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13岁那年,为了祖父的丧事,原本贫穷的家里又欠了几笔债务,吃饭尚且困难,债又不能不还,家里的困窘可以想象得到。祖父去世之后,田里的活只有父亲独自承担,也显得劳累不堪,母亲常常是面带忧色地哀叹:“阿芝啊!我巴不得你们兄弟几个快快长大。等你们身长长到七尺,帮着你父亲干点活,一家人的嘴,才能糊得下去啊!”幼小的阿芝看着母亲的脸色,忧郁得很,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难受。
第二年,他母亲生了四弟纯培,号叫云林。家里的粗细活儿,都由他尚未圆房的妻子陈春君帮着料理,倒也让他母亲放心不少。齐白石从小身体就弱,三四岁前常常有病,祖父在世时,平时只叫他砍柴、放牛、捡粪,做些不很劳累的事情,在家也不过是打打杂,田里的活,他虽然一直想做做,可是祖父从来没同意过。现在祖父去世了,家里人手不够,他就开始跟着父亲下田了。可他实在不擅长干农活,父亲教他扶犁,学了几天,顾了犁,却顾不了牛;顾得了牛,又顾不了犁,常常是弄得满头大汗,牛和犁还是顾不到一块儿。父亲看他下田干活,费了很大的劲,活也没有干好,怕他勉强地干下去,身体经受不起,就同他祖母和母亲商量,想叫他从师去学一门手艺,将来好能养家糊口。
齐白石有一个本家叔祖,名叫齐仙佑,是个大器作木匠,乡里人都称他“齐满木匠”。大器作木匠是做粗活的,又称“粗木作”,能做点家用的床椅桌凳和田里用的犁耙水车之类,而盖房子立木架,却是唯一的本行。他祖母是齐满木匠的堂嫂,年初齐满木匠来向他祖母拜年时,他父亲就顺便提起此事,齐满木匠倒也不推辞,一口答应下来。隔了几天,按照木匠的行规,拣了个好日子,父亲领着他到齐满木匠那里,去行拜师礼,吃了进师酒,他就算齐满木匠的正式徒弟了。
齐白石心灵手巧,跟着师傅学手艺,很快就看出了门道,心里有数,手里也就有了谱,桌椅的腿,居然能做得大小合适,长短一致了。可是他体力比较差,逢到人家盖房子,他和师傅去给人家立木架,师傅叫他扛一根大檩子,他非但扛不动,连扶都扶不起来。齐满木匠生气了,说他连檩子都抬不起来,还能做什么!房子还没完工,就把他送回了家,他父亲像被泼了盆冷水似的,失望极了。当时乡亲们都知道他给师傅送回来了,都说“阿芝哪能学得成手艺!”他听了很受刺激,发愤立志苦练手艺。
不到一个月,齐白石的父亲又托了人情,找到一位大器作木匠,领他去磕头拜师。这位木匠也是他家的远房亲戚,名叫齐长龄,脾气也比较温和,很能体恤徒弟,知道他力气不够,对他说:“别着急,好好地练吧!无论什么本领,都是朝练晚练,练出来的。只要肯下苦功,常常练练,力气都是练得出来的。”齐白石听了师傅的话,信心大增,不断地练着,过了段日子,动起斧子来,不觉得费劲了。一根中长的檩子,也能扛起来了,走起路来也不觉得费劲。齐长龄不说他不中用,反而说他肯听话,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不叫他干太累的活。
那年秋天,师傅带着齐白石去给人家做家具,完工后,二人一起回来,就在田垅上遇到三个人,背的也是木匠家伙。他想:这一定是同行了,也并不在意。不想,师傅却毕恭毕敬的,直等那三个人走远,才拉着他往前走。他不懂问怎么回事,师傅拉长了脸,语气很沉重地说:“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刻花活,这种雕花手艺不是聪明人是学不来的,我们怎敢不知自量,和他们并起并坐呢?”齐长龄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很严肃地和他说,齐白石嘴里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在盘算:“小器作跟大器作都是木匠,有什么高低可分!虽说雕花这手艺比较细致,学起来难一些,但是人家会的,自己怎么就学不会呢?”从那天起,他就决心做雕花木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