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战场上,德国人在西线发动的攻势被粉碎,双方陷入堑壕战;华工营的华工则在青年会干事的帮助下更好地适应了异国他乡的生活。
在这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情况下,华工们的见识逐渐增长,他们开始明白了这场战争的意义,也对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不再只是把自己当成拿钱干活的普通劳力。
同时,华工的爱国热情得到极大激发,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拓,他们开始自觉地学习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以期回国后能够对自己的国家有所贡献。
终于又到了难得的休息日,因为近来堑壕战陷入僵局,华工们一直加班加点开挖战壕,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休息过了。
这次能够享受一天的休息,还要感谢中国驻法使馆的工作人员。
自从中国正式加入战争以来,虽然没有派遣士兵正式参战,但对于负责战略后勤援助的华工,却加大了关注度,时常会派人前来慰问。
这次休息也正是因为慰问团的到来。
“大哥,慰问团什么时候来啊?”一大早就被叫起来打扫营地卫生的长生回头看着同样在忙碌的王鸿林。
王鸿林停下手里的活计,抬头看了看天,发现时间还早,“应该还要一会儿吧?慰问团一般上午十点左右来,现在也就八点钟。咱们还是赶紧打扫完吧。”
“这次慰问团来还会有人演讲么?”山子在旁边问。
上次慰问团过来,还带来了几名学生,学生们自发为华工组织了演讲,非常受华工的欢迎。
“演讲有什么好?还是多带些慰问品更实在。”朱永福忍不住开口。
华工营的伙食差,根本吃不上蔬菜,天天都是土豆,吃的人想吐。而每次慰问团过来,都会带一些蔬菜、咸鱼、咸肉之类的,华工们就能改善一下伙食了。
“要是这次慰问团能带来新鲜的肉就好了。”一个华工小声说。
因为战略物资紧张,华工们的吃食大多是加工好的或是半成品,偶尔有肉吃也是腌了好久的咸肉或者是罐头,已经好久没见过鲜肉了。
“能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挑呢!”另一个华工也开起玩笑。
提到吃的东西,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华工们干起活来也更起劲。
在华工们的翘首期盼下,慰问团终于来了,这次来的除了中国驻法国使馆的工作人员,还有之前来过的华工调查员李骏。
慰问团先是查看了华工们的宿舍和食堂,又询问了华工的工作环境。之后便将带来的各种礼物抬了出来。
这次的礼物实在丰富,不仅有华工们期盼的蔬菜、咸鱼、咸肉,还有中国特产的腐乳,甚至还有一些新鲜的猪肉。这些食材都被搬到了华工的食堂,中午就会有一些被端上华工的餐桌了。
除了这些食品,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像识字牌、皮球、象棋、唱片,甚至还有笛子和风筝,马上就到春天了,这些风筝就可以飞上天了。
饭前,青年会的干事们组织华工进行了拔河比赛,气氛非常热烈。
中午,华工们吃到了这段时间以来最丰盛的一顿午餐,个个心满意足。
午饭后,应华工们的要求,慰问团的代表要给华工进行一次演讲。
演讲的是一个年轻的外交官,一脸正气,情绪激昂,几句话就调动起了华工们的爱国热情。
讲台上的人慷慨激昂,讲台下的人也激动不已、积极回应,一时间,整个营地的气氛都被调动了起来。
华工们正在激动时,天空中却传来了阵阵熟悉的声音。
已经形成条件反射的华工抬头看去,远处的天空有几架飞机飞了过来。
营地里的英国军官见是德国的飞机,忙大声呼喊让华工们解散躲避,可华工们呢,正是情绪激昂之时,他们坚持要在室外听演讲。
长生更是激动大喊:“我们什么都不怕,别国的人可以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华工也可以!我们要继续听演讲!”
演讲的外交官呢,听了长生的话也很激动,他干脆站到了面前的桌子上,更大声地向华工们进行演讲,即使轰鸣作响的飞机从他们头顶飞过,他也没有停下来。
幸运的是,这次德国飞机的轰炸目标并不是华工营,只在营地附近投下一颗炸弹就飞走了,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
这次慰问过后,华工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有的甚至给外交部写信,要求上前线作战,只是并没有被批准。
1918年第一个季度,国内河北等地发生了重大水灾,许多灾民都流离失所。因为还是春季,倒春寒厉害的很,很多灾民因为无法得到妥善安置而被冻伤。
华工们是吃过冻伤的苦的,知道那种难受,他们不忍心同胞也遭受同样的苦难,便自发组织了捐款活动。
晚饭后的餐桌上放上一个木箱,每个华工排队将自己的钱放进箱子里,有的多有的少,大家都尽自己的所能,为同胞们奉献一份爱心。
从此,捐款成了华工们的一个保留项目,只要听说国内发生什么天灾人祸或是重大事件,华工们都会从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血汗钱中捐出一部分,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