁“是一个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个革命中之圣人,是一个革命中最好的模范。”第二年中山先生也不幸逝世,他在弥留之际,还致遗书与苏联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说他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和苏联合作,他深刻令人感动地说:“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那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的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中山先生所提倡的民族主义,绝对不是狭义的国家主义,却是“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一环,这和列宁认十月革命只是进展到世界人类解放的一个阶石,是有着同样重要意义的。
其次请略说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宝贵经验与中国当前英勇抗战的关系。自中国抗战以来,苏联是中国的一个最诚挚的患难中的朋友,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援助当然都值得我们的感谢,但是苏联在十月革命后的长时期艰苦奋斗的经验,尤其是在一九一八至二一年内战时期所遭遇的困难,实可供我们坚持抗战的参考。那时苏联虽称在内战时期,实际是处于内外夹攻的困境中,因为不仅在内部有着顽强的白党的反革命,而且还有十几国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再加以国民经济因在革命前帝俄参加世界大战及革命后继之以连年内战,完全破产。在这样内忧外患交迫的困境中,苏联当局和人民竟能突破难关,建立独立幸福的国家,这种艰苦奋斗的经验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