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的时代有过对大地的测量吗?
《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说,天帝命竖亥以步测量大地的长短,竖亥经过辛苦的实地勘验,终于得出结果:从大地的最东端到最西端,一共长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同时的另一种说法是,竖亥系奉大禹命令测量,而不是天帝。
上古时代到底有没有对大地进行过测量?
笔者以为,上古时代有可能曾对大地进行过测量。我国古代的测绘学比较发达,比如战国时代燕、赵等国修筑长城,没有对测绘学的掌握,是很难成功的。
据刘歆的《上山海经表》说,《山海经》是大禹治水的副产品。为了治水,禹与伯益等走遍名山大川,足迹甚至遍布海外,考察地形,以便治水。他们记述山川的地理形势、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出产的植物动物等,于是就成了《山海经》。至于《周礼》更记载了各种掌管地图的职官,他们根据地图来了解各地的地理形势、物产、人口等,从而协助管理国家。这说明周代已能绘制出地图,而绘制如此详细的地图,必然是在对大地进行过细致勘测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但在西周以前,科学技术还相当落后,这时的测绘只是初级水平,舛误很多,远不能准确。《山海经》中记述名山大川的地理位置,就只有《中山经》还差强人意,其它皆与真实相去甚远。所以《山海经》中记载的东极到西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必然是不准确的。这一数字,在《淮南子·墬形训》里成了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艺文类聚》卷六《地部、州部、郡部》引《山海经》此文,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八步」,多了八步;《太平御览》卷三十六《地部》的引文则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八十步」,多了八十步。这些具体数字的差别,说明了《山海经》中测量大地的说法,具有很浓厚的神话传说性质。
另外,从测量的具体实施者来看,也说明了这一推断。首先,是否真有大禹其人,现在的考古还不能证实;其次《山海经》在记载了「帝命竖亥步」后,又说「一曰禹令竖亥」,这本身已经说明了此一记载的「传说」性质。而《淮南子·墬形训》又说是禹使「太章」测量东西极,使竖亥测南北极。从测量的命令者到实施者,各书所言都有差异,这更说明了测量大地的记载是传说,并不可信。
总的来说,《山海经》中记载大禹要竖亥测量东西极的说法,说明先民们的确曾对大地进行过测量;但典籍的记载,却又让这种测量染上浓厚的神话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