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羿是日本人的祖先吗?
清末学者黎庶昌访问日本后曾写下《访徐福墓记》,感慨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而首先建立了日本最初的社会。「福之子孙,或言多姓秦,今皆分散各处。」在日本不少地方,尤其是九州岛,多有徐福的遗迹。在和歌山县新宫城还有徐福登陆的旧址。而在据说生活于「天照大神」时代的日本皇族墓穴中,也发现了秦朝的铜镜和巨大的秦人战刀。这些都表明秦朝时,大陆地区向日本列岛有移民,并带去先进文化。
据日本学者钣野气峰的研究估计,百分之三十的日本人有中国血统。而头骨测量值数据样本表明,九州岛地区日本人的数值与江浙一带中国人的数值几乎完全一致。这实在是令人惊讶的实事。不过这种大陆古代移民是从秦朝才开始的吗?《山海经》也许能帮助我们寻求答案。
《山海经·海内北经》:「盖国在巨燕南,倭北。倭属燕。」从地理上判断,盖国即现在韩国平安、咸镜两道之间。这条经文显然形成于战国时代。从朝鲜半岛大量出土的明刀钱可以判断,当时燕国人大量进入该半岛。而「倭」即日本,是为当时人所知悉的。这说明秦代徐福之前,就已有对日本的了解与交流。
那么,还有更古老的交流证据吗?
《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凿齿是什么样的人呢?《淮南子·本经训》、《地形》都有提到「凿齿民」。高诱注云:「吐一尺出口下,长三尺也。」似乎这是青面獠牙的怪物。实际上凿是动词,即凿去牙齿之意。这种风俗,在中国东方新石器时代文化各地,早已广泛流行。在屈家岭、大汶口、良渚等文化的坟墓中,都有大量拔去门齿或挫凿门齿的现象。至今在西南云贵的少数民族中还流存着这种风俗。
在日本绳纹文化中期,即相当于中国后羿的那个时代,也出现了一种「凿齿」风俗,即把门齿锉成叉子状,在考古学上叫做「叉状研齿」。
《山海经》中的羿和凿齿,其实都属于东方靠海滨的鸟夷、东夷诸族,他们之间的争斗属于「内战」。而东夷的风俗传到东方「扶桑」之地的日本,显然与大陆移民进入列岛有关。而且这个时期,东夷地区的有段石锛、磨制石镞等器物也出现在日本。
「夷」字原象张弓射箭之形。《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说明羿这支夷族,认为他们是受上帝帝俊的赐命与神圣武器去拓展艰辛之地。传说中,帝俊太阳鸟所生的扶桑正是在东海之中。当时夸父部落正从北部逐渐进入美洲大陆,即他们心目中的扶桑圣地;而夷羿接受帝命,自然也到了一个「扶桑」,不过这个扶桑是在日本列岛罢了。中国古人也常称日本为「扶桑国」,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山海经·大荒东经》又说东方「有黑齿之国」。东夷人有一种风俗是把牙齿染黑,尤其是部落中的战士或重要人物。而从绳纹时代中期开始,日本人也开始染牙齿,不过是男女都染黑;到弥生文化时期,则演化成女性以染黑齿为美的风俗。这个习俗在日本一直流传,乃至到了江户幕府末年,日本人仍多不刷牙,任由虫蛀,以此产生黑齿为美,令当时的「文明开化」派十分恼火。
《大荒东经》云:「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其名为夔。」这东海就是日本海,海中之山就是日本诸岛。「七千里」也与地理相符。夔的原型就是野猪。绳纹文化时期动物「土偶」的形象中,野猪就是一个重要主题。古坟时代的酋帅或大战士,除佩玉以外,也戴野猪牙象征勇武。这种风俗其实也来自于后羿的东夷。在大汶口文化中,大墓都随葬有野猪牙,而战士也多以野猪牙为佩饰,有一种崇拜情节。良渚文化也有这种风俗。甚至在代表神权的良渚玉器上,也多刻有野猪形象。
种种证据表示,中国大陆移民进入日本,并不像传说中晚至秦朝才开始。《山海经》中的信息说明,远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夷羿时代,中国大陆已经有很多人进入日本列岛了。