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2176200000055

第55章 历史故事(9)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作乱,屡屡侵犯中原,骚扰百姓抢夺民财,于是皇帝就派遣上大夫苏武去安抚匈奴。苏武率领上百人的使团到达了匈奴国,欲和其缔结友好睦邻关系,希望两国和睦相处,永不发生战争。不料正值匈奴国内部发生政变,原来的匈奴王被杀死,新国王并不遵从在此之前和汉朝达成的协议,他主张和汉朝继续开战,使团全体人员包括汉朝大使苏武全部被扣押起来,永远不能返回汉朝,只能沦为匈奴国的奴隶,过艰苦的奴役生活。过了不长时间,本来志得意满的苏武竟然被匈奴以囚徒的身份流放到北海牧羊,受尽凌辱,过着非人的生活。

匈奴王单于知道这个汉朝来的使者苏武非等闲之辈,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多次派人到北海边游说苏武,劝其投降匈奴国。尽管受尽了折磨,但苏武的意志仍然十分坚定,他对汉朝的忠心丝毫没有动摇,他对前来的说客说:“我是汉朝派来与你们结交的使者,并不是和你们争斗的对手,怎么谈得上降与不降呢?我大汉朝贵为天朝大国,岂是尔等蛮夷小国所能痴心妄想的侵略对象?不如你们遵照我们汉朝皇帝的旨意,我们坐下来好好的谈谈和睦相处的友好政策吧!”

匈奴人见游说不了意志坚定立场鲜明的苏武,于是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环境来迫使苏武屈服,把苏武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服役,而且甚至连粮食和必需的生活用品都不给他提供。可是,苏武志坚似铁,忍受住了苦难和折磨:夏天,苏武吃草籽和野菜,喝山泉水解渴;冬天,苏武只能从老鼠洞里掏取干果和草籽充饥。此间,匈奴王又多次派人前来劝说苏武,并企图用高官厚禄加以引诱,希望苏武能够投降,但一次次都被苏武严词拒绝。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苏武一直默默地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和思乡的折磨,但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屈服过,这样非人的生活一直持续了19年,尽管期间经历多次的死亡威胁和各种诱惑,但苏武的坚强意志却从来没有动摇过,而匈奴王单于也始终没有能够得到这位满腹经纶的汉朝使臣,他终于明白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真正内涵和巨大力量。

作为一个正直的人,不能没有高贵的气节,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大臣当中,就有一些人丧失了气节,成为历史的罪人,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苏武则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在多次诱降面前,始终保持着坚贞的气节,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代不同了,但气节作为仁人志士的基本品格,却始终没有改变。所不同的是,过去要接受艰难困苦的考验,现在则要接受物质享受方面的考验。现在国家富强了,物质生活也相对丰富多了,糖衣炮弹的诱惑比直截了当的艰苦生活更难以拒绝,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坚强意志品质的时候,一味追求荣华富贵和物质享受,最终将会成为人民的敌人和历史的罪人。

马援远见

马援,字文渊,东汉初著名的将领,曾任伏波将军,被封为新息侯。建武年间,大汉初定,诸王纷纷来到京城,四处结交朋友贤士,以笼络人才,博取好的名声。马援身为武将,却很有政治头脑。他认为大汉朝初定,各方面的法律、政策都不完善,现在王子和大臣们纷纷结党壮大自己的势力,将来等到政局稳定,大汉天子一定会削弱各个王子的权力,以免他们结党作乱。于是,当有人来拉拢他的时候,他都保持低调,即使平日里和他关系不错的大臣和王子来笼络他,他都不表明自己的意见,总是推辞说:“我是一介武夫,朝政的事情我也不懂,我只知道大王让我打到哪里,我就打到那里,况且我也老了,不想再费神考虑朝廷里的事情了,我还想安享晚年呢。”

这天,吕种又来拜见马援。虽然吕种是个文官,但是和马援很谈得来,与他相交多年,两人平日里经常相互拜访,喝酒谈天,是很好的朋友。谈笑间,吕种说起了自己的近况,他说自己目前结交了某个王爷,这个王爷很器重他,对他委以重任,还赏赐了他大量的金银珠宝。一边说一边显现出满足和兴奋的神情,并问马援:“马将军,我听说也有不少的王孙贵族想要与您结交,您都不太乐意,说实话那些来找您的人真的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只有我的王爷才是最有实力的,王爷已经说了,如果能够得到您的支持,他将如虎添翼。并且一定会重用您的。”马援听到这,脸色立刻就变了,说:“你我相交这么多年,又不是不了解我的个性,我认定的事情,谁来劝我都不起作用!”吕种知道自己有些冒失,吓得不敢说话。马援又说:“作为至交,我倒是要劝劝你,现在这些王侯都在壮大自己的势力,而朝廷限制藩王势力的措施还没有建立起来,如果他们再这样广交宾客,那么以后势必会野心大涨,最终还是要被天子镇压的,你要多加戒备啊。”吕种不以为意,后来果然有人上奏,指控诸王的宾客搞叛乱,皇帝下命令逮捕他们,因此而受到牵连的人有好几千,吕种不幸也陷入了这场灾祸,这时他才悔悟,当初不该不听马援的劝说,可是现在后悔也晚了啊!他不禁感叹道:“马将军,神人也!”

还有一次梁松和窦固也来笼络马援,并向他许诺,如果马援跟随他们,就将得到万贯家财,等等,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马援则说:“对于普通人来说,富贵以后可能沦为卑贱,但是你们可就不能再变得卑贱了,你们可能因此招致杀身之祸啊。身居高位的人要始终把握好自己。你们好好想想吧。”后来,梁松果然因此而招致灾祸,窦固也几乎不能幸免。

马援作为一个武将,却具有卓越的远见,这是难能可贵的。东汉初年政权刚刚建立,还没有健全的法律来约束诸侯的势力,于是他们纷纷扩大自己的势力,看起来很风光,许多人也纷纷投奔他们。可是马援却能从历史经验判断,诸侯扩大自己的势力,势必要遭到皇帝的镇压,结果也正验证了马援的判断。

能够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看到隐忧,才是真正的有远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才能高枕无忧。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一点点地方,鼠目寸光,是无法对事情的发展作出正确的判断的。

蒯通善辩

汉朝高祖刘邦手下文臣武将众多,陈平、韩信等都赫赫有名,这其中也不乏像蒯通这样的能言善辩之士,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言也是最厉害的武器,不但能力挽狂澜,有时还能反击敌人。

为刘邦东征西战南杀北讨立下汗马功劳的淮阴侯韩信最终发生叛乱,为他出谋划策的谋士蒯通也被抓了起来。汉高祖刘邦亲自审讯蒯通,刘邦问他:“蒯通,大汉朝对你不薄,你竟然做出如此不臣之举,是你教唆淮阴侯反叛的吗?”蒯通理直气壮大声回答道:“是的,我的确是叫他反叛,可惜那小子没用我的计策,所以才自取灭亡,落得如此下场。假如那小子肯采纳我为他定制的计策,陛下又怎么能抓住他并且杀了他呢?”刘邦气得暴跳如雷,几乎哆嗦得说不出话来,于是就下令:“把蒯通给我放锅里蒸了!”高祖本以为蒯通会吓得跪地求饶认罪,可蒯通不慌不忙的说:“哎呀!陛下,您把我蒸了可是真的冤枉我呀。”高祖怒目而视蒯通,说:“你教唆韩信背叛造反,导致战乱,使刚刚恢复生机的国家又重新陷入万劫不复的战争中,有什么冤枉的?”蒯通从容的回答说:“陛下,秦朝法度废弛、政权瓦解的时候,天下大乱,各个诸侯国纷纷自立起兵造反,英雄豪杰们像乌鸦一样纷纷聚集。秦朝被推翻以后,天下人都来追逐帝位,但是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抢先得到皇帝的宝座。那些失败的人,并不是他们没有资格作皇帝,他们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成功啊,但这不能说明辅佐他们的人就都该被杀掉吧!盗跖的狗对着尧狂吠,并不是因为尧不仁德,只不过他不是狗的主人而已,您能说盗跖的狗做错了什么吗?我一直跟随韩信多年,对他是忠心耿耿,我为他出谋划策的时候,我只知道韩信,并不知道陛下您呀。况且天下养精蓄锐想要做皇帝的人很多,只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罢了。难道你能把他们全部烹杀吗?”汉高祖刘邦听了蒯通的话,恍然大悟,他认为蒯通是个非常有头脑有才华的人,这样的人如果轻易杀掉,岂不是大汉朝的巨大损失吗,再者,像蒯通这样的贤士,如果委以重任,他日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啊,于是刘邦下令赦免了蒯通的所有罪过,还任命他担当重要的职位,使得蒯通有机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蒯通为韩信出谋划策,教唆他谋反的事实千真万确,但蒯通被抓之后并没有否认这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不是在教唆韩信的事情上大做文章,而是转移话题,偷换概念,把话题转移到楚汉战争上去。当时天下未定,刘邦也需要笼络人心,于是顺势放了蒯通。这就是遇事不慌乱,巧妙的将无理说成功劳的辩士才能,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遇事灵活多变、根据形势需要快速转换话题的必要性,在危机的时候,巧妙的转移话题,将对方的注意力引向有利于自己的事实上,会使对方作出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评判,最终顺利的通过逆境。

袁安卧雪

袁安,东汉人,官至司空,司徒,为官以严明著称。有一年冬天特别的冷,下了好几场大雪。此时的袁安还只是一介平民,家住在洛阳城内。大雪从半夜时分就飘飘落下,花瓣大的雪片从天空中落下,不一会就给整个洛阳城穿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棉衣。雪下了大半夜,到天明的时候,才稍稍小了些,满天飞起了细密的雪粒。酣睡中的人们清晨起床发现这银装素裹的洛阳城,心情也格外的舒畅。按照人们通常的习惯,大雪过后,都要清扫家门附近的积雪,以利于行走。于是,天刚朦朦亮,就有人出门,挥舞着扫帚,扫起雪来。有的勤快的人,一早晨要扫两三回呢。

袁安这天也早早的起床,穿上棉服,带着手套,拿起扫帚就要去扫雪。当他打开大门时,却发现有一堆人都在他家门口避寒。大雪纷纷,行人和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都不敢冒雪前行,就找附近的家门口躲一会再走。看着这些人这样的可怜,他们又冷又饿,袁安心中不免为他们伤心。想想自己虽然也没有钱,日子过的也很艰难,但是下雪天还有一间破房子可以避寒,还能喝上一碗热汤驱寒。袁安轻轻的把大门关上,他不忍心因为扫雪而赶走这些苦命的人,心想:就让他们在这里避避吧,我没有火给他们烤,也没有吃的给他们吃,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他们在我家门口避避寒。于是他放下扫帚,又回到屋里,屋里其实也不暖和,木炭已经燃尽,他只好又钻到被窝里取暖。他撮着手,蜷着身子,忍受着饥饿,不一会又睡着了。

天已经大亮,雪也停了。各家各户都出门扫雪了,按照洛阳城的规定,每户居民有义务清扫自己门前的雪,一方面美化市容,更重要的是方便人们的行走。袁安看家门口的人没有离去,依旧躺在炕上,思考着自己这几十年所走过的路。洛阳的地方官这天也早早的来到衙门,准备亲自下去视察,监督各家各户扫雪。地方官走在街上,发现家家户户都很积极,基本上都出来扫雪了,他很是高兴。当走到袁安家门口时,发现厚厚的雪还堆在地上,丝毫没有扫过的痕迹,就连一个脚印都没有。有不少的人躲在那,他知道这是一群无家可归的人在避寒。别的人家都出门扫雪了,他们就被赶走了,只好都聚集到袁安家门口了。地方官来到袁安家门口时,避寒的人们都被吓跑了。地方官心想这么冷的天,是不是这家的主人没有火炉,给冻死了。于是忙命人将他门前的雪扫开,走近屋子,看见袁安瞪着双眼,目视屋顶,直直的躺在炕上。地方官很是生气,问道:“你怎么不出去扫雪,你难道不知道吗,你要负责扫净你门前的雪。”袁安慢条斯理的起身说:“大人,您也看到了,刚刚我家门前那么多避寒的人。别人家一扫雪他们就被敢走了,于是都跑到我家门口。这么冷的天,他们又冷又饿,我不忍心打扰他们,把他们赶走啊。”地方官听后很是感动,自己也是穷人的孩子,也知道挨饿受冻的滋味,袁安这样富有同情心,如果能为朝廷效力,一定会是个为民造福的好官。于是不但没有责备他,还举荐他当了孝廉,日后还做了司徒、司空等大官。

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生活中就会充满快乐和祥和。下雪的时候袁安不是先为自己考虑,而是先为那些躲在家门口的人着想。这体现了他崇高的人生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够像袁安一样,能先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那么你就会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许多事情也会顺利的解决,生活也会充满爱。为自己谋利益是人的天性,但能够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前面的人,无疑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们总在抱怨有些人的道德正处在滑坡的状态,其实只要每个人都能像袁安学习,那么人的道德精神是不会出现滑坡的。

瘦羊博士

根据汉朝的礼仪制度,每年的十二月祭祀的时候,皇帝都要赏给博士(负责教授学生、制定风俗礼仪的学士)们羊。但是历来怎么分羊却没有固定的礼法可寻。起初是买一群羊,大家随便挑,这样有的人手快就牵走了最好的羊,而那些手慢,或者年老的博士争抢不过年轻的就只好捡剩下的,这样很多人都感觉不公平。后来有人提议按照长幼尊卑来分,年长的、地位高的就分给大羊;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就分给小羊。即使这样也容易产生分配不均的情况,因为每只羊的重量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同级别的博士分到的羊肯定也有差别。这样许多博士不免有怨言。另外大家对把博士分成几个级别的做法也不很赞同,其实大家的身份工作都是相同的,为什么因为分羊这件小事,就给大家分成几个级别呢?有的时候,大家往往因为争个级别而伤了同事之间的感情,本来很团结的一个群体,就因为这些小事伤了和气,大家都感到工作很不开心。就这样,关于分羊这件事一直也没有什么更好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