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昌辉长期在杨秀清*过日子,两年来一直在等待报仇机会。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是杨秀清权欲膨胀,想当万岁,激怒了洪秀全,才给了韦昌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八五六年上半年,太平天国已处于全盛时期。打垮江南大营迫使向荣在丹阳自杀,燕王秦日纲驻扎在句容,指挥陈玉成、李秀成等军准备进攻常州,开辟东面疆土;韦昌辉带兵围攻南昌,随时有可能活捉曾国藩;石达开亲自督师武汉,指挥与胡林翼湘军作战稳定湖北局势。
很多人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只可共患难、不可共欢乐,杨秀清正是这种类型的人。当天国有了一座京城,有了几个省的疆土以后,杨秀清就开始不满足于九千岁的地位,渐渐已萌生迫使洪秀全退位,让自己来当天国之主的打算。
为了达此目的,杨秀清大搞本位主义,凡是东王府的人他一律袒护纵容;凡是其他王府的人他一律排挤打击。概不留情,毫不含糊,以致动不动就对其他王侯加以杖责,使得其他王侯都不愿呆在天京受窝囊气,更喜欢在外面带兵打仗,享受将士们的尊敬。
这正是杨秀清所希望的,他把除天王以外的其他所有王侯都调离京城,就是为了威必洪秀全让位,使洪秀全得不到任何声援,以便使他的夺权计划顺利进行。
杨秀清本身就是天国实际掌权者,他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的决策关系着天国大业的走向。洪秀全虽是天王,万岁之尊,但深藏不露,不管具体事务,说穿了就是一个傀儡皇帝。在杨秀清的眼中洪秀全本身就是多余的,万岁之尊应该由自己取而代之。
东王府的几个谋士也是这种观点。李寿春、侯谦芳也是希望杨秀清能够成为万岁之尊的,他们觉得无论杨秀清怎么总揽大权,威风排场,总好像在帮洪氏家族打工,九千岁还是在万岁之下。
杨秀清曾多次与李寿春、侯谦芳密谋夺取万岁位置,李寿春对杨秀清道:“夺取万岁位置就是一场宫廷政变,有流血的和不流血的。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同时采取了流血和不流血的两种方法,李世民先是在玄武门杀死了同胞兄弟,灭掉了争夺皇位的竞争对手。然后对自己的父亲采取怀柔政策,李世民不想背上弑父篡位,大逆不道的罪名,于是跪倒在父皇面前请罪,哭诉自己杀死弟兄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杀死他们,他们反过来就会杀死自己。李渊见皇位斗争太残酷,弄得骨肉相残,失去几个儿子,他心灰意冷于是退居闲散,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
侯谦芳道:“赵匡胤是一个不流血篡夺皇位的典型代表,他掌握后周兵权,部将们都想尝尝开国元勋的滋味,于是对赵匡胤黄袍加身,赵匡胤就这样身不由己当上了宋朝开国皇帝。周世宗柴荣见大势已去只好将皇位让给了赵匡胤,自己仍然享受着富贵荣华的生活。当然历史上也有一些杀死昏君,自己当皇帝的例子,不知东王想通过什么方式得到万岁之尊?”
杨秀清还是讲一些江湖义气的,他道:“金兰结义,弟兄一场,我不忍加害天王。他已经退居闲散,深藏不露,宜享天福,没干过具体事情,再让他占有万岁位置就是徒有虚名。我向他讲明这一点,要他学周世宗的做法,自动让出万岁位置,继续过他的清闲生活。”
杨秀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确,那就是只要洪秀全让出万岁位置,而不愿伤及他的性命,来一场和平演变,但是杨秀清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而忽略了危险的存在,万岁的位置是那么好坐得吗?
一八五六年是杨秀清百事顺心,志满意得的一年,也是他结束生命,遭致灭门的一年,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上半年一切都在按照杨秀清的计划顺利进行,打破江南大营迫使向荣在丹阳城自杀;韦昌辉围攻南昌几乎就要活捉曾国藩;石达开打破江南大营后旋即赶赴武汉,加强湖北阵地,计划攻打湖南威胁湘军老巢。天国形势一片大好,杨秀清觉得迫使洪秀全让位的时机到了。
到了这个时候,杨秀清再也没把洪秀全放在眼里,很少去天王府造访,很多事情不再请示洪秀全,自己说了算,东王府实际才是天国决策机构。
所有王侯几乎都被派往外地带兵作战,兴国侯陈承镕也曾一度到安徽催办军粮,因为他是主管天国内务的官员,天京城里少不了他,杨秀清才让他回到城内处理一些经济内务事务。反正他又没掌握军权,杨秀清觉得他一个文人,也无力阻止和平演变。
一八五六年七月中旬,秋老虎余威尚存,天京城仍然处在炎热之中,气温还不是那么凉爽宜人。而各战场的好消息却不断传来,杨秀清整日处在一种兴奋愉悦中,认为*封万岁的时机已到,于是他命令杨水娇道:“你们几个速去天王府,就说天父已下凡附体,等待秀全来东王府听候吩咐。”
杨水娇起初还没听明白,因为杨秀清这样做不会常理。万岁为君,九千岁为臣,臣有事应当主动去拜见君王,哪有臣子召唤君王上自己门的道理?再则洪秀全住进天王府后就深藏不露,几年都没有迈出天王府一步,就因为天父下凡他会来东王府么?
杨水娇虽只是一个东殿承宣,但她是杨秀清的亲妹妹,所以说话无所顾忌:“哥,往日里天父下凡都是你自己去天王府。为何今天要洪天王来听吩咐?”
杨秀清十分傲慢:“天王只知宜享天福,军政事务一概不懂。他活着就是吃喝玩乐,说句大不敬的话他就是一个行尸走肉,还用得着我兴师动众,毕恭毕敬地去拜见他么?你休再多言,快快去天王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