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两宋烟雨三百年
1972700000018

第18章 彼竭我盈而攻之(2)

晋州城墙坚固,不容易攻下,刘崇兵势正强,不能和他硬拼。我之所以驻兵不进,是要等他士气衰落时再攻击,并非畏怯惧敌。陛下刚即位,不宜轻举妄动。现在朝中听命的官员只有李谷和范质等寥寥几人而已,如果陛下前来亲征的话,慕容彦超就会乘虚攻进开封,到时候大势去矣。

这番话完全展露出了王峻的军事战略眼光。不得不承认,王峻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第一,他运用了《孙子兵法》中"彼竭我盈而攻之"的战术,这是可贵的。当然,更可贵的还是第二点--小心身在暗处的慕容彦超。这一点就仿佛猛扇出去的一个巴掌,把郭威拍得刹那间醒转过来。同时,这一点的指出还产生了副作用,它竟然让郭威先生的身体里又分裂出另外一个他,然后扯着本尊的耳朵严厉地说:"差一点就坏了我的大事。"

王峻所料没有错,晋州军民果然发挥了与城共存亡的精神,无援之下仍然死守。北汉大军和辽国大军攻了很久,折了许多兵之外,没捞到一丝好处,反而越打信心越受打击。

他们不知道,可怕的时刻才刚刚到来。

没过多久,他们就看见了后周的宰相王峻亲自领着大军,向他们发动了进攻。

北汉、辽国联军纷纷撤退。面对王峻的到来,他们感受到的只有畏惧,此时此刻,他们已没有任何信心和勇气继续战斗下去。他们把更多的信心和勇气放在了一件性命攸关的大事上--逃跑。

击退敌人并不是更好的结局,在残酷的战争之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是更好的结局。但是,王峻并没有及时乘胜追击,通过部下将领的劝说之后,第二天才迟迟发起了追击,后周的士兵们并非个个都是夸父那样的追日专业人才,自然追不上敌人,因此错过了好时机,未取得任何成效。

但无论如何,晋州之围因王峻的救援而得以解救,一切都已落定,敌人也被击退了,王峻在此战中只有功没有过。尽管没有追击成功,首功依然非王峻莫属。

4.都是忌妒惹的祸

毫无疑问,晋州保卫战因王峻大军的到来而胜利告终。郭威的最低标准就是能让北汉、辽国联军打哪来回哪去,并以此告诫这两个邻居没事别总是找自己来减轻人口负担,热爱和平才是真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王峻还特意加高加固了晋州城。

城池修好之后,王峻在一片胜利之声中班师回朝。

等待他的是威望和郭威的优厚赏赐。

王峻如期地得到了这两样东西。他很高兴,他对威名和赏赐从来都不会满足。很快,这两样东西又向他露出了微笑。

慕容彦超造反了。这位跳梁小丑终究到了自取灭亡那一日。对于他的咎由自取,郭威是不会心慈手软的。

起初,郭威建立后周的时候,特意赐他玉带,并下诏书呼他为弟,暂且稳住了慕容彦超。但是郭威深深地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慕容彦超迟早是会反他的。他了解这个人。

能料到这一天到来的除了郭威之外至少还有两个人。

其中一个少不了王峻,另外一个就是身在澶州的柴荣。

然而,郭威挑的并不是这两人之中的任何一个,他挑中的是他麾下的一员大将曹英。曹英并没有带回郭威想要的胜利,慕容彦超闭城固守,让曹英先生整整吃了好几个月的闭门羹。事实证明,这道菜一直都不好吃,它把曹英噎得要死,郭威给他压力,慕容彦超也给他压力,曹英快崩溃了。

而在这几个月之中,求功若渴的王峻先生经常当着郭威的面抨击曹英的无能,并多次请求替代曹英去征讨慕容彦超。

王峻如此急切地恳求出征,其实是为一个人所逼。这个人就是柴荣。

柴荣也没闲着,在这段时间中也多次向郭威上书,请求替代曹英征讨慕容彦超。

看来我们的慕容彦超先生还真是个抢手货!

可能慕容彦超做梦也想不到,他迟迟不上路居然还能加剧王峻与柴荣之间的矛盾。

王峻与柴荣的矛盾并不是从现在开始的。

早在郭威将柴荣调去治理澶州的时候,王峻就看出了郭威想立柴荣为继承人的用意。而王峻本身就是个器量非常狭小并且贪恋权力的人,他看出了此后阻碍他享受权力欲望的人必定是柴荣。再加上柴荣在澶州做出了出色的成绩,颇为人所称道,这样一来,王峻就更容不下柴荣了。于是,王峻决定不放过任何一丝机会,最大限度立下功德和威望,为的就是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就算是皇帝也要对他礼让三分。

嫉妒的火焰就此在王峻心中燃起。

--柴荣,功劳让你抢了去,以后我这张老脸还往哪里放?

对于脸该往哪放这个问题,郭威用行动告诉了王峻答案--最好放到屁股上去。

面对王峻再三请求出征,郭威并没有一丝应允他的意思,反而很坦白地告诉王峻,自己决定御驾亲征,如果对付不了慕容彦超的话,再派柴荣来。

王峻此时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尽管付出了无数心血,立下汗马功劳,他在郭威心中的位置永远要排在那个乳臭未干的柴荣后面。

他静静地看着郭威,心中愤愤不平。

郭威什么也没有说,悄然而走,没有心情再去理会这个沉默的人。

王峻不甘心,他绝不甘屈膝于柴荣这个论资排辈远远比不上自己的人。他深知,只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夺取功劳和赢得威望,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权力。虽然郭威并不认可他比柴荣强,但是到底谁强过谁并不只是郭威说了算的,还有满朝文武大臣,还有后周的千万百姓,他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们都能认可。

于是,可怕的王峻又残忍地逼了自己一把--跟随郭威一同出征讨伐慕容彦超,抢尽功劳。

在接下来的镇压慕容彦超叛乱的战争中,王峻充分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首先率领大军从兖州南城攻入,立下了头功,逼得慕容彦超先生不得不带着妻子双双殉情,投井自杀而亡。

王峻再一次在万众瞩目之下证明了他的实力,他胜利了。

只要我存在,我就绝不能让别人忽视我的存在。

班师回朝之后,郭威照样要笑脸盈盈地赏赐这位功臣,赐给他想要的东西。

可是王峻并不满足,他要的是更高的权力,他要不断地争取。而且他相信,以他的功劳,没有人能阻碍他获取更高的权力,就算是郭威也不能。

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集团,用权钱关系拉拢了朝中许多官员,让他的爪牙遍布了京城。他要让这个集团控制住朝政,要让整个朝廷是他王峻的天下。

郭威看起来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他对王峻似乎有着绝对无上限的宽容。王峻贪污受贿也好,拉帮结派也好,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看见。

但是,郭威真的是这样吗?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他在沙场上驰骋几十年,同时也在官场上纵横了几十年。在战场上,他拿自己的性命做筹码,用尽智谋,把无数敌人的尸体踩在了脚下。在官场上,他用自己敏锐的眼睛看破了刘承祐的伪装,于充满杀机的阴谋诡计中脱困而出,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战胜了刘承祐,赢得了天下。他历经千难万险,辛辛苦苦创建起来的帝国怎能甘心任他人操纵,除非他死了,否则他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史书上说是郭威的宽容和开明,任王峻肆意妄为。这是错误的。对于权力,皇帝的心中从来都不会存有宽容两个字的。在历史上的开明皇帝之中,只有唐太宗李世民才最有资格说宽容两个字。至于郭威,我估计了一下,至少在倒数第三位的样子。当然有可能是史料对列位开明皇帝的记载不太全面。

这个时候,还请我们的赵匡胤不要急着去投诉。不要以为你没屠戮功臣就最有资格谈宽容。因为没杀人并不代表着宽容。我来揭一揭伤疤吧。对于阁下的杯酒释兵权,完全等同于一场平等互利的交易,你拿你的权力,他们享受他们的富贵,非常公平。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跟宽容扯不上多大的关系。

郭威之所以能对王峻容忍到放任自由的地步,完全是为了一个人--柴荣。为了这不是亲生的养子,为了能让柴荣以后过得安稳一些,他甘心忍受王峻对他的无礼,对他的藐视,甚至夺走他的权力,这一切他都可以冷静地对待。在此我们不得不说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人要说了,对付一个王峻还要如此包容吗?换作我是郭威,马上叫人把他剁成肉酱拿去喂狗,让狗的消化器官把他变成狗屎一坨,以泄老子心头之恨。

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大概你还没有弄清楚王峻这个人是个怎样级别的对手--开国第一功臣、朝中党羽众多、京城爪牙遍布,就连军中也有其众多党羽。要杀这样一个人,能把刀拔出鞘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想杀他,还得问问他愿不愿意把头伸到你前面来。

难道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吗?答案是有的。

王峻面对的对手是别人也就算了,但他面对的是一手把他捧起来的郭威。能捧得起你的人就一定能踩倒你。

郭威对付王峻的办法简单而精悍,在今天看起来仍不失为一条绝佳的计策,只有四个字--继续容忍。

看到这四个字还请大家把跌掉的眼镜拾起来戴好,别让人给踩碎了。因为这的确是个再好不过的办法。也许大家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一定会认为郭威傻到无可救药了,但是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从王峻先生身上来看。

历史证明,对付一个功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不断犯错,甚至犯罪,越大越好,让他身上闪耀的光环被他犯下的过失慢慢冲淡,直到有一天他暗淡无光的时候,他的末日就要降临了。可见郭威傻到无可救药就是为了让王峻错到无可救药。

王峻先生果然没有辜负郭威的期望,他把自己的犯罪率不断地往上调高,彻底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除了好事之外什么事都敢做的人,贪污受贿、结党私营、打压异己、破坏法纪、任人唯亲、挪用公款,甚至多次公然阻止柴荣进京城探望郭威,其嚣张跋扈,可谓到了极致。

但他并不知道,做下这些事的时候,他的背后都会有一双眼睛紧紧地一刻不放地盯着他。这双眼睛的主人就是郭威。

在这段时间里,郭威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答应王峻所有的要求,然后回到暗处静静地等待王峻身上光环彻底消失的那一天。

那一天没有让郭威等太久,它很快就来了。

广顺三年三月,吏部公布了新近选出来的官员名单,其中王峻所选中的人,被刷下去的一共有三十多个。相信这场选士活动中,郭威先生充分发扬了他自己动手的精神。这三十多位在职场上光荣牺牲的烈士,大都是被郭威先生亲手枪毙掉的。因为,他们真正的主子,所有权力的集中者,这回是要动真格了。

于是王峻表示非常不满,原因是他继续培植党羽的计划受到了阻碍。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他当着众大臣的面高声厉喝:"今年选士不公,必须重选。"要知道,朝廷选士公与不公并不是你王峻说了算的,最终决定权永远都是牢牢掌握在皇上手中,郭威说公平它就公平。

王峻全然没有意识到,他一次次犯下的过,时至今日,已让他身上的光环消失殆尽。他再也不是那个德高望重的开国第一功臣了,相反,他倒是沦落成了开国第一罪臣。愚蠢的是,他并不懂得悬崖勒马,而是一个劲地在犯罪和犯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于是,他又一次习以为常地去见郭威,向他申述,准确地说是要郭威答应他的要求,为他那三十多名落选的党羽进行一次补考。当然补考的规则大家都知道,爱怎么抄就怎么抄,交头接耳也好,再不行开个研讨交流会也好,只要能过就成了。

就是因为这件事,郭威对他动了杀机。王峻见到郭威的时候,并没有让郭威先开口,他先入为主地不断地诽谤吏部侍郎赵上交的选士不公、任人唯亲、徇私枉法等罪状,说那被刷下的三十多人是多么的才华横溢,能当大任,然后请求郭威将赵上交绳之于法。最后,他甚至得寸进尺地提出了一个极度无礼的请求--用他手下的颜愆、陈观两位取代当朝范质、李谷两位宰相。

这是在挑战郭威容忍的底线。郭威只是冷冷地给他丢下一句话--此事待我慢慢考虑,然后就走了,剩下王峻怔在当场。

死寂,令人颤抖的死寂。

王峻终于感受到了一丝寒意。他有一种预感,这种预感给予他危险的提示,而且告诉了他危险的来源就是郭威。

但是,不知死活的王峻马上又恢复了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他并不怕郭威,因为朝中、军中、京城里都有许多他的人,他甚至还以为自己曾经为朝廷立下的汗马功劳至今仍能派上用场。总而言之,他相信郭威不敢动他。

事实是,郭威为这一天准备很久了,他不敢动王峻他就不叫郭威。

第二天,寒食节。这一天是节假日,官员不用上班,而且必须在家禁烟火、吃冷的。午时之后,王峻接到了郭威的秘密传令,说有大事要和众宰臣商量。王峻欣然领命而去。

估计当时王峻先生冷的东西还没吃够,郭威在见到他的时候又赏了他一张冷板凳--侍卫马上把他抓了起来,幽禁到别处。

一同在场的范质、李谷、冯道感到非常惊疑,这不是来商议国家大事的吗?怎么好端端地却突然把王议员抓走了?

于是他们一同看向他们的皇上。

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张老泪纵横的脸,然后又看到了这张脸的主人向他们哭诉,哭诉自己是如何可怜,哭诉王峻是如何欺人太甚,并哭诉王峻犯下的种种罪状,最后愤怒地说了一句--这样藐视皇权,是可忍孰不可忍!

就这样,哭戏演完了,这位郭大演员的演技简直出神入化。接下来要看三位观众是如何反应的。

这哭虽说不能惊天地泣鬼神,但是要惊泣这三位观众还是游刃有余的。结果是三位观众一致表决,赞同郭威的做法。

于是郭威第二日下令,将王峻贬到商州去做司马,说白了,就是流放。要知道,当时的商州可是有名的野生动植物园,湿气非常之重,到这里来当园长的人多半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患上各种难治的疾病。郭威没有杀王峻,却将他送到这里,无疑是使用了他借刀杀人的老招数--王峻,你就好好享受我给你的待遇吧。

这与王峻推崇的"彼竭我盈而攻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久,王峻果然不负厚望,因"腹疾"无医而死。

朝中集团因王峻的死亡而成为一盘散沙,最终招致彻底破产。郭威拿回了他应有的权力,为柴荣顺利成为继承人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