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1860000000051

第51章 善于动脑 思维灵敏(2)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互区别,二者不能替代;但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定性是定量的前提和基础;定量是定性的深化和发展;两者是互相渗透、包含的。在从事领导活动中,既防止只注重定性而轻视定量的倾向,又要防止只注重定量而轻视定性的倾向,应当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

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空间的变化性是与运动着的物质状态密切联系的。相应地反映时间、空间这种客观事实的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其存在是必然的。

1.时间思维 领导者的时间思维受时间因素制约,反映领导活动及其时间特征。领导活动表现为发生、发展和终止的过程,领导者的时间思维必然是对领导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也就是说,领导者运用时间思维看待事物,不仅看到事物的存在和稳定,而且能看到事物的非存在和运动,看到过去和将来,真正从运动中把握事物。

领导者时间思维有以下特点:(1)动态性。这要求领导者改变和现实不适应的旧的思维方式和陈腐观念。(2)预见性。在瞬息万变、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领导者思维方式的时间指向应面向未来。(3)时效性。时间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时间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时间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4)敏捷性。时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特性,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刻,更是机不可失。

2.空间思维 领导者的空间思维受空间因素制约,反映领导活动及其空间的特征。领导活动空间,包括各种物质领域、精神领域及事物的其它方面。因此,领导者的主观思维必然相应地出现空间思维方式。空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多向性,思维的“触角”仲向四面八方,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这有助于领导者在处理问题或决策时,进行多方向、多途径、多机会的选择。空间思维有以下四种类型:(1)点式思维,即通过一个“点”或局部或一个体的深入研究来纵观全局。(2)线式思维,通过纵向比较,了解事物发展过程,探索其前进规律;通过横向比较,认识事物的优势和不足。(3)面式思维,特点是辐射面宽,视野开阔,思路灵活。(4)立体思维,是纵横竖统一、空间全方位地的思维方式,可以使领导者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手段地观察、分析、认识与处理问题。

物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反映这种客观事实的时间思维与空间思维也是有机联系的。领导者掌握了这两种不可分离的思维方法,就会从事物复杂多变的现象和多种多样的时空联系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通观全局,处理好各部门、各方面的种种关系,促进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六)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

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是客观世界本身“静”和“动”的矛盾运动的反映。

1.静态思维 它是与动态思维对立的以“静”为主的一种思维,其逻辑表现是形式逻辑,它要求思维从固定的概念出发,循着固定的思维程序,达到固定的思维成果。

静态思维分两种:一种是绝对化的静态思维,它同自然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其特点是思维空间狭隘,思维节奏缓慢,它的格言是“天不变道亦不变。”在思想上表现保守性、僵化性、封闭性和排外性。另一种是相对化的静态思维,它是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相对静止”、“稳定”的反映。它具有规划化、程序化、模式化、稳定性、准确性等优点,如财务程序、法律程序、企业的流水作业程序等对顺利地开展工作和生产劳动起着重要作用。静态思维具有固定性、重复性、被设计性,排他性等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每前进一步都有可能陷入思维的僵化、死板,都有可能使思维失去活力。

2.动态思维 它是一种运动的、调整性的、不断择优化的思维活动。它主要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从而达到优化思维目标。动态思维体现了现时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它具有流动性、择优性、建构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动态思维越来越重要。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企业、部门都处于比较活跃的能动状态,这不仅依靠程序性的静态思维来指导实际工作,更重要的是转向动态思维。

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两者谁也不能脱离准。在人类实践的发展中,总是先由动态思维发挥着思维的活力和创造力,开拓着思维的新道路,形成着新的思维方向、思维程序.从而就突破原先的静态思维的框架、模式,引起静态思维的振荡,于是静态思维则进一步把动态思维的成果规划化、程序化、模式化。静态思维从动态思维中获得生命力,而动态思维则从静态思维中获得稳定性。

三、思维活动的多样性

人类的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是多样化的,人类的思维也具有多样性。

(一)单向思维和全方位思维

1.单向思维 指从一方面或按照某一固定的思维指向,来透视或把握思维客体的方法。具体分为以下两种:(1)经验思维模式,运作方式是从经验出发来观察事物,以经验作为检验事物的尺度。领导者当遇到简单问题、常规的事情,运用经验模式处理,迅速而准确。(2)逻辑思维模式,通用已经证实了的原理、定律、规律、定理、公式、公理去分析、处理问题。单向思维的特点,一是方面性,即只从某一方面考察事物,并把事物归结于这一方面,如只见正面不见反面,只见主要不见次要等。二是直线性,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直线化,否认了客观事物发展是迂回曲折的这一事实。三是固执性,单向思维习惯于用一种模式、一条公式、一种经验、一项要求、一个步调、一把尺子去衡量、要求所考察的事物和对象,表现于“一刀切”、“一锅煮”、“一哄而起”的领导行为。

2.全方位思维 它是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因素、多层次、多变量的系统考察。其特点是:(1)多向性。即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把事物的相互联系看做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多向性依赖有如下四种机制:一是“发散饥制”,如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多种设想。二是“换元机制”,即把考虑问题的各种因素(如时间顺序、空间排列、位次等级)重新组合,可能产生新的思路。三是“转向机制”,思维在某一方向受阻时,能够马上转向另一方面。四是“创优机制”,虽然得出答案,但不满足.仍用心寻找最优答案。(2)多层次性。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思维形式互相配合起来,去全面而深入地认识事物,既看到事物的正面,又看到其反面;既看到事物的现状,又了解其过去,并能预测其发展趋势。(3)跨越性。思维的进程可省略某一步骤,对次要方面暂不顾及,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这可以提高思维功率。(4)开放性。思维的“全方位”本身就意味着开放性,如果把某一种思维封闭起来,也就无所谓全方位。这种思维要求多种思维并存,在“并存”中互相“争论”,不断开拓“思维空间”。(5)综合性,它表为“智慧杂交能力”、“思维统摄能力”、“辩证分析能力”。

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立体”的时代,领导者要重视提高自己的立体思维能力,不断扩大思维时间、思维空间、思维联想、思维辐射、思维前进的跨度,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敏。

(二)发散性思维和收集性思维

1.发散性思维 它又称辐射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当一种方法、一种途径不能解决问题时,而转向另一方法、另一途径,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它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力图向新的方面、领域探索。发散思维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生动性,力图在相互联系和多样性统一中把握事物发展及其规律。它像一个光源向四面八方发射出无数条光线一样,使我们的思维纵横交错,构成丰富生动的“意识之网”。

发散性思维有以下特点:(1)流畅性。发散性思维用于某一方向时,能够举一反三,沿着这一方向发散出去,形成同一方面的丰富内容。(2)变通性。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方面性。(3)独特性。发散性思维能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善于进行发散思维的人总是不断地提出:还有什么新方法或什么方面没有考虑到,总是想方设法寻找更好一点的答案。

发散思维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从反面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向思维的客观依据是任何事物或过程,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因素,事物的发展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可能性。这样,人们既可从正向思考又可从反向思考。有时反向思维不但有利于打破旧的传统思维和观念,发现认识上的错误;而且,即使对正确的认识,通过反向思维,也可以进一步确立它的正确性,进一步加深人们对真理的理解和把握。

2.集中性思维它又称辐合思维,指从多个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同一问题,从各方面把思维集中起来,寻找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平时开会,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总要把议题和意见集中一下,这就是思维的收集过程,集中性思维总是在考虑这一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解决的程序是什么等。

集中性思维的特点,一是收敛性,在组织各种思维观念、思维成果时,其方向明确无误地指向最佳方案或最好的结果。二是专一性,在思考问题时能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尽可能地摆正思路进行统一运筹。三是程序性,由于这种思维总是从同一方面考虑问题,所以对这一过程也就赋予了严格的程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步接着一步。四是比较性,即在现有的几种途径、方案、措施中,通过比较,寻找一个较合适的途径、方案、措施。集中性思维对于集中各种分散的意见、制定组织目标、形成正确的决策、实行统一的指挥以及专题的科学研究、事故案件的分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述两种思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在思维过程中,如果发散不以集中为前提,思维就不会获得成果;集中如果不以发散为前导,人类的思维就会永远不能前进而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从而也就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后馈思维和超前思维

1.后馈思维 它是用历史的联系、传统的力量和以往的原则来要求现在,使现在按照历史的样子继续重演的思维过程,后馈思维也可以说是反馈式思维。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并根据这些经验来指导人们不断前进。

后馈思维的特点,一是滞后性。指事后反思总结,总是把“现在”反馈为“历史”的重复,以“过去”要求“现在”。二是指向性。后馈思维把现在引向过去,它的“兴奋中心”是过去的某个阶段、某种情况,它对现在的看法、评价和态度总是使现在回归到过去的某种“理想状态”。这种指向性容易导致“厚古薄今”的倾向。三是集中性。习惯于后馈思维的人目光焦点在过去,对事物的衡量、评价总是以历史为依据,趋于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僵化。四是保险性。后馈思维是已有先例、有章可循的思维。无论是照例办事,还是“事后诸葛亮”,都不需要冒风险、担责任。

后馈思维有积极作用,古语有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做事情,参考过去的经验教训,就可少走弯路,就可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同时,一个领导者如果善于总结、积累过去的经验教训,办事的思路就多,就可提高工作效率。但有消极作用,它容易使人们办事循规蹈距,不思革新。有的人一有成绩就固步自封。

2.超前思维 又称预见性思维,它是用将来、用可能出现的情况对现在进行弹性调整的思维方法。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就是超前思维的深刻体现。

超前思维有以下特点:(1)可能性。它是立足于现实并在掌握事物规律基础上,对未来的各种可能性的分析,通过比较、识别,做到心中有数,以发挥主观能动性。(2)调整性。一旦把未来描述出来之后,就对现存的事物起到指导、调整作用,并逐步实现未来的日标。(3)模糊性。超前思维既然是对各种可能性的预测,它也就具有这种或那种不确定性。预测的结论可以作为我们思考、处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但不能成为全部工作的准绳。(4)创造性。超前思维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这种思维的结构主要形式是创造性联想,是一种由共性探讨个性的思维过程。

超前思维有如下作用:一是使领导者提高预测能力,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形势的发展;二是可强化领导者的创新意识,超前思维与超前意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超前”意味着对事物现在界限的突破,意味着标新、创造。三是有助于领导者决策科学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领导者要提高自己的超前思维能力,不仅要知道事情曾经如何发展,而且要知道事情将要如何发展,把握住了事物的发展规律、趋向,就会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当然超前思维并不是万能的,由于它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忽视这一点,把可能当做现实,就可能使决策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