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213

第213章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1865—1898)近代思想家。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早年博览群籍,游历长江、黄河流域和西北各省,考察风土民情。1896年著《仁学》。翌年在长沙开办时务学堂,倡议南学会,创刊《湘报》等宣传变法。1898年入京,参与新政。戊戌变法失败,被杀害。临刑作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有《谭嗣同全集》。

1949年9月19日,毛泽东邀请张元济同游北平天坛,途中谈起了张元济早年参加的戊戌变法。毛泽东说,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在于不发动群众,但也流了不少血,给我们留下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为戊戌变法作英勇牺牲的代表人物有谭嗣同。毛泽东很敬仰谭嗣同。

辛亥革命后,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创办文化书社和《湘江评论》。长沙曾是谭嗣同从事救国活动的地方。毛泽东抚昔思今,感慨系之,颇以大同乡有谭嗣同而感自豪。1917年9月,他在长沙岳麓山蔡和森家和蔡和森、张昆弟等夜谈,谈到“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毛泽东早期文稿》第639页)。次年,毛泽东又利用寒假赴浏阳拜谒位于县城的谭嗣同烈士祠,向烈士遗像三鞠躬,瞻仰所悬的梁启超题赠“民族先觉”匾,表达了对谭嗣同的敬仰。

对谭嗣同传播新思想的功绩,毛泽东也极为赞赏。1919年7月,他在《湘江评论》著文《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开篇就提到了谭嗣同:“二十年前,谭嗣同等在湖南倡南学会,招集梁启超、麦孟华诸名流,在长沙设时务学堂,发刊《湘报》、《时务报》。一时风起云涌,颇有登高一呼之概。”“‘变法自强’的呼声,一时透衡云澈云梦的大倡。中国时机的转变,在那时候为一个大枢纽。湖南也跟着转变,在那时候为一个大枢纽”。(同上,第362页)翌年,他又在湖南《大公报》发表《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历史及现状证明之》一文,再次赞颂了谭嗣同:“中国维新,湖南最早,丁酉戊戌之秋,湖南人生气勃发,新学术之研究,新教育之建设,谭嗣同、熊希龄辈领袖其问,全国无出湖南之右”。(同上,第514页)

谭嗣同是近代中国的一颗闪烁的“思想慧星”(梁启超语)。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很崇仰谭嗣同和谭嗣同思想,特别看重谭的代表作《仁学》,提倡人人要有奋斗、发动心之力的精神。毛泽东深受杨昌济影响,也曾认真研读《仁学》。他对《仁学》所提倡“人力或做不到,心当无有做不到”、“夫心力最大者,无不可为”说,甚为赞同。《张昆弟日记》就记有1917年9月16日同游昭山寺时,毛泽东所说的话“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据斯诺所记毛泽东回忆,当时他还专门撰有《心之力》文论,对此作有系统的论述。杨昌济读后极为赞赏,给打了一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