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超值金版)
1911100000043

第43章 伸向蛋糕的魔爪

当我们拿起刀来,试图将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平均分配时,整个蛋糕却忽然变小了。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

平等和效率(的冲突)是最需要加以慎重权衡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在很多的社会政策领域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无法按市场效率生产出馅饼之后又完全平等地进行分享。

——阿瑟·奥肯

争取效率就是要合理配置资源,增加国民收入;而争取平等则是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实现收入的均等化;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成思危

不能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惩罚表现好的,鼓励表现差的,得来的只是一支坏的职工队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名言解读

假定有这样一个国家:只有富人和穷人,分别集中居住在东部和西部。国家每天分给东部和西部同样多的粥。东部富人这边人很少,粥相对就多,每天的粥喝不完;西部穷人那边人很多,很多人吃不饱,因此穷人们都认为这样很不公平。

于是,政府决定,从富人的锅里打一锅粥,送给穷人吃,以减轻不平等的程度。政府的愿望很美好,只不过为了把粥送到穷人那里,政府需要重新买盛粥用的桶、要雇用挑桶的人,这样就增加很多开支。更为不幸的是,政府用的那个桶破了一个洞,成为了一个漏桶,一路上漏掉了不少,等粥到穷人那里已经所剩无几了。为了公平而增加了开支,甚至是丧失了公平,这就是效率的损失。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曾经形象地说:“当我们拿起刀来,试图将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平均分配时,整个蛋糕却忽然变小了。”

这里所说的蛋糕变小,实际上就是效率的损失,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税收削弱了富人投资的积极性。奥肯在他那本著名的《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如果税收对于储蓄和投资具有重大的和有支配的影响,那么在总量数字方面的证据将是引人注目的而且是明显的。1929年,尽管美国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但由于当时的税率很低,投资还是占了国民收入的16%;在此之后,联邦税的税率上升了好几个百分点,到了1983年,尽管当时的经济处于复苏时期,但投资率仍没有超过14%。”二是税收影响了劳动的积极性。不仅影响富人,而且影响穷人。比如一个失业工人,由于得到了一份月薪并不算高的工作,而失去了政府所有的补贴,他自然也就对找工作不热心了。这样,由于在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可供分配的国民收入总量减少了,结果就必然与政府的桶发生了“泄漏”一样,使得富人失去的多,而穷人得到的少。

经济学家们强调效率,却忽视了公平;现实中公平和效率往往是矛盾的,一味讲公平,却又影响了效率。阿瑟·奥肯所提出的著名的“漏桶原理”告诉我们公平和效率的交替关系: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而为了公平就要牺牲某些效率。

漏桶原理暗含了很多实际情况,比如对富裕家庭增加一定的税收来帮助贫困家庭,那么,贫困家庭的资助总量总是小于富裕家庭所缴纳的税收总量,因为在转移的过程中有很多中间环节,要有一定的支出;同时,这样的做法又会对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储蓄和投资等产生影响。于是,该政策就变成了一个漏桶,漏出的就是效率的损失。

402爱心社,河北省的一个由民间网络慈善组织蜕变而来的正规民间慈善组织,2007年的时候曾经面临网友的质疑——在调查中,70%的投票者选择了其是“打着爱心的幌子收敛钱财的非法组织”的选项。质疑的焦点是“402爱心社每次都会从募捐来的爱心款中提取7%作为它的提成”。

这与漏桶原理不谋而合。在实现美好理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同理,在开展慈善事业的过程中,也不能绝对避免出现漏水的桶——即一些人鱼目混珠。正如我们要修水桶一样,我们自然要加强对民间慈善组织的监管;但正如水桶会老化或受碰撞必然要漏水一样,对民间慈善组织的监管也很难尽善尽美;正如水总是要运的,民间慈善事业也是要开展的。

这就如同用刀子划分蛋糕,平等代表了如何分,而效率则代表蛋糕的大小,人们必须在平等和效率之间做出选择,因为,效率关注的是能不能尽量把蛋糕做大,而公平则更加关注能不能平均地分蛋糕。

故事佐证

195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展开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在那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中,口粮由公社、生产队掌管,农民不在自己家里吃“小锅饭”,而要一起到公共食堂吃“用一个大锅煮的饭”。虽然当局者的立意是好的,但是,这种建立在绝对平均主义基础上的“大锅饭”制度,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1961年上半年被迫停止实施。“大锅饭”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极端的平均主义。联系到当时的企业,一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即企业不论经营好坏,工资照发,企业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二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

因为“大锅饭”的弊病,当时中国的经济严重滞后。为彻底根除这一弊病,激发个人、企业、国家的活力和效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党中央在总结农村出现的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在全国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随后,又开始了企业扩权试点。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企实行了形式多样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也广泛开展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打破“大锅饭”,推行经济生产责任制,实行按劳付酬,是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声。

新学年的第一天,班主任宣布期末的考试分数会重新进行评判,从而确保每一位同学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那么最后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就是所有的人从此不再努力了。

成绩好的学生原本可以在考试中得到相对更高的分数。而原本不及格的同学会怎么样呢?他们会更加不努力,因为他们知道即使他们不努力学习,他们的成绩也都会及格。这样的结果是好学生和坏学生都不再努力学习。如果他们努力学习,获得的成绩将变少,而不努力也不会不及格。

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