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葛死后,突骑施属部车鼻施部继而兴起。开元七年(719),唐玄宗封其酋长苏禄为突骑施忠顺可汗,又封阿史那怀道的女儿为交河公主,嫁给苏禄。苏禄娶唐、吐蕃、东突厥三国女为可敦(皇后),是想在三国间谋利。开元十四年,交河公主派人驱马一千匹到安西城互市,使者宣读公主教书,安西都护杜暹发怒道:“阿史那女,也配来宣教!”杖责使者,并放马于雪地,使其全部饿死。苏禄大怒,发兵攻四镇,这时候杜暹已入朝为宰相,苏禄捉不到杜暹,大掠四镇人畜储积退去。此后,苏禄被部属杀死,突骑施分为黄姓(娑葛部属)、黑姓(苏禄部属)两部,各立可汗,互相攻击。唐朝因发生内乱,也就无力过问突骑施的事情了。
回鹘是什么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回鹘,原称“回纥”,中国古代北方与西北民族名,原为九姓铁勒之一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回纥可汗上疏唐朝,请求改称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回鹘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古代战争图隋末,时健俟斤被回纥部众推为君长,时健死后,其子菩萨继立。贞观二十一年(647),唐朝在回纥所在地设瀚海都督府,委任回纥酋长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吐迷度在部落联盟内部仍称可汗,设置官吏,建立起汗国。后突厥汗国强大时,攻占了铁勒族的住地,回纥等部经唐朝允许,迁徙到甘肃凉州一带居住,受唐朝保护。后突厥汗国衰落,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联合其他部落起兵反抗,摆脱了后突厥的控制,并在开元三年(715)称可汗。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次年,怀仁可汗灭掉后突厥汗国,占有突厥故地,成了漠北的强国。
回纥的国家制度,兼采用突厥和唐制。可汗的子弟称特勒,别部领兵者称设,大臣称叶护、俟利发、达干、吐屯等,这是突厥制度。此外还设置内宰相三人,外宰相六人,又置都督、将军、司马等官员,这是唐制。回纥可汗在九姓铁勒等部设立都督,加以管理。回纥汗国初期是奴隶制国家,在唐朝的影响下,到八世纪时,它已明显地进入了封建社会。
回纥政权一直和唐朝保持着密切关系,每一任可汗都经过唐朝的册封。“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曾两次派兵帮助唐朝平定叛乱。唐朝从至德二年(757)起,每年送给回纥绢二万匹。回纥每年还要向唐朝运送几万匹马,以换取内地丝绢、茶叶等货物。回纥从唐朝得到的大量绢、茶等物品,除自用外,有很大一部分远销到中亚各地,这对其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占据了西域和河西,唐朝和西域的经济交流遭到阻隔。由于回纥对唐友好,唐朝和西方商人多改道经回纥进行交易,因此,回纥一时成为陆上东西交通的枢纽。在这种情况下,回纥的商业呈现出空前的活跃,其商人到内地经商者常以千计,他们在内地购置资产、店铺,有的和汉族通婚,久居不归。
但是回鹘汗国内部也充满着矛盾,黠戛斯和回鹘连续交战二十多年。九世纪三十年代末,回鹘地区连年发生疾疫,又大雪成灾,严重地破坏了经济。同时,回鹘统治阶级的内部又不断地自相残杀。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回鹘将军句录莫贺勾引黠戛斯十万骑入侵,攻破可汗城,回鹘汗国灭亡。回鹘汗国灭亡后,部众四散。一支迁移到河西走廊定居,一支进入吐鲁番,一支迁至天山北路及葱岭以西地区。后两支定居新疆的回鹘,发展成今天的维吾尔族人。
黠戛斯与唐朝有过什么关系
黠戛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记》称“鬲昆”,汉朝称“坚昆”,魏晋时称“结骨”、“契骨”,唐朝称黠戛斯。他们活动于伊吾(今新疆哈密)之西,焉耆北白山旁(今叶尼塞河上游),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和狩猎。公元前后他们曾隶属于匈奴,后来成为铁勒诸部之一。公元六世纪中叶,又依附于突厥,当时被称为“黠戛斯”。唐王朝打败东突厥后,黠戛斯与唐加强了联系,并乘突厥内乱,向唐朝遣使纳贡。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唐朝在黠戛斯居住地设坚昆都督府,由燕然都护府管辖,并册封其酋长为英武诚明可汗。八世纪时,黠戛斯与回鹘汗国争雄,终于在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灭亡了回鹘汗国。黠戛斯曾在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助唐平息李克用叛乱。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统治中心仍在叶尼塞河上游,但活动范围已南下扩大到漠北及今新疆东北部广大地区。以后二百年间,黠戛斯人不断迁往天山西部。今天我国柯尔克孜族和中亚吉尔吉斯人,就是他们的后裔。
八至十世纪时,黠戛斯人的畜牧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业也具有一定规模。他们用古老的文字记述自身的发展,并创制历法,用动物名称纪年,编制乐舞,歌颂生活。
沙陀与唐朝关系如何
沙陀,原名处月,为西突厥别部。处月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格多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因此号称沙陀突厥,简称沙陀,亦作“沙陋”。唐代文献将沙陀原来的名称处月,译写成“朱邪”,作为沙陀统治者的姓氏。
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处月部首领曾随西突厥贵族阿史那弥射,到长安朝见唐太宗。后来,处月隶属于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贞观十六年,乙毗咄陆可汗攻唐朝的伊州(今新疆哈密),又遣处月、处密(亦作“蜜”)二部围天山军(今新疆托克逊东北)。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击退西突厥军,并攻克处月俟斤(官号)所居住的城。贞观二十二年四月,西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降唐,处月朱邪阙俟斤阿厥也内属于唐。唐玄宗龙朔二年(662),处月首领沙陀金山跟随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击败铁勒于天山。沙陀金山因功被授予墨离军讨击使之职。武则天长安二年(702),沙陀金山升任金满州都督,封张掖郡公。他死后,其子朱邪辅国嗣位。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处月部因避吐蕃,迁居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朱邪辅国率其部属至长安朝见唐玄宗李隆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范希朝调任河东节度使。唐朝命沙陀跟随范希朝迁往河东。范希朝挑选该部骁勇的骑士一千二百名,组成“沙陀军”,并置阴山府,以酋长朱邪执宜为兵马使,赐姓李。其子李克用助唐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公元907年,唐昭宣帝被迫禅位于朱全忠,唐亡。朱全忠建立梁朝(史称后梁)。这年,割据四川的王建劝李克用建立割据政权,李克用谢绝王建的建议。次年,李克用病死。同光元年(923),李克用之子李存勗灭后梁,建立后唐王朝,李存勗即后唐庄宗。
渤海国是哪个民族所建?兴衰情况如何
隋唐时期,黑龙江流域与长白山地区的主要居民是靺鞨。靺鞨分粟末、黑水、白山等部。唐武德年间(618~626),粟末靺鞨纷纷归附,唐设慎州、黎州安置他们。总章元年(668),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和乞四比羽率部移居营州(今辽宁朝阳),并有部分白山靺鞨和高句丽人随同前往。唐于该地设置营州都督,先后设置十七个羁縻州,以安置靺鞨诸部及其他民族。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人在李尽忠、孙万荣率领下反叛唐朝,攻陷营州。营州一带靺鞨人也卷入反唐战争。为分化反唐势力,唐册封靺鞨首领乞四比羽为许国公,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为震国公。但他们拒不受命,率其众离开营州,返回靺鞨故地。唐命契丹降将李楷固率兵追击,乞四比羽被杀。乞乞仲象死后,其子大祚荣率粟末靺鞨打败李楷固,合并了乞四比羽部众,收容高句丽的遗民后,东渡辽河,返回靺鞨故地,据今长白山、牡丹江上游一带,树壁自固,筑城以居。这就是最初的都城,后称为旧国,其地在今吉林敦化县敖东城。圣历元年(698),大祚荣以其父乞乞仲象曾被唐封为震国公之故,自立为震国王。粟末靺鞨迁居营州后,受到唐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返回故地后收抚靺鞨部众及高句丽、夫余等族人,在短短几年间强大起来,有编户十余万、甲士数万人。中宗复位后,遣使前往靺鞨抚慰。大祚荣派次子入唐为质子,宿卫京师,与唐朝正式建立臣属关系。开元元年(713),大祚荣遣使入唐,请求双方在边境开展贸易。唐朝也派使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领之地设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又称渤海都督。从此,不再以靺鞨为号,专称渤海国。这个渤海政权传世十六,历国二百二十余年,一直延续到五代后唐明宗的天成元年(926),才被契丹主耶律阿保机所灭亡。
渤海极盛时疆土辽阔,东至于海,西接契丹,北抵黑龙江,南和新罗接壤。全国分置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八县。其官制大抵是模仿唐朝的,为了避免和唐官职名称相同而略做变动。渤海国经济文化发达,与唐朝始终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
大食国在今天哪个地方?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大食是唐代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在伊斯兰阿拉伯帝国兴起之前,古代中国就已经同古代阿拉伯人发生了联系。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大食帝国消灭萨珊王朝(古代伊朗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同年大食王派使者到达唐朝宫廷。此后随着大食势力持续向东推进,唐与大食的接触日渐频繁。由于唐与大食均为当时世界上的强盛帝国,他们之间的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显庆五年(660),摩维亚即位,建立乌梅雅王朝,他们的服饰崇尚白色,中国称其为“白衣大食”。天宝八载(749),阿拉伯另立阿拔斯为王,建立阿拔斯王朝,服饰崇尚黑色,中国称其为“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建都于底格里斯河边的报达城(今伊拉克巴格达)。黑衣大食在唐高宗时灭波斯国,并继续向东发展势力,从而不可避免地与唐朝发生冲突。
大食的东进,引发了中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大变动,被大食消灭或受到大食威胁的国家或政权纷纷请求唐朝的庇护,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由东而西,吐蕃由南向北,大食由西向东,三方在西域展开激烈角逐。但唐与大食并未发生十分严重的冲突,唐与大食在西域唯一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是玄宗天宝十年(751)的怛罗斯之战。此战唐军大败,但对西域形势并未产生严重影响。然而这次战役在东西文化传播史上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战争中,大批唐朝士兵包括工匠在内被俘往阿拉伯地区,被俘的工匠有金银匠、画匠,尤为重要的是有造纸匠,他们对中国造纸术的西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大食与唐朝的交往中,中国的货物大量输入大食,如丝绸、瓷器、纸、墨、香料、肉桂、姜等。在阿拉伯文中,由中国传入或与中国有关的物品大都被冠以“sini”(中国的),如肉桂作“darsini”,玫瑰作“wardsini”等。在唐与大食的交往中,值得提及的还有杜环所写的《经行记》一书。杜环是唐宰相杜佑的族子,在怛罗斯之战中被俘,寓居大食长达十年之久,宝应元年(762)搭乘商船回国。他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写成《经行记》,留下了中国与阿拉伯交往的最早、最可靠的记录。此书已佚,但在杜佑《通典》中保留有部分内容,其中有些内容保留了早期阿拉伯风俗和伊斯兰教教义的最早汉文记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有一条著名的圣训:“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表达了阿拉伯世界了解中国的迫切愿望。中国医学对大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中国脉学在唐代传入大食,十世纪末被阿维森纳的《医典》所采用。他在诊脉方面列出四十八种脉法,其中三十五种是中国传入的。
与亲历西亚的唐朝人相比,东来中国从事贸易及相关活动的大食人要多得多。阿拉伯人阿布·塞义德曾记载说:黄巢曾在广州杀害了伊斯兰教徒十二万人。上元元年(760),淮南节度使邓景山邀平卢兵马使田神功前来扬州,帮助镇压“刘展之乱”,田神功至扬州后,大肆掠夺百姓商人资产,其中就有大食、波斯商人数千名。
来华的大食人中,有些长期居住在唐朝境内,具备了很高的汉文化素养。宣宗大中元年(847),唐宣武军节度使卢钧向朝廷推荐大食人李彦升。次年,李彦升宾贡进士及第(唐代科举科目之一,专门为外国人设立的科目),成为唯一取得进士出身的大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