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邹韬奋作品集(1938)
14866700000083

第83章 参政会第二届大会的检讨

国民参政会第二届大会自十月廿八日开幕至十一月六日闭幕,共计十天,在这十天里面,除第一日下午应林主席的茶话会外,有两天半是听取各部院负责长官关于政治、外交、军事、内政、财政、经济、交通、教育各部门的报告,其余几天,大概上午开各组审查会,下午开全体大会,有一次全天开大会,晚间开审查会至午夜,最后两日的上午都开“全体审查委员会”,此外还有一个特别委员会,是专为审查国际贸易委员会而成立的,屡在夜里开会,有一次开至深夜三时,全体参政员在这十天里都在很紧张的生活中过去。记者草此文时,正在闭幕后的当夜,我认为有将此次大会的经过情形告诉读者的责任,但是和在第一届大会一样,大会所讨论的内容有些部分是不能公开的,对于这些不能公开的部分,记者和其他参政员同样地负有严守秘密的责任,这一点是要请读者原谅的。

上届大会提案有一百三十余件,本届大会只有八十余件,而内容却较上届更为充实,每案内容的讨论非本文篇幅所许可,但就其荦荦大端的要案,可窥见注意点所在及其大势所趋,所以我们现在只撮取在各重要方面可作代表型的要案,作为研究的材料。

一 重申持久抗战的国策

如说“拥护政府长期抗战国策案”及“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是上届大会的最重要的总的提案,那末可以说“拥护蒋委员长持久抗战宣言案”是本届大会的最重要的总的提案。上届大会刚在徐州陷落之后举行,人心惶惶的时候,参政会一致通过拥护长期抗战国策与抗战建国纲领,对于坚定抗战信念与打破妥协幻想是有着很大效用的;本届大会的举行是刚在广州陷落与武汉撤退之后,又是人心惶惶的时候,参政会一致通过“拥护蒋委员长持久抗战宣言案”,对于再度坚定抗战信念与打破妥协幻想,因时局的愈益危迫,它的效用较上次实在更为重要。

本届大会的这个决议案,是合并讨论左列五案而得的结果:

1.拥护蒋委员长持久抗战宣言案(胡景伊等四十四人提);

2.为抗战到底宜由本会决议宣言请政府明令公布以防反间而定人心案(张一麐等四十一人提);

3.拥护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加紧全民族团结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案(陈绍禹等七十三人提);

4.日寇未退出我国土前不得言和案(陈嘉庚等二十一人提);

5.参政会应发表宣言拥护蒋委员长告国民书号召全国同胞一致奋起继续抗战案(王造时等六十六人提)。

这五案合并讨论后的决议如下:拥护蒋委员长所宣示全面抗战,持久抗战,争取主动之政府既定方针;今后全国国民应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坚决抗战,决不屈服,共守弗渝,以完成抗战建国之任务。

这决议的通过是经过一番激烈辩论的,这并不是对于抗战国策还有什么怀疑,却是对于所列五案中陈嘉庚先生一案的措辞有着不同的意见。陈先生这次因交通阻滞而未能到,仅用电报很简单地打来他的提案,原来的全文仅仅这几个怪有趣而刺眼的字:“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概以汉奸国贼论!”于是有人抹煞了这全案的精神而对于“为什么不能谈和平”大发议论,他们忘却开头有“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的这顶帽子,在日寇未停止侵略以前而谈和平,显然有主张妥协的嫌疑,于是引起别些人的愤慨,便闹做一团了!可是在这种激烈辩论的后面却伏着一种很可宝贵的心理,那就是绝对不愿和日寇妥协。

和这个总的要案有联带关系而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克服困难渡过难关持久抗战争取胜利问题案(陈绍禹等二十二人提)。这提案主张“克服困难的主要办法在增加力量”,对于增加军力,增加物力,增加外援,都有主要办法的建议,最后指出“增加抗战力量的根本办法在于政治更加进步”。该案由大会通过送政府参考。

二 审查施政报告

决议政府在抗战期间对外的重要施政方针,是参政会的重要职权之一。本届大会,政府认为重要施政方针已于上届大会中说过,所以只报告三月来各部施政概况,而且认为在报告中即含有施政方针。各部长官的报告都很诚恳而详尽,足见他们的慎重,但是却有两个缺点:一个是偏于过去而对于将来的方策太少;还有一个是偏于各个零星事实的叙述而忽于综合的报告。本届各参政员对于报告后的询问,非常踊跃,比上届更热烈,大有一点不肯放松之概,所以各部长官答复时跑上台跑下台,有多至数十次的,这也可说是民主精神的一种表现。

参政会对于各部门的施政报告,不但有很踊跃热烈的询问,并且还由各组审查委员会对各项报告加以郑重的审查与严格的决议。试举一个例子,对于内政报告的审查,在决议中有这样的一段:“政府对于改善内政,似未能迅赴事机。在内政部报告中,改善行政机构完成地方自治各项,既称为目前最迫切之问题,而屡有‘拟办如何,未奉核定,故尚未实施’之语。此其责任,固不在内政部一部,本会应促请政府切实注意。”

我们希望这类审查报告能促进政府施政效率。

三 几个要案

对于抗战最有直接关系的要案,要推“改善兵役实施办法案”(梁漱溟等二十二人提)。征调壮丁,补充兵员,是抗战中最大问题之一,而目前流弊之多,亟待改善,也是各方面所共同感到的。关于这件事,政府原已颁布相当完善的法规,最大弊病在各地未能切实施行。该案认为兵役办得不好,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壮丁征起,送往验收机关;在这前一阶段中,种种弊端大抵出于保甲长、联保主任、区署、县政府以及乡村奸民。第二阶段是自壮丁的验收,以至入伍受训;在这后一阶段中,种种弊端则尽属军事机关的事情。在这两阶段中,问题都很严重,都有迅速改善的必要。

和这个提案合并讨论的有六案,可见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

我们知道兵役问题所牵连到的有下层政治机构及人事的改善,民众运动的广大开展等等问题,所以关于这方面也有好几案,例如切实改善保甲制度,加速完成地方自治,再建议政府实行广大民众抗战等等。沈钧儒先生等所提“提倡尚武精神以固国基而利抗战案”,主张切实武装民众,积极训练尚武的能力,也很重要。

关于文化事业方面,有关于改善教育的提案多起,较重要的有陶行知先生等所提的“推行普及教育以增加抗战力量而树立建国基础案”,和江恒源先生等所提的“抗战建国过程中之职业教育实施方案”,都是根据他们多年的经验与当前的需要而提出的建议,内容非常丰富,这里不能详述了。

集中军事训练在办法上有种种令人不满意之处,这是最近有关青年训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届大会关于这方面也有个重要的提案:一个是“改进高中以上学校军事训练案”(胡元倓等二十一人提),和“改善专科以上学校军事训练案”(欧元怀等二十一人提)。在审查的时候,政治部和教育部都有代表出席说明,并坦白承认有许多缺点,我们希望这件事经此一番检讨后,有彻底改善的可能。

此外与新闻事业及著作出版事业有重要关系的有两案:一个是胡景伊先生等所提出的“拥护抗战建国纲领确立战时新闻政策促进新闻事业发展案”,还有一个是记者等所提的“请撤销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以充分反映舆论及保障出版自由案”。前一案比较顺利地通过,后一案在审查会开会时已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来由审查会提出大会时又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结果以七十五票对五十五票通过原案。这案是由第三审查委员会审查的(审查关于内政事项的议案),记者所参加的却是第五审查委员会(审查关于教育文化事项的议案),但在第三审查委员会开始审查本案时,记者即临时赶往出席说明,参加讨论(没有表决权),结果“撤销”被改为“改善”,等于推翻整个提案,于是不得不在大会中作最后的努力。现在虽得在大会中通过原案;但最后还须经过最高国防会议的核准,才能有效。

记者在开会前得到不少著作界和出版界的朋友写信督促提出这个议案,提时得到参政员七十四人的联署,所以深信不仅是个人的意思。在说明时并指出,所要求考虑的是“原稿审查”的办法,而且指出在中央地点所已成立的审查机关,对于爱护文化事业及极力通融的可感态度,实无间言,所以不是机关和人的问题,却是这种办法的本身问题。

本届大会还有特别委员会和全体审查委员会两件事值得注意,也可以说是本届大会的特色,现为篇幅所限,当在下期另作一文叙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