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2204300000054

第54章 要善于对孩子进行疏导

沟通是一剂通心的良药,它能有效地改变孩子身上的缺点,打通孩子心理上的症结。在对待孩子的缺点与不足上,切莫一味地强制孩子去改变,这样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正如河流一样,疏则通,堵则溢。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孩子当做朋友是家长最明智的选择:一些高高在上,不拿孩子当回事的父母是愚蠢的父母。他们在教育孩子上必然是失败者。如果父母与孩子交上朋友,就会与孩子成为一生的“至交”,这种友谊对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大有裨益。

孩子是棵小树,家长应当精心扶植,疏导成长,而不应严加捆绑或随意修剪。否则,只能把孩子变成符合父母意愿的、仅供观赏用的“盆景”。

父母命令孩子做事情,或强迫他去做,是在显示父母的权力。而这种权力无非是身份、年龄或体力的差别,孩子当然无法在这些方面去与大人竞争,然而孩子的反抗心理却与日俱增。其实,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不能引导和影响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只是意味着父母没有用心去寻找不同的、有效的方法。

命令孩子做事不是一个可取之法,这往往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但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父母的态度尤为重要,父母的教子方式更是不容忽视。

其实,对孩子的强制命令往往收效并不大,因为孩子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或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很多成功的家教验证了这样一种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疏导远胜于强制。当父母想命令孩子干什么时,一定要先想一想:孩子不是自己的士兵。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了解错误的原因,合理地进行疏导,往往比强迫孩子如何如何做更有效。

一、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和孩子成为朋友,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变化,也会使孩子感到幸福快乐,有利其改正缺点,有助孩子健康成长。渴望家教成功的父母们,当从成为孩子的朋友开始!

父母和孩子做朋友,是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基础。有缺点的孩子在成长进步中,更需要家长做自己最值得信赖和帮助的大朋友。现代家教中,父母们只有先学会做孩子的朋友,才能当好一个称职的家长。

曾有一位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谈道:

我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帮他分析事物、明辨是非,鼓励他对家庭的任何事情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将与他的谈话录下来。我们把孩子的启蒙画保留下来,把他的学习成绩、身高等按逐年变化绘制成曲线图,从小就教他唱歌、游泳、吹口琴、钓鱼,带他到博物馆参观、看展览、看节目,有空还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

在各种活动中,我们不以自己是孩子的家长就说一不二,或摆出什么都对、什么都懂的样子;而是做能给予他知识和欢乐的最知心、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我们经常组织家庭会议,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家庭气氛民主和谐,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

孩子有事跟我们讲,从不在心里憋着;出门说“再见”,进门问好;做饭当帮手,饭后洗碗擦桌子扫地。平时买菜,洗菜,给父母盛饭,端汤,拿报纸,捶背。有时父母批评过了头,也不当时顶嘴,过后再解释。我常对孩子讲:“我们是父子,也是朋友,我们有义务培养教育你,也应该得到你的帮助。你长大了,会发现我们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发现我们很多地方不如你,这是正常的。因此,要像朋友一样互相谅解,互相帮助。”

在家里,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是平等的,孩子提出的看法,我们都认真思量,有道理的就接受。

我认为,只有和孩子成为好朋友,才能当好一名称职的家长。

在这样和谐的家庭中生活,孩子们会感到幸福快乐,有利于缺点的改正,更有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由于孩子与家长像朋友似的交心,也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变化。

二、管教孩子要使用恰当的言辞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责骂与训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责骂和训斥的理由与方法是适当的话,那就会收到教育孩子的效果;一味地责骂与训斥孩子,只会使父母子女间产生裂痕与摩擦,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责骂与训斥孩子也要讲究技巧,掌握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有位女作家,为她的孩子写了一本《教育幼儿备忘录》。事实上,这位女作家并未结婚生子,这个孩子是她领养的。

当这个名叫右丈的孩子上小学时,要求能有一个玩具手枪,当时因战争的关系,市面上流行许多类似的战争玩具。

这位女作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这种杀人的玩具,因此感到非常困扰,但最后她还是买了一支给右丈。因为她想:“我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这么做,致使右丈无法参加同伴之间的游戏,那样孩子未免太可怜了!”不过,在她的作品结尾处她又写道:“右丈必然会终生牢记,身为母亲的我,并不喜欢这种玩具。”

这就是管教态度上的最基础问题。母亲只要一看到孩子不听话,就立刻板起脸孔,然后忍不住斥责孩子,这是不对的。其实,最重要的是其管教要让孩子有深刻的记忆,且终生难忘才是。

就这个观点而言,语言能力是相当了不起的。有些人认为,对幼儿采取劝阻态度,孩子根本听不懂,所以干脆打屁股算了!结果,孩子在挨打之后只会因为觉得很疼痛,所以才不敢这么做,却不代表已了解不能做那件事的理由。在孩子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时,应该先明白地告诉他:“不行”,然后说明为什么不行。这样,“不行”这两个字将会深深地刻印在孩子的脑海中。这种禁止的方式会随着孩子成长而成长,牢牢地扎根在孩子心中。这种管教才是最基本的态度。就这点而言,语言是很有效率的。可是,如果父母只是不停地说教,孩子会毫不在意地当做耳边风,根本收不到效果!也就是说,在管教孩子时,父母本身的态度比说教更重要。

不过,父母为孩子所感觉到的事找出恰当的言语来表现,也是相当要紧的。要使孩子很有系统地记起容易忘记的事,首先就要给予恰当的言辞,并且要找对时机。

孩子在三四岁时,进入一个转变期。这时,语言对孩子会造成很强烈的作用。也就是说,只要对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讲一句“有鬼”,孩子就会被这语言所惊吓到。

三、批评孩子,需要讲究技巧和艺术

责备孩子的方法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当的责骂,在不知不觉中会伤害了孩子。很容易使孩子朝着和父母的期望相反的方向发展,为人父母者不能不考虑这种危险性。

绝大多数的父母,要求小孩的行为往好的方面发展。假如他改变的结果合乎父母所期待、所预料的,那么通常父母会给小孩一些鼓励与赞赏。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增强作用”,意即让好的行为能够一再地出现,且恒久地保持下去。

反过来说,当坏的行为出现时,一般都加以制止,并想办法令它不再继续出现,这时所采取的方法就是“骂”,更严重的就是“打”。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负增强作用”,换句话说,就是以“惩罚”的方式,来制止坏的行为。

小孩子的生活圈里,难免总有吵架、争执,甚至打架。父母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采取一种制止的方式。除此之外,如小孩不懂礼貌、不按时做功课、顶撞父母等,都被认为是不好的。于是,家庭中骂小孩的情形就相当地普遍,且习以为常了。

父母爱子女,希望他们好,是对的。但是,爱子女且希望他们好,并不等于父母就可随意骂小孩,毕竟小孩是独立的个人。骂小孩之前,最好想一想怎么骂才合理,才能让小孩心服口服,从而收到教育的效果。

1.不应该使用的指责用语

10种指责用语不能用于指责孩子。

●“别多管闲事!”“你不如去看书!”当小孩主动要求帮忙做家务时,父母千万别以此种态度阻止小孩热心的参与。因为这样,不仅伤害小孩的心,还剥夺小孩成长的机会。

●勿以性别限制责骂孩子:大多数父母皆认为女孩要像女孩,男孩要像男孩。例如,“男生怎么可以抱洋娃娃!”“女孩子要文静点!”其实父母如果从区分两性的问题来责骂小孩,这会影响小孩的心理发展。

●“少理他!”“别跟那群坏孩子在一起!”保证孩子不受伤害是父母的责任,但这种骂法会限制小孩子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使他渐渐失去玩伴,以致阻碍了他团体性的发展。

●“小孩子,少插嘴!”小孩不懂礼貌时,父母千万别这样骂他,应该对他说:“爸爸现在跟别人聊天,你有什么事待会儿再讲好吗?”这种征求小孩同意的方式,才能纠正他插嘴的行为。

●“这有什么稀奇!”小孩有自己的生活天地,当他兴致勃勃地邀请父母共享他的新发现时,父母千万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奚落小孩,否则会有损亲子之间的亲密感情。

●“连这个都不懂!”“这么笨,猪脑袋!”父母经常鄙视小孩的生活经验及智能,除了造成小孩的自卑心理外,还阻塞了亲子之间的沟通通道。事实上,这样骂也不见得能激励小孩变得聪明或有能力解决问题。

●不要假借老师的权威。有些父母在自己管不好孩子时,经常会诉诸学校老师的权威而加以斥责,例如,“你再不听话,我会请老师好好管教。”或“老师说,你应该多帮忙做家务。”这种教育的态度,会引起小孩子极大的反感。

●勿将孩子和他人比较。父母经常以别家孩子为例,来批评自己的子女。例如:“人家小华都考100分,你怎么只考了98分?”这种教育的态度是不当的,会形成小孩排斥、逃避的心理。

●“又是你做的!”父母对孩子采取主观断定的态度,或习惯性的判断方式,是要不得的。“又是你做的!”这句全面否定小孩子人格的口语,应改成“是不是你做的?”

●“我不再理你!”“你永远不要回来!”“你去死好了!”当父母极度生气时,也别对小孩讲这种话,因为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还可能造成小孩从家中逃走的行动。

2.指责的音调要轻

斥责的言辞,应该用比平常还低的音调来讲比较好;而且不只在责骂的时候,用在要向对方诉说、解释时也是很恰当的。耶鲁大学专家曾经研究,究竟哪一种说话方式比较容易打动人的心。实验结果,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度而言,热辩型、演说型的方式,都不如平稳的语调效果来得好。而运用在教育的时候,至少有下面四个意想不到的意义。

●低缓的声音比意气用事的吼叫,要显得“理性”多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用平稳的语调来讨论事情,对方在自觉受到理性对待的同时,也会以理性来处理事情。哭泣的孩子,只有受到安抚之后,才可能冷静下来,听父母的劝告。

●轻缓的声音,强调这件事只是你们两个人在讨论。如果像要让大家都知道般地争吵,只会增加彼此的不悦,完全于事无补。另外,悄悄的说话声更容易引起对方听话的兴趣。你在责骂孩子时,用不想让别人听到的声音,会使孩子保存自尊而心存感激。

●不同于平常的语言,会使孩子察觉到这件事的严重性,更会专心地注意听。

●低缓的声音在物理的效果上,更容易使人集中精神。也许最初他并不想听人训话,但是反而倾听到全部的内容。

综上所述,低缓的声音、平稳的语调,很容易使对方倾听你所说的话,至少可以防止高声吼叫把事情搞得更糟。先安抚孩子的激动情绪,使之冷静下来,这样才容易让他听你的。歇斯底里的大吼大叫,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3.让孩子明白被指责的原因

懂得用人之道的上司绝不会谴责属下的错误,这也是得力于语言的魔力。

当属下犯了错误时,如果上司这么对他说:“不,是我交代得不清楚,你实在没有什么责任!”那么属下一定会坦率地反省自己,然后下决心下次绝不再犯,这就便属下站在上司的立场来反省自己的行为。

对没有办法站在客观立场来看待自己行为的孩子说:“你不可以那样!”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这样的禁止命令,会使孩子养成反抗或不得不服从的机械心理,甚至于产生哭泣这种退化的反应,无法使孩子有机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专家观点:当孩子做错或失败,你要责骂他时,应该像高明的上司一般,先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都是妈妈教得不好,才会使你没做好!”这样的话,孩子便能学习站在客观的立场,来检讨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思考的习惯。所以动辄责骂孩子的父母,教不出聪明的孩子,也就是这个原因。

四、想责备孩子时,不妨保持沉默

孩子难免在生活或学习中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稍不冷静,出口责骂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我们细想一下,随意责骂往往适得其反,很难让孩子改正,若换一种沉默的方式对待孩子,通过暗示加深孩子对错误的记忆,反而有助于孩子改正错误。

日本昭和五十三年度职业棒球比赛的冠军由广冈教练所率领的球队获得后,人们对于广冈独特的人员管理术,有着各式各样的批评。其中一个是,广冈教练对选手犯错的处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直言不讳地直接指责,另一种则是完全保持缄默。

直接地指责选手的错误,当然有促使当事者奋发的效果,但是因为受到这种毫不留情的指责,而变得意气消沉的人也不在少数。人有一种很奇妙的心理,如果他预期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他就不容易改正,甚至还苟且地让那毛病成为一种习惯。

而广冈的第二种方法,对于选手所犯的错误,毫不责罚,只是保持沉默,这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那个犯了错的选手,起初以为自己会受到严厉的指责,结果事情和预期的不同,他反而不敢安心。那么紧张感也就没法消失,甚至于心头会浮现各式各样的想法:“是不是教练根本就不重视我?”“那个时候所犯的错,不知道教练有什么感想?”“他能谅解我不得已才犯的错误吗?”虽然没有受到别人的训诫,但是自己已经检讨了,而且除了考虑对方的情绪外,也会反省自己的缺点。而这个方法的效果,就是诱使犯错的人能够自动地反省吧!

教养孩子,运用沉默的方式,也能发挥很大的效果。某个年龄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分辨好事、坏事了,自己要是做错了事,也知道会受到大人的责骂。这个时候,如果真如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受到责骂,反而使他心里放下一块石头,但是同时他也许会忘记这次的过错。

但是,如果和他所预期的相反,父母并没有骂他,甚至于只是保持沉默,孩子的心里反而会紧张起来,自然又会把自己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发脾气大骂一顿,也许可以使孩子乖一段时间,但是让他从心里反省,则可彻底地改变他的毛病。因此这种沉默要比责骂有效多了。

再附加一点,其实沉默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对话”。虽然沉默时没有说话,但是人会在脑子里交谈。不懂得讲话艺术的人,总是很怕沉默,怕交谈成为冷场。但是深得谈话要领的人,就懂得如何善用沉默的时间。沉默如果运用得好,效果比滔滔不绝的交谈要成功。

亲子间也是一样,一开口就是吵架、责骂、顶嘴,反而不如沉默来得和谐,而这种和谐的家庭很容易培养出深谋远虑的孩子。父母能够承认这种“沉默是金”的教养方式,就不会老是用打骂教育来折磨自己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