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讲的是两个真实故事,为了避开不必要的麻烦,故事中的人物均取了别名。
在东北方言中,“老疙瘩”专指家中最小的男孩子。本故事讲到的两个男孩分别属于两户人家,家庭环境相似,成长经历雷同,两人的结果异曲同工。这两个家庭也不是没有一点联系,张家的大女儿嫁给了李家的大儿子,张李两家是亲家。
这两个故事能给别人什么启发,我还没有想清楚,但相信聪明的读者能开动脑筋,触及问题的实质,直指事情的灵魂。至少读了这两个故事,可以避开类似的坑,让麻烦远离自己。
故事一:张家老疙瘩
张父退休前是矿务局财务处处长,张母退休前在教育局担任科长。大女儿是大学教师,样貌、才气优于普通人。二女儿停薪留职,开一家大酒店,局内各部门领导都来捧场,收入相当可观。大儿子八十年代中期就下海,在东北属于下海较早的人,经营几个加油站,涉足建筑工程。二儿子承包矿务局招待所,建起KTV、夜总会,赚得盆满钵满。老儿子——张强,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
许多家庭为填饱肚皮奔波,而张家已过起很有有品质的生活。普通人家连黑白电视都买不起,张家却在看日本彩电,使用进口冰箱。大白兔奶糖是很多人童年美好生活的记忆,而张强家的抽屉里成年放着糖果、饼干,想吃随便拿。吃的、穿的不用自己张罗,需要自己做的事实在不多。父母、哥哥、姐姐,要权有权,要钱有钱,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缺啥。需要出钱出力时,哥哥姐姐们全都搞定,大家都把张强当小孩儿,没人指望他干啥。
别的同学努力学习,想用知识改变命运,而张强一出生就站在别人奋斗的终点,还有奋斗的必要吗?高中毕业,张强没有考上大学。张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懂怎样找工作。二哥托人把他安排进公安局帮忙,实际上就是到公安局上班了。干什么呢?整理审讯记录。只要会写字,这个活谁都能干。
张强高个子,胖乎乎的,闷头闷脑,话语很少,有些木讷,看上去不属于聪明机智型,但人家社会关系硬,就可以享受常人不敢想的甜头。
转眼到了成亲的年龄,张强不懂接近女孩子,也不知怎样讨女孩子喜欢,只能走相亲这条道儿。张家的女婿、媳妇,无论样貌,还是才气,亦或社会地位,都是出类拔萃的。张强找个什么样的人合适呢?此时张父已经卧病在床,家里请了一个保姆,张母年事已高,家里需要一个照管老人、监管保姆的人。小芳经人介绍进入这个家庭。
小芳是一个煤矿工人的女儿,兄弟姐妹六人,她是老大,只有父亲一人上班,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大家这么认为,小芳进入张家属于高攀,父母也觉得脸上有光。小芳相貌出众,干活利落,符合张家选媳妇的标准。
但嫁过来后,小芳发现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首先哥哥姐姐们对张强吆来喝去,张强也习惯于逆来顺受,但小芳听着心里不爽,自己的男人怎么活得这么没有尊严?
其次,哥哥姐姐们回来后,喜欢指手画脚,这个说怎么给父亲煮的饭这么硬?那个说怎么床单没有及时换?这个说你们在家看不见父亲身下发红了吗?那个说为啥不给老人经常翻身?小芳憋了一肚子火,嫌我做的不好,你们回来干啊。事后只能冲张强发火,张强没地方泻火,只能憋在心里。
最难堪的事情是,小芳手里可以支配的钱实在太少。张强只是普通职工,拿一份固定的工资,煤矿即将下马,工资常常不按时发。之前没上班时,母亲每个月都给张强零花钱,自从参加工作后,张强有了工资收入,母亲就不再资助他。张强每个月要留些零用钱,一个习惯了随性花钱的人,怎么可能把工资全部交给老婆呢?
刚结婚时,张强也享受了新婚的快乐,做男人的感觉真不错。可是渐渐地,张强的想法变了,以前挣的工资一个人随便花,现在娶个媳妇回来,得把工资分给她花,自己的损失可不小,娶媳妇挺亏的呀。再加上小芳三天两头抱怨,冲自己发脾气,张强越发觉得结婚是件亏本生意。
小芳的委屈就更多了,丈夫交到自己手里的钱本来就不多,一个女人总要有点日常开销吧,偶尔婆婆支使自己出去每个七零八碎的,也得从自己腰包往外掏钱。表面上看来,这个家有钱有势,风风光光,深入进来才发现,权利是别人的,钱也是别人的,自己只是一个免费保姆。
发现自己怀孕以后,小芳的日子更不好过了,没有人问她想吃什么,好像怀孕是她自己的事。小芳向张强抱怨说吐得难受,张强说女人怀孕不都这样吗?把小芳怼得无言以对。孩子出生,开销更大,但张强就像没事人一样,继续过着自己优哉游哉的日子。小芳苦不堪言,难免火气变大,夫妻间的争吵变得频繁,并逐渐升级。小芳一怒之下,抱起孩子回了娘家。娘家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相互间还多些温暖。
小芳离家有一段日子,张强想小芳,尤其晚上想得厉害。小芳在家时,没人觉得她多重要,现在小芳走了,才发现家里多很多事没人做了。张母便让儿子去接媳妇,大嫂陪张强把小芳接回来。如是闹腾几个回合,夫妻间的感情淡了不少。走了的不愿回,接的没了热情。
俗话说,人作有难,天作有雨。这天,张家二儿子把兄弟姐妹们召集到一起,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张强入室偷盗被抓捕了。
这件事无异于抛在张家的一枚炸雷,看上去呆呆傻傻的弟弟怎么可能做盗贼?说句难听的话,能够当小偷的人,多半聪明伶俐、动作敏捷,张强在大家心里是有些智力欠缺的人,怎么能干出这么骇人的事呢?而且张强本人就在公安局工作,难道不会做点手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何至于就到了被批捕的程度?
不理解,不相信,都改变不了事实。张强真被抓走了。
张强被捕后,主动交代一切罪行,大家才明白来龙去脉。
张强结婚以后,哥哥姐姐们认为这个弟弟已经长大,不需要大家特殊关照了,便较少关注他。张强和小芳吵来吵去,聚少离多,小芳根本就瞧不起张强。张强想:小芳是不打算跟自己过下去了,以后自己还得再找个媳妇,父母和哥哥姐姐指望不上,只能靠自己。娶媳妇得有钱才行,自己有什么本事赚钱呢?
夜以继日地琢磨这事,就琢磨出门道来了。张强在整理审讯记录时受到了启发。有一份审讯记录详细写了一个小偷怎样制作万能钥匙,选择什么时机悄悄入室,到哪些地方容易找到钱。他反复揣摩这份记录,开始细心研究,越研究越具体,每个细节都以非常形象的镜头呈现在脑海里。
想清楚了,开始制作钥匙,先拿自家门做实验,并不顺利,但架不住钻研,研究透了,就“药到病除”,成了“神医圣手”。
张强一般选后半夜作案,因为那个时段大家睡得比较踏实,轻易不会醒来。当然白天得提前踩点,确定行进路线,待夜深人静,潜入室内,屡屡得手。
这次进入人家,正在翻挂在衣架上的大衣口袋,这家男主人起夜碰个正着,那男人又吼又打,这家人和左右邻居都被吵醒,那么多人对付张强一个,哪里逃得了?张强被一阵胖揍,老百姓最恨这种小偷了,出手都挺狠的。
张强被吓得魂都飞了,屁滚尿流,一怂到底。待警察赶到,不待人家审问,就全盘认下,不但承认这一桩,还主动交代之前犯的案。这一交代,把警察都惊到了,张强不仅在本镇屡屡盗窃,还窜到长春、哈尔滨、沈阳去作案,这哪里是小偷小摸,这是连续作案的大案、要案啊。一级一级报上去,上面派人把人带走了。
大姐说,干嘛要承认那么多案件啊?没人知道的事,说它干嘛?他是不是真的缺心眼啊?
二哥说,你们以为他不缺心眼吗?就算被当场抓住,回到局里审讯时,轻描淡写地走走过场,也可以让事情不了了之。可是这个傻瓜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主动承认所有罪行,别人想帮都帮不了他。
大哥、二姐也恨得牙痒痒,张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脸都被他丢尽了,恨恨地说,像这种大脑短路的人,早晚都得惹麻烦。最难过的是张父、张母,他们风光了一辈子,没想到老疙瘩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他们在人前怎么抬得起头?
全家人一致认为,像张强这种不争气的废物,回家只能丢大家的脸。谁都不愿意帮他托关系、走后门,心里希望他一辈子蹲在监狱才好。
张强被判入狱七年。没有人去监狱探望,他成了孤儿。
张强服刑第四年,监狱方面通知张家的人,说张强得了肝病,病情比较严重,希望家属能来办理保外就医。张家人为此召开家庭会议,经过一番讨论,一致认为没必要接他回来。哥哥姐姐都有各自的家庭,没有精力和时间管他。张母照顾卧床的张父已经筋疲力尽,哪有精力伺候他?
因张强的病具传染性,只能关押到监狱医院。病情逐步恶化,到了回天无力的状况。张强请主治医黄医生帮他一个忙,说他在长春某银行有存款800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东北小镇人的眼里,这是一笔巨款。张强说这是他留给孩子的钱,他不能陪伴孩子长大,这笔钱能让孩子的日子稍微好过些。张强请黄医生把这笔钱取出来,想办法送给她的老婆小芳。黄医生说自己不是直系亲属,取不出这笔钱。
张强是带着未了的心愿离开这个世界的。
事后,张强的大姐和大姐夫开具数个证明,到银行取出了这笔钱,这笔钱最后去向不明。
每个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未免唏嘘。张强是精明强干的张家人中的另类,没能为张家增光添彩,整个家庭因他而蒙羞。但张强的结局实在有些悲凉,知情人免不了对他生出一丝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