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花看半开
17170300000011

第11章 独立小桥风满袖

一座桥,桥下的水脉脉,桥上的人默默。

桥下的水自流淌,浸沉在文字中,装点了别人的梦;桥上的人看风景,无意中又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世间的事就是这样的变幻不定,换个角度来看,会风光别样。

夕阳扯上一匹红布,遮住半边西天。一处残桓,零乱地弃在杂草中,纠缠不清的藤枝躺卧在砖石地上。几只乌鸦盘旋在一棵老树间,哀哀地嘶嗥着。一匹枯瘦的马正踽踽行在树间的小径。路尽头,有一弯河水流淌,河上一座木桥,桥那端隐隐见几顶茅草房。站在小木桥上,自水上泛起的清凉挟进风中,扑面而来,心里就无端地荡起惆怅与悲戚。此时,小桥因其立身之地的孤伶和无所荫蔽,才衬出心情的寂寞和凄楚。

夏日的午后,柳丝如长纶坠水,拂动着河面,画出一绺绺曲线。河上泛着几只鸭,悠闲地交颈低语,随水漂游。小石桥上走过轻冠长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指指点点,谈笑间,已把风儿揽入袖内,鼓荡起心底的一抹温柔。这一刻,小桥因其融在旖旎山水之中,愈显出人的风神俊朗和情致优雅。

桥,因为所处之地以及时令的不同,带给人的也是不同的景致不同的思绪。我不知道如果缺少了桥,生活又是怎样?起码是交通的不便,然后是想象的贫乏,那种艺术氛围和艺术情境便也无从寻觅了。

儿时,家乡就有一座吊桥,悠悠地荡在布尔哈通河上。那座桥是几根铁索铺就,上面搭些宽宽的木板,栏杆是长长粗粗的绳索,从岸这一头拉到那一头。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到对岸去玩,我和伙伴们不走水泥石头建造的桥,总是过吊桥。吊桥因为体轻,稍有风来,便摇摇晃晃,犹如吊在空中的摇篮。我常常走着走着,就扶住绳子,不敢向前行了。低头看,河水哗哗地流着,时不时地卷起几个浪涡,急急地打着漩。我一阵晕,闭上了眼睛。在同伴的拽扯下,一步步踉跄地到了对岸。这样的经历有过几回,也胆怯,也畏缩,但我还是愿意过吊桥,就因为没风的时候,走在吊桥上,悠悠然,晃来荡去,像打秋千一样,又舒服又惬意。这座童年的桥给了我许多乐趣,至今仍荡在我的文字里,有时我还会循着记忆的绳索去走一走。

吊桥是一座可以用手用脚走的桥,还有一座桥是我儿时用梦走过的桥,那就是传说中的鹊桥。小时,听着大人讲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就会在夏天的夜晚,趴在冰凉和窗台上,痴痴地望着满天的繁星,寻找着那座星星搭成的桥。夜空如河,星子似波光泛动,怎么就找不到那座美丽的桥呢?想着想着,我就睡了,迷迷糊糊中我见到了鹊桥,人流如织,都在过桥,我挤在人群中,总感觉脚下的桥软绵绵的,一会儿,我就被挤到外面,在人群的推搡下,突然一脚踏空,栽了下来……我醒了。

桥最初就是带着欢乐和幻梦在我脚下伸展,慢慢地又延伸开去,变得更具美的价值和文学内涵了。

师大校园人工湖上有一座小木桥,弯弯地连接着湖岸和湖心岛。在夕阳的映衬下,它与岛上的亭子、岸边的柳树以及捧书而读的学生,一起凝成一幅小照,幽雅而韵味深长。后来,我偶然到苏州的拙政园,见到了比校园里更精致的小桥。曲径回廊,由一弯弯小桥穿织,就像一个个字被妙手排整,便成了一首婉约清丽的词,上阙挂在树梢,下阙铺在水面。走在桥上,读着这首词,自己仿佛就是古时女子,摇着小扇,裙裾飘飘,轻轻拂过。小桥不长,却很细巧端丽,与亭与树与石与墙相和谐,融洽而自然。我想:李煜所言的雕栏玉砌应该说的是这些小桥吧,难怪他会“梦里不知身是客”,羁绊异乡还萦怀不散,要一晌贪欢呢!这小桥实在是浓缩了美的情愫,积聚着哲的思索。

桥被车辙履印踏过,也被美好传说雕砌过;桥跨在水上,亦横在梦中。这就使桥不仅仅是一处建筑,也是文学中的一种意象,伫立在诗词文赋间,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情感。许多爱情故事也发生在桥上,桥成为爱情场景,演绎着浪漫,烘托出经典。白娘子和许仙在断桥一见钟情,烟茫茫,水渺渺,注定了一世的悲喜姻缘;崔莺莺和张生于灞桥依依话别,碧云天,黄叶地,缠绵出了一段旷古恋情。有一出戏叫《兰桥会》,说的是一对相爱男女因其家庭的反对,偷偷定好私奔,他们约定在兰桥相会,男的便在夜里来到兰桥等待情人,女的因家里的阻碍迟迟未到,男的就一直等呵等呵,结果山洪突发、河水暴涨,水漫兰桥,男的被水冲走,待女的赶到,桥无踪,人无影,女的悲痛难当,纵身越进狂涛。无独有偶,美国有一部电影《魂断蓝桥》,叙述的也是一个爱情悲剧。还有《廊桥遗梦》,同样翻版了凄美的爱情。桥就这样载着爱情凌波在文学的时流上,俯瞰着尘世的人来人往。

清旷的山间,几丛枯树,数点寒鸦,二三人家,一座小桥立在溪上,水自淙淙,桥上的人风满袖襟,怅望秋天。“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夹在书页里,挂在寻常人家的墙上,因为这种意境淡远平和,很符合中国人推崇的儒释道精髓,而“独立小桥风满袖”的超逸也融进了文人士子的几分清高与洁身自好,于是才为更多的人所欣赏,流传至今。

桥,或是木制,或是石制,或是钢制,古时还只能架在水上,如今也可架在繁华的街上,成为现代都市的独特风景。它连接起两点,缩短了时间和距离。桥越建越好,桥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但桥上的车来人往、桥下的喧声闹语早已冲淡了古典情致,即使站在桥上还可风入宽袖,钻进的却不再是遗世而独立的风姿,只是一襟灰尘罢了。

风淡了,小桥断了,还会看见迎风而立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