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华仪传
15312600000016

第16章 外使觐见

大魏开国不过一百五十多年,盛盛衰衰,直到先帝时期才开始扩充疆土,越发强盛起来,到了皇帝手里已经是万国来朝,一派太平盛世。苏乐熙很享受这样太平繁荣的盛世,有句老话说得好,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番邦属国的人没有中原这么多规矩,他们骑在高头大马上对盛京的景致也很好奇。

苏乐熙看见一个属国的公主,看上去不过十一二岁,还是个孩子大小,骑着一匹小红马,穿着他们的传统服饰,腰间露出来一大段,引得男子留恋。小公主并不觉得被轻薄了,反而跟向他打招呼的人笑着,声音清脆跟她脚上手上的银铃一样。鸳鸯看了一会儿,告诉苏乐熙这是吴伊人,吴伊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好战事,当年太祖皇帝开国的时候想要收复吴伊国,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吴伊国只求大魏能够年年供给粮食钱财。吴伊人长得很美,不同于中原人的含蓄,吴伊人眼睛都很大,皮肤黑黑的,就是生气的时候仿佛也是在笑一样。

等了很久苏乐熙才看到羌人。羌人各个人高马大,他们所骑的马缺水矮脚马,这种马在南方跑得更快也更灵活。更大魏的马匹比起来羌马长得并不美观,至少在苏乐熙的审美中是这样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羌马战斗力更强一些。羌人跟大魏人比起来并没有多大差别,除开羌人穿惯了短衣马裤,羌人跟大魏人无异。

南羌并不能算是一个国家,他们是游牧民族,由一个个部落组成,大部分时间在草场上迁徙,到了秋冬会回到城里,南羌城池紧紧相邻,三十年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统一了南羌,羌人这才开始有规模有组织的跟大魏互通有无。南羌天性勇猛好战,十五年前南羌新主即位,加上连年的干旱,草场并不肥沃,主意就打到了大魏身上。这次的南羌来使是他们的大王子赫琅和公主艾卓,听说南羌王这几年对南羌的控制越来越弱了,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赫琅在管理。

喜鹊是个百晓生,看到苏乐熙的眼神定在羌人的身上就滔滔不绝的讲起来他所知道的事情。赫琅今年已经三十岁了,羌人可没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王位传承,如果王子不够强,很容易被其他部落夺走王位的,赫琅是个狠角色,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南羌王处事,年纪轻轻就是南羌第一勇士,传说这位王子能够徒手杀死狼王。这几年南羌王身体越来越弱,就是赫琅出面主持南羌大小事宜的,羌人已经把赫琅当做他们的新王一样爱戴了。

那位艾卓公主是南羌的第一美人,南羌王老来得女最是宠爱,艾卓的母亲是南羌另一个大部落的公主,出身极好的艾卓说万千宠爱于一身也不错。苏乐熙远远的看上艾卓一眼就知道她必定是极快乐的,一双眼睛中盛满了笑意,满满的天真无邪。

南羌这次来是做足了友好的样子,但是南羌一队就已经占据了整个外使队伍的三分之一。七皇子显然没有料到羌人带了这么多礼物前来,幸好提前已经多准备了一间驿站,要不然还真容不下这么多人,这么多东西。

看了半天热闹苏乐熙也倦了,按照礼制明天皇帝会在太液池摆宴给外使接风洗尘,苏乐熙作为郡主是躲不开的,今天她必须要好好歇歇明天才好打起精神应付国宴。

刚一回到家苏乐熙就被苏诚叫去了,苏诚派人等在大门处,苏乐熙一看这架势就觉得不好,苏诚在官场中沉浮这么些年,就是天生的武将莽汉也不会慌了神,这次却直接让人等在大门,看来是出事了。

到了苏诚的书房看到吴氏竟然也在,见苏乐熙来了吴氏叫人看了坐,说:“熙儿,你可知这次使臣前来,有多少是来和亲的?”

苏乐熙点点头,说:“略有耳闻,此次使臣中有不少都是带了公主前来。”

“问题的关键不在这儿,是南羌,他们的大王子前来求娶的是你!”苏诚没有吴氏那么多的弯弯绕绕,直接就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苏乐熙皱了皱眉,问道:“父亲从何得知?消息可准?”

苏诚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我素来与陛下身边的康公公有些交情,今日迎接外使,康公公悄悄塞给我一张字条,言明南羌已经通过七皇子向陛下言明,大王子求娶舞阳郡主为王妃。陛下还没有给回复,这几年南羌不知用了什么办法竟然又是一步步强大起来,康公公言辞不详,尚不得知陛下作何想法。”

“皇上只要还有一天顾及着我的身份就不会把我嫁给羌人。父亲母亲是担心皇上借此为由给我赐婚?”苏乐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突然觉得身体一阵发冷。“现下国本未定,夺嫡之争混乱,若是此时将我赐婚,朝堂必将大乱!外使齐聚京城,城外少说有一万外族士兵,朝堂一乱京城危矣。”

“宋家军此时驻守城郊,就是朝堂乱了,那些蛮子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他们的使臣都在京中,不敢轻举妄动。”苏诚对此有绝对的信心,继续说道:“和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政治手段,你不去,羌人也会有其他办法,他们不还带来了一个公主吗?”

苏乐熙道:“艾卓公主在南羌地位超然,得艾卓公主等于得到了南羌助力,但凡是个有野心的皇子,不说夺嫡,逼宫不无可能。”苏乐熙并没有自己口中所言大逆不道的自觉,倒是把吴氏吓了一跳,吴氏赶忙出去看看周围有没有别人,深知接下来的这些话是自己听不得的,便守在了外间,耳不听眼不见。女儿什么都好,就是时常口出狂言,多是大逆不道之语,吴氏跟苏乐熙说过很多次,后来也就干脆不管了,这些话她只在苏诚的书房里说说,再跟苏诚讨论家国之事的时候,苏乐熙向来口无遮拦。

苏诚道:“皇帝此时,实在不宜纳妃了。”

苏诚话没有说完,苏乐熙也能猜测到几分,看来明天的接风宴是一场硬仗。南羌这次前来并没有如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足够友善,若是他们非要和亲,不管哪种方式,都是大魏现在承受不起的。“母亲刚才所说,有意和亲的应该不止南羌一家,父亲可知还有谁?”

“北海东海诸多海族两年前统一,称作符莱,此次打定和亲注意的怕是还有他们。我曾与宋义涛说过符莱,宋义涛言辞中多有不确定,若是宋家军再与海族一战,怕不像十多年以前那样容易了。”苏诚眉宇间多有郁色,苏乐熙也抿紧了唇,能让宋老将军这样说,恐怕这符莱国比她想象中的更可怕。

苏诚又叹了一口气,说:“宋家军和苏家军曾经都是战无不胜之师,只是久不征战,军中有经验的老兵很多都被放入兵田中了,新兵毫无作战经验,这几年以钱代役者十之有四。为父自认苏家军尚且不衰。宋家军不然,宋家军本来就是水师,这几年大军调回,宋义涛多久没让军队下过海了,怕是现在宋家军还不如海关守军能打水仗。”

“这几年宋家军常年驻扎临水……”苏乐熙水了一半就说不下去了,临水是一条运河,中间有一段征做宋家军所用,水不深也不急,看作风景自然是极好的,用作水师训练太过牵强了些,就是宋老将军治军如神,没下过海的水师在海里也是旱鸭子入水。海水跟河水终究还是不一样的。

“父亲,你与我一句实话,若是现在让你和宋老将军再打一次十五年前的仗,胜算多大?”苏乐熙还是问出了这个问题。

苏诚沉默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苏乐熙心突然就凉了,这意思是毫无胜算?

“先不说兵力,这几年隐隐连军饷户部都拖欠不发了,为此兵部跟户部闹了好几回,兵部刑大人跟我说过很多次,怕是国库不丰。”苏诚斟酌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大魏这几年朝堂越来越乱,陛下日渐痴迷享乐,前年下旨开通运河,国库空没有条件支撑一场战争了。现在党争激烈,若是发生战争,恐怕不是一致对外,而是想着怎么在军中安插自己的忍受分军功,这样的朝堂就是国库丰盈,必败。”

国库欠丰这事苏乐晨还真没有办法,就像苏诚说的,太平盛世磨灭了皇帝的意志,他已经开始痴迷享乐了,皇子们眼中只有皇位,大臣某足了劲儿斗来斗去,大魏不知道从事那么时候开始已经从内部开始腐败了。

“国本不立,国基不稳,大魏哀矣。”

“熙儿认为现在当如何?”苏诚问。

“攘外必先安内。”苏乐熙道,她看着苏诚的眼睛,说道:“熙儿平生没有什么大包袱,唯有一愿,不做乱世人。”

苏乐熙跟苏诚谈完之后天色已经染上了昏黄,苏乐熙看这低沉压抑的天色有些喘不过来气,今天刚刚在街上看到万国来朝的盛世之景,转眼就从苏诚这里知道了这之中掺杂了做少泡沫,苏乐熙心里还是不好受的。她不是不知道朝堂有大乱的趋势,也不是不知道盛京繁盛有泡沫成分在,只是想不到她看到的还是太少了,大魏此时,就是一堆泡沫,看上去繁华昌盛,拖得久了,只得一个泯灭的下场。

一晚上苏乐熙睡得不安稳,第二天天不亮就被四个丫鬟叫起来洗漱梳妆,今日太液池接风宴,容不得半点马虎,苏乐熙穿着郡主的礼服,头发按照礼制梳的一丝不苟,因为苏乐熙还没有及笄,并没有太过繁琐的礼冠,但还是戴了很多首饰,苏乐熙现在是不敢低头不敢走路,唯恐踩到了拖地的大礼服或者掉了头上的金银玉石。

还好这身礼服苏乐熙并不用穿戴一天,只要迎宾礼成,苏乐熙就可以换下礼服着常服了。

卯时三刻,苏乐熙才到宫门口,按照郡主礼制这时候苏乐熙就不能坐马车了,需要步行进宫,苏乐熙由鸳鸯和喜鹊搀扶下车,茯苓和紫苏跟在后面,再有宫娥八对跟在其后伺候,有的掌仪扇,有的捧茶果。这样的声势本来不是苏乐熙一个郡主该有的,可是郡主也没有从一品这么高的位分,因为钦天监给苏乐熙断的命格,苏乐熙每每多有僭越,旁人还跳不出什么错来。

过了大华门,苏乐熙上了步辇,一路到正雄宝殿前才下了步辇,宫人对苏乐熙告了声罪,领着苏乐熙到了她的位置上坐好,有依据礼制捧茶奉果,这一番折腾下来,本来就没有休息好的苏乐晨就又困了。

又等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来宾才差不多到齐,帝后二人也终于姗姗来迟。礼官高唱祝词,说了一大堆吉祥应景的礼辞之后才终于宣外使觐见。

礼官宣唱一个国号就有一队人引领一国使臣前来,没来一国使臣皇帝总要客气一番,使臣也会先上一些礼物,看上去倒是宾主尽欢。苏乐熙全程保持得体的微笑坐在位子上不敢动也不敢说话,这时候可不是抖机灵的时候,安安静静的充当一块背景布是最好的选择。趁人不注意还能偷偷闭上眼睛小憩一会儿。苏乐熙可不敢睡着,万一有什么突发意外可就不好了,国礼失仪,死罪不可赦。

繁琐的礼节持续了半天,苏乐熙感觉自己都快要僵硬了,皇帝才下旨移驾太液池,众人都是松了一口气,看来不只是苏乐熙,其他人经历这么一早也是有些吃不消。

苏乐熙用最快的速度换下了大礼服,穿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常礼服,赶到太液池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了。迎宾礼不得有闪失,众人都是绷着一口气像是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仗,接风宴倒是气氛活跃很多,众人依次落座,约莫等了一刻钟,帝后二人相携前来,众人再次起身拜见山呼万岁,皇帝说了些场面话,接风宴才算是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