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听到某句话时,忽然之间眼界通透,所谓醍醐灌顶,这叫有所觉。但是你在一生的漫长修行中,遇到任何一个事情,要反视内心,去思考,去明白,日积月累,这个长长的、参化的过程叫做悟。人有所觉悟,才有成长。
1人生需要觉和悟
觉和悟,一个是行为,一个是过程。觉是感知,是认识,是了解。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才能彻悟。悟就是醒悟,看清因果。
觉是一种认识,悟是一种提升,所以古往今来,人们多注重“悟”。人的悟性是一种神奇的事物。不同的悟性,同样的环境,同一个事件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眼睛、心灵、表现。人生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悟的过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见悟是一直到生命结束都在不断进行的。“悟”不是指教别人的作秀和个人英雄的自我表现,而是不断完善自我心智的内修。悟更是一种自省和自律。悟更多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但是首先要通过改造自我或者主观世界,然后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在哲学中,觉悟就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动地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社会活动效率和成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觉悟就是态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觉悟的来源取自于人类的知识财富及自身的经验积累,一个人积累的知识阅历越丰富,其觉悟程度就应当越高。但是由于人的个体经验积累途径和认识活动等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觉悟程度的高低也并非一如既往地能够得到正确的或充分的体现,所以才会出现具有相似知识层次结构而世界观却迥然不同的人的个性差异。
人生需要觉和悟,觉悟像是人的第三只眼睛。当我们被愤怒、假象蒙住眼睛的时候,它能帮我们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让我们活得轻松、快乐。有觉悟的人都是很安逸的,因为他明白很多别人无法明白的东西。
比如说竞争,有些人很有能力和才华,但是他只要求自己到达某一种程度就好,不是永远地往上爬。因为他明白,过了那条线,再高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会让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却活得更累。因此,他们比一般人有觉悟,因为他们知道生活虽然需要金钱,但是生活却不是为了金钱,一切足够就好。
如果我们没有觉悟,就会沉浸在一种思想或情绪中难以自拔。如果这种思想是消极的,它只会将你导向失败的深渊。如果你的情绪极坏且不加控制,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变得很糟糕。
觉悟就是你对自身行为和情绪的反思。当你发现自己的思想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时,你会想要修正,这就是觉悟。当你做一件事情,忽然明白一个道理时,这也是一种觉悟……可以说觉悟无处不在,善于在工作生活中总结反思的人,其觉悟必定是高的。觉悟越高的人活得越轻松,因为他能更加明白自己本身需要的是什么,能更清楚地让自己活在真实之中。
所以,我们需要有觉悟,需要看清自己的内心到底需要什么,这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十分重要。因为有许多人在工作中都渐渐迷失了自己,忘记了理想、快乐和幸福。
所以我们要将理想、幸福、快乐、爱恨情仇等等一一拿出来剖析,还给人们一个明净的心灵、一个有所觉悟的人生、一个快乐的人生。
2什么是觉悟
觉悟是一个行为的过程。“觉悟”并不一定需要牺牲的勇气、高尚的品格、无私的境界。
我们常说做人要有觉悟,那么什么是觉悟?为什么人要有觉悟?
觉悟是佛教教义名词,梵文意译为“无上正真道”、“无上正等正觉”等。
从觉悟的字面来解释,“觉”字的下面有一个“见”,“悟”是左边一个竖心,右边一个吾。所以有人认为觉悟就是“认识自己的心”。在词典上“觉悟”有两层意思:A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也指对道理的认识;B进入到一种清醒的或有知觉的新的状态。
古代繁体字的觉为“覺”,《说文解字》释为:寤也。从見,學省聲。一曰發也。“寤”,《说文解字》释为:寐觉而有言曰寤。即,睡醒时神智恍惚而说话。
而“悟”在《说文解字》释为:覺也。从心吾聲。《说文解字》用“觉”与“悟”来互训,说明两字的本意是相似的。
佛学禅宗的“觉悟”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悟”的是绝对的“本原心性”,也就是隐在感觉、认知“欲求之我”之后的“真我”。这个真我与认识自己的心有很大的差别。“自己的心”可以理解为欲望、理想等,与禅宗说的“真我”大不相同。禅宗认为觉悟的目的是要去除人的“外执”,去除蒙蔽人们“真我”的欲望、生命之外的目标等,以寻回自我本性。
什么是“外执”?它是指过多的追求生命之外的目标,比如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追求成功、财富等,结果往往在追求的时候,也被金钱权力支配着。
案例精选
[描述]
亚历山大大帝拥有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个哲学家第欧根尼,是一个快乐的乞丐。亚历山大大帝很欣赏他的才学,很想把他收为己用。在一条河边的沙滩上,亚历山大大帝终于有了一次和他单独见面的机会。亚历山大大帝向第欧根尼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希望他能到自己的帝国去做一名高官,帮助自己管理这个庞大的帝国,但是第欧根尼婉言谢绝了。
亚历山大大帝很失望,但临别时不失礼貌地问第欧根尼需要什么,说无论需要什么都会给他。
但是第欧根尼只说了一句话:请走开,不要阻挡我的阳光。
[点评]
这个故事说明,财富权利与真正的快乐和真正的自我并没有关系。
禅宗认为,过于在乎名利等很容易扭曲自我。人们努力寻求的目标往往会反过来遮蔽我们的眼睛,挫钝我们对生命感知的敏锐性,抽干我们内在的生命之源,让我们忽略生命中宝贵的、美好的东西。如果人被扭曲了,那么一个被扭曲的人,他对世界的感知、印象和观念也是扭曲的。所以禅宗主张人回归本身,这就是禅宗主张觉悟的原因。
那么禅学所主张的觉悟又是什么?于丹在《庄子》心得中曾说:“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的瞬间,与长长的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见我的心。这就是人生的大觉悟”。
其实,我们通常理解的觉悟,是将禅宗北派主张的“渐悟”和南宗主张的“顿悟”糅合在一起,而事实上两派的主张各有侧重。北派领袖神秀有一段著名的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他认为禅宗所主张的“本源心性”时刻有被玷污的危险,因此,需要修行者从事长期的养育之事功,这一过程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的“本源心性”才会显现出来。这就是“渐悟”。南宗领袖慧能有一段更加著名的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的意思是禅悟不需要刻意求事功,我们应自然而生,顺自然而生活,随时随地都可以从对生活的体验中,在刹那间有如“灵魂出窍”般的感悟中,获得开悟的经验,这就是“顿悟”。两者进行比较,人们历来认为后者更能够体现出禅宗的精髓。
慧远大师《大乘义章·卷十二》有云:“觉察名觉,如人觉贼;觉悟名觉,如人睡寤。”从中可见,“觉”其实是“看”——是观察、是学习、是思考、是体验;而“悟”是将这“看”的结果,内化于心,有所触动,有所收获,甚至幡然省悟、豁然开朗(顿悟)。
我们平常说一个人的觉悟高不高,大概是指这个人是否遵守规矩和有自觉性,是否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这是一个名词性的标准。而实际上,“觉悟”应该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行为的过程。“觉悟”并不一定需要牺牲的勇气、高尚的品格、无私的境界。首先,它是一个内省的过程,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反省和观照。这个过程不但需要过程,还需要时间、空间和智慧。简单来说觉是第一阶段,比如说你获得了某种知识,有一个人跟你说一句话,突然之间眼界通透,所谓醍醐灌顶,这叫有所觉。但是你在一生漫长的修行中,遇到任何一个事情,要反视内心,去思考,去明白,日积月累,这个长长的、参化的过程叫做悟。
比如说知识,知识有显隐之分。老师言传身教的是显见的知识,而隐性的知识主要靠“悟”。这种“悟”需要以观察、学习、行动、思考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要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完成自己思维的重新构建。只有这样,这些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习者“自己的”知识。这个过程,始终离不开的是学习者的主观认识、主观感受,决定其质量的是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3思想一旦觉悟,就不会再瞌睡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人有思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这是人与动物最本质上的区别。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思想便没有人。正如爱默生所言:“人是思想的产物。”
一个人的思想宛若一个充满魔力的盒子,如果你不使用,它就会变得堕落。一旦你经过思考,得到某种启示或觉悟,你将获得意想不到的力量。
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为了自己的信仰而甘愿牺牲生命,为什么有的人一旦悟彻了某种道理,就能成功,这就是思想的神奇之处。我们常听到说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决定了他所做的事情和未来。只有思想达到一个境界,人生才能达到一个境界。
我们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该放弃就放弃……这就是思想的觉悟,思想的高度。而一个人的思想有多高,基本上就决定了他未来的高度是怎样。越是思想深邃的人,往往他的理论越能达到更高深、更精辟的境界。
案例精选
[描述]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要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净赚了50元钱。一年后,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长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档,买了些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乘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因换票相遇过。
[点评]
思想是人生的最重要的内容,或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请记住,思想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