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2176200000032

第32章 民间故事(2)

其中,有一个人画得非常快,刚刚半柱香的功夫,他就把蛇画好了。他兴高采烈地跑到桌子跟前,伸手就把酒壶拿了过来,准备独享这壶美酒。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就又自作聪明地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你快把酒壶还给我,是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把酒壶往自己身后一放,笑着说:“凭什么要把酒壶给你啊!你看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经画完了,这酒理所应当地就应该归我喝的嘛!”给蛇画脚的人听了,顿时着了急,他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只不过我是看时间还有剩余,就给蛇添几只脚而已。”不料那人却反驳道:“蛇本来就没有脚,你画的有四只脚,那就不能算是蛇了,这酒你就更是没有理由喝了!”说完,那人就理直气壮地把酒壶拿过来,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自觉理亏,也就无话可说,只好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蛇本没有脚,可是那个门客却自作聪明,节外生枝,硬是给蛇添了四条腿。结果,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酒壶被别人拿了去,后悔不及。

这个寓言故事可谓是尽人皆知,尽人皆知的道理,可也几乎是尽人皆犯的错误!我们当中又有谁敢说自己没有做过画蛇添足的事情?

正确的认识是真实反映客观现实的。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人们不应该凭自己的主观好恶强加上去,结果而犯下画蛇添足的错误,贻笑大方。所以,我们的头脑要清醒,要会掌握分寸,知道适可而止,如果过了头,多此一举,就反而会弄巧成拙。

千金买骨

古时候,有一个国君非常喜欢千里马。有一次,他对大臣说:“我要一匹千里马,我愿意以一千两金子的代价买下来。你们快去给我分头寻找吧!”大臣们感觉很为难,因为普天之下,可以拉车套犁、载人驮物的骡、马、驴、牛多的是,而千里马则十分罕见。但是,国君的命令不能违背,就只好派了众多的侍卫走镇串乡去寻找千里马。可是,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连个千里马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国君因始终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里马而怏怏不乐。大臣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有一天,一个大臣自告奋勇地对国君说:“我打听到了有个地方有匹千里马,只须您耐心等待一段时间,我一定会把骏马给您带回来的。”国君非常高兴,并且见他态度诚恳、语气坚定,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便毫不犹豫地让侍卫给了他一千两银子,答应了他的请求。

可是,万万没有料到的是,等那位大臣到达那里的时候,千里马已经死了。大臣虽有些伤心和遗憾,但是转念一想,反而又有了信心。

因为他想到,马虽然死了,但能证明千里马是存在的;既然世上的确有千里马,就用不着担心找不到第二匹、第三匹,甚至更多的千里马。想到这里,大臣当即拿出五百两银子买下了那匹死马的骨头,兴冲冲地带着马骨头回去面见国君。

大臣见了国君,开口就说:“我已经为您找到了千里马!”国君听了迫不及待地问道:“马在哪里?快牵来给我看!”大臣赶忙打开包裹,把马的骨头献到国君面前。国君打开一看,却是一堆骨头,并且因为已经腐烂,还不时地发出阵阵恶臭。猛然间,国君的脸色阴沉下来。他愤怒地说道:“我要的是能日行千里的活马,而你却花五百两的高价买一堆死马的骨头,你到底是何居心?”大臣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请国君不要生气,请听我解释。世上的千里马十分罕见,并不是随处都可以找到的。我花了三个月时间,好不容易才遇见一匹这样的马,只是非常遗憾,马已经死了。我用五百两银子买下死马的骨头是向大家证明,千里马是确实有的。只要我们有决心去找,就一定能找到。您想想看,您连死了的千里马的骨头都愿意用五百两银子买回来,何况是活的千里马呢?千金买骨可以向人们昭示国君您买千里马的诚意和决心。天下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养马人听到了君王是真心买马,您还担心没有人把千里马送来吗?

国君听了,想想也是很有道理的,也就没有再责备大臣。国君花高价买骨的故事传开以后,大家都觉得国君真的是爱惜千里马的,果然在一年之内就有人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国君为了获得他喜爱的千里马,愿意出千金的高价,但即使是这样,三年还不得一匹;大臣用五百两银子为国君买了马骨头以后,却使卖千里马的人纷至沓来。

这则故事充分说明宣传是很重要的,而最有力的宣传是行动。为了做成一件大事,首先必须要有诚意和耐心。而一个人谋事的决心,不仅仅是反映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体现。买马是这样,招贤纳士也是如此。只要真心诚意重视和爱慕人才,那些贤德的人才自然会愿意前来。

不死之药

战国时期,人们都非常迷信,上至国君,下至黎民百姓,都相信长生不死的传说,幻想着有一天能获得仙药,长生不死。

楚国的国君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从前,他也非常迷信,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长生不死,永远统治天下,于是重金悬赏长生不死之药,还派人四处寻找。但是一天天过去了,还是没找到仙药,身体越来越差的国君心急如焚,又加派人手去更远的地方寻找,并在告示上加重了酬金。

楚国有个道士,专门投机取巧,看了张贴的告示后,心生一计,想到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就用他蹩脚的炼丹术制造了一颗所谓的仙丹。其实这颗仙丹是用几味中草药捣成粉末,再和上面粉和糖熬制而成的,经过一番修饰,从外表看乌黑发亮,还真像那么回事。他又买了个精致的盒子盛放仙丹,一切准备好后,他就揭下告示,进宫去了。

来到宫门口,传令官拦住他问道:“来者何人,有什么事?”道士说:“我是来给大王送仙药的,劳烦大人替我传个信。”

于是传令官就进宫报告,来到国君的殿门口,被一个卫士拦下了,问有什么事?传令官把门外的情况说了一遍。这个卫士非常聪明,而且一直以来,对国君四处寻仙药的事非常不满,他根本不相信这个世上有这种仙药,而国君不顾朝政,为了寻找不存在的仙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弄得老百姓民怨载道,很多忠臣也大为不满,可是却慑于君威敢怒而不敢言。卫士想这个送丹药的肯定是个骗子,正好趁这个机会揭穿骗局,又可以警醒君王。于是,他对传令官说:“把他领进来,我去报告大王。”

很快传令官和那个道士就进来了,卫士问道:“拿的什么东西?”道士得意洋洋地说:“给大王的仙药,吃了可以长生不死。”卫士又问:“可以吃?”道士说:“当然可以吃。”于是卫士突然打开药盒,一口把仙药吞了下去。

传令官一看这种情况赶紧去报告大王了,道士一看到手的钱泡汤了,和卫士争吵了起来。这时,一群武士把他俩押到了大王面前,大王非常愤怒,指着卫士说:“大胆!连我的仙药也敢偷吃,活得不耐烦了,推出去斩了。”道士在一旁附和道:“对,对,杀了他。我好不容易找到仙人的药方,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才炼制出来的仙丹,本来是孝敬大王的,结果让他吃了,该杀!”

这个聪明而耿直的卫士并不惊慌,他对楚王说:“我问道士这药可以吃吗,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这罪不在我而在道士啊。再说,如果这仙药真像道士所说的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话,那大王是杀不死我的,如果大王把我杀了,证明药是假的,那个道士就是拿假药来欺骗大王,也应该砍头的。不如大王先问问道士这仙药是真是假再决定杀不杀我,也不迟啊。”

于是国君转向道士:“你说,这药是真是假?”这个骗人的道士心里一算计:要是说假话的话,那卫士一死,我也活不了啊。于是赶紧下跪说:“大王小人知错,小人也不知道这药是真是假,只是根据书上胡乱做来的。”

这一说不要紧,楚王下令把卫士放了,把道士推出去砍头了。

聪明的卫士揭穿长生不死之药是假药的故事,说明骗术总是会被聪明人揭穿的。

搞唯心主义的人难免要闹笑话,因为他不但要欺骗天下人,也需要欺骗自己,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会有很多行骗的人,他们或花言巧语,或使用惯用的伎俩,妄想可以牟取不义之财,或者达到其它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我们只要提高警惕,认真分析,就可发现其中的漏洞,揭穿其虚妄的骗术。

唇亡齿寒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而相互征战。

有一次,晋献公决定出兵攻打虢国,可是晋国与虢国之间夹着虞国,而且虢国与虞国素来关系不错,所以晋国要想取得虢国,不但要经过虞国境内,而且还要确保虞国不插手这件事。

晋献公觉得这个问题十分棘手,他怕虞国因为要阻止晋国攻打虢国不肯借路让他的军队从虞国境内通过,于是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臣荀息对晋献公献计说:“依微臣之见,虞公生性贪财,如果能给他点好处,他一定会借路的。”

晋献公问道:“要给他什么样的好处呢?”

荀息接着说:“只要把垂棘出产的美玉和屈地产的良马,拿去送给虞公,然后再向他借路,不怕他不答应。”

献公道:“那怎么行,垂棘的美玉是我祖传的宝贝,而屈地的骏马是我最好的坐骑,我怎么舍得把它们送给虞公呢?再说,要是宝物送了他还不肯借路怎么办?”

荀息说:“这个大王不必担心,如果虞公不肯借路给我们的话,那么他是一定不会收我们的礼物的。只要他收下,就不敢不借路给我们。再说大王的玉石和骏马只是放在他们那里保管一下罢了,等我们灭了虢国,在回来攻打虞国,把大王的玉石和骏马拿回来,就好比把玉石从内部库房取出来放到外部库房;把骏马从内马圈牵到外马圈一样,要把玉石和骏马拿回来是轻而易举的事,大王何必担心呢?”

晋献公点头称“好”,于是就派荀息去虞国借路。

荀息牵着骏马,捧着宝玉,来到了虢国。果然不出所料,虞公贪图财富,一看见宝玉和骏马眼睛睁得大大的,连荀息说什么都听不见了,心里只想着这两件宝物。荀息说明来意后,虞公想也没想就一口答应了。

荀息一走,虞国大臣宫之奇就对虞公说:“大王不能借路给晋国啊!”

虞公正把玩着宝石,听宫之奇这样说,就问道:“为何?”

宫之奇说:“大王有所不知,我们和虢国的关系就像牙床和脸颊一样,牙床的存在要靠脸颊,脸颊的存在也要依靠牙床,破坏了任何一个,另一个也将不复存在啊!古人说过:‘嘴唇没有了,牙齿会感到寒冷的。’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虞国和虢国就是如此啊!我们虞国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有虢国,而虢国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有我们虞国。晋国这是一个阴谋,他们一定是想先灭掉虢国再来攻打我们虞国啊,如果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上灭亡,我们虞国晚上也要跟着灭亡的。虞国已经是危在旦夕了,怎么能借路给他们呢?希望大王三思,收回成命,我愿代大王把两件宝物送回晋国。”

虞公根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告,一心想的只有这两件宝物,一听到刚到手的宝物要送回去,更是不耐烦的对宫之奇说:“行了,这件事我自有分寸。我说借就借,你不必多言了,退下吧。”宫之奇无可奈何的走了。

晋献公得知虞国答应借路给他们非常高兴,就派荀息带领兵马,前去攻打虢国。虢国没有了虞国这个天然屏障以及它的支援,很快就被攻陷了都城,灭亡了。

荀息在班师途中,接着进攻了虞国,虞国因为没有了虢国的支援,又加上准备不足,也被晋国灭亡了。荀息在虞公宫中拿回了玉石和骏马,这两件宝物又重归献公了。

宫之奇看出了虢国和虞国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要挨冻了。所以,他的眼光要比虞君远大得多。

客观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有时候由于某一事物的消失,使另一事物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惜虞君看不到这一点,孤立地看待事物,结果吃了大亏。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瞻前顾后,考虑得当。

画鬼最易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招收弟子,自由讲学,扩大影响,著书立说,宣传各自学说,由于各家学派之间相互辩论,学术气氛十分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当时有两家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法家和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道家代表人物有庄子等人。由于两家在观点上不一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韩非子为了维护法家的主张,对道家学派进行了批判,批评庄子等人的言论曲折幽深,不切实际,毫无现实意义和根据,简直是胡说八道,就像画的妖魔鬼怪一样。为了把他的批判表达得更形象,韩非子就用了这样一则《画鬼最易》的故事来说明:

从前,齐王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于是请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当时著名的画家,齐王希望画家能作出好画供他欣赏。齐王经常没事的时候就跑去看画家作画。这一天,齐王处理完朝政,退朝以后,闲暇无事,想起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去过画室了,于是就来到了画室,看看画家又有什么新作。果然,在画室里面摆满了最新创作的画。人物画栩栩如生,花鸟画惟妙惟肖,山水画更是气势磅礴。

画家正在专心画画,也没有看见齐王进来,突然听到背后有脚步声,扭头一看,发现原来是齐王来画室看望他来了,于是就赶忙放下了画笔,上前去拜见齐王:“大王日理万机,得闲来观画,小人感到万分荣幸!请大王指点!”

齐王见画家技艺高明,画什么像什么,就问道:“先生画什么都是那么惟妙惟肖,那么你觉得画物有没有难易的区分呢?”画家仔细想了一下,回答说:“依敝人之见,作画应有难易区分。”齐王又问:“哦,如此说来先生认为画什么最难呢?芽”画家说:“依我的经验来说,像画狗,马之类的最难了。”齐王又接着问道:“那画什么最容易呢?”“画鬼最容易了。”画家回答说。

齐王听了以后,感到非常的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就问画家:“先生的话把我搞糊涂了。在我看来,所谓狗、马之类的事物,我们都见过,应该好画才是,而鬼怪都没有见过,怎么去画呢?还不是鬼怪要难画一些吗?为何先生的观点与我相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