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五姨
22788700000006

第6章 回乡探亲的六姑婆

梅紫和哥哥姐姐们,总是热切期待着六姑婆回乡下探亲的日子来临。六姑婆回乡下探亲的日子,便是梅紫一年中吃得最豪华最好的时候了。好客的六姑婆回到村子,必会摆上几桌酒席,请村中一些长者和宗族亲戚来吃饭,那些带回来的海鲜干货便派上用场了。六姑婆会让梅紫的父亲,请上几个会做菜的乡厨,再找几个邻居做帮手,左邻右舍的借些桌椅台凳碗筷的回来,就能整出十桌八桌的宴席了。院子里临时支起三口大铁锅,三个厨师同时开炒,三个帮厨的负责烧火,三个帮厨的负责打下手,另外,还有一些亲戚婶母帮忙,梅紫兄弟姐妹则负责上菜。大家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一顿丰盛的宴席很快就可以开宴了,芹菜炒鱿鱼、猪手发菜焖蚝干、白切鸡、肉丝炒木耳,清蒸鲩鱼、蒸排骨、芋头扣肉,炒青菜,外加一个银耳鸡汤,八菜一汤,每一桌酒席上都摆得满满的。开饭时整个院子里飘满了菜肴的香味,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从香港带回来的万宝路香烟和马爹利酒,也拿了出来招待客人。六姑婆在酒席中穿梭来往,倒酒递烟,很得体的与每一个赴宴的亲戚打招呼聊天。

一场宴席,对六姑婆来说,那是联络亲情的绝好方式。酒足饭饱之际,人的满足感会很容易得到提升,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会更容易打开。离开家乡,欠缺多年的乡情在宴席的热闹中得到了极大的慰籍。丰盛的宴席,对梅紫而言,那仅仅只是一场美食的盛宴。暂且不说那过年过节也能吃上的白切鸡、肉丝炒木耳,清蒸鲩鱼、蒸排骨、芋头扣肉做得有多好吃,就说说那猪手发菜焖蚝干吧。这道菜式可不简单,主料是猪手和蚝干,配料有发菜、香菇、瑶柱、冬笋干,还有姜和葱。所有的材料经过柴火一个多小时的焖煮,那猪手和香菇、笋干吸收了蚝干、发菜和瑶柱的海鲜味,食材彼此之间相互融合吸收,成就了菜式的浓郁鲜香,好吃得很。那海味干货带来的鲜香,还没吃便已让人食欲大振。这道菜式最受欢迎,连汤汁都不会剩下,拿去拌米饭去了。

八菜一汤,有酒有肉,还有难得吃上一次的海味干货,如此丰盛的酒席,在当时,是家家户户过年也吃不上的一顿大餐。梅紫看见,每一个来赴宴的人都吃得相当的满意,离席时笑容满面的与六姑婆一一握手告别。六姑婆站在院子里,谈笑风生地与每一个告别离席的人握手,嘴里不时的寒喧着:“吃好了吗?饭菜简陋,人多招呼不周,有时间再聊天,慢走啊!”梅紫觉得,此时的六姑婆,有点像一个酒楼的大掌柜,正在熟络地与客人迎来送往。六姑婆还会送一些衣物和吃的东西,给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带走。偶尔,梅紫看见六姑婆也会塞一些钱或者是粮票给他们。粮票是六姑婆给钱让梅紫的父亲提前找人换来的,用来当礼物送给亲戚的。在那个实行供给制的年代,粮票比钱还受欢迎。父亲曾跟梅紫说过,当时的粮食是每个月定人定量供应的,如果不够吃,那就要想方设法找人换些粮票回来。六姑婆摆酒席用的米,就是梅紫的父亲千方百计找人换来的。不仅粮食,还有很多物资也是凭票供应的,去供销社买东西,要带上各种各样的票据,凭票购买。

六姑婆就是这样的人,用这种方式回娘家探亲。年年如此,从不嫌麻烦。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还有梅紫爷爷的农历生日,这四个重要的日子,是六姑婆必回的日子。六姑婆每次回来探亲,都重复着同样的过程,摆酒席,送东西,走亲戚,然后回香港。所以,六姑婆回来不仅是梅紫的期待,也成了村里一些亲戚的期待。六姑婆的好客大方,体贴周到和乐善好施,让小村所有的人都对她交口称赞。每每临近这些日子,亲戚们见到梅紫,总会问六姑婆什么时候回来。在村委会那里,只要收到从香港寄来的,贴有维多利亚英女王头像邮票的信件,就是几天后六姑婆将要回来探亲的消息了。六姑婆有时会提前写信给梅紫的父亲,让他按信上写好的日期去广州接她回乡。父亲有时会带上梅紫的哥哥去广州,尽管梅紫也很想去广州看看,但父亲总是带哥哥去。六姑婆的信件,一年中总会有好几次的从香港寄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父亲经常去广州,而梅紫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去广州看看。

回来探亲的六姑婆总是竭尽全力的携带大包小包的物品,有时因为携带的物品太多,所以会让梅紫的父亲到广州接她回来。因为当时的小村很贫穷,物资很短缺,药品更是缺乏。而诸如白花油、跌打油、万金油、保济丸和保心安油等药品,每次也是必有的,经常会作为礼物送给亲戚的。香港的药油在当时是相当受欢迎的礼物,那时的药品没现在丰富,村民们一些感冒发烧之类的小毛病都是自己上山采一些草药来医治的,家里并没有备有药品的习惯。当时回乡探亲的香港人都有携带药品回乡送人的习惯,不仅带药品,还会尽可能多的携带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六姑婆更是如此,像个红白蓝胶袋超人一样,每次回乡浑身上下都是大大小小的红白蓝胶袋,手提肩扛、大包小包的直到拿不动为止,从不嫌麻烦。

六姑婆也会带些即食燕麦片和花旗参片回来,这两样东西是梅紫爷爷的专属礼品,除了爷爷有,其它人是没有的。那花旗参片价格不菲,六姑婆说梅紫爷爷年纪大了,用花旗参片泡水喝可以补气养生。每次回乡下探亲,六姑婆都会带一大袋子花旗参片回来。梅紫爷爷穿的衣服鞋袜,也是六姑婆亲自买好从香港带回来的,衣服都是一套一套很得体的新衣服,和霭可亲的爷爷,在小村里是穿著最体面的老人。爷爷穿上六姑婆买给他的衣服,总说自己不像个种地的农民,倒像以前村里的大地主老爷一般。爷爷说穿这些衣服太张扬,平时是不大穿的,过年过节时才会穿穿。梅紫的爷爷还有自己的私房钱,每次六姑婆回乡下探亲,临走时都会给梅紫的爷爷一些钱,让爷爷留着自己用的。节俭的爷爷总不舍得用这些钱,但爷爷却会时不时的给一些钱梅紫,让梅紫拿去买点小零食。六姑婆对梅紫的爷爷是很在意的,细心的六姑婆,对她大哥的一切吃穿用度都会放在心上,梅紫的爷爷是六姑婆娘家唯一的亲哥哥,兄妹心连心,自然是格外的上心。

据说,梅紫的爷爷本来一共有八兄弟姐妹的。梅紫的爷爷是老大,除了两个妹妹,还有五个弟弟。太奶奶时因为家里穷,养不起,爷爷的五个弟弟只好忍痛陆续送给别人了,后来就音讯全无了。爷爷曾跟梅紫提起过,他其中的一个弟弟,生得文静乖巧,在画画方面无师自通,很有天赋,画得一手好画,笔下的花鸟虫鱼、人物肖像无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爷爷曾感慨地说过,如果他弟弟生在富贵人家里,请人教导,只要稍加培养,日后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只可惜他投错了胎,投到了这个贫困交加的苦寒之家。饥寒交迫的生活下,别说请人教导,就是连吃饱饭也成问题。或许,送与他人抚养,才是一条活路,至少不用活活饿死。为生活所迫,将亲生骨肉忍痛送人,以换取几斗米苟活,这样的做法,在当时贫穷人家也不少见。不到万不得矣之时,谁也不想这样做,毕竟骨肉连心。只不过留在身边,无力抚养,终归只有死路一条。送给家境好的人家,或许以后他还会有一个好的前程。难以为继的生活总是诸多的磨难和无奈,好好的活下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也并不容易。许多人拼尽了全身的力气和能耐,也只是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朝不保夕。累死累活的如喽蚁一般活着,毫无尊严。

梅紫爷爷说起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内心既痛苦又极为内疚,嘴里一直自顾自的怪自己没本事,照顾不了父母和兄弟姐妹。那五个被迫送人的弟弟,便成了梅紫爷爷心底里最深最深的痛。梅紫爷爷对自己的两个妹妹,自小十分疼爱,田地里的脏活累活从不让她们插手,平常总是宁愿让自己捱饿也要让两个妹妹吃饱。没钱供妹妹上学,又怕她们大字不识一个,睁眼瞎,容易被人骗,就自己教她们认字。六姑婆和八姑婆幼年时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有大哥的疼爱和照顾,虽苦亦甜。兄妹三人,感情深厚。

梅紫爷爷的另一个妹妹,也就是梅紫的八姑婆,经人介绍嫁去了广州。每年也会回来探亲几次。八姑婆在广州的百货商店里做售货员,工资很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平时也是多有倚仗六姑婆的接济。相比起香港而言,当时的广州也是差别很大的,很多的家用电器都要从香港带过来。因为长年的艰难困苦和疾病折磨,梅紫爷爷的父母早逝,剩下爷爷、六姑婆和八姑婆兄妹三人相互扶持,彼此感情自然是深厚的。家里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六姑婆,看到自己的大哥和妹妹生活困难,自然是当仁不让的对大哥和妹妹尽力相助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六姑婆即使去了香港定居,但小村这片成长的土地依然扎根在心中,不管离乡多远、离开多久,家乡的亲人,小村的乡土乡情,始终在心头从未改变。

小村的爷爷和亲人,便是六姑婆远在异乡最大的牵挂。就算路途遥远,就算一路上舟车劳顿,每逢佳节,六姑婆总会从香港不辞劳苦的远道而回。六姑婆只要回到小村,必摆酒宴。六姑婆是个心思细致的人。因为回来摆酒席,需要用到多一点花生油,所以六姑婆尽管麻烦,也会带两罐花生油回来。摆酒席时用到的食材,招待客人的烟酒,赠送亲戚的礼物,还有给娘家侄儿侄孙每个人准备的物品,都是六姑婆在香港一一准备好的,无一遗漏,每个亲人都有所顾及。乡亲们托她买回来的药品,从来都是白送人不收钱的。乡亲们给钱,六姑婆总说,大家乡里乡亲的,收什么钱,拿去就好了,小小心意,不足挂齿。六姑婆的乐善好施,在村里是人人称赞的。小村里有一个行动不便上了年纪的孤寡老人,虽然不是亲戚,六姑婆也没忘记她。每次回到小村,六姑婆都会专门拿些衣物和米粮送去她家。摆酒宴时,六姑婆忙于招呼宾客,却仍然记得交待梅紫,拿上一大碗煮好的肉菜,送去给那个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

六姑婆的细心和体贴,跟梅紫的爷爷有点相似。有一次,六姑婆无意中看见梅紫穿的塑料凉鞋烂了,她悄悄记下了。下一次回来时,她把梅紫叫到面前,从带回来的红白蓝大塑料袋中翻找了好一会,找了一双新的黑色橡胶凉鞋出来,让梅紫试试合不合脚。尽管六姑婆当时并未帮梅紫量度过脚的长度,但梅紫穿上那双黑色的橡胶凉鞋,竟是十分的合适。梅紫开心地试着走了几步,发现鞋子走路舒服不累脚,梅紫很喜欢。那是第一次有人买鞋子给梅紫,梅紫心里感动不矣。虽然说旧鞋新鞋都能穿,但有人记挂你鞋子烂了,为你买新的,那就是关心你,有人关心你,那就是幸福。

有一次回乡下探亲,六姑婆还给梅紫三姐妹每人买了一个金戒子。六姑婆把梅紫三姐妹一起郑重的叫到面前,从她的手提挎包中拿出三个红色锦布小口袋,递给梅紫三姐妹每人一个。六姑婆叮嘱梅紫三姐妹说:“袋子里面装的金戒子,是我在香港的金铺亲自挑选的,你们三姐妹一人一个。金戒子就当是姑婆我提前送给你们三姐妹的嫁妆,姑婆也不是很有钱,这个金戒子是姑婆的一点小小心意。你们三姐妹自己好好收起来,千万不要弄丢了。”梅紫和姐姐谢过姑婆,两个姐姐打开锦袋,拿出金戒子戴上,左瞧右瞧,很是喜欢。梅紫也拿出来一瞧,金灿灿的金戒子,小小一枚,拿在手里意然有点重,还有点咯手,并没有像两个姐姐一样欢喜。

见到少不更事的梅紫,一脸不在乎的样子,六姑婆再三叮嘱梅紫说:“金戒子是个值钱的物件,是娘家亲人给你的嫁妆,你可把金戒子好好收起来。别把它乱丢乱放,到时找不着了,那可就可惜了。”

梅紫心里想着,我还这么小,离我出嫁的日子长着呢,这嫁妆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用得上,怕是要放上好多年,说不定到我嫁时,那金戒子还真不见了也有可能的。只是金戒子是六姑婆的一翻心意,辜负了长辈的爱惜就不好了。想到这,梅紫连忙回应道:“谢谢六姑婆!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保管它,绝对丢不了。以后出嫁我一定带上它,金戒子就是姑婆的心意和祝福!我会好好珍惜的,谢谢姑婆的心意!”

六姑婆听了梅紫的话,开心地笑了,一边笑一边说:“你这个妹子,人小鬼大,挺机灵的。看你平时话不多,一开口倒是挺会说话的。姑婆送你金戒子,那是因为有娘家亲人的祝福,你以后的婚姻才会幸福美满!姑婆希望你以后嫁人了,生活幸福!姑婆就盼着你能过上好日子!”梅紫听了,心里感动不矣,六姑婆真是世上最好的姑婆。

梅紫后来看了锦布口袋里装着的那张香港金铺的发票,才知道金戒子是六姑婆花了几百港元买的。几百港元,与当时县城工人每月只有十几元的工资相比,一个金戒子可抵上工人两年多的工资,那金戒子的确是个值钱的物件。六姑婆一买就买了三个,送给梅紫三姐妹,那可是花了不少钱。

年少的梅紫对这个金灿灿的小指环没半点的兴趣,比起不能吃的金戒子,更让梅紫高兴的是,六姑婆有时也会带一些极为好吃的饼干回来。梅紫对吃的东西,更感兴趣。记得有一年的中秋节,六姑婆带回来一盒圆形蓝色铁罐包装的饼干。中秋节当晚,梅紫的父亲把吃饭的大圆桌搬到了院子里,这样可以看见天上皎洁的月亮。父亲还炒了梅紫最爱吃的紫苏辣椒石螺,买了应节的柚子和柿子,还煮了小芋头和栗子。再加上六姑婆从广州买的月饼和香港带回来的饼干,一大桌子的美味,把梅紫高兴得不得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饼干,爷爷泡了一壶解腻的绿茶,六姑婆拿出那盒圆形蓝色铁罐包装的饼干递给梅紫的父亲。梅紫见父亲要打开铁罐,立即围了上来,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刚打开铁罐,一阵很浓郁的牛油香味立刻飘散出来,还未吃,却已经让梅紫垂涎三尺了。六姑婆说那是丹麦进口的蓝罐曲奇饼干。梅紫闻着那诱人的牛油香味,迫不及待地拿过一个饼干,塞进嘴里,咬上一口,满嘴都是浓浓的牛油味,梅紫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饼干,那饼干的松脆美味让梅紫至今难忘。即使后来梅紫品尝过许多饼干,也依然固执的认为,六姑婆从香港带回来的丹麦蓝罐曲奇饼干,是最好吃的饼干,它在梅紫的好吃饼干排行榜上位居首位,从未被超越。

六姑婆带回来的东西很多,每次回来都有惊喜。对梅紫而言,六姑婆就像是一个会变魔法的魔术师,会从每一个带回来的红白蓝袋子中,变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也正是有了六姑婆,梅紫家陆续有了电视机、录音机、相机、自行车,还有缝纫机。这些稀缺物品都是小村中第一户人家拥有的,村里所有人都羡慕着。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这三大件,还有电视机,在当时的城市里也是很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小村里梅紫的家早已经拥有了。六姑婆带回来的那台日本的三洋牌录音机,梅紫的大哥极为喜欢,放在了自己的房中。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放唱片听,还经常把音量开到最大,左邻右舍都听得清清楚楚。梅紫的大哥经常说,那邓丽君唱的歌,实在好听!

自小在山中长大的梅紫,见惯了大山里随意可见的各种树木野花,鸡鸭猪狗。而六姑婆带回来的能看电视剧的电视机,能照出人像的照相机,放进磁带就能放出歌声的录音机,在年幼的梅紫眼中却是十分的新奇,让梅紫好奇不矣。除了这些电器,六姑婆还带回来一套装潢精美的科普书,有天文、地理、算术、美术、动物和植物,全套科普书共6册。这套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的科普书,全家人中只有梅紫很喜欢。虽然那时的梅紫并未上学,也不识字,但梅紫却很喜欢那套书,经常翻看着书中的彩图,自以为是的猜测着书中的内容。每次看完后都会很小心的收起来放好,梅紫知道,总有一天自己能看明白书中的内容。这套书本,每一册书都印刷精美,配有大量彩图文字,是一套很好的少年科普书。这也是梅紫人生中所接触到的第一套书。

六姑婆是中国传统的家庭妇女,幼年时家贫,没读过书,识字不多,但她的人生阅历丰富,眼界开阔。她用她自己的方式,为她的侄孙辈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透过小小的书本,梅紫由此而知,原来外面的世界与封闭的小村子并不一样,有那么多的东西是梅紫从未知晓的。书本上有无数的未知,梅紫对书本的敬畏由此而起。世界原来很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年幼的梅紫渴望去了解,去探寻,这种念头在梅紫心中日渐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