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2157100000013

第13章 中都得治司寇断案(3)

胡觉、胡乾目瞪口呆。停了半天,同声喊冤叫屈。

孔子全然不理,把手一摆,四个差役将胡觉、胡乾提起,连推带搡地押进了监狱。

孔子唤来狱吏,悄声嘱咐道:“要好生照顾他们,不得缺吃少喝。可想法吸引他们看屋檐下的燕子窝。”

狱吏不知原因,嘴里虽答应着,心里却在纳闷。

孔子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神色,继续全神贯注地查阅典籍。

且说胡觉、胡乾为了些家务事,闹得父子不和,本想求大司寇公断,不料被糊里糊涂地押进监狱,又烦躁,又恼火,各自蹲在屋角里生闷气。他们没法理解人人交口称赞的大司寇竟会公然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们双双关进牢房。

到了午饭时分,狱吏提来汤饭,放在门外,命胡觉、胡乾出来吃饭。两人席地而坐,打开饭篮和汤罐一看,居然是精米饭、肥肉汤,对大司寇的心思越发揣摩不透了。

屋檐下燕子窝里传出了喳喳的叫声,胡觉、胡乾情不自禁地抬头看,只见一只燕子正站在窝边给雏燕喂食,四五只雏燕张着黄嫩的小嘴,翘首争食。喂完食,大燕立即飞走,接着另一只等候在屋檐上的大燕飞到窝边,将口中衔的食物挨个喂雏燕。喂完食,也立即飞走。一会儿,两只大燕又相继飞回。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忙个不停。

胡觉触景伤情,想起了自己拉扯儿子长大成人的艰辛。胡乾从燕子喂食的情景,联想到父母的养育之恩,他开始内疚、指责自己了。他泣不成声地喊道:“爹,我禽兽不如啊!”接着,“扑通”一声跪倒在胡觉面前说:“你惩罚我吧!打我吧!骂我吧!”

胡觉也激动了,抽抽噎噎地哭着。

胡乾用双膝挪到狱吏面前,抱住狱吏的腿,苦苦哀求道:“我爹没有罪,全怨我。你把我爹放出去吧,应该让我一个人坐牢!”

狱吏终于明白了孔子的用意,急忙跑上大堂禀报:“启禀大人,胡乾认罪了,正在那里痛不欲生地号啕大哭,如何处置呢?”

孔子心头一喜,立即说道:“待我去看个明白。”

狱吏带着孔子来到监牢庭院,只见胡觉、胡乾父子正在抱头大哭。孔子问:“胡乾,你知错了吗?”

胡乾说:“小人知错了?”

孔子问:“错在哪里?”

胡乾说:“错在忘恩负义,不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上。”

“今后怎么办?”

“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孔子又问胡觉:“胡觉,你可知错?”

胡觉说:“小民知错。”

“错在哪里?”

“错在教子无方上。”

孔子说:“养不教,父之过也。好了,你们起来吧!”

孔子接着又说:“老爱少,少敬老,才是合乎礼仪的。像你们父子这样,老不爱少,少不敬老,成何体统!”停了一会儿,他说:“既然你们都已回心转意,我便马上放你们回家。不过,切不可老病重犯!”

胡觉、胡乾感激涕零,再三拜谢后,一起回家了。

这件事,在鲁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纷纷称颂孔子的才华。不料,第二天上朝,刚进宫门,季孙斯劈头质问道:“司寇大人,你曾经说过,治理国家,务必提倡孝道。然而,胡觉、胡乾父子相互诉讼,难道不是不孝吗?纵然处以极刑,也是罪有应得,你为什么不仅不问罪,反而把他们放了呢?”

孔子直言反驳,侃侃而谈:“相国大人,而今诸侯争霸,尚武轻礼。国家不提倡孝道,却要杀不懂孝道的黎民,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呢?不教而诛,就是错杀无辜。《尚书》说:‘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就是说,要发挥教化的作用而谨慎地使用刑罚,不敢欺侮那些无依无靠的人,要任用那些值得任用的人,要尊敬那些值得尊敬的人,要惩罚那些必须惩罚的人,使黎民百姓了解这些治国安邦的道理。《尚书》还说:‘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勑懋和。’只有按照这些道理使用刑罚,黎民才能心悦诚服,才能勤勤恳恳地从事生产而不去做犯法的事情。《尚书》又说:‘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该用刑的才能用刑,该杀头的才能杀头,可不能随心所欲地轻率行事啊!这都是《康诰》上的话,也就是周公旦对他弟弟康叔封的训诫之词。中心意思就是‘明德慎罚。’今世则相反,放弃了教育,乱用刑法,使黎民有了过错,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因此,便出现了惩罚越重,而盗贼越多的情况。我不忍心看着胡家的儿子不教而诛,白白送掉一条性命。而是暂时囚禁狱中,使他父子回心转意,重归于好,父慈子孝,全家团圆。这是遵循周公‘明德慎罚’的古训啊!”

季孙斯理着花白胡须,用心听完,笑着说:“司寇大人把世道看得一清二楚,斯可以仰仗大人的才华,辅佐主公治理鲁国了。”

眼见文武百官俱已步进宫殿,孔子提醒道:“相国大人,你我应该……”

季孙斯领悟道:“噢,时辰已到,你我速速进殿吧!”

早朝罢,季孙斯问孔子:“司寇大人,你门下人才济济,选几个给我做家臣如何?”

孔子想出了自己出仕的艰难历程,把季孙斯重新打量一番,说道:“我的弟子虽然不少,能从政者却也为数不多。眼下只有仲由和冉求较为合适。”

季孙斯问:“就让他们二人做我的家臣如何?”

孔子说:“仲由鲁莽、耿直,快言快语,还是稍待一段时间从政为宜。而今只让冉求一个人去吧。”

季孙斯说:“那就请司寇大人对冉求讲明,及早来我家担任总管吧。”

孔子答应着,同季孙斯一起步出宫廷,立即告诉了冉求。

冉求跟随孔子学习多年,早已显示出从政的才能,一直想找机会试一试,正苦于没有门路,一听孔子讲明,马上满口答应。第二天就到季孙斯家中赴任,暂且不表。

再说孔子自从担任大司寇以来,政务繁忙,无暇歇息。这一日,正逢乡射。孔子对学生们说:“我好久没有练习射箭了,今天你们随我一起去参加乡射如何?”

学生们答应着,纷纷换上武士服装,忙着拿弓取箭。

子路是练武出身,一听要去参加乡射,更是兴致倍增,喜得合不拢嘴。

孔子和学生们来到矍相圃,只见参加乡射和看热闹的,人山人海,黑压压一片。原来周朝礼制规定,设立左右仆射,专门管理习射之事。习射分大射、宾射、燕射等,是每个青壮男儿必须学会的本领。精通大射,就可以临阵杀敌;精通宾射、燕射,则可以担当宴飨时的赞礼。因此,每当遇到乡射时,来矍瞿相圃参加乡射和看热闹的就特别多。

孔子在学生们护拥下挤进靶场。用皮革做成的三个箭靶一字摆立着,煞是醒目。靶子中间是个红心,周围是用黑墨画成的一层层圆圈。孔子凝眸看罢,不禁皱紧了眉头,说道:“距离太近。”

众学生往后看,身后挤满了手持弓箭的青壮年,一个个摩拳擦掌,期待着尽早练习射箭。

孔子有心考察子路的指挥能力,当下灵机一动,冲着子路说:“仲由,今日习射,就请你担任左司马。你开始指挥大家射靶吧!”

子路受宠若惊,当即持着弓箭站到众人对面,高声说道:“乡射,乃是大伙欢快之时。凡是败军将士、亡国大夫,请一律退在后排,不得抢先习射。”

话音刚落,有一部分人退到了后排。

子路指着眼前空地说:“对国家有功,孝悌亲友,品格高尚的,请站在这里。”

接着又有一部分人自动退到了后排,场地顿时增大了许多。

子路命子贡、颜回、冉雍先射。三人并排站立,拈弓搭箭,跨开登山步,拉满弓,瞄准靶心嗖嗖射出。三支箭带着风声,如同长了眼睛似的,不偏不斜,皆中靶心。早有报靶人击鼓报喜。周围看热闹的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喝彩声。三人再射,又都中靶心。第三支箭射出,仍然中靶心。看热闹的人沸腾了,喝彩声持续了许久。

子路又命其他师兄师弟习射,成绩有优有劣。待多数人射过,他对孔子说:“老师,该你谢了。”

孔子说:“今日乡射,我是来看你们习射的。仲由,轮到你了。”

子路早已心痒难熬了,听到孔子这句话,差一点儿跳起来,急忙张弓搭箭,站在原地连发三箭,箭箭皆中靶心。数以千计的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喝彩声。

孔子得意地微笑着说:“弟子们,今日习射,令我大饱眼福,足见你们中有许多人功底深厚。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回到学堂,众人仍然兴致勃勃、谈笑风生,相互议论着箭法。孔子更是有说不出来的高兴,他既赞叹学生们的箭法,更赏识子路的才华。走到子路跟前说:“仲由,今日习射,使我真正认识到你有非凡的指挥才能。眼下,相国大人正在选择家臣,我推荐你去充任如何?”

子路说:“我最喜欢为老师驾车驭马,还是不去做官的好。”

孔子说:“我们师徒读书习礼,就是为了报效国家。难道我忍心埋没你的才能,让你终生为我赶车不成!蛟龙入水才能显示出它的真面目,你应该到大海里去遨游了。”

子路说:“仲由愿意听从老师的吩咐,但不知什么时候赴任?”

孔子说:“相国大人用人的心情急切。你今日便可去拜见他,听凭他差遣。”

子路说:“老师,仲由初登仕途,还须烦你多多提携和指教。”

孔子说:“仲由,你尽管放心去做。我会严格要求你的。”

子路憨厚地笑着说:“我这样闯进相国府,世人定会笑我争官做,能有一人引荐才好。”

孔子心中有底,肯定地说:“待我进相国府,当面对相国大人说明,他定会重用你的。”

子路说:“如此甚好,多谢老师了。”

孔子思忖了一会儿,又说:“你索性一起随我到相国府去,也好让相国大人当面考察你。”

子路点头同意。两人立即走进相国府。季孙斯问以政事,子路皆对答如流。季孙斯甚是高兴,当即收为家臣,任为总管。子路处事果断、爽利,很快便博得了季孙斯的好感。

时光飞逝,转瞬又到阳春三月。孔子专心司职大司寇,鲁国社会风尚有了很大转变。他的信心更足了。在他看来,扫平乱世,恢复周礼,已不是幻想,他所憧憬的那座光芒四射的宝塔,似乎就在眼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灿灿然可与日月争辉,巍巍然可同泰山媲美。

一天,孔子早朝回家,大街上春意盎然的景色,拨动了他想游春的心弦,便对学生们说:“时下已是春暖花开季节,我们一起到泗河游春如何?”

学生们当然同意,马上跟随孔子出城。泗河就在鲁国北门外不远处。一出城门,河边垂柳犹如青纱帐挡住了大家的视线。来在河堤上,看着滔滔水流,听着啾啾鸟唱,沐浴着灿烂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众人的心情分外舒畅。河边上的野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令人沉醉;天空中的浮云编织着种种图案,教人着迷。使人心旷神怡的春色,发人遐思狂想的景致,谁能不流连忘返?尤其是孔子,每当遇到这种环境,就浮想联翩。他久久地站在河堤上,凝神望着河水。

子贡不解地问:“老师,你每每见到大河,总要停下来看一会儿,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略加思索,慢慢吞吞地说:“这水啊,有许多特点:它上涨以后,就能渐渐吞没河中的小洲,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似乎没有什么作为,却是任何力量也遏止不了的,很像有修养、有道德的人之美德;它总是顺理成章,有条不紊地从上往下流,近乎循序渐进的义理;它永远汹涌澎湃地流淌而不枯竭,犹如天地间充满活力的各种物体的本原;它从高处流向低处,能发出各种声音,好像变换无穷的奏乐声;它发源于崇山峻岭,流经千沟万壑,却从无惧色,仿佛人的勇敢精神;它在一个湖泊、池塘或容器里,总是平的,如同人们都应该遵守的法定准绳;它只能灌满容器,却不能高出容器,宛如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正;它从遥远的地方流来,又向远处流去,姿态始终是那样优美,又总是那样洁净,好像一个清白无辜的人;它不管流到哪里,总是干干净净的,仿佛在用美好的情操感化人们的心灵;它有时也会走回头路,但是,即使路途再艰难曲折,最后它总是向东流,很像一个具有百折不挠精神而意志坚强的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见到大河,一定要看上一番的。”

子贡听迷了,感叹道:“想不到河水有这么多特点,真是神秘莫测啊!”

大家的目光随着河水游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水的神奇、奥妙。

只有闵损和颜回眼望河水,一言不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凝思中的孔子,想起了泰山上飞溅的瀑布,更想起了自己的誓愿,自我安慰道:“尽管离恢复周礼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然而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只要继续朝前走……”想到这里,他不舍得浪费时间了,急忙招呼学生们返回。

走在回家的大路上,学生们有说有笑,热闹非常。孔子因为对水发了一阵感慨,余兴未消,突然指着路边稍稍突起的土丘再发感慨。学生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他居然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口,吓得大家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