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子三略
17195400000002

第2章 教子关乎家庭的幸福指数

第一节 端正认知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孩子成长的基本土壤。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化的第一个关口,家长是孩子成才的启蒙老师。为人父母者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义务。

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找到我,请我帮他给孩子联系工作。我问他:“你儿子什么学历?”他说:“没有文凭,上了个中专还不是计划内的!”他接着说:“求求你了,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我们老两口就指望他了,可他现在没有工作干,每天待在家里闷闷不乐,都快把我们急死了。你就给帮个忙吧!”

面对老同志的请求,我不知说啥是好,心里好不是滋味。不帮吧,看着老人着实让人同情;帮吧,不知道该如何去帮。近年来,我国每年的高招计划都一扩再扩,仅河南省每年就有几十万大学生毕业。据报道2008年大学生就业率不到40%,一个中专学历都没有的人能联系什么工作?

中国有句古训:“前三十年看老,后三十年看小。”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兴衰前30年主要看家长的作用,后30年主要看晚辈的作用。还有,我国民间常说的人生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晚年丧子肯定是个大不幸,而晚年有子却碌碌无为能高兴起来吗?

人人都梦想过上幸福的日子,然而什么是幸福,幸福与哪些要素相关?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笔者认为,幸福是一个人内心的良好体验,是个人某种需求得到了满足。何谓幸福指数?幸福指数就是一个人幸福感在心境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笔者的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有五个要素与我们的幸福指数相关:一是家庭成员是否有犯罪的;二是家庭成员是否有长期患重病的;三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融洽;四是家庭是否有稳定的收入;五是子女教育是否成功。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中年人因犯强奸罪住进了监狱。为了维持生计,大女儿去北京打工,才二十来岁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二女儿在探监的路上走失,儿子因患脑瘤住院。为挽救重病的弟弟,姐姐怀揣着东挪西借凑来的救命钱从北京赶回来到医院照顾弟弟。弟弟的手术并不是很成功,当姐姐得知弟弟很可能终身瘫痪时,她再也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跳楼自杀了,一个好端端的家庭由于一人犯罪而破碎。

家里长期有重病人,从经济上遭受着财富的损耗,从精力上举家受连累,下了班本该放松一下,结果因家中有重病人还得往医院里去陪护,有时还要彻夜不眠,长此以往人拖瘦了,财富挤干了。

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父子不和、兄弟有隙、妯娌反目、婆媳相伤,会使家庭成员之间难以相处、情绪低落,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幸福感。

有无稳定的经济收入也是影响一个家庭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不求大富大贵,但求衣食无忧。一个家庭长期为柴、米、油、盐发愁,恐怕也谈不上幸福指数很高。

再就是教子问题。从大局上讲,孩子关乎祖国的前途命运;从家庭来讲,孩子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据史书记载,曾国藩在任两江总督的时候,其家人兴建了一座宅第,其父让他在门楣上题写家训。曾国藩几费苦心,写出如下家训:“无官可守无功可居半耕半读承祖训,有田可种有书可读全将此训付儿槽。”

无独有偶。在巩义市康百万庄园内,有这样一副楹联很让人回味:“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志欲光前还是读书教子。”据史书记载,康家从明朝发迹到民国时衰落,前后兴盛了四百余年,家产达到“日行千里不住别家店,马跑三天还是康家田”。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可是康家却兴盛了二十多代,不仅家业兴旺,而且人才辈出。国事不济家业败,后来康家家业衰落同当时的国运有着重要的关系。康家由于重视家庭教育,至今仍有许多子弟在国内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舞台上建功立业。

我想,曾、康两家都把读书教子作为家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如果你在培养一个儿子,你就在培养国家的未来;如果你在培养一个女儿,你就在培养整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