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外战争的导火索(世界军事之旅)
1820400000032

第32章 那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动的全面战争。

伊拉克1990年入侵科威特时,其国力基本还处于一个鼎盛时期。当时的伊拉克非常富有,军事力量排名世界第四。而且,萨达姆作为阿拉伯民族复兴梦想的化身,在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都具有崇高的威望。这也是萨达姆以伊拉克的“少数民族”统治伊拉克将近30年,而没有被伊拉克人民抛弃的原因。换句话说,伊拉克人至少在1990年以前是相当团结的。

但美国垂涎伊拉克石油由来已久,占领伊拉克是其根本国策。美国人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准备。在这10年中,美国借用联合国的名义通过决议,禁止别国和伊拉克做生意,禁止伊拉克石油出口,禁止伊拉克武器进口。在这10年中,美国还以联合国核查的名义,销毁了伊拉克稍微具有威胁的武器,并通过在核查团中安插自己的间谍,掌握了伊拉克的一切秘密。在这10年中,美军还霸占了伊拉克的领空,生生扼杀了伊拉克的空中力量。在这10年中,美军保持了不间断的轰炸,使伊拉克的雷达及防空系统遭受重创,以致我们在战争中几乎看不到伊拉克有效的防空,美军战机可以在伊拉克上空自由来往。10年的经济封锁和军事打击给伊拉克人民的生活造成了灾难,还严重动摇了伊拉克人民的自信心,也从根本上破坏了萨达姆政权的社会基础。伊拉克人民团结一致的景象不复存在。总之,美国用了10年的时间,将一个繁荣强大的伊拉克变为了一个经济处于崩溃边沿(或者已经崩溃),内部矛盾重重的伊拉克。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宣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2002年伊拉克危机爆发,联合国通过1441号决议,联合国武器检查团重返伊拉克检查伊拉克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3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并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武检团立即撤离伊拉克。2003年3月20日,美国采取“先发制人”战略,对伊拉克开战。

2003年3月20日凌晨5时35分(巴格达时间),美军在事先获得萨达姆所处位置的情况下,果断地实施了首次“斩首行动”。18时30分,布什定下了对萨达姆“斩首”的决心,并签署打击伊拉克的行动命令。随即,部署在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的美空军第379空中远征联队“黑羊”中队以两架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使用卫星制导导弹首先实施“斩首”行动。几乎在同一时间,位于海湾和红海水域的美海军战舰将中央情报局提供的目标数据输入“战斧”导弹的电脑内,他们将随后对巴格达战略指挥控制等重要目标实施攻击。在3个波次的空袭中,共发射巡航导弹45枚,目标均为伊政府首脑机构和高层官员的住处。

“震慑行动”从3月21日开始。期间,美英联军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等多维力量,以空袭、地面进攻、舆论战等多种手段,集中攻击伊政治和军事等重心目标,强化震慑效果,成功地实现了震慑瓦解和“攻心夺志”的作战目的。美英联军在第一次“斩首行动”未果后,迅即发起“震慑行动”,动用各种战机,对首都巴格达、海港巴土拉、石油基地基尔库克、军事重镇摩苏尔和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等重要城市的重点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连续突击,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倍地扩大打击效果的“震慑效应”,为加快战争进程创造条件。3月21日,美英联军在实施大规模空袭的同时,即投入5万多人的地面部队,以每天100多公里的速度,实施“闪电式”的地面进攻,直逼战略要地巴格达,不仅打乱了伊军整体作战计划和行动步骤,而且形成了腹背受敌、大兵压境之势,对伊政府和军队起到了强烈的震撼作用。

美英联军还通过强大的舆论宣传,扩大军事行动效果,增强震慑威力,使伊军民在心理打上了“未战先败”的烙印,民众成为战争的旁观者,军队厌战、避战,伊军30多万人的部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土崩瓦解,而美军直接打死伊军的人数不到其总兵力的4%,是历次战争中消灭对方总人数比最少的一次。伊军虽然利用自身优势,采取严密防护、分区把守、游击袭扰、以拖待变等战法,进行了相应的抵抗,但终因作战力量薄弱,战斗意志不强,很快被联军分化瓦解。

4月9日,美军数十辆坦克和装甲车从巴格达市区东部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市中心开进,在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这一地区。美军到达中心广场后,用坦克推倒了萨达姆的雕像,从而标志着巴格达完全被美军占领。与此同时,萨达姆及其军政要员却突然集体消失,伊军官兵纷纷逃离战场,伊军在巴格达“有组织的抵抗已经停止”。

美国政府宣称有49个国家支持该军事行动。但真正参战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四国,丹麦政府宣布对伊拉克宣战,并派遣了两艘军舰支援美军。日本等多个国家提供后勤支援。

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开创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伊战近5年来,不仅将伊拉克推入地狱式的战争泥潭,美国同样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年美国政府曾信誓旦旦地向世界保证说,发动伊战只是为了铲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解放而不是占领伊拉克,更不是为了染指石油资源。然而,伊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未能提供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凿证据。美政府只得将开战理由改为解放伊拉克人民。实际上,美发动伊战,第一是美国试图在中东地区构建一个新的战略“桥头堡”。“倒萨”不仅为美国消除“即时威胁”,也为其长期经营中东创造了最大的机遇。第二是推行美国的中东战略乃至全球战略,以确立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霸主地位。第三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通过控制伊拉克的石油,降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和提价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进而在控制能源领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占有绝对优势,以此保住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