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周中兴
15872000000183

第183章 卷3-86章 召公虎 ? 拾(上)

一连几天,镐京城街头巷尾聊得最多的,便是天子的婚礼大典。

或许是齐国姜后贤惠的缘故,周王静婚后变得更为勤政,天子大婚的次日,便如期举行朝议。不由让众卿大夫大呼,此乃社稷之幸也。

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天子临朝时满面红润,一副志得意满模样。

听太宰尹吉甫言罢一系列改革建议,周王静也并未觉得困顿,反而心情大好:“众位爱卿,既然对太宰的礼政、财政改革并无异议,那便着令大宗伯主持礼政改革,大司徒主持财政改革,限时三年,期满考功而评!”

“陛下圣明!”众卿大夫唱和。

在今日朝会之前,召公虎与尹吉甫已针对此次改革有过多轮讨论。礼政、财政改革本就是老生常谈,周天子和诸公卿不会阻挠。但接下来要讨论的兵制改革,牵涉甚广,影响颇深,才是重中之重。

周王静从绣金衮服的宽袍大袖中伸出双手,翻读奏章道:“关于兵制改革,太宰建言甚繁。兹事体大,余一人想听太傅、太保、大司马之见,还请畅言!”

“召虎无异议。”召公虎出班,率先表态。

“臣亦无异议。”大司马虢季子白附议。

“太傅,”周王静微微颔首,看向虢公长父,“你有何高见?”

“兵源、兵法之改革,势在必行,”虢公长父不紧不慢,“兵符改革,虢长亦第一时间交回旧符,以响应我王。只是这兵制……”

“兵制如何?”周王静开始显露不耐烦。

“大周立国以来,便是东八师、西六师之编制,已运行二百余年。如今太宰要改师为军,拆散周王师,改六师为一军,却是勉强。”虢公长父面露为难神色。

此言一出,朝堂上有人开始小声议论。

召公虎有些忐忑,此前尹吉甫提议此方案时,都觉有些大胆。虽然会触动虢公长父的利益,但把原先零散的师改编为军,能让行伍齐整、调度灵活,也是为大周王师谋求战力的提升。至于虢公长父的故作姿态,无非是想多为他自己争取利益罢了。

周王静转而问召公虎和虢季子白:“太保、大司马,若要变更兵制,二卿当如何着手此事?”

虢季子白道:“今大周坐拥西六师、东八师、虎贲一师,加上小司马南仲将军于邽邑、太原、固原三地招募的守军各一师,正好十八师,可整编为三军。”

“如此整编,必会拆乱现有编制。”没想到,虢公长父竟当场辩驳其子,这倒是罕见。

召公虎则不打算客气:“不破不立,如今西六师强且经历百战,东八师新编且士气平庸,依战略轻重,分中军、上军、下军三军,东为上,西为下——中军拱卫镐京,上军驻守洛邑,下军布防西境。”

“太保是非拆我东八师不可?”太傅没好气道。

“拆,非止东八师要拆,西六师也要拆。”召公虎斩钉截铁。

虢公长父又问:“那太保先说,西六师意欲如何拆分?”

召公虎答道:“西六师改编为中军,以拱卫各关中要地之安全。以孤之见,当并虎贲师入中军,以守镐京,另从西六师中挑选五师,轮守其余丰京、豳、潼关、岐山、陈仓等五处要隘!”

“妙极,如此颇妥,”周王静赶在太傅之前抢白道,“便依太保!”

召公虎心中惊喜,看起来,周王静似乎对此方案十分赞成,以至于虢公长父还未及发难,便被打断。

虢公长父耸耸肩,悻悻问道:“那……东八师如何分拆?”

召公虎朗声道:“东八师中,挑选出精锐者六师,改编为上军——拱卫洛邑之王城、成周二地,另有制邑虎牢、函谷、宛洛、武关等四大隘口,皆需轮值把守。凭东都地势之险,加之如此调度,则洛邑必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下军如何?”虢公长父麻木地问着。

“南仲于邽邑、太原、固原三地本各署一师,今再从西六师、东八师抽调剩余三师,增援西线。小司马练兵有方,必可使此三处战略要地倍增其军,以固边防。”

这是召公虎和尹吉甫多次商讨后的最佳结论,三军各有所守,若能用人得当,其实力远超过原先成周八师和宗周六师的编制。毕竟,三军可以互相救应,相当于增加一道保险。

周王静大喜:“准奏,现有十八师便如此编为中军、上军、下军!”

既然众人对改师为军的变革没有异议,那由谁出任这三军主帅和将佐、司马,便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周王静早已准备好三条兵符,乃是原先西六师和东八师的虎符重铸而成。

中军和上军的主帅人选毫无疑义,自然由太保召公虎和太傅虢公长父担纲,二人本就是原先宗周和成周王师主帅,责无旁贷。

周王静手持兵符,缓步降阶。“中军固守镐京,为天下防务之重,必由太保出任中军帅不可。”言罢,将中军兵符交到召公虎手中。

“召虎鞠躬尽瘁,不辱王命!”召公虎领符拜谢。

周王静又取出上军兵符:“上军居王畿之东,防御夷、蛮于东南,镇抚诸侯于中原,余一人赐其名曰‘南国之师’,上军主帅一职,非太傅莫属!”

“臣领命。”虢公长父也正色接符。

接下来,下军主帅花落谁家,便是最大的悬念。

按照大周祖制,最适合带兵者是三公之首的太师,昔日武王伐纣,便是由齐太公吕尚担任太师。成王之时,周公旦和召公奭分别担任太师和太保,直至世袭罔替。

如今周定公薨后,太师之职暂缺,代领兵权呼声最高的,无疑是在西陲履立大功的新任太宰尹吉甫。“文武吉甫”之声名远播,对于四夷有极强的威慑力,下军主帅之位,召公虎窃以为非尹吉甫莫属。

不料,周王静手持下军兵符,却从尹吉甫身旁走过,径直来到虢季子白跟前:“大司马,下军帅一职,便交你出任罢!”

此任命一出,明堂之上瞬间沉默——周王静没有选择尹吉甫,而是让虢氏父子各领一军,着实出人意料。这么一来,大周兵权有三分之二旁落,此举无疑是针对召公虎和布衣大夫的制衡之策。周王静君心难测,果然是个玩弄权术的好手。

虢季子白显然也对此始料未及。下军虽还未整编,但未来是六个师、一万五千人的编制,相当于整个西六师的兵力。要知道,按此前兵制,统帅六师是三公才有的荣耀。虢季子白受宠若惊,小心翼翼地捧过下军帅兵符。

周王静不忘嘱咐虢季:“南仲将军升任小司马,正是你之属官,二位须当小心谨慎,确保西线无虞!”

虢季子白连忙拜道:“臣领命,万死不辞。”

授完三军兵权,周王静这才转向尹吉甫:“太宰,依汝军制改革之策,三军主帅之后,各设何职?”

众人望向尹吉甫,他的脸上难掩失落,但还是拱手道:“禀天子,三军各有军帅,则必设有军佐为辅,皆九卿方能任职;军佐之下,另设左右司马,以负责军中政务、军务,乃大夫方可担任。”

“甚善,”周王静道,“各位爱卿这便举贤任能,从剩余八卿之中,推选各军佐人选!”

王子昱最早出班,抢白道:“臣二人年老体衰,不堪军务劳顿。”

王子望紧着着道:“我等愿推举大司徒虞公为上军佐,以辅太傅。”

此二人历来能力平庸,就算他们不主动撂挑子,也没有人会推举他们担纲军佐要职。不过,两位王叔与虢公、虞公一党,煽风点火还是拿手好戏。

周王静想必也知虢、虞一家,点头道:“既如此,太傅意下如何?”

虢公长父自然巴不得:“虞公戎马倥偬,又是社稷重臣,若大司徒不弃,孤愿与其同袍。”

虞公余臣向前一步:“臣荣幸之至。”

周王静取来上军佐兵符,冷笑道:“二卿为国分忧,真股肱之臣也,大司徒速来接符!”

虞公余臣深作一揖,从天子手中取过上军佐之符。

周王静又问尹吉甫:“上军帅佐皆定,至于中军、下军将佐,太宰可否有人选推荐?”

天子如此问话,显是有意不让尹吉甫自荐。所有人都知道,在所有九卿之中,只有尹吉甫最有军事才华。而周王静的一系列举动,用意已然十分明显,偏是不让尹吉甫涉及兵事——或许是那些弹劾奏章起了效用,天子终究不信任于他。

尹吉甫奏道:“大宗伯掌管宗事、礼仪、外交大事,少傅负责泮宫教习六艺,此二职历来不问兵事。大司空、大司寇二位王叔年老德高,也不适合出入疆场。故而,臣举荐少师显父、少保皇父担任军佐。”

周王静对回答很满意,转对显父、皇父道:“二位昔日也曾随太保出征彘林,便着少保皇父为太保之副,领中军佐;少师显父为大司马之副,为下军佐。二位意下如何?”

“臣等愿为天子分忧!”二人欣然领命,接过兵符而退。

周王静发完符令,便徐徐登陛而坐:“众位爱卿,各军帅、军佐人选已尘埃落定,各军司马之位,则理应由帅佐举荐,从中大夫中取其贤能善战者,以操持军中之务。”

话音刚落,虢公长父大声奏道:“天子,臣有本要奏!”

“哦,太傅推举何人?”

“非为此事,臣另有它本。”

召公虎心中咯噔一下,周王静也有些意外:“速速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