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县算是贫困县,常听爷爷,奶奶讲他们那个时代的事情,奶奶祖籍山东,再多也不知道了。那时听老人讲故事,大抵只是听听而已,如今回想已经想不起来。
爸爸妈妈也讲过不少,我见过妈妈十五六岁时的照片,是一张黑白全身照。妈妈眉目清秀,头发左右两边编着麻花辫,个子看着不高,跟现在差不多,应该是自那时起便未长过。
妈妈的左腿因小时小儿麻痹落下残疾,至今都是左腿肌肉萎缩,导致两条腿胖瘦不一,走路没有太大影响;只是轻微的有一点跛。
小时家穷,墙壁隔音差,迷迷糊糊间,总能听见那脚步声轻一点重一点落下,伴着钥匙链叮叮当咚咚的响声。心里格外的安心,转瞬睡去,这亦是小时印象最深刻的记忆。
爸爸是家里老三,上面有一个大姐,一个大哥,下面有一小弟。卡在中间,不上不下,家里不受宠,当时与妈妈结婚,两人相当于白手起家,很是艰辛。
发家(严格来说不算发家,只是相对一穷二白的状况,稍微有了一点积蓄。)算是靠烧木炭,当时几乎各家都烧木炭。前期需要收购足够的木材,爸爸买了后面娄子很大的车,噪音很大,烧的好像是柴油,需要手动点火。
隐约记得我似乎也坐过,爸爸将车开到别的村,卖家帮忙将树根,粗壮的树干运上车,装载好,用麻绳绑好。
运回村里东边的崖上,各家都有打好的窑洞。将收来的木材装进窑洞,之后便是烧木炭。具体流程不太清楚,不过却都是体力活,在那个年代,最不值钱的便是劳动力。
那也是那段时间晚上找不到爸爸妈妈的原因,白天黑夜的守着窑洞,控制火势,温度。爸爸妈妈就是这样一天天熬下来的,二十多岁的年纪,便已经背负家庭的重担,生活的压力。
家里的铁门又高又重,锁挂的高高,每次放学吃饭,家里没人。够不到门锁就找巷子里的叔叔阿姨帮忙,大多时候碰不到人,只能去花花姐家里找阿姨帮忙。
姨姨有时也不在家,而且不能一直麻烦人家。于是就自己找点砖块垒起来,踩在上面开锁,但也不能准确掌握砖块与门的距离,不是低了便是远了,还是够不着锁。便一次次调整两者距离,每调一次,开次门,运气好调整一两次便可以开锁了。
好不容易进去家门,吃了饭又得锁门,当时的锁也特别重。艰难地将锁挂入门栓的孔里,却怎么也对不准锁孔,也没有力气锁上。
在路边找块较小的砖头,将锁头怼门上,用砖头砸锁屁股,这样操作优点是劲大点;缺点便是更看不见锁头与锁孔是否对准,只能一次次尝试;脚下的砖块也凑热闹,晃晃悠悠的。而且一个不小心就会砸到自己手上,疼的哇哇流眼泪,又没有人安慰,伤心的很。吃饭很是艰辛呀!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种的苹果树,一家有几亩。若一个家庭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便只能好好经营家里的地。
春天会养蜜蜂传花粉,妈妈将我们用旧的的书籍本子,一页页撕下来,卷成细细的圆筒,用面粉做的糊糊黏住,将圆筒的一端封住;又将一个挨一个粘住,作三角状,似乎还要加些以前留的筒子。做好后,放地里,隔一段距离放一摞,相当于简易版蜂巢;再在这些蜂巢旁边用容器装些水,春天便有嗡嗡的蜜蜂来住。
春夏交替之际要为刚长出来的小果套上膜袋,脖子上挂着妈妈用旧衣服做的布袋袋,袋子里装一把膜袋,大约一把有五百个;再点上稍微粗点的香,用膜袋将小果罩住,用香轻轻的将膜袋的口封住。
稍微重点就有可能将膜袋烫穿,烫到自己的手指头。上手有点难,烫几次就知轻重了。
后来又增加了纸袋,纸袋要比膜袋重点,基本原理一样,都要将苹果罩住;不过每个纸袋都有一根铁丝。将果子放进袋里,袋口撮在一起,用铁丝缠住,不让纸袋掉落就可以了。
在苹果收获的前半月或一月,要将纸袋再一个个撕掉,说是让苹果见红。这比套袋时轻松,却也要小心翼翼,不小心就会将苹果带着掉下来,若是没有摔伤,也是可以重新挂到树上。
落了满地的纸袋捡到大袋子里,这是生火的好材料,基本上可以坚持到下次捡纸袋的时节。
到了丰收的季节,全家老小一起动员,每人脖子上挂上四方的袋子,小孩在树下摘,大人们树上树下都要有所涉猎。
摘满的一袋一袋摆路中间,爸爸除摘果外多了一项任务,要将这一袋一袋装车,拉到家里,再一袋一袋倒在收拾好的空地上。
就这样集满一车一车,一车一车往家里拉,再一车一车的倒。这项劳动也是忒累人,仅仅一天下来,感觉脖子动动就疼,腰酸的似乎不是自己的了。
而且基本上一整天都不回家,一天天啃干馒头,或者买点油饼,咸菜,或是直接就地取材,菜地里揪几根大葱,摘几个苹果对付对付便是一天的饭食。
虽身体劳累,心里却是幸福的。每天回家看见一天比一天高的果山,成就感倍增。
苹果收完的最后一天,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坐在车上回家。小孩子是解放了,大人们却仍有活要干,要将家里的苹果装箱,装箱也是个累人的活计。大抵需要一整天坐在小板凳上,将坏果挑拣出,好果用工具比划大小,分箱装好。
之后便是将装箱的苹果送到果库,低温保存,等来年果商进库挑选,看上哪家的苹果,果库主人便联系哪家,一同商量价格,价格合适就卖掉,得到的钱便是一年的劳动报酬了。
挑拣剩的坏果进行再次筛选,挑出4,5袋留作家里的吃食,挑出来大多是有轻微擦伤,或是摔伤。这些装箱会很快臭坏掉,影响一整箱的质量,加快果坏的速度,所以一般留在家里供日常吃
再次挑拣剩下的便买到村里收废苹果的那里,也可以赚上几十块钱,总也比扔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