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跟帝王学用人
19528100000004

第4章 杨坚篇

杨坚用人采取的是知人善任的态度,但他对有真才实学的人也常常怀有猜疑之心,有用时就重用,无用时就罢官,这是他用人的一大特色。

创定新的选官制度

在科举制度下,选用官吏比较重才学而不重门第,为一般庶族地主参政创造了条件。科举制度起到了抑制门阀、奖拔寒庶的进步作用。隋朝一般地主的入仕道路要是通过吏职和军功,又加上科举。选官之权收归中央吏部,从而打破士族豪门势力对地方选举的控制。从隋、唐到清末,科举制度维持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对历代封建统治影响很大。

杨坚建隋后,对选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彻底废除了传统的辟举制;二是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度。

自汉代以来,中央的三公府和地方州、郡、县府的属交照例由长官自行委任,称为“辟举”。地方官府的属吏规定必须由本地人充任。东汉以来,随着豪门士族势力日益强大,垄断了辟举的道路。后来经过长期演变,公府辟举权已不存在,但直至隋初,地方长官依然有辟举权。州、郡、县长官自辟僚佐,且都用本地人,从而成为当地士族豪门的入仕之途。乡官佐县令治一乡之事,也由当地望族担任。这种盘根错节的人事关系,很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与中央政府抗衡。针对这种弊端,杨坚于开皇三年(583)下令除去地方长官自辟僚佐之权,规定凡是九品以上地方官皆由中央政府的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地方官于每年年终都要到中央政府报告工作,叫做“朝集”。县佐不得用本地人而必须用外地人。这就彻底废除了传统的辟举制,削弱了地方州县长官的权力,打破了士族豪门对辟举道路的垄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开皇十四年(594)又规定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开皇十五年,罢州县乡官,彻底改革了地方官的任免制度。

九品中正制始行于三国时魏国,魏初元年(220)魏文帝曹丕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官人”之法。令各郡推举有声望、有地位的人担任中正,将各地人士按其门第、才能和声望评定为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故称九品中正材。由中正写出各人的“品状”,上报中央政府,作为选拔官吏的依据。

在九品中正制下梁朝选官完全按照东晋时编的《百家谱》,保证门阀士族的优先地位,对于隐瞒家谱的寒门严加追查并予以惩处。

在九品中正制下,人才受到压抑。在门阀制度下出身寒微的人士受轻视,即使这些人作了官也低人一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了腐朽的门阀士族专权和人才荒芜的暗淡时代。

杨坚建隋之初,官吏的选拔仍然沿用前代的九品中正制。因避杨坚父亲杨忠讳,各州中正改称州都,郡中正改称郡正,县中正改称县正。杨坚要扩大新皇朝的社会基础,适应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和士族门阀衰落的历史趋势,就不可能长期实行这种积弊很深的选举制度。开皇三年,杨坚在全国罢去郡一级行政机构,原郡正不复存在。而州都和县正实际上已不再品定人士。被士族门阀势力把持近三百年之久的九品中正制被废除。

一个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应运而生。所谓科举制度,就是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南北朝后期已出现科举制度的萌芽。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以后,即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产生于开皇年间。

开皇年间科举,有秀才、明经两科是常科。开皇七年,杨坚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秀才除试策外又加试各体文章,录取非常严格,隋朝一代不过十余人。明经除试策外,加试儒家经典,名额也不多。常科以外,又行皇帝临时提出的特科。至隋炀帝大业二年(609),常科又增设了进士科,只试策。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

在开皇年间,科举制属于初创,制度尚不完备,名额很少,被录取的士人在政治上并不占有重要地位。当时,关陇士族是统治集团的核心,他们的子弟可以门荫人仕,获取高官,这件门荫世袭制在隋代选举中仍占优势。应该说,科举制毕竟是对中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改革。杨坚建隋以后,果断废除了已实行三百六十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创立科举制,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使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自隋朝开皇年间为之一变。

重用贤能之人

任用贤能主政,是吏治清明的一个条件。杨坚在位期间,“內外亲戚,莫预朝权,昆弟在位,亦无殊宠”。独孤皇后的兄弟官不过将军、刺史而已。说明杨坚用人思贤而不私亲,力革前代之弊,是杨坚用人的一个特点。

在平陈战役的过程中,杨坚十分注意选拔主帅和将领,这是他取胜的关键。

平陈之役,战场辽阔,规模宏大,指挥这场战争需要一位德高望重,为众将所服的主帅。杨坚决定由五个王子中选择。长子杨勇为太子,留在京城,不宜远行。三子、四子、五子年纪尚小,主帅之职落在了次子杨广身上。

杨广聪明好学,为人深沉持重,又善于掩饰,不仅博得杨坚夫妇的钟爱,也在朝野中享有威望。

军机变化莫测,要有谋略过人的军师为之策划,此人非“识鉴通远,器略优深”的尚书左仆时高颖莫属。杨坚任命高颖为晋王府长史,协助杨广指挥全局。高颖是实际上的统帅,对于平陈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杨广的另一个助手是性格刚直的晋王行占仆射王韶,任元帅府司马。

王韶太原晋阳人,世居京兆。在北周以军功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转军正。北周灭亡后进位开府内史中大夫。杨坚建隋,很赏识他刚正直谏的性格,委以重任。

在建隋的一个月后,杨坚根据高颖的推荐,在陈朝政治中心对岸的重镇,安排了名将贺若弼、韩擒虎等诸将镇守。

贺若弼,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以勇武刚正而闻名,在北周任职,为金州总管。贺若弼少年时意气风发,胸有大志,勇猛而又擅长射箭骑马,会写文章。父亲被北周权臣宇文护迫害致死。

贺若弼军事才能的显露是在北周末年。当时他随韦孝宽大军南伐,一连攻克数十座城池,而行军谋划多出自贺若弼,他也因功升任寿州刺史。

有尚书左仆射高颖的举荐,贺若弼在杨坚建隋那年就被任命为吴州总管。杨坚把灭陈重任委以贺若弼,贺若弼欣然以为己任,他与寿州总管源雄志同道合,携手共图灭陈大计。

韩擒虎又名豹。唐人作《隋书》因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讳,只称韩擒。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后移居新安(今属河南)。他能文能武,勇敢善战而有机变。其军事才能的显露是在北周武帝平齐战争中。

韩擒虎在周末隋初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南线与陈军作战。曾有陈军进犯光州(今河南光山县),韩擒虎以行军总管率兵打败了敌人,又随大将宇文忻攻下了合州(今安徽合肥)。

杨坚为丞相总揽周政时,调他担任和州刺史,韩擒虎被调到了长江北岸的前沿阵地。此后,在与陈军作战中屡战屡胜。隋初,陈将樊毅、任忠等互相声援,接连不断地骚扰江北,并入侵隋境。韩擒虎奉命多次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所谓挫其锋,夺其气。韩擒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任庐州总管的。

上述两员大将是在长江下游,在上游有著名的将领杨素。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士族之家。“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美绩髯,有英杰之表”,是一个很有谋略的大将。

杨素的军事才干是北朝时代连年战争中磨练出来的,在北周灭北齐的战役中,他自告奋勇,请求率领父亲部下作先锋,冲锋陷阵,得周武帝亲赐马鞭。又随北周齐王宇文宪在河阴(今河南孟津)大败齐师。克晋州(今山西临汾);周齐王宇文宪大军驻扎在鸡栖原(今山西麓县的霍山),不料北齐军大队人马追来,在周军撤退的过程中,只有杨素带几员大将誓死保护宇文宪突围而去。

杨素早年就与杨坚往来密切,因此在杨坚建隋后颇受器重,历任沛州刺史、徐州总管、上柱国。开皇四年(585)进为御史大夫。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使杨素丢了官。

那是开皇四年的一天,杨素与性格泼辣的内人郑氏吵骂,竟脱口而出:“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郑氏将此话上奏,杨坚因此罢了他的官。

杨素很善于察言观色,揣摸杨坚的心思。他看出杨坚志在统一江南,在罢官闲居期间,多次向杨坚献平陈之策。于是杨坚于开皇五年起用杨素,任命他为信州总管。信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据长江上游。杨坚的目的在于让杨素练水军,营造舰船,为大规模南伐做准备。

杨坚知人善任,考虑周到而慎重,所用都是一代名将。

正因为开皇年间,有比较得力的三省长官和各部尚书辅佐杨坚,杨坚才能把国家治理得比较有条理。

用人不拘一格

用人不问出处,只以才能和品德授予官职,这是明君之举。如果在用人问题上墨守陈规,带有偏见,真正有才干的人就难以发挥其作用,这对事业是极为不利的。杨坚文化不高,但却深知此中道理。

杨坚选人,常有独到之见,表现了政治家的敏锐眼光。

长孙晟,是汉化鲜卑人,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矫捷过人。年十八,为北周司卫上士,未知名,人皆不识其能。杨坚一见,“深嗟异焉”。于是拉着他的手对人说:“长孙郎武艺逸群,听其言,又多奇略,能成名将,非此子呀?”

开皇初,杨坚任他为奉车都尉。他了解突厥社会状况,根据突厥五可汗分立,外示和同,内怀猜忌的状况,提出“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之计。

李圆通,其父李景原是杨忠所部军士,与家僮黑女私通,生李圆通。李景不认这个私生子,因而孤贱,为杨坚家奴。每宴宾客,常令李圆通监厨。李园通性格内向,左右婢仆都敬畏他。杨坚独善其能,认为他堪当大任。

北周末年,杨坚为丞相,授相国外兵曹,领左亲信,参预政事。隋初,拜内史诗郎,领左卫长史,历左右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左丞。伐陈之役,李圆通以行军总管跟从杨坚出信州道,以功进位大将军,后迁刑部尚书。

陈茂,家世寒微,品质高尚。北周时,杨坚引为僚佐,每令典家事,未尝不称旨,杨坚善其能。后跟随杨坚与北齐军队战于晋州,北齐军队势众,杨坚执意挑战。陈茂劝止不住,于是捉住马络头。杨坚大怒,拔刀砍其额,流血满面,但语气坚定。令杨坚感动,因此厚加礼敬,其后官至上士。隋初,杨坚拜陈茂为黄门侍郎,参典机密,后迁太府卿。

张定和,少贫贱,初为侍官(府兵)。平陈之役,张定和从征,无以自给。其妻有嫁时衣裳,张定和要卖掉充资装,其妻坚决不给,张定和遂行。后以军功拜骠骑将军。跟从上柱国李充北伐突厥,英勇无比,虽颈部负重伤,仍神气自若,奋力退敌。杨坚知道后,称赞他是壮士,遣使者带着药,到张定和住所慰问,进位柱国。

以上事例说明杨坚用人从不论出身门第。

杨坚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十分珍惜,大多能量才录用。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对宇文恺的任用。

宇文恺是北周皇族,多技艺。开皇初,杨坚先任宇文恺为营宗庙副监,太子左庶子,又任营新都副监,拜莱州刺史。后其兄宇文忻谋反被诛,宇文恺也被罢官。但是后来杨坚还是用其技艺和巧思,令其为检校将作太监、仁寿宫监,不久又为将作少监。由此宇文恺的建筑才能得以施展。

功过分明

有功即赏,有过则罚,这是用人的一种策略。杨坚在用人方面是功过分明的,对那些地方官来说,有功就能重用;犯了错误,不得人心,就会受到惩治。这说明杨坚在大事面前是不糊涂的。

杨坚不仅重视对中央官吏的选用,对地方吏治也很重视。史称杨坚“初有天下,励精思政,妙简良能,出为牧宰”。

对地方官吏定期考绩,规定刺史每年末入朝,上考课;平时常派使臣巡行州县,考查吏治;重赏有功,严惩不法,扶持正气,革洗污风。因此,开皇年间的吏治比较清明,在地方官吏队伍中颇有一批良吏。

唐朝名相魏征撰修《隋书》,作《循吏传》,循吏者,指遵理守法的官吏。书中所举循吏,皆地方州县官吏,不仅循礼守法,且有治绩,可称为“循吏”。《循吏传》反映了“开皇之治”的一些社会状况,从中也可见到杨坚的为政之道。

梁彦光,为歧州刺史,以静镇之,甚有惠政。开皇二年(582年),杨坚下诏表彰他“廉慎之誉,闻于天下”。赏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又赏赐钱五万。后数年,转相州刺史,没有治理好,杨坚对他严加责备,于是罢官。过了一年多,杨坚又征拜他为赵州刺史。梁彦光说前次在相州没治理好,仍要求去相州,杨坚复命他为相州刺史。

开皇二十年,齐州(今山东济南)有个叫王伽的小官(行参军),受州府派遣押解李参等七十多个囚犯去京城大兴。

法律规定,犯人在押送途中,一定要套上枷锁。

他们走到荣阳(今属河南)的时候,王伽见这些囚犯头顶太阳,颈套枷锁,实在痛苦,就让他们停下脚步,对他们说:“你们犯了国法,亏损名教,身受囚禁,是罪有应得。你们还要押解你们的民夫陪着你们受累,你们忍心吗?”

李参等犯人都表示自己有罪,连累押解的民夫实在过意不去。

王伽说:“你们带着枷锁,长途跋涉,实在太辛苦,我想把你们的枷锁去掉。我和你们约定时间到京城集合,你们能做到不违期吗?”

犯人都说:“一定不敢违期”。

于是,王伽完全脱其枷锁,遣散了押解的民夫,与犯人们约定说:“某日当至京城,如果你们失约,我只好替你们受死了。”

说完便放了犯人,自己带着随从向京城进发。约定的日期到了,李参等犯人都按时到达京城,一个也不少。

杨坚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惊异,马上召见王伽,对他称赞很久。又把犯人及其妻儿们一起召进宫里,设宴招待他们,并赦免了他们的罪行。随后下了一道诏书,要求各级官吏学习王伽,用感化的办法管理百姓。同时,提升王伽为雍县令。

开皇年间,杨坚还任用了一批酷史。酷吏靠严刑峻法推行政令,短期内可收到令行禁止的效果。封建帝王为了维护统治,大多德刑互设,宽严相资。杨坚也是运用德治和法治这软硬两手进行统治的。他褒奖循吏,也任用酷吏。当酷吏实行严刑峻法,主要针对豪强官吏和社会污风,而对加强吏治,维护社会治安,缓和社会矛盾起促进作用时,杨坚听酷吏所为;当酷史所为超出法制太远,对稳定社会秩序起消极作用时,杨坚则舍之不用,或予以惩办。这是杨坚用人的又一个特点。

襄州总管田式,办事作风专横。每视事于外,必盛气以待其下,官属无敢仰视,“有犯禁者,虽至亲昵,无所容贷”。官吏中有犯赃者,社会上有劫盗者,不问轻重,一律囚禁在地牢中,住的地方条件很差,有粪便,污秽异常,令其苦受,如非身死,终不能出地牢。每次朝廷赦书到州,田式不读,先召狱卒,杀死重囚,然后宣示百姓。他的刻薄情况被杨坚获悉,对他严加责备,并罢去官职。

青州总管燕荣性严酷,在州选体壮力强者为役卒,官吏有过失,必加追问,令人重打,皮开肉绽。其他州县人路过其州界内,皆畏如寇仇,不敢休息。

杨坚很颀赏他的作法。后来人朝觐见,杨坚特加劳勉。以后转为幽州总管,长史见者,莫不惶惧目失。鞭笞左右,动至千数,流血盈前,他吃饭饮水照常。曾经见到道旁丛荆,便命都属取来试人。

被试打的人说:“我无罪,为何挨打!”

燕荣说:“以后你若有罪,则免处罚。”

后来此人犯有小过,将挨打,他申诉说:“前日已挨仗打,大人许诺若有罪可免处罚。”

燕荣说:“前日你无过尚要挨打,何况你今有过,更要打了。”

于是照旧杖打。燕荣每巡行管内,看到官人及百姓妻女有色者,就强行霸占。

朝廷将派元弘嗣为幽州长史,元弘嗣惧怕被燕荣所辱,坚决推辞不就。杨坚知其顾虑,就对燕荣说:“元弘嗣若犯该杖十以下者罪皆需奏闻。”

燕荣对元弘嗣非常气愤。于是派元弘嗣监纳仓粟,并借口打他,每次打不满十下,但一日之中,要打数次。

燕荣将元弘嗣收付监狱,不给饭吃。元弘嗣之妻至朝廷呼冤,杨坚派考功侍郎刘士龙前往调查,上奏杨坚,燕荣虐毒属实,及赃秽狼籍。杨坚下令征还京师,赐死于家。

南宁州总管韦冲,持节抚慰南方少数民族,南宁首领皆至总管府参谒,杨坚下诏褒扬。但其兄子韦伯仁,随韦冲在总管府,掠人之妻,士卒纵暴,使边人失望。杨坚令人调查属实,下令免韦冲官职。此可谓奖罚分明,功过不相掩。

善于利用群臣智慧

杨坚让有谋略的人多提建议,将能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他用人就得让其发挥作用,鼓励其献计献策的做法。

历史学家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从谏如流”,曾经赞不绝书,杨坚由于被认为天性多疑,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不能信任大臣,也不纳谏,其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杨坚为政有独断专行的一面,说明他是专制皇帝;但是他又常常虚己受人,说明他又是贤明的君主。

开皇年间,杨坚为了加强统治,非常注意听取臣下意见。

开皇初年的各项改革,是杨坚集中了臣下的智慧完成的。如新律的修订,是采纳了众臣的意见,开皇元年(581)初定,开皇三年又作修订,说明杨坚在决策过程中十分慎重。在修订过程中,纳言苏威奏置五百家乡正,令其处理民间辞讼。内史命李德林反对,他说,本来废去乡官判事,就是因为其常因亲戚关系多,现在又令乡正专治五百家,恐为害更大。于一乡之内,选一人能治理五百家者,非常难得;要荒小县,有不到五百家的,总不能叫两县共管一乡吧。对这两种意见杨坚没有立即做出裁定,而是下令内外群官,齐集东宫开会讨论,听取各方面意见后,才作出决定。

开皇三年,罢郡为州,并省州县,是接受了河南道兵部尚书杨尚希的意见。

开皇五年,实行输籍法,是采纳了尚书左仆射高顾的建议。

置义仓,是接受了度支尚书长孙平的意见。

置公廨田,是接受了工部尚书苏孝慈的意见。

匡正风俗,是采纳了治书侍御史李谔的上书。

开皇初年,隋朝对北疆突厥诸部实行“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分而胜之的策略,是杨坚接受了奉车都尉长孙晟的建议。

开皇九年灭陈以前,梁睿、李德林、杨素、贺若弼、崔钟方、王长达、杜整、王颁等人纷纷上平陈之策,杨坚的平陈方略是集中了群臣的智慧。

杨坚在开皇年间事业有成、善于听取臣下佳谋良策是其原因之一。

开皇九年隋平陈后,杨坚下诏说:“朕君临区宇,于兹九载,开直言之路,不讳之心,形于颜色,劳于兴寝。自顷逞艺论功,昌言乃众,推诚切谏,其事甚琉。公卿王庶,非所望也,各启至诚,匡兹不逮。见善必进,有才必举,无成噤默,退有后言。颁告天下,成悉此意。”

杨坚在用人方面,集思广义,让有谋略的大臣献计献策,这是他的英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