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2176200000049

第49章 历史故事(3)

这天,魏文侯心情不错,就命乐师弹琴,魏文侯亲自起舞,诵赋。魏文侯一副全心投入的样子,使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之感动。没想到大王还有这样一手高超的诵赋本领,平日里大王在朝上很是威严,大臣们都有些害怕。今天见大王有如此闲情雅致,在场的大臣们也很兴奋。有的也不禁翩翩起舞。不会跳舞的就在旁边不住的点头,夸奖大王跳的好,诵的妙。魏文侯看到大臣们这样欣赏自己的表演,就更加的高兴了。于是就即兴做了一首赋,当他朗诵到:“让我的话无一人敢违背”时,乐师突然停止鼓琴,并将案上之琴举起来向魏文侯砸去。刚才那其乐融融的气氛一下子烟消云散,代之而来的是紧张的氛围,两旁的大臣吓得瞪直了眼。魏文侯也大惊,幸亏两旁武士眼疾手快,一把抢过乐师手中的琴,并牢牢把乐师按在地上。

魏文侯实在太生气了,本来自己今天心情很好,却被乐师搞得一塌糊涂。恨不得一口一口撕下他身上的肉。他坐在桌旁,吹胡子瞪眼,喘着粗气,怒视着乐师。两旁大臣都有些害怕,心想,这个乐师,太大胆了,竟然敢打大王,不是找死吗。乐师却神态自若,安静地趴在地上。魏文侯看到乐师竟然这种表情,就更加气愤了。大喊:“执法官来了没有?我要治这不知天高地后的乐师的罪。”执法官忙快步跑到魏文侯面前,弯腰鞠躬,说:“大王,臣在,您有何吩咐。”魏文侯说:“按照我国法律,臣属打君主,应该判什么罪?”执法官说:“禀报大王,应判死罪。”说完,魏文侯喊道,“听到没有,快把这浑蛋乐师给我拉出去,砍了!”说完,摔袖就要走,乐师听到这,忙说:“大王,臣有一言,请您听我说完,再让我去死吧。”魏文侯不耐烦的说:“快说,快说,我一刻也不想再见到你。”乐师说:“过去,尧、舜为君主时,唯恐自己的话没人反驳。后来桀、纣为君主时,唯恐有人反驳他的话。今天您所讲的话和讲话时的神态颇像桀、纣啊。我心中气愤,心想一定是他们的灵魂覆到了您的身上,因此,我举琴就打。我是在打桀、纣的灵魂,让他们不要依附在您的身上,也使您成为暴君、昏君。我在打他们,不是在打您啊。”魏文侯听到这,知道自己错了,就命人把他给放了。

自己讲出的话不许别人反驳,这是何等的霸道,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就是如此。世上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说出的话百分之百正确,因而就该允许别人提出异议和意见。

魏文侯借跳舞、诵赋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独裁思想,向众人呈现了其内心的真实愿望,这个愿望应该说是很危险的。而如果以乐师的身份直言相劝,肯定不会奏效,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乐师“借惩桀、纣,巧谏国君,不但保全了魏文侯的面子,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更达到了劝谏的目的,这是何等的聪明。

惊弓落雁

更赢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神射手,他的射箭技术高超。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甚至水中游的,他都能射落。因而更赢的名字天下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各国的箭手也都纷纷来到魏国向更赢求教或者挑战,更赢的箭术当然无人能敌。魏国国王对更赢喜爱备至,不仅赐给他金银珠宝、田地房屋,而且还经常请更赢到王宫饮酒、外出打猎,简直比对待亲兄弟还亲。

国王是个打猎迷,这天,国王打算去野外打猎,邀更赢同去。天气晴好,国王的心情更好,他策马扬鞭,好不快活,不一会儿就到了狩猎地点。他和更赢说好,一人带一队士兵,看哪个队打的猎物多,时间就以现在开始到日落时分止。更赢欣然同意。说完国王身背弓和箭,迅速冲入树林,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更赢则从另一条路冲入,丝毫也不示弱。

时间过的真快,很快太阳就要落山了。更赢得猎物不少,有鹿、兔子、鸟、还有野猪等等。手下士兵高高兴兴的背着猎物准备出林去见国王。再看国王这边,猎物也不少,国王心想今天肯定不会输给更赢了。两队人马来到集合处,国王命人分别查验双方猎物数量,结果打了个平手。国王不服气,一定要分个胜负出来。更赢知道国王想赢点面子,于是就说自己甘愿认输。国王不从,还想再比试一下。这时,只见一队大雁由南向北飞过,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过了一会,正当国王和更赢商量如何再分胜负时,一只孤雁从远处飞来,它叫声惨烈,飞的也很慢,显然是跟不上队伍了。更赢于是对魏王说:“大王,您看这只大雁,我可以不用箭就把它射下来。”魏王不相信,说:“不用箭?怎么可能,如果你能不用箭就把它射下来,今天的狩猎比赛就算你赢。”只见更赢从身后取下长弓,当那只孤雁飞临他上空时,拉弓,做出射箭的姿势,只听得弓弦“嘣”的一声响,大雁也应声落地。魏王顿时傻了眼,奇怪的问:“这是怎么回事,没有用箭,大雁怎么就落下来了呢?”更赢笑笑说:“大王,这只雁,飞得很慢,说明它受过重伤。”说着,指着大雁尚未痊愈的伤口给魏王看。“它叫声悲哀,说明它长时间失群。伤未愈且惊魂未定,猛听到强弓的声音,便吓得跌落了下来。”听了更赢的话,魏王对他彻底服输,人们也更加佩服更赢了。

更赢不用箭,只用弓弦发出的声音就使大雁落地,听起来这是多么高超的箭术啊。其实,如果不是大雁受过伤未愈,又脱离队伍,是不会被弓弦声吓倒的。这就是更赢的妙处所在。

求知不难,难就难在精益求精,举一反三。更赢的箭术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不但要认真、刻苦学习知识,还要具有孜孜不倦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侯赢难信陵君

信陵君,战国时魏国贵族,以礼贤下士著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侯赢,战国时魏国的隐士,后来被信陵君迎为上宾。

信陵君虽具有礼贤下士的本性,但是却并不为人所知。而侯嬴在未投到信陵君府上时,只不过是个给富贵人家看门的门夫。但是他智慧过人,极有谋略。信陵君听说后,打算请侯嬴到自己府上做谋士。于是就派人去请侯嬴,谁知侯嬴不但不感激,而且还说:要信陵君亲自为他驾车,亲自把他接过去才行。来人气得火冒三丈,心想你是什么身份,竟然敢让我们公子为你驾车,别做梦了。于是,气冲冲的回去禀报信陵君。没想到,信陵君听到这话后,反而欣然同意。府上的谋士们都反对,说侯嬴太狂妄自大了,公子万万不能为他驾车,那样有失贵族身份等等。信陵君主意已定,任凭谋士们怎么说,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

于是,信陵君为侯嬴驾车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市场上的人们感到很好奇,都来看信陵君为侯嬴驾车,信陵君的随从们也都在暗骂侯嬴。信陵君来到侯嬴看门的地方,恭恭敬敬的给侯嬴作揖,请他上车。侯嬴也不客气,大模大样的坐上车。待侯嬴坐稳,信陵君问:“先生,您可坐好了?”侯嬴点点头。于是信陵君驾车,俨然一副车夫的样子。这时信陵君的随从们更加气愤了,真想一把把侯嬴拽下来。车子驶到了集市,侯嬴突然说:“停车,我要去拜见朋友,你在这里等我!”信陵君就把马勒住,搀扶侯嬴下车。侯嬴慢条斯理的走了,过了好一会也不见回来。信陵君的随从们都等烦了,纷纷劝说:公子回去吧,不要等了,您对他已经仁至义尽了。信陵君不听,仍旧耐心的在车上等。集市上的人也都过来看热闹,都说侯嬴太过分了。侯嬴其实正在不远处和朋友喝茶聊天,朋友几次催他该走了,别让信陵君生气,可是侯嬴就是不走。等到太阳快要落山了,侯嬴见信陵君脸色始终没有变,才向朋友告辞登车。

到了信陵君家中,已是吃饭的时间了。信陵君命人准备上好的酒菜,并请了许多有名望的宾客,给侯嬴接风。信陵君请侯嬴坐在上座,亲自为他斟酒,并一一向宾客介绍侯嬴,客人们都感到很惊讶。酒喝的正畅,信陵君站起来向侯嬴敬酒。侯嬴对信陵君说:“今天我也够难为您的了,我只是个看门的,而公子却亲自驾车接我,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子本不该对我有过分的表示,而今天公子却对我这样客气。我为了成就您的爱士之名,所以故意让您在集市上等了那么久,又去拜见朋友,以此来观察您的态度,可是您始终很恭敬。而市场上的人都骂我是小人,视您为君子。”这下在座的宾客们才明白侯嬴的用意,他是在为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作宣传啊。酒宴结束后,侯嬴便成为了信陵君府上的贵宾。

信陵君虽有礼贤下士的本性,但却不被人所知,而侯嬴则利用信陵君为自己驾车、敬酒等事,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本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免费为信陵君做了一次广告,使众人都对信陵君的品性有所了解。

现代社会,人们更需要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没有机会,即使有再多的本领也不会施展出来。因而像侯嬴这样的抓住机会主动向别人推销自己是很重要的,这将成为你事业成功的敲门砖。

淳于髡见梁惠王

淳于髡是齐国人,在历史上以博学、善辩、能够体察人的心思而著称。他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学术上并不专注于一家。他很仰慕晏子的为人处事,因而也经常讽谏劝说君主,但他很注意察言观色、揣度对方想法。

淳于髡的一个朋友当时在梁惠王府上做谋士,于是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说淳于髡是个难得的人才,不仅学问精深,而且懂得治国之道,如果能够得到他的辅佐,一定能够建功立业的。于是,梁惠王准备召见淳于髡。第一次,当淳于髡被带进梁惠王处时,梁惠王正在看马,有人给他从国外献了一匹好马,此马与中原的马匹很不相同,不仅个头高,而且毛色鲜艳,气质动人,梁惠王爱不释手,左摸摸,右看看,就是舍不得放手。本来还想骑上试试,可有人通知他淳于髡来了,他才恋恋不舍的让人把马带走,令左右人等退出,回到坐位上召见淳于髡,可是心里还在想着刚才那匹好马,不免两眼发直。而淳于髡见到梁惠王并不说话,也是呆呆的站着。梁惠王心里很纳闷。

不久,梁惠王又召见淳于髡。这次,恰逢有人给梁惠王进献了几个歌妓,听手下人说这几个歌妓不仅长的漂亮,而且舞跳的更好。梁惠王看到这几个绝色美女,还没等欣赏她们跳舞,已经被她们的美貌吸引住了,眼睛直直的盯着她们,看个不停。当听到有人报告淳于髡来了的时候,他又让舞女们退下,令左右人等退出,回到坐位上召见淳于髡。回到坐位上的梁惠王脑子里还在想着刚才那美貌姑娘。脸上不禁泛起一丝笑意。这次,淳于髡还是傻傻的站在那,一句话也不说。这下,梁惠王可气坏了。等淳于髡走了以后,他找到举荐淳于髡的人,问:“你不是说淳于髡比管仲、晏婴还要高明吗,怎么我独自召见了他两次,他什么也不说,这是为什么啊?”举荐的人把梁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说:“我第一次见大王时,他刚刚看过一匹好马,我的到来使他不得不让人把马牵走,但是心思还在马上;第二次,他刚刚看过几个绝色歌妓,还没来得及欣赏她们跳舞,我就来了,他虽然命舞女下去,但是,脑子里还在舞女身上,所以我什么也没说。”举荐人把这些话告诉了梁惠王,他惊讶的说:“哎呀,淳于髡真是个圣人啊!第一次淳于髡来见我,有人给我进献了一匹好马,我还没来得及试骑,见他来了我虽斥退,但是心里还想着骑马的样子;第二次淳于髡来见我,有人给我送来几个舞女,我还没来得及欣赏歌舞,见他来了我又斥退了左右下人,但是脑子里还是想着那几个美貌歌妓。”

淳于髡得到梁惠王的召见,按理来说应该高兴,并急于表现自己,但是他却不然,而是察言观色,发现梁惠王的心思并不在自己身上,即使说的再多也没用,梁惠王根本听不进去,还不如不说。这样反倒引起了梁惠王的兴趣。这就是淳于髡的智慧。

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注意交谈的技巧,有时口若悬河的人并不一定能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惜语如金的人也不一定不能说服人,关键是要把住对方的关注点。只有找到对方的兴趣所在,顺着对方兴趣说,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庖丁解牛

庖丁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厨师,他杀牛又快又轻,当时梁惠王听说庖丁杀牛有一手,就命人请他来给梁惠王亲自表演一下。有人为庖丁牵来一头十分强壮的牛,只见庖丁围着这头牛看了看,然后迅速提刀,扎眼功夫就把牛杀了,刚才还是活蹦乱跳的一头牛,霎时间就成了一堆肉。在场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他们还没看清楚庖丁怎么动刀,牛已经杀完了,不禁大吃一惊,不住的叫好。庖丁杀完牛很悠然的站在一旁,丝毫没有疲倦的意思。

梁惠王更是对庖丁熟练的技术大加赞赏,问他说:“哎呀,太棒了,简直太神奇了。为什么你的技术能够达到如此纯熟的地步呢?”庖丁放下手中的刀,说:“大王,我干杀牛这个行当已经快三十年了,每天都干这种活。时间长了,干得多了,自然熟能生巧啊。现在我老了,动作还慢了不少呢!”梁惠王点头表示同意,又继续问道:“为什么那么多宰牛的人,他们中也有不少向你一样干了一辈子,却没有你这么高深的技艺呢?”庖丁说:“大王,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远远超出了解牛的技术了。当初,我刚刚学习宰牛的时候,我眼中所看到的是一头完整的牛。三年以后,我所见到的就不是完整的一头牛了。如今我用我的精神去感知,而不是用眼睛去看,感官的活动已经停止,只有心神的活动在进行。”梁惠王和旁观的人不甚明了,庖丁继续说:“宰牛宰多了,就了解了牛全身的结构,我按照牛全身的结构,从牛骨头缝隙大的地方进刀,再顺着骨节的缝隙运刀,不曾碰到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也不曾碰到附着在骨头上的肉及筋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头呢?”梁惠王和大臣们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深奥的道理啊。

梁惠王又问:“你干了这么久,刀子一定用坏了不少吧?”庖丁说:“不,您看我这把刀用了19年了,还和刚磨的一样锋利。”梁惠王不解的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庖丁说:“好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断骨头。而我的刀已经用了19年,杀牛无数,依旧像新的一样。这是因为牛的骨节有间隙之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把几乎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间隙的骨节间,显得很宽绰,还有充分的余地。我宰牛的时候就是把刀刃插到骨节间,因而我的刀能用19年依旧如新。即使如此,每遇到筋骨交接处,我还是觉得难以下刀,就格外小心,目光集中,行动稳妥,这样,刀只轻轻一动,整个牛就骨肉相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一种工作,都应该摸清楚那种工作的规律,只有掌握了工作中的客观规律,才能把工作做好。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生理结构,摸清了牛的规律,所以杀起牛来得心应手,非常出色。

要认识客观规律,必须有一个实践过程,如果不动手解牛,就永远不能了解牛的生理结构。

杜渐防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