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抓住批判林彪的有利时机,在各条战线纠正"文革"的错误,恢复、落实党的政策。1月至4月,《人民日报》先后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社论,要求在农村落实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照顾社员利益的政策。2月,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了"四三计划"(即进口43亿美元外国成套工业设备的计划)中的部分项目,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开始打破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状态。同月。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周恩来主持制订了一系列调整经济措施。4月,周恩来修改、批准《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强调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并采取了一系列解放老干部、恢复老干部待遇的具体措施。8月,毛泽东对邓小平来信做出批示,肯定了邓小平,为他的复出创造了条件。10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光明日报》发表周培源的文章,要求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人民日报》发表了三篇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文章。
江青集团对周恩来纠"左"努力进行了阻挠和破坏,以《人民日报》文章和中联部、外交部有关纠"左"的报告为焦点,双方在批判林彪是极左还是极右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对立。12月,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要批林彪的极右实质。一时批"左"成了禁区。
这一年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9月,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毛泽东、周恩来分别与他们进行了会谈。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从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本年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基建规模有所缩小,积累率有所降低,重工业速度有所放慢。但经济建设中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一是基建规模仍偏大;二是"三个突破"继续恶化;三是劳动生产率下降,企业亏损额上升;四是国防、军工和外援开支比例过大。
全国划会议讨论1972年计划及加强经济管理的规定
1971年12月5日,周恩来在听取国家计委汇报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情况时指出:现在我们的企业乱得很,要整顿。批判林彪必须联系经济战线的实际,消除林彪一伙干扰破坏造成的恶果。这一指示,集中地体现了周恩来自"九一三"事件后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对林彪、江青一伙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生产管理制度要进行整顿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在这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周恩来不断地强调整顿问题,并亲自领导了整顿的工作。
12月16日至1972年2月12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计划会议。会议批判了林彪一伙对经济工作的干扰、破坏,讨论了1972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及体制。
关于林彪一伙对经济工作的干扰、破坏,会议发言普遍认为表现在三个方面:(1)借口军工重要,破坏综合平衡;(2)把企业下放说成是继续实行"条条专政";(3)宣扬"政治可以冲击其它",破坏了政治与经济的统一。会议突出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一元化领导。各地还反映了经济计划中的三个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要保持计划的严肃性,不能个人说了算;二是企业领导要敢于抓生产,改变那种一把手抓运动,二把手抓挖洞(防空洞),三把手抓不动(生产抓不动)的局面;三是要摆好国防工业与地方党委,支左人员和党委核心小组的关系。2.关于体制问题,各地认为,1970年以来,批判了"条条专政",实行了企业下放,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条块关系处理不好,矛盾较大。生产、基建、物资等都按条条安排,给地方带来许多困难。(2)计划任务和物资供应不衔接是计划中的突出问题。由于材料有缺口,一些地区只能采取一要(向中央要)、二求(向各地求援)、三挖(挖潜)、四挤(挤农业和轻工市场)、五拖的办法。(3)计划外任务多,不仅各部门临时下达任务,有时开一个会就下达任务,都要求地方执行,破坏国家计划的统一性。
会议讨论和拟定了1972年国民经济计划,由国家计委印发。1972年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指标是:工农业总产值(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37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长8.7%,其中农业增长4%,工业增长10.1%。主要产品产量:粮食5100亿斤,比上年预计数增长172亿斤;棉花4800万担至5000万担,增长405万担至605万担;钢2300万吨,增长200万吨;原煤3.86亿吨,增长2200万吨;原油4500万吨,增长600万吨;发电量1500亿度,增长140亿度;棉纱1000万件,保持上年水平;铁路货运量7.65亿吨,增长3000万吨。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265亿元,加上自筹资金基本建设总规模为285亿元左右。计划施工的大中型项目1215个。全民所有制单位年末职工总数5272万人,当年新增加职工100万人,另安置到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的知识青年30万人。社会商品购买力和商品可供量各920亿元。1972年计划确定的生产指标,基本上是可靠的,但基本建设规模安排大了,致使主要原材料的平衡上,留下不小的缺口。
这次会议根据周恩来1971年12月5日提出的"现在企业管理乱得很,要整顿"的精神,起草了《1972年全国计划会议纪要》。《纪要》的主要内容有:1971年国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本建设战线过长;职工增加过多;许多企业管理混乱。1972年要抓好10项工作,主要内容是:(1)要安排好农轻重的关系。重工业是重点,要优先发展,但必须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2)要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工业建设,使国防工业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3)加强统一计划和计划的严肃性。下决心控制基建规模和职工人数。(4)把产品质量提到第一位。凡是质量低于历史最好水平的要限期改进。(5)确定了若干整顿企业的措施,要求加强统一计划。整顿企业管理,恢复和健全岗位责任制度、考勤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制度、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经济核算制度;要抓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和利润7项指标,把产品质量提到第一位。(6)落实党的干部政策,落实党对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政策,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7)反对无政府主义。
接着,国家计委又起草了《关于坚持统一计划,加强经济管理的规定》,经周恩来批准,拿到1973年全国计划会议进行讨论。这个文件草稿,从纠正生产建设上存在的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出发,规定了10条不得违反的纪律,重新强调按劳分配原则,提出要实行计时工资和奖励的办法,允许少数重体力劳动搞计件工资。由于张春桥从中作梗,《纪要》和《规定》两个稿子未能作为正式文件下发,但它对实际工作却发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
1月6日,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代帅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当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陈毅在北京日坛医院逝世。逝世前,陈毅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陈毅从青年时代起,即投身中国革命事业。192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在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时期历任师长、军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代理军长、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建国后,曾兼任上海市市长。此后,长期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55年,陈毅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陈毅逝世后,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军委出面组织陈毅的追悼会。追悼会的规格按军队的元老一级,毛泽东和其他政治局委员不参加。参加追悼会人数仅为500人。
几天来,宋庆龄副主席、西哈努克亲王及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的许多民主人士要求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周恩来何尝不想满足这种真挚情感的最后寄托呢?可是,政治局定下的规格,他无权改动。
10日,有关部门按文件规定的规格布置了追悼会会场,追悼会将于当日下午3时举行。
10日下午,当时曾身患重病,经抢救虽已脱离了危险,但身体一直没有复原的毛泽东吃完午饭后照例要午休。突然他缓缓地坐起身,对工作人员说:"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说完便向门口走去。工作人员赶紧抱起大衣,扶着身穿睡衣的毛泽东上了汽车,同时拨通了西花厅周恩来的电话。
周恩来接到电话后,立即指示中央办公厅通知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务必出席陈毅追悼会。并指示通知宋庆龄副主席,通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防委员会等单位,凡提出要求参加陈毅追悼会的,都可以参加。同时通知了在北京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请他参加陈毅追悼会。周恩来驱车先于毛泽东赶到八宝山追悼会场,告知陈毅夫人张茜毛泽东要来参加追悼会。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意外。因为建国后毛泽东亲自参加某人的追悼会的事是比较罕见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是像陈毅这样受过多次批判的老同志的追悼会。
毛泽东来到后,在休息室紧握住张茜的手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陈毅是立了大功劳的。他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作出了贡献,这已经作了结论嘛。他跟项英不同。新四军9000人在皖南搞垮了。当然嘛,后来又发展到9万人。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陈毅同志是能团结人的。"
毛泽东对前来参加追悼会的西哈努克亲王说:"林彪是反对我的,要是林彪的阴谋搞成了,是要把我们这些老人都搞掉的。陈毅是支持我的。""陈毅跟我吵过架,但我们在几十年的相处中,一直合作得很好。"张茜请毛泽东坐一会儿就回去,毛泽东坚持要参加追悼会。
追悼会开始后,周恩来站在陈毅遗像前致悼词,充分肯定了陈毅一生对革命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为陈毅恢复了名誉。他读得缓慢、沉重,500多字的悼词,曾两次哽咽失语,他几乎读不下去。这样的感情失控,出现在素有超人毅力和克制力的周恩来身上,实属罕见,陡然增添了会场里的悲痛气氛。毛泽东站在队伍的前面,高大的身躯略略前倾,静静地听着。最后,毛泽东向鲜红的党旗覆盖下的陈毅的骨灰盒深深地三鞠躬。会场里呜咽之声再次形成高潮,是为陈毅,也是为"文化大革命"以来蒙受屈辱的一切同志。
在陈毅追悼会上,毛泽东还对张茜说起邓小平同志问题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邓小平同***是有区别的。当时,邓小平正在江西"流放"。在场的周恩来听了十分高兴,他机智地暗示陈毅的子女们想办法把毛泽东的话宣传出去,以制造舆论。
陈毅追悼会由于毛泽东的出席,规格比原计划提高了许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叶剑英致悼词改为由周恩来致悼词;二是大大增加了花圈数目,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康生、何香凝以及西哈努克等的花圈都是原计划中没有的;三是实际参加追悼会的人数增加到1500人,原计划追悼会"不通知外宾",后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都参加了。
陈毅追悼会是毛泽东参加的最后一个追悼会。他的这一举动,不仅仅表示对井冈山老战友的深切怀念,也表示他对自己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这件事经过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报道,震动了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拉开了解放大批被打倒的老干部的序幕,对周恩来纠"左"、邓小平复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共中央召开批林整风汇报会
"九一三"事件后,中共中央于9月18日首先向党政军领导干部发出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10月开始逐级传达。12月11日,中共中央下发《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一,开始在全国进行批林整风运动。1972年1月13日,中共中央下发《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发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二。7月2日,下发材料之三。一场揭发批判林彪集团的批林整风运动在全国展开。
为了总结交流半年来批林整风运动的经验,1972年5月21日至6月23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有中央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军兵种负责人312人参加的批林整风汇报会。5月21日,周恩来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着重介绍会议文件,叙述了与林彪集团斗争的经过。经毛泽东、中央政治局确定的文件有:《九届二中全会公报和九届二中全会以来毛主席的文章、批示和重要谈话》(共12件)、九届二中全会以来的中央的有关文件(共两本)、《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关于国民党反共分子、托派、叛徒、特务、修正主义分子陈伯达的反革命历史罪行的审查报告》和陈伯达历史罪证、毛泽东1966年7月8日给江青的信。会议的参阅文件有: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军事路线的罪行材料、朱德等9位老同志的书面揭发材料、李力群对林彪罪行的揭发、林彪《论短促突击》、关于中苏关系11个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