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肢体关节痛
17187400000003

第3章 肱骨外上髁炎

(一)概述

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肘关节肱骨外上髁部疼痛,伴有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劳损性疾病,又名肱桡滑囊炎或网球肘。

本病属中医“肘痛”、“肘痹”范畴。外因多为长期劳累,伸腕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以致局部筋膜劳损,引起部分撕裂和慢性炎症;内因多为体质较弱,气血虚亏,血不养筋。治以养血荣筋、舒筋活络为主。

(二)名家要方

1.周林觉-芍药甘草汤合四君子汤

【方药】白芍30g,生甘草1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细辛10g,炒延胡索30g。

【加减】气虚者加生黄芪、红枣、怀山药,血虚者加鸡血藤、全当归,阴虚火旺者加生地、枸杞子、沙参,阳虚者加桂枝、肉苁蓉、补骨脂,湿热内蕴者加丹皮、赤芍、焦栀子、川黄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14剂为1个疗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止痛。

【案例】周某,女,40岁,农民。麦收后出现右前臂上段疼痛,手部麻木、无力,不能外旋。前臂伸肌总腱处压痛阳性,抗阻力内旋时疼痛明显。诊断为网球肘。经服上药2个疗程,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趋于正常。

【按语】网球肘属中医“筋伤”的范畴,为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复感寒邪所致。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养血濡筋,缓急止痛;四君子汤健脾益胃,补养气血;细辛、延胡索通阳理气,使气血化生有源,得以充盈,筋脉得以濡养。诸药合用则正胜邪祛而痛除病愈。

2.王继先-仙鹤草汤

【方药】仙鹤草40g,桑枝30g,金银花30g,白芍30g,片姜黄10g,甘草10g,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网球肘。

【案例】李某,男,28岁,教师,业余喜爱打网球。练习网球1年半,今出现右肘部疼痛,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旋前位疼痛剧烈。经询问发现其因打网球姿势类似打羽毛球而致。其他医院采用封闭、小针刀及中西药医治,未收良效。今予仙鹤草汤10剂,服完即愈。纠正打球动作后,随诊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网球肘是由于长期劳累磨损使肘关节外侧桡骨头周围组织及血管神经束产生病理改变而成。切除部分肥厚的环状韧带或切断指伸总肌腱穿出的血管神经束,均能治愈网球肘。仙鹤草是止血补虚损之良药。仙鹤草的粗浸剂能收缩周围血管,促进血液凝固。仙鹤素及维生素K均能加速血凝,所以仙鹤草能使肘外侧的血管神经束收缩,阻断出血。方中此药为君,有治愈网球肘之功。仙鹤草的醇浸出物有强心、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能使已经疲劳的骨骼肌兴奋,配大枣、白芍,养阴舒筋,增强其补损健肌之功效,能够恢复桡骨头周围软组织的功能;金银花、甘草能消除磨损的炎症;桑枝、片姜黄引诸药上行肢臂,且能通络止痛。诸药相辅相成,有凝血补损之功能,是治疗网球肘的良方。

3.娄多峰-化瘀通痹汤

【方药】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香9g,制没药9g,香附12g,延胡索12g,透骨草30g。

【加减】有寒象者加桂枝、细辛、制川乌、制草乌,有热象者加丹皮、败酱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病久骨关节肿大变形者加首乌、生地、淫羊藿、穿山甲、土元、全虫、乌梢蛇。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晚温服。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祛风除湿。

【案例】李某,女,49岁,农民。素日抱小孩,引起左肱骨外上髁疼痛,逐日加重半月余。现疼痛范围扩大,肘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不能从事家务劳动,生活也难以自理,左肘肱骨外上髁部轻触即感剧痛,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则痛甚,遇凉疼痛加重,局部无明显肿胀。舌淡苔白,脉沉细。诊断为肘痹网球肘。证属络伤血滞,风寒侵袭。治宜活血养血,祛风通络。当归30g,丹参30g,姜黄15g,鸡血藤30g,威灵仙15g,秦艽12g,透骨草30g,孩儿茶12g,青风藤30g,桂枝15g,羌活12g,甘草9g,水煎服,7剂。二诊,疼痛基本消失,遇凉已不痛,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唯外上髁部微有压痛。依方继服7剂,巩固疗效。

【按语】临床上一些常见的伤科病症,如骨折、关节脱位、急性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手术等,局部急性肿痛之后往往留有局部疼痛固定不移的后遗症,多为刺痛、沉痛、酸痛,活动时加重,此称为损伤后遗症。一些慢性劳损所引起的局部累积性损伤,如网球肘、腰肌劳损、肩关节周围炎、肥大性骨关节病等,在临床上也出现局部固定不移的疼痛。这些病证甚为常见,可称之为“瘀血痹”。此类疾病有共同的病因病机,即局部闪扭、外力损伤、慢性劳伤等引起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留滞局部,筋脉肌肉失养,局部抗御外邪能力下降,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加重脉络闭阻,导致痹证。此类病证局部疼痛明显,且与气候变化及寒热有关。治疗时单用祛风除湿药物收效甚微,而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祛风除湿药物收效甚捷。方中乳香、没药活血散瘀,两药合用相得益彰,为治本病要药;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香附理气解郁,为血中之气药,气行则血行,加强活血祛瘀之功;当归、丹参、鸡血藤活血养血,祛病而不伤正;透骨草祛风、除湿、通络以治标。诸药相合,共同达到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目的。

本病例因劳动时前臂及腕部长期用力而致筋脉损伤,气血循环不畅,复受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故痛而怕冷,治以活血化瘀、温通经络,奏效迅速。

4.王道俊-白降丹

【方药】白降丹(湖南产市售成品药)10g。

【用法】将新毛笔剪去尖,捻松散后,蘸少许白降丹细粉,用指头轻掸笔管,使药粉均匀地撒在大小与痛处相仿的布膏上,以不见药粉为度,然后将药膏在火上烘热,以似见似不见药粉为度,趁热贴在最痛处,3d即可揭去膏药,一般贴1~3次可治愈。

在临床使用时,部分患者有痒感或轻微的火辣感,只要无皮损,不需处理。少数患者揭去膏药后出现黄豆大小的水疱,可用消毒纱布覆盖,让其自行吸收。如有脓疱,应挑破,外涂碘酊即可。对汞过敏者禁用。

【功效】消炎止痛,通经活络,提毒祛腐。

【案例】孙某,女,48岁。右肘关节酸胀疼痛、握物无力3个月,阴天加重,活动尤甚。前医屡用中药、针灸、外贴止痛膏等治疗,疗效欠佳。右肱骨外上髁压痛阳性,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时疼痛加重,沿桡侧腕肌走向有压痛感。诊断为网球肘。给予白降丹外贴2次而愈。

【按语】白降丹是外科的要药,具有去腐、提毒、溃坚、平衡、蚀肉作用。据现代药理研究,该丹主要成分为氯化高汞,其作用机制:一是能直接与蛋白凝结成沉淀,其沉淀溶解的过剩毒液蔓延到周围组织,有极强的杀菌作用;二是通过发泡刺激,加速血液和淋巴的循环,促使炎性肿胀吸收。顽固性软组织损伤,多因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或组织变性、增生、粘连、血运受阻而代谢障碍,因此该药用之取效迅捷。

白降丹的成分多为毒性药物,历代医家都谓“利少弊多”而畏用,然笔者临床所用数例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其要点:一是顽固性软组织损伤部位大多皮坚肉实,不近内脏;二是严格掌握了适应证和用量。但该丹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应中病即止。

笔者所用的白降丹为市售成品药(湖南产),经临床验证,以陈久者“火气去”为用。

5.陈水成-骨痹液

【方药】泽兰500g,苏木250g,海桐皮160g,五加皮160g,赤芍160g,川芎120g,制乳香120g,制没药120g,当归尾120g,生地160g,续断30g,紫荆皮30g,白芥子30g,细辛120g,桃仁250g,桂枝120g,石菖蒲160g,红花250g。

【用法】用53°~60°白酒25kg,浸泡7周取出液体,再加7.5kg白酒浸泡3周,两次液体混合装瓶备用。使用骨痹液治疗挫伤、肩周炎、骨折、网球肘、关节炎、鹤膝风、脱臼及骨痹范畴内的疾患,每次5~10ml,饭后内服,每日3次,并可涂擦患部,配合手法治疗。骨折患者只涂擦患部即可复位包扎固定,少则数分钟症状可消失,多则7d之内见效。

【功效】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主治各种损伤、网球肘等。

【案例】高某,女,45岁。以左肘外侧疼痛、持物加重半月为主诉。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局部稍肿,抗阻力伸腕疼痛加重。X射线检查未见骨质异常。此属于肱骨外上髁炎。治宜活血通络,消肿止痛。选用骨痹液250ml局部外擦,每日3次,使用1周后肿胀及疼痛消失,肘关节活动自如。

【按语】酒剂外用可与所含诸药物成分共同达到活血消肿、通经活络、透达筋脉、祛风散寒、杀菌消炎作用。临床上骨伤科用于治疗骨折有较好的疗效。骨痹液具有辛温宣通之性,酒力引药可直达血脉诸节,舒筋活血,各种外伤血瘀、寒湿痹痛、肾虚腰痛、扭挫及骨折后遗症均可内服、外用。

(三)述评

肱骨外上髁炎是经常从事腕部屈伸旋转活动者的一种常见病,以肘部外侧疼痛、压痛及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属祖国医学四肢痹、臂痛范畴,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故名“网球肘”。其发病不外乎风寒湿热痹阻、气血不足、外伤瘀血、痰湿流注四种情况。病理为手三阴经循行部位气血运行不畅,经气郁滞脉络。长期劳累或外伤是其诱因,治疗方法上有内服、外敷及封闭理疗等。

以上诸家治法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以补法治疗,如周氏以芍药甘草汤加味养肝血以柔筋止痛;一类是用攻法治疗,如王氏仙鹤草汤、娄氏化瘀通痹汤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的当归、丹参、鸡血藤、乳香、没药等,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而辨证施治。另外,适当休息或外敷定痛膏或用海桐皮汤熏洗可迅速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