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高华 李伟书 杨中杰 席俊克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据郊区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北京城市总体功能的要求,要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奠定建设世界城市城镇体系的基础,郊区农村必须加快完成社会结构转型,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近年来,北京农村各级党组织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1年,本市重点启动了密云县穆家峪镇华润希望小镇新型农村社区等1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各郊区县坚持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主体“四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积极拓展党组织作用的空间和平台,努力探索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一)积极探索组织设置的新方式。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一些区县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自愿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创新组织设置,扩大工作覆盖,探索建立了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适应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如密云县穆家峪镇党委与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党委联合成立了华润希望小镇党委(管委会),负责领导和推进希望小镇建设。合理设置村党组织,将项目涉及的6个村党支部全部调整为村党总支,每个村党总支下设村党支部和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等。在集中居住区建成后成立社区党支部;建立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党总支,在物业、学校、医院、银行、邮政、超市等服务组织中建立党支部;依托产业链建立企业党总支,在各企业所属的产业园区建立党支部。又如,房山区霞云岭乡打破村域界限,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和比较优势,对四马台、堂上、大地港、龙门台、北直河等5个村党支部进行合并,以四马台村为核心成立了第一联合党总支,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二)积极探索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各郊区县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创先争优、发挥作用。如房山区坚持“党员干部当先锋、普通群众得实惠”,在晓幼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推行农村基层组织次序动员机制,对旧村动拆、拆违“打非”等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按照从农村党组织书记到普通群众的顺序进行动员,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对涉及福利分配、回迁选房、入住新居等事项,则启动组织动员的倒序次序,由普通群众优先享受发展成果,做到有困难党员干部主动上、有利益党员干部主动让,保障和推动了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怀柔区庙城镇在史山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建立了党员分片包户制度,推行包政策宣传、包民意反馈、包纠纷化解、包治安巡逻、包扶贫解困的“五包”机制,通过广泛动员、签订承诺书、认领承包对象等环节,44名党员分别与380户村民建立了联系,确保了项目顺利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积极探索服务管理的新机制。许多区县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努力让群众的需求和问题在社区得到回应和解决。如大兴区魏善庄镇在羊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村258户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7个村民小组,形成7个网格,每个网格服务30—40户村民;以各村民小组为点,以全村的党务、政务、村务等各项工作为线,将全村的人、财、物、事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无缝隙、精细化的服务管理网络,延伸了服务管理触角,提高了服务管理效率。延庆县八达岭镇在八达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成立社区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救助、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生活护理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着力打造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阳光家园、服务困难群众的爱心家园、服务居民健康的康乐家园、服务社区稳定的和谐家园。
(四)积极探索建设发展的新模式。从目前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看,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园区带动、滚动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园区及农民就业基地建设,带动周边村庄按照规划要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如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扩充发展空间,将土地整理与新民居建设、产业培育紧密结合,集中建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农民“生活居住在社区、就业增收在园区”。二是原址改造、配套提升模式。一些产业基础较好的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标准,将旧村改造为新型农村社区。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通过“政府专项扶持、集体统一设计、村民出资建房”方式,实施村庄改造,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对村民房屋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创造出一个城市与乡村、农民与市民、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并处的生态艺术社区,实现村民增收、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三是政策引导、渐进集并模式。以经济、区位、发展条件较好的重点村为核心,先行规划启动新民居建设和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园区建设,增强重点村的吸引力,对规划迁入的村不再审批改建、翻建和扩建农村住房,而是通过政策引导其向启动区集中,共同组建新型农村社区。如延庆县八达岭镇以营城子新村、程家窑新村以及南元新村为基础,将八达岭镇镇区周边的小、散且交通不便的村庄整合组团、渐进集并,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八达岭新型农村社区。四是搬迁重组、异地建设模式。对改建难度大,或不宜居住的村庄,国家、市、区级重大工程占地需拆迁的村庄,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搬迁、异地集中建设。如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七道梁村立足自身的区位特点优势和资源优势,借助泥石流搬迁和生态搬迁政策,实施整建制搬迁,建成了正白旗满族文化新型社区。
从基层党组织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有的对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还不深刻,研究还不深入,工作跟进不及时,职能转变不到位;有的组织动员机制还不健全,群众工作不到位,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的对如何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如何依法合规推进建设缺乏系统思考,整合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