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一共有七口人,父亲比母亲大二十岁,今年已经58岁了,村里人管他叫老丁村,他村子里的村长,管着村里四百多人和良田。村里的地都在黄土坡半山腰上,到了季节由老丁村和大伙一起商量种什么,这边的土特产其实还是挺多的,有莜麦,麦子,玉米,胡麻,土豆等等以生长的食物。秋收后老丁头再按农作时候的人数每家分类粮食。有的家庭也会有小孩子或者老人不能下地干活就没有粮食可拿,再加上黄土坡土质沙化,雨水也少,粮食产量也不高,家家户户分来的粮食并不能坚持到下一个秋收。所以每家每户基本都是勒紧裤腰带的过日子,只有很少数的人家里人口少,过的富足。在这村子里谁家是自家盖的土房都算是有钱人了,门楣都高人一等。
母亲叫任莲花,今年32岁,整整比父亲老丁村小二十六岁,任莲花十八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四十四岁的老丁村,为他生儿育女。***一直倡导多生孩子少种树,以前是为了抗日,后来是为了增加人口,同时这个思想也已经深深地记在人们心里了。任莲花又瘦又娇小,感觉随风倒,嫁到丁家一辈子也没有下地劳动过,天天在炕头上坐着,养着,吃各种药,也算是幸运了。
丁家最大的就是丁月娥,今年17岁。然后就是大儿子丁富,今年14岁,12岁小学毕业了就没有再上学,一直在家里帮忙种地割草。
村子里只有几十里地之外的另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小学,中学要到城里去上,远得很也贵的很。这时候念完小学也算是小有学问了。
老二叫丁贵,今年11岁,正是读书时候,最近家里有事,他才没有去学校。学校每天要早晨走带点干粮和水,晚上才能回来。来来回回得大几十里山路。
老三叫丁乐,今年8岁,刚上学不久,每天跟二哥一起去学校,二哥最近没去,他也没去。
最小的女娃就是丁铃了,也叫二姑娘,是丁家第二个姑娘。
丁月娥看着日头差不多了,就带着二弟跟三弟出去马路上遛弯,走之前拿了一个红柳框和一个小铲子。
下雪不冷化雪冷,半天一夜的雪刚停,现在太阳出来了,雪开始融化了,偶尔撩起一阵风冻的人直打哆嗦。刚出门没多久耳朵都感觉要掉了,生疼。
姐弟三个人走在被车碾压过得雪上,跟着印儿走,看见牛粪马粪就用铲子小心翼翼铲在框里。
三个人绕了一大圈也才捡到框子的三分之一。月娥看见周围没有就带弟弟们回到院里,把牛粪放到门口,拿了扫把,把院子和门口的雪扫干净,把牛粪倒在阳光好的地上让晒着。
放好工具,月娥刚进屋。母亲说饿了,时间也不早了,月娥决定连午饭一起做了。就开始烧水煮稀饭顺便蒸几个窝窝头。冬天没有野菜,只能干吃窝窝头,有的吃就不错了。
饭熟了,热气腾腾的屋子这时候是最暖和的了。月娥把饭撑出来给母亲一份剩下的放在桌子上,撒腿一奔子跑到土坡下喊父亲吃饭。
吃过饭都去了外面晒太阳,中午的阳光正好,家里还没有外面暖和,人们都凑在一起蹲在墙角拉家常,老丁村也去了,平时任莲花都会出来在门口闲着,跟村里的人蹲在一起拉家常。
月娥带着弟弟收拾起了院子里的牛粪,晒的差不多了就拿回屋里放在螺头里,怕一不小心被人拿走了。
中午最热的时间很短,大概半个小时的样子人们就开始回家了,化雪天中午太阳最大的时候在外面待久了也会冷,冻的手脚通红,耳朵感觉随时要掉一样。
回到屋里。父亲说:“老二老三你俩明天去学校哇,家里不用你们。”二儿子跟三儿子嗯了一声没在说话。老丁村坐在灶前一口一口抽着旱烟。
北方的冬天黑的也早,六点多的时候,天都黑的像十点一样,家里只有火炉里的旺火发出微微的光。母亲抱着小女娃给喂了点米汤喝了点几乎没有的奶水。女娃肠胃不好,一天吃一顿都不吵吵的要吃奶,喝米汤也能行。吃完后碗筷递给大儿子就躺了下去,准备哄着睡觉。
大家伙也都张罗的准备睡觉了,外面又黑又冷也没走玩儿头,家里灯也没有索性就能睡觉了。
生活就这样有条不絮的一天天过着,天越来越冷,到后来人们只有中午以后才会出门。
半个月后的这天,大家像往常一样准备新的一天忙碌,小女娃从一大早起来就哭的没完没了,母亲看了看女娃身上,发现起了一片一片的红,小女娃边哭边挠,母亲知道这估计是着风了起来的东西。
孩子还小不能乱吃药,村子里也没有大夫。就这样哄着哄着就睡着了。不去抓就会下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