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3
2148800000029

第29章 大唐王朝全面解读(9)

慧能(638~713),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佛教禅宗(南宗)之开创者。俗姓卢,先世是河北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东),遂在岭南落籍。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年纪稍大一点就以狩猎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所领悟,决心学佛出家。二十四岁时,慧能到湖北黄梅东山寺去投五祖弘忍为师,被留作行者。他一面舂米干活,一面随众听法。后来弘忍要选继承人,命寺僧各作一偈。神秀是弘忍的上座,饱览经史,博学多闻,当即提了一偈:“身是菩古代战争图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不识字,也请人代笔题了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后,认为神秀偈所表达的思想只达到佛的门前,而慧能偈用“无相”破“有相”,以“顿悟”破“渐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空无观”比神秀彻底,于是就把衣钵传给了慧能。因慧能与神秀同为弘忍弟子,分别在南北之地弘法,故后世有“北神秀,南慧能”之称。

慧能得到祖传衣钵后返回广东,藏匿了整整十五年,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676),才公开露面。这年的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胜寺(今光孝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师为慧能剃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慧能举行了隆重的受戒仪式。次年春,慧能离开法胜寺,北上到南华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在南华寺,慧能传教说法长达三十七年之久。慧能的言行后被其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法宝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法记录能被称作“经”,而一个宗派之祖言行录也被称作“经”的,慧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后人称其学派为禅宗南宗,为禅宗正系。唐玄宗先天二年(713),慧能圆寂于家乡新兴县的国恩寺,享年七十六岁。

慧能创立的禅宗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第一,他大胆破除佛祖的权威,不承认有所谓外在的佛,认为佛就在本心中。第二,他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这与儒家“人皆可为尧舜”的性善论相通。慧能之后,禅宗更进一步向儒家靠拢,竭力与儒家的以孝悌为人之本的伦理学说相调和,写了大量论教的著作,从而促使了佛教的进一步儒学化。第三,他不但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且主张不用背诵佛经,不需累世修行,只要认识本心,就能成佛,即所谓“顿悟成佛”,不但迎合了上层统治者和士大夫的需要,而且也为下层人民信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第四,他在宣传“顿悟成佛”的同时,还提倡自由的生活方式,促使禅宗生活的平民化、世俗化。慧能的三传弟子法海禅师,更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宗佛,并将这一宗佛写进了《百丈清规》,从而对后世禅寺的建设及其劳动自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禅宗得以在中国迅速传播、广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奚是什么民族?与唐朝关系如何

奚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南北朝时自号库莫奚,隋唐简称为奚。与契丹同是源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东晋建元二年(344),鲜卑慕容部北攻宇文部,俘其民五千余,宇文部单于逸豆归死于漠北,其残部分为契丹与奚。北魏以来,奚居饶乐水(古饶乐水包括今西拉本伦河与老哈河,奚居老哈河流域),东北与契丹为邻,西接突厥。以游牧为主,兼射猎,略知农耕。突厥汗国兴起后,臣属于突厥。奚众分五部,每部以“俟斤”一人统领。阿会部最为强盛,各部均听其指挥。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奚遣使朝唐,此后十余年,共有四次朝贡。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伐辽东,奚大酋苏支随同作战有功,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在其领地设置饶乐都督府,并封其首领可度者为都督、楼烦公,赐姓李。以五部为五州,以其各部的首领为刺史,属饶乐府,受营州都督府节制。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奚与契丹共同叛唐,依附后突厥汗国。开元三年(715)又归附于唐。唐玄宗封其首领李大辅为饶乐郡王,将宗室女固安公主嫁给他,大辅死后,册封其弟鲁苏为奉诚郡王,将东光公主嫁给他。后又封延宠为饶乐都督、怀信王,将宜芳公主嫁给他。唐中叶前,奚最为强盛,当时奚与契丹并称为“两蕃”。唐中叶以后,契丹日渐强大,奚族转衰,最终成为契丹的役属,常为契丹守疆界。

唐末,为了逃避契丹的剥削压榨,一部分奚民在首领去诸率领下背离契丹,西迁妫州(州治在今河北怀来县)北山内附,别称西奚,遂有东奚、西奚之分。公元911年,奚被辽太祖征服,奚王五部降,后分为六部奚。大多散居在辽朝的中京地区,以农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也颇有特点。辽中叶以后,虽然仍有契丹、奚、汉、渤海等称谓,但奚人已逐渐与契丹人融合。

室韦是什么民族?与唐朝关系如何

室韦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公元五至十世纪,主要活动在嫩江、绰尔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流域。又作“失韦”或“失围”。中唐以后,文献上又把室韦称作“达怛”。室韦——达怛人,是东胡后裔,是蒙古族的先民。自北魏时期起,室韦各部开始与中原王朝通贡。狩猎地在黑水靺鞨的西面、契丹的北面,处在原始公社阶段。他们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使用角弓和长箭猎获野兽,用鹿皮制作衣服。男子束发,妇女束发做叉手髻。语言与契丹相同,都属东胡语言的方言分支。

唐初室韦分岭西室韦、山北室韦、黄头室韦、大如者室韦、小如者室韦、婆莴室韦、讷北支室韦、骆驼室韦等九部分,小部一千户,大部数千户。每部有酋长。酋长实行世袭制,在继承人断绝的时候,才推选部内勇健者充当酋长。各部酋长定时会猎,猎后散去,互相并不统属,比起奚、契丹能够推选大酋长号令诸部,室韦显得更落后。这一时期室韦人生活主要依靠狩猎,畜牧业也刚刚开始发展,知道养犬,但不知养羊,有牛不会用,有马也不多。这样低级的经济生活,也就不会有推选大酋长的要求。贞观五年(631),室韦开始对唐朝朝贡。唐中宗时(705~710),室韦表示愿帮助唐攻打突厥。唐玄宗(713~756)时,入朝十次。唐代宗(762~779)时,入朝十一次。唐德宗(780~805)时,室韦都督和解热素等十人来朝见。唐文宗(827~840)时,室韦大胜督阿成等三十人来朝见。唐懿宗(859~874)时,大酋怛烈遣使者来朝。唐朝文化对室韦有一定的影响,有助于室韦社会的发展。

靺鞨是什么民族?与唐朝关系如何

靺鞨是中国古代东北民族名。两汉时称“挹娄”,北朝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靺鞨分为数十部,互相并不统属。各部有酋长,父子世袭。隋末,酋长突地稽率部千余家内附,居住在营州。唐初突地稽立下战功,唐太宗(627~649)命突地稽改姓李。其子李谨行,唐高宗(650~683)时为守边名将。诸部中黑水部最为强大,开元十年(722),黑水靺鞨酋长倪属利稽入朝于唐,受命为勃利(即伯力,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州刺史,并设置长史对其监督。开元十三年,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军,次年又设置黑水都督府。以黑水部酋长为都督,赐姓李,名献诚。以诸部酋长为州刺史,受都督统率。此后,靺鞨不断向唐朝贡,唐朝文化也自然要影响靺鞨社会,都督、刺史的设立,有助于靺鞨诸部趋向于统一。

七世纪时,棘揭粟末诸部役属于高句丽。唐太宗李世民讨伐高句丽,粟末部众大都入唐,部分粟末靺鞨人南移至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定居。武则天(684~704)时,粟末靺鞨人在其首领乞乞仲象率领下东归故地,武后圣历元年(698)乞乞仲象之子大祚荣,在松花江上游、长白山北麓一带建立了政权,自立为振(一作震)国王。振国居民以靺鞨人为主体,也有部分汉人、高句丽人。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派崔忻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以其所统地区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不称靺鞨,而以“渤海”为号。大祚荣死后,其子大武艺即位。大武艺扩大疆土,成为东北方强国。渤海与唐保持朝贡关系,经常派遣学生到长安,入太学读书,学习唐朝制度,渤海在东北方又成为文化最高的强国,公元926年,被辽所灭。

铁勒是什么民族?与唐朝有什么关系

铁勒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称为“敕勒”、“丁零”,北魏到隋唐时则称为“铁勒”。唐初,铁勒由十余部落组成,即:薛延陁、回纥、都播、骨得干、多览葛、拔野古、仆骨(仆固)、同罗、浑部、契苾、思结、阿跌、奚结、斛薛、白霫等部。其中实力较强的是薛延陁和回纥。

薛延陁是铁勒诸部中最强的一部。部众有七万帐,风俗大抵与突厥相同。唐太宗曾封薛延陁酋长夷男为可汗。夷男役属于铁勒诸部及靺鞨、白霫等部,是漠北大国,有军队约二十万。贞观十五年(641),夷男出兵到漠南攻打李思摩的突厥国,唐大将李勣等大破薛延陁军。夷男死后,国内发生战乱,贞观二十年,唐军灭薛延陁。铁勒诸部酋长请求内附于唐朝。贞观二十一年,唐朝置六个都督府、七个州,以各部酋长为都督或刺史。置燕然都护府于西受降城(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东南的古单于台,统率六府七州。诸酋长奏请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条驿路,称为参天可汗道,分置六十八驿,备马和酒肉供使者往来,各部每年贡貂皮作为赋税。唐太宗应允了各部的请求,从此唐势力达到漠北广大地区。

东突厥是怎样灭亡的

突厥是匈奴的别支,兴起于北魏(420~534)末年,到北齐、北周时很强大,成为中原五朝的劲敌。开皇二年(582),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由于隋朝国力强盛,东、西突厥先后臣服。隋末唐初,突厥再度强盛,成为唐朝北边最大的威胁。唐初由于忙于削平国内群雄,同时国力又不是很强盛,所以对突厥采取和亲及妥协政策,致使突厥愈加骄横,多次进兵骚扰唐北方州县,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太宗即位以后,永久解除突厥对唐的威胁,成为他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古代风景图武德九年(626)八月,太宗刚刚即位,东突厥颉利可汗突然大举入侵,企图乘太宗地位不稳之际捞取好处。后来两国在渭水便桥上杀白马祭天结盟,东突厥暂时退兵。东突厥退兵后,太宗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生产,训练士卒,积极备战,决心早日消除边患。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唐朝的国力大为增强。与此同时,唐太宗还派人与西突厥结好,不使其支持东突厥,同时还结好于薛延陁等东突厥的敌对势力。

正当唐朝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东突厥汗国内部却矛盾重重,日渐衰落。由于东突厥汗国是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内部包含许多部族,如薛延陁、回纥、拔野古等。东突厥统治者颉利可汗向诸部课以重税,引起激烈反抗,诸部纷纷叛离。由于回纥等部叛乱,颉利可汗屡征无效后,派突利可汗去征讨,结果也大败而回。颉利大怒,将突利拘押十余日。为此突利怀恨在心,便向唐朝上表请降。颉利便发兵进攻突利,突利派人向唐朝求援,太宗却以与颉利有盟约为由,并不出兵相救,实际上是坐观东突厥内战以收渔人之利。

贞观三年(629),东突厥汗国又发生罕见自然灾害,可谓是内外交困,唐太宗决定大举出兵,扫平东突厥。这年十一月,太宗命李勣、李靖、柴绍、薛万彻、李道宗、卫孝节六总管共率军十余万,由李靖统一指挥,分六路进攻东突厥。四年初,李靖等在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大破东突厥,获隋炀帝妻萧后及其孙子杨政道,送于长安。突利可汗来降,颉利败走铁山(阴山以北),遣使假言请和,实际是借机重新纠集势力反扑。唐太宗派鸿胪卿唐俭前往安抚。李靖与李勣商议,颉利并未遭毁灭性打击,此时应趁唐俭安抚之机,颉利疏于防范,彻底将其击溃。计议已定,李靖率军夜袭阴山颉利牙帐,斩首万余,俘获男女十余万人。颉利逃至灵州(今宁夏灵武)被生擒,送往长安。太宗赦其不死,封右卫大将军。贞观八年,颉利死于长安,葬于灞水之东。至此,东突厥势力基本被扫清,唐朝疆土扩至阴山乃至于大漠。

西突厥大体分布在今天什么地区

隋朝时突厥分为东、西两部。西突厥的疆域为东至突厥国(东突厥),西至雷翥海(今里海,一说今咸海),南至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北至瀚海。这是泛指其鼎盛时期的版图。

西突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突厥十姓部落,这本是当初从蒙古高原随室点蜜西征的十大首领所率的十万部众。十部首领各持西突厥可汗所赐的一箭,因此十部又称为“十箭”。十箭分左、右两厢。左厢为五咄陆部,各部首领的官号为“啜”,即处木昆律啜、胡禄居(屋)阙啜、摄舍提暾啜、突骑施贺逻施啜、鼠尼施处半啜,这五个咄陆部落分布在碎叶(今中亚托克玛克附近)以东地区;右厢为五弩失毕部,各部首领的官号为俟斤,即阿悉结阙俟斤(该部最为强大)、哥舒阙俟斤、拔塞干暾沙钵俟斤、阿悉结泥孰俟斤、哥舒处半俟斤,这五个弩失毕部落分布在碎叶河以西地区。至七世纪中叶,十姓部落已发展到拥有精锐兵土约数十万人。

除突厥本部外,游牧的葛逻禄、处月、处密等部族和若干铁勒部落,定居的龟兹等城郭之国,位于今中亚境内锡尔河、阿姆河一带的许多小国以及吐火罗等地,也都归附于西突厥。位于今阿富汗喀布尔北的迦毕试国,喀布尔南的漕矩吒国(今加兹尼),曾是西突厥南方的属国。因此西突厥仍然是西域中亚一带最强大的汗国,在当地具有很大的影响。

突骑施是什么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突骑施为突厥十姓部落之一。分布在碎叶以东地区。武后时突骑施部逐渐兴起,招抚诸部,建立起以碎叶川为中心的大国。神龙二年(706),唐中宗封突骑施酋长乌质勒为怀德郡王。乌质勒死后,其子娑葛即位,封为金河郡王。娑葛与部将阿史那忠节不和,互相攻击。金山道行军总管郭元振奏准令阿史那忠节入朝,将其部众迁居于瓜、沙等州。唐经略使周以悌指使阿史那忠节停留在半路,派人送贿赂给宰相宗楚客等,请发安西兵,并引吐蕃兵攻娑葛。宗楚客等受贿赂,竟按照阿史那忠节的要求部署军事。娑葛发觉唐朝阴谋后,遂于景龙二年(708),自立为可汗,发兵攻破安西(龟兹城),唐将或被擒,或被杀,娑葛上表要宗楚客的头,朝廷只好宣告娑葛无罪,并封其为归化可汗。娑葛退兵,安西四镇又得到安宁。娑葛与弟遮弩不和,遮弩逃归东突厥默啜可汗,请求做向导进攻娑葛。默啜发兵擒娑葛,对遮弩说:“你们兄弟还不能相容,能忠心为我办事吗?”于是就把二人全都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